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28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液性纤维无纺布,更具体是涉及适合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等一次性体液吸收性物品的顶片使用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
背景技术
目前,众所周知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由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短纤维形成。例如,在特开2009-3021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无纺布,在表面上形成彼此平行且向机器方向延伸的凸条部和凹条部,该凸条部和凹条部在与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交替排列, 背面形成为平坦状。
专利文献1 特开 2009-30218 号公报(JP2009-30218A)
专利文献1所述的无纺布是通过从以一定的间距配置在交叉方向的多个喷嘴向载置在板网上、向机器方向移动的纤维网的表面喷射加热空气而进行制造的。在该纤维网上,在位于喷嘴正下方的部分形成凹条部,在相邻的喷嘴与喷嘴之间的部分形成凸条部。在该无纺布中,在将其作为包覆体液吸收性物品的体液吸收性芯材的顶片使用时,为了使体液能够从凸条部向着凹条部迅速移动,以使凹条部的底部密度充分高于凸条部的密度的方式形成凹条部。但是,在这样的凹条部中,经血那样的粘稠体液往往不是迅速透过顶片,而是容易停留在底部表面。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为了使粘稠体液也可以迅速透过顶片的凹条部而对现有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进行改良。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对象是一种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在所述厚度方向形成向所述纵向和横向扩展的表面及其相反面、即背面,在所述表面,向所述纵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凸条部和凹条部向所述横向交替排列,所述背面实际上形成为平坦状,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短纤维形成为彼此熔敷的状态。
在该透液性纤维无纺布中,本发明的特征如下。从所述背面到所述凹条部的底部的厚度t,相对于从所述背面到所述凸条部的顶部的厚度T在40 60%的范围内,所述短纤维使用跨过所述凸条部、到达与所述凸条部的两侧邻接的每一个所述凹条部的短纤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跨过所述凸条部的所述短纤维,在每一个所述邻接的凹条部中与不同于该短纤维的短纤维熔敷。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质量在15 35g/m2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条部的比容积在70 105cc/g的范围内, 所述凹条部的比容积在40 60cc/g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短纤维使用表观的纤维长度为10 80mm的短纤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条部和所述凹条部,通过使以所需的每平3方米的质量包含由所述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所述短纤维的纤维网、向机器方向连续移动,且从在与所述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间歇地配置的多个喷嘴朝向所述纤维网喷射加热空气而形成,所述凸条部在所述交叉方向形成在相邻的所述喷嘴彼此之间,所述凹条部形成在所述喷嘴的正下方。
本发明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由于在纤维无纺布的表面具有在经由凸条部相邻的凹条部彼此之间延伸的短纤维,并且在每一个凹条部中与不同于该短纤维的短纤维熔敷, 因此即使作为顶片使用的纤维无纺布的表面与皮肤接触而摩擦凸条部,也可以阻止其表面的起毛。另外,凹条部的厚度t是凸条部厚度T的40 60%,在透液性纤维无纺布中,凹条部与凸条部相比是稍微压缩了的程度,凸条部和凹条部的比容积没有极端的差异,因此经血那样的粘稠体液无论在凸条部还是在凹条部都可以迅速透过纤维无纺布。


图1是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的立体图。
图2是例示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的制造工序的图。
图3是空气配管的部分立体图。
图4是形成吸入筒的周面的金属板的局部图。
图5是表示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的制造工序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6是通过(a)和(b)例示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的截面形状的照片。
图7是例示体液的滞留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透液性纤维无纺布1的立体图。纤维无纺布1通过使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短纤维2彼此熔敷而形成,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A、横向B以及厚度方向C。在厚度方向C形成有向纵向A和横向B扩展的表面3以及表面3的反面即背面4。在表面3上形成有向纵向A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凸条部6和多个凹条部7,这些凸条部6和凹条部7在横向B上交替排列。背面4实际上形成为平坦面。
凸条部6在表面3上具有从背面4起的高度为最高的位置即顶部11,在凸条部6 彼此之间,从背面4到顶部11的尺寸T、即凸条部6的高度大致固定。向横向B反复形成的凸条部6的间距P,是相邻的顶部11与顶部11之间的距离,在凸条部6彼此之间大致固定。
凹条部7在表面3具有从背面4起的高度为最低的位置即底部12,在凹条部7彼此之间,从背面4到底部12的尺寸t、即底部12的高度大致固定。向横向B反复形成的凹条部7的间距与间距P —样,是相邻的底部12与底部12之间的距离。
纤维无纺布1适合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大小便失禁者用纸尿裤等体液吸收性物品中的透液性顶片使用。该顶片包覆体液吸收性的芯材,假定与体液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的皮肤接触而使用。在该纤维无纺布1中,短纤维2使用纤度为1 8dtex、表观的纤维长度为10 80mm的经过了亲水化处理的热塑性合成纤维。这里所说的表观的纤维长度是指按照日本工业规格(JIS)L1015 1999的第8. 4节、c)项的规定测量的值。测量表面的纤维长度的短纤维2是为了放入后述的图2、5中例示的梳棉机101而准备的,在放入之前经过了必要的卷曲处理等所有处理。为了避免向用于测量而选取的短纤维2施加拉伸力, 以按固定刻度使该短纤维2形成为笔直的方式对该短纤维2的形状进行整形。另外,为了可以用较低的温度使短纤维2之间熔敷以及为了对纤维无纺布1施加相对于厚度方向的压缩变形的适度的回弹力,作为短纤维2优选使用复合短纤维。该复合短纤维可以使用并列式,也可以使用芯鞘型,如果是芯鞘型,则例如使用如下的材料,即,鞘成分是如聚乙烯那样的低熔融温度的热塑性合成树脂,芯成分是具有高于鞘成分的熔融温度的熔融温度的聚丙烯或聚酯等的热塑性合成树脂。
纤维无纺布1的每平方米的质量相同,其质量在15 35g/m2的范围内。凸条部6 的厚度T在0. 5 5mm的范围内,间距P在2 8mm的范围内。凹条部7的厚度t在厚度 T的25 60%的范围内。在纤维无纺布1的表面3的短纤维2中,包含多条从经由凸条部 6相邻的一方的凹条部7延伸到另一方的凹条部7的短纤维,即,跨过在图中作为夸大了粗细的短纤维加例示的凸条部6、从一方的凹条部7延伸到另一方的凹条部7的短纤维。虽然短纤维2除了相互机械交织以外还相互熔敷,但在表面3中处于诸如短纤维加的状态的短纤维,在其相邻的凹条部7和凹条部7中,尤其是在凹条部7的底部12中,一旦与同短纤维加相交的其他短纤维2熔敷,则位于相邻的凹条部7和凹条部7之间的凸条部6的顶部 11即使与皮肤摩擦,也可阻止短纤维加在凸条部6处起毛。另外,即使在表面3中,在比较难以接触皮肤的底部12中短纤维2相互熔敷,也能起到防止在该熔敷的部分发生刺激皮肤这样的问题。另外,表面3上的起毛,虽然有时使表面3的皮肤触感不均勻或使经血等体液容易滞留,但短纤维加的形态有效地消除这些问题。在纤维无纺布1中,为了得到短纤维 2a发挥的这样的作用,即使短纤维2处于一边描绘螺旋形状或锯齿形状一边延伸的状态, 为了可以从跨过凸条部6相邻的一方的凹条部7延伸到另一方的凹条部7,短纤维加优选使用表面的纤维长度长于间距P的短纤维,进一步优选使用比间距P的两倍长的短纤维。
图2是表示纤维无纺布1的制造工序的一个例子。在工序I中,利用梳棉机101 对短纤维2的集合体进行开纤,然后制成纤维网102。在梳棉机101的上游,也可向短纤维 2混合适度的混合用短纤维112。为了加快梳棉机101的开纤处理,优选事先对短纤维2进行机械卷曲。作为混合用短纤维112,存在热塑性合成树脂的种类与短纤维2不同的短纤维,或纤维长度不同的短纤维、纤度不同的短纤维。在不超过纤维网102的每平方米质量的 40质量%的范围内使用混合用短纤维112。
在工序II中利用加热空气喷射装置210处理纤维网102。装置210用于形成纤维无纺布1中的凸条部6和凹条部7,包括向机器方向MD旋转的吸入筒200和加热空气喷射用的第一、第二、第三喷嘴集合体211、212、213。第一、第二、第三喷嘴集合体211、212、213 分别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喷嘴集管211a、212a、213a的每一个和单体喷嘴211b、212b、213b 的每一个。第一、第二、第三喷嘴集管211a、212a、213a向吸入筒200的轴方向、即向与机器方向MD交叉的方向CD(参考图3)延伸,隔开规定的间隔在吸入筒200的圆周方向进行配置。第一、第二、第三单体喷嘴211b、212b、21!3b分别在交叉方向⑶以所需的间距安装在第一、第二、第三喷嘴集管211a、212a、213a的每一个上,与吸入筒200的外表面相距所需的尺寸。作为一个例子,在第一、第二、第三喷嘴集合体211、212、213的每一个上,第一、第二、第三单体喷嘴211b、212b、21!3b以一定的间距例如4mm的间距向交叉方向⑶排列,在机器方4/10 页向MD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第一、第二、第三喷嘴集合体211、212、213可以从第一、第二、第三单体喷嘴211b、212b、21!3b的每一个,以所需的风量喷射所需温度的加热空气。第一、第二、第三单体喷嘴211b、212b、21!3b例如可以使用口径为0. 5 2. 5mm的喷嘴。
吸入筒200在其周面均勻地形成有通孔223 (参考图4),该通孔223与吸入筒200 的吸引机构(未图示)连接。在周面的一个例子中,以15 30%的开孔率形成直径为0.2 Imm的通孔223。吸入筒200的圆周速度与纤维网102的输送速度相同。
在工序II中,在第三喷嘴集合体213进行纤维网102的处理之前,使用第一、第二喷嘴集合体211、212对从梳棉机101出来而形成为膨松状态的纤维网102进行压缩且使表面形成为平滑状态。将来自用于进行该动作的第一、第二喷嘴集合体211、212的加热空气的温度和压力设定成如下的程度,即,使短纤维2和混合用短纤维112在不会熔融的程度下软化,使空气的喷射压作用于经过软化的短纤维2、112,将纤维网102压缩到其厚度的1/2 至1/4左右,且可以使纤维网102的表面形成为平滑状态。将来自第三喷嘴集合体213的加热空气的温度和压力设定成如下的程度,即,能够在被压缩且形成平滑状态的纤维网102 上形成凹条部7,同时可以使凹条部7处的短纤维2中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熔敷。
通过工序II中的来自第一、第二喷嘴集合体211、212的加热空气的作用,纤维网 102的表面减少了因短纤维2的起毛等而引起的凹凸、变得平滑,因此纤维无纺布1的表面 3变得光滑、皮肤触感好。在来自第三喷嘴集合体213的加热空气对位于第三单体喷嘴21 的正下方的部分进行压缩并形成纤维无纺布1中的凹条部7时,在纤维网102中,在位于第三单体喷嘴21 与第三单体喷嘴21 之间的部分形成凸条部6。在形成该凸条部6时, 纤维网102通过第一、第二喷嘴集合体211、212的作用而形成为平滑的状态,因此从纤维网 102的背面起的尺寸、即凸条部6的高度容易形成为相同的高度。另外,凹条部7也出于与凸条部6相同的理由,深度换句话说从纤维网102的背面起的尺寸容易形成为相同的尺寸。 结束了工序II的纤维网102被载置在网带上向机器方向MD输送。
在工序III中,向纤维网102喷射设定成可以使短纤维2的表面熔融的温度的加热空气,使短纤维2相互间或短纤维2与混合用短纤维112熔敷,从而提高纤维无纺布1的耐摩擦性。
在工序IV中,将冷却至室温的纤维网102卷绕成纤维无纺布1。
图3是第一喷嘴集合体211的立体图。第一喷嘴集合体211包括向吸入筒200 的轴方向、即交叉方向CD延伸的第一喷嘴集管211a,和以所需的间距安装在第一喷嘴集管 211a上的多个第一单体喷嘴211b。第一单体喷嘴211b的每一个可以向着吸入筒200的周面喷射加热空气。另外,在第一喷嘴集管211a的上游部安装了压力调整阀和加热器,但省略了这些的图示。在用于获得图1的纤维无纺布1的图2的制造工序中,与第一喷嘴集合体211的第一集管211a和第一喷嘴单体喷嘴211b同样地形成第二、第三集管212a、213a 和第二、第三单体喷嘴212b、213b。在各喷嘴集合体211、212、213之间,第一、第二、第三单体喷嘴21 Ib、212b、21北优选口径相同,向交叉方向⑶排列的间距也相同,但可以用这些口径或间距不同的方式组合图2的制造工序。
图4是用于形成吸入筒200的周面的金属板201的局部图。在金属板201上形成与吸入筒200的吸引机构连接的多个通孔223。通孔223的孔径例如在0. 2 Imm之间,以所需的间距排列在吸入筒200的圆周方向和轴方向。6
图5表示纤维无纺布1的制造工序的另一个例子,是与图2相同的图。在图5的工序I中,在通过梳棉机101对短纤维2的集合体开纤后制造纤维网102。在梳棉机101的上游,可以向短纤维2混合适当的混合用短纤维112。为了能够促进梳棉机101的开纤处理,优选事先对短纤维2实施机械性的卷曲。混合用短纤维112与图2中的相同。
在图5的工序II中,在烘干机251中,向载置在网输送带253上的纤维网102喷射设定成可以使短纤维2的表面熔融的温度的加热空气,使短纤维2之间、短纤维2与混合用短纤维112熔敷。
在图5的工序III中,从喷嘴集合体252的多个单体喷嘴252b,向在工序II中经过加热、仍然载置在网输送带253上的处于加热状态的纤维网102喷射所需量的所需温度的加热空气。多个单体喷嘴252b按照所需间距安装在与机器方向MD正交且向交叉方向延伸的喷嘴集管25 上,用于形成纤维无纺布1的凹条部7和凸条部6。在喷嘴集合体252 的一个例子中,单体喷嘴252b以4mm的间距安装在喷头集管25 上,具有0. 5 2. 5mm的口径。
在图5的工序IV中,将冷却后的纤维网102卷绕成纤维无纺布1。
图5中使用的网输送带253的一个优选例子是以平纹组织具有18 30孔眼。要得到纤维无纺布1,不到18孔眼的网输送带的孔太粗,在纤维无纺布1的背面4上留有形成孔眼的线材的痕迹,背面4难以形成平滑的背面4。另外,在超过30孔眼的网输送带中,无论是在工序II中还是在工序III中加热空气的透过性都差,在纤维网102的背面,很难使短纤维2彼此适当熔敷。
由于在工序III中处理纤维网102时,短纤维2之间或短纤维2与混合用短纤维 112进行熔敷,因此在图5的工序中容易通过喷嘴集合体252制造凸条部6和凹条部7。并且,在图5的工序中,可以不使用图2中的第一至第三喷嘴集合体211、212、213,使用一台喷嘴集合体252足以。另外,也可以使来自喷嘴集合体252的加热空气的风量降低到5. 0 12. ONl/m2或使温度降低到200°C以下。
根据发明者的发现,在使用图2或图5中例示的工序得到的纤维无纺布1中,在纤维无纺布1的表面3中,短纤维2跨过凸条部6的同时延伸到分别形成于该凸条部6的两侧的凹条部7的底部12,在底部12该短纤维2与其他短纤维2或混合用短纤维112熔敷, 由此在对表面3进行后述的摩擦试验时,往往可以阻止起毛的发生。在该摩擦试验中,施加在表面3上的摩擦主要作用于凸条部6的顶部11附近,但位于其顶部11的短纤维2在分别形成于凸条部6的两侧的凹条部7的底部12,与不同于该短纤维2的其他短纤维2或混合用短纤维112熔敷,从而阻止顶部11的起毛。
若使从图2的第三喷嘴集合体213喷射的加热空气的温度不变而改变风量,则风量越多、凹条部7的深度越深,换句话说图1中的厚度t越小,则抑制发生起毛的趋势越明显。尤其是在凹条部7中的厚度t为厚度T的60%以下的纤维无纺布1中,起毛减少到作为一次性尿布或卫生巾的顶片能够允许的程度。但是,凹条部7具有厚度t越小,即深度越深,则底部12上的密度越高,比容积越小的趋势。如果将具有比容积小的凹条部7的纤维无纺布1作为卫生巾的顶片使用,则经血那样的粘稠体液往往在凹条部7的底部12不被芯材迅速吸收,而是滞留在底部12,有时因滞留的经血而弄脏皮肤或在丢弃卫生巾时容易看见残留在顶面的经血。但是,为了使凹条部7的比容积与凸条部6的比容积相比并不是非常低,本发明的纤维无纺布1将从背面4到凹条部7的底部12的高度即厚度t保持为从背面4到顶部11的高度即厚度T的40%以上,从而可以缩小体液在纤维无纺布1的表面3上的滞留面积。
实施例
作为实施例的纤维无纺布,制造改变凹条部7的厚度t相对于凸条部6的厚度T 的比例的多种纤维无纺布,体液使用人工经血,评价包含凹条部7的表面3上的体液的滞留面积和表面3的摩擦强度。另外,还制作了作为相对于实施例的比较例的纤维无纺布,就该纤维无纺布测量体液的滞留面积和表面的摩擦强度并进行评价。这些评价结果如表1至4 所示。具有凸条部6和凹条部7的纤维无纺布1中的厚度T和厚度t的测量方法、体液的滞留面积的测量方法、摩擦强度的评价方法如下。
(厚度T和厚度t的测量方法)
图6的(a)、(b)是为了说明测量厚度的方法的顺序而使用的、纤维无纺布片的交叉方向CD上的截面照片,其步骤如下。
1.使用-夕3力7夕一 f 4 7 HA-7NB (产品名称)用的标准更换刀片HA-100B, 与交叉方向CD平行地裁断厚度测量用的纤维无纺布片,在该纤维无纺布片上制造与交叉方向CD平行的观察用切断面。然后,将该纤维无纺布片的表面载置在水平面H上,利用矢一- > 7数码显微镜VHX-100得到观察用截面的25倍的照片(参照图6(a))。
2.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即7力,(株)公司制作的图像解析软件USB数字处理截面照片,将图像二值化。此时,将阈值设定为50。对经过了二值化的图像选择二值图像形状解析的计算方法“填充”,然后选择对象颜色“白色”后进行处理。再选择二值图像形状分析的计算方法“填充”,然后选择对象颜色“黑色”后进行处理。在结束处理的图像中,从短纤维组、即白岛部去掉向其外部飞出而呈现绒毛形状的短纤维,得到无起毛的CD截面的修正照片(参考图6(b))。
3.在修正照片中,求出连接相邻的凸条部的顶点之间的直线S,和与凹条部的底部接触、与水平面H平行的水平线R。
4.求出与水平面H正交、穿过凹条部的底部、与直线S相交的垂线Q。
5.对于垂线Q,求出从水平面H到与直线S的交点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相邻的每一个凸条部的高度(厚度)T。另外,对于垂线Q,求出从水平面H到与水平线R的交点的距离,将该距离作为凹条部的厚度t(参考图6(b))。
(体液滞留面积的测量方法)
测量滞留面积的顺序如下所述。
1.准备5cmX 5cm的纤维无纺布片作为测量用试验片。
2.将7 F “ y r V >7东洋(株)公司生产的粘稠液体用滤纸No. 60裁断成 IOcmX IOcm的滤纸片,重叠20张该滤纸片,在其上面重叠试验片。
3.使用IOcc的吸液管((株)二 ^」3 —制造的液体处理用数字微管NPX-10ML), 将以下组成的人工经血2cc作为体液慢慢地滴到试验片上。
人工经血的组成
(1)离子交换水IL
(2)甘油80g
(3)羧甲基纤维素钠8g(4)氯化钠IOg(5)碳酸氢钠4g(6)红色 102 号8g(7)红色 2 号2g(8)黄色 5 号2g4.在滴下人工经血20秒后,从滤纸片上取下试验片、进行风干。5.在试验片中的人工经血成为干燥状态后,利用数字扫描仪(精工爱普生公司生产的图像扫描仪GT8700)扫描残留在试验片上的人工经血的状态、得到人工经血的图像。 (扫描条件是将颜色条件设置为M位真彩色,将像素大小设置为59像素/厘米)(参考图 7)。6.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即7力,(株)公司制作的图像解析软件USB数字处理在第5项中得到的图像,并将图像二值化。将被红色的人工经血染成红色的像素的数量转换成数据后,换算成面积。7.第6项中的二值化条件如下阈值=160、提取像素=3像素以上、提取范围= 400像素X 400像素。8.就t/T值相同的三张试验片求出像素数量(像素数)和换算成的面积,将该面积的平均值作为“体液滞留面积(mm2) ”(参考图7)。(摩擦强度的评价方法)评价摩擦强度的顺序如下。1.除了下述事项都按照JIS L 0844:2004 “相对于摩擦的染色牢固度试验方法” 的规定进行评价。2.试验机使用以下的摩擦试验机II型(学振型)试验机产业(株)生产的学振型摩擦牢固度试验机AB-3013.摩擦时负荷2N(200gf)4.摩擦物表面棉细布3号(JIS L 0803标准品)5.摩擦往返次数以20次往返/分钟进行一分钟6.试验片将纤维无纺布的纵向(机器方向)尺寸为220mm、横向(交叉方向)尺寸为30mm的纤维无纺布作为试验片,使试验片中的形成有凸条部的表面朝向上方,摩擦物以在纵向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在试验机上。7.观察摩擦后的纤维无纺布的表面,然后排列成以下等级。等级A、B、C的纤维无纺布可以作为顶片使用。A 完全没有起毛B 几乎没有起毛C:存在起毛的凸条部和无起毛的凸条部D 起毛多,存在连接相邻的凸条部之间的绒毛(实施例1至10)1.作为用于得到实施例的纤维无纺布的短纤维,混合芯成分为聚酯树脂,鞘成分为聚乙烯树脂的第一和第二复合短纤维。第一复合短纤维的纤度为2. 2dtex,纤维长度为45mm,占短纤维整体的每平方米的质量为80质量%。第二复合短纤维的纤度为2. 6dtex,纤维长度为38mm,占短纤维整体的每平方米的质量为20质量%。利用滚筒梳棉机对混合后的第一和第二短纤维进行处理,得到质量为15g/m2、25g/m2、35g/m2、40g/m2的纤维网。2.在图2的工序中对这些纤维网进行了处理。如下所述地设定图2的工序II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喷嘴集合体的条件。(第一、第二喷嘴集合体)喷嘴集管中的空气温度200°C纤维网的单位面积的加热空气喷射量8. 16Nl/m2(第三喷嘴集合体)喷嘴集管中的空气温度350°C纤维网的单位面积的加热空气喷射量10. 92 19. 17Nl/m2另外,以下面的方式设置各喷嘴集合体中的单体喷嘴,即,间距设定为4mm,在喷嘴集合体彼此之间,单体喷嘴彼此在机器方向进行排列。另外,将吸入筒的周面的通孔的开孔率设定为22. 16%。3.通过了工序II的纤维网向工序III输送,在工序III中与温度为135°C的加热空气接触5秒钟,使短纤维彼此相互熔敷,然后将纤维网冷却到室温,得到实施例1至10的纤维无纺布。实施例1至10的纤维无纺布的评价结果如表1至3所示。表1至3以及后面的表4中的凸条部和凹条部的比容积,是通过以下的顺序(1)、O)求出的值。(1)利用以下的公式根据十张IOcmXlOcm的纤维无纺布的平均质量求出每平方米的质量。但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比该纤维无纺布片小的纤维无纺布片求出质量。质量(g/m2)=(平均质量(g))+0. 01(2)对于求出比容积的纤维无纺布片,测量凸条部的顶部的厚度T和凹条部的底部的厚度t,通过以下公式求出比容积。凸条部或凹条部的比容积(cc/g) = {(凸条部的厚度T或凹条部的厚度 t) X 1000} + 质量(g/m2)(比较例1 18)除了将图2中的第三喷嘴集合体的加热空气喷射量设定为8. 17 24. 58Nl/m2以夕卜,采用与实施例相同的条件制造比较例1至18的纤维无纺布,并进行与实施例同样的评价。评价结果如表1至4所示。在表1至4中,(1)当质量为15 35g/m2时,若厚度比t/T在40 60%的范围内,则纤维无纺布中的体液的滞留面积比较小。即,作为体液使用的粘稠人工经血在实施例的纤维无纺布中不会扩散得很大,而是透过纤维无纺布迅速向作为吸收体的替代品使用的滤纸移动。(2) t/T超过60 %的比较例的纤维无纺布,其相对于摩擦的阻力低,容易起毛。t/T 为60%以下的纤维无纺布往往不易起毛。(3)根据纤维无纺布的比容积来看,凸条部的比容积在70 105cc/g的范围内、凹条部的比容积在40 60cc/g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纤维无纺布,不会使粘稠的体液滞留,也不会因摩擦而简单地起毛。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横向和厚度方向,在所述厚度方向形成向所述纵向和横向扩展的表面及其相反面、即背面,在所述表面,向所述纵向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凸条部和凹条部向所述横向交替排列,所述背面实际上形成为平坦状,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短纤维形成为彼此熔敷的状态,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背面到所述凹条部的底部的厚度t,相对于从所述背面到所述凸条部的顶部的厚度T在40 60%的范围内,所述短纤维使用跨过所述凸条部、到达与所述凸条部的两侧邻接的每一个所述凹条部的短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跨过所述凸条部的所述短纤维,在每一个所述邻接的凹条部中与不同于该短纤维的短纤维熔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质量在15 35g/m2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部的比容积在70 105cc/g的范围内,所述凹条部的比容积在40 60cc/g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使用表观的纤维长度为10 80mm的短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部和所述凹条部,通过使以所需的每平方米的质量包含由所述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所述短纤维的纤维网、向机器方向连续移动,且从在与所述机器方向交叉的方向间歇地配置的多个喷嘴朝向所述纤维网喷射加热空气而形成,所述凸条部在所述交叉方向形成在相邻的所述喷嘴彼此之间,所述凹条部形成在所述喷嘴的正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使粘稠体液透过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在由热塑性合成树脂形成的短纤维(2)处于彼此熔敷的状态的透液性纤维无纺布(1)的表面(3),向纵向(A)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凸条部(6)和凹条部(7)向横向(B)交替排列。从纤维无纺布(1)的背面(4)到凹条部(7)的底部(12)的高度t相对于从背面(4)到凸条部(6)的顶部(11)的高度(T)处于40~55%的范围内,表面(3)含有纤维(2a),该纤维(2a)是在经由凸条部(6)相邻的凹条部(7)之间延伸的短纤维(2),其在每一个凹条部(7)中与不同于该短纤维(2)的短纤维(2)熔敷。
文档编号D04H1/54GK102482817SQ2010800213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大庭彻, 木村明宽, 水谷聪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