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887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绕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具备将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设置于目标位置的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筒管设置装置在纺纱机所进行的纱线的卷取作业开始时、 从纺纱机将满筒的卷装排出之后等,将未缠绕纱线的筒管供给至纺纱机的筒管保持部等,从而进行用于开始卷取作业的准备(包头纱卷绕(bunch winding)等)。日本特开 2005-21988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公开了具备这种筒管设置装置的纺纱机。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的纺纱机所具备的落纱台车(doffing cart)具备把持筒管的夹持件(筒管把持部)。落纱台车使夹持件朝摇架(筒管保持部)转动,由此能够将筒管供给至摇架。装配于摇架的筒管通过与旋转的驱动滚筒(卷取滚筒)接触而旋转,由此,纺纱机卷取纱线而形成卷装。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的纺纱机所具备的落纱台车具备能够以轴作为中心轴转动的臂部件。在该臂部件的末端部设置有把持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的夹持机构。由此, 落纱台车在将筒管把持于夹持机构的状态下使臂部件转动,由此能够将筒管供给至摇架。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的纺纱机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当在日本特开 2005-219880号公报的纺纱机中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使用与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的情况相同布局的筒管设置装置。结果,所供给的筒管容易与摇架冲突。以下,参照图 5(a)对其原因进行说明。为了使卷取滚筒与卷装以不偏置的方式接触而稳定地进行纱线的卷取,当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时,与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时相比,例如需要变更摇架的朝向。但是,若像这样变更摇架的朝向、却仍按照与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的情况同样的路径向摇架供给筒管, 则例如如图5 (a)所示,存在供给时的筒管48与作为筒管保持部的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间隔特别小的情况。在图5(a)的例子中,在将筒管48向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供给的过程中,该筒管48的大径侧的端部极其接近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因纺纱机的布局上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距离并不大。因此,在不论卷装的形状变更与否仍使用相同布局的筒管设置装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筒管与筒管保持器之间的冲突,需要以高的位置精度进行筒管的供给。结果,成为筒管设置装置的成本升高的原因。另外,在日本特开2005-219880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9-100066号公报中,并未公开筒管设置装置中的、用于避免上述的冲突的结构等。因而,在以往的结构中,为了避免筒管与筒管保持器之间的冲突,需要更换筒管设置装置整体,从而变更供给筒管时的路径。 因此,需要繁杂的更换作业,或者因具备多个把持筒管的机构而成为成本升高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防止所供给的筒管与目标位置冲突的结构的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绕纱机具备筒管设置装置和作为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部。筒管设置装置具有筒管把持部,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并能够将该筒管供给至目标位置;以及摇动轴,该摇动轴使上述筒管把持部摇动至上述目标位置。上述筒管保持部具有保持上述筒管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两个保持机构,从而保持从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供给来的上述筒管。当以连接上述两个保持机构的保持中心的直线为保持线时,上述摇动轴的轴线相对于上述保持线平行。若保持线与摇动轴的轴线不平行,则所供给的筒管容易与筒管保持部冲突。对于该点,通过形成为上述的结构,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有效地活用筒管保持部的保持机构彼此的间隔(无需形成使间隔过度地扩宽的布局)来供给筒管。因而,能够使卷绕机紧凑化。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还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通过调整上述摇动轴的朝向来调整上述筒管由上述筒管把持部向上述目标位置供给时的路径。由此,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根据所供给的筒管的形状等以使筒管通过合适的路径的方式进行调整。在上述绕纱机中,上述调整部具备安装部件和固定件。上述安装部件支承上述筒管把持部。上述固定件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由此,筒管设置装置变更安装部件的安装朝向并利用固定件确定该变更,由此能够以使筒管通过合适的路径的方式进行调整。在上述的筒管设置装置中,在上述安装部件形成有多个选择孔。上述固定件被定位于上述选择孔,从而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由此,筒管设置装置仅通过将固定件插入于根据卷取条件等选择的合适的选择孔而固定安装部件,就能够调整筒管所通过的路径。这样,能够将调整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 因此能够削减筒管设置装置的部件数量。在上述绕纱机中,优选上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对上述筒管保持部进行操作而将上述筒管从上述筒管保持部取下。当进行卷装的取下等落纱作业时,为了形成新的卷装,很多情况下需要进行供给新的筒管的作业。对于该点,在上述的结构中,能够仅利用筒管设置装置进行双方的作业, 因此能够使绕纱机整体的结构紧凑化。在上述的绕纱机中,优选能够独立地执行上述筒管把持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供给作业、和上述操作部所进行的取下作业。由此,绕纱机能够独立地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的供给作业。例如,能够防止当某一卷装已满筒、但不需要继续形成新的卷装时进行不必要的筒管的供给作业。因而,能够缩短筒管设置装置的作业时间而迅速地开始随后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绕纱机的卷取效率。上述绕纱机具备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该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纱线并将其向由上述筒管把持部供给至上述筒管保持部的上述筒管引导。绕纱机能够独立地执行上述筒管把持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供给作业、上述操作部所进行的取下作业、以及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所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作业。
由此,绕纱机能够根据各种各样的状况而省略不必要的动作。因而,筒管设置装置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而迅速地开始随后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绕纱机的卷取效率。上述绕纱机具备多个卷取单元,该卷取单元利用上述筒管保持部保持上述筒管而卷取卷装。上述多个卷取单元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沿着上述卷取单元所排列的方向行走。由此,与针对每个卷取单元设置筒管设置装置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少筒管设置装置的设置台数从而削减成本。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细纱机的纵剖视图。图3是示出供给筒管时的筒管供给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供给筒管时的筒管供给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对以往的筒管供给路径和本实施方式的筒管供给路径进行比较的图。图6是边进行满筒的卷装的落纱作业、边利用吸管捕捉细纱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图7是示出吸管在吸引细纱的状态下移动至规定位置而待机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图8是示出筒管被供给至摇架的瞬间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图9是示出使摇架操作臂移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10是对使吸管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其次,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细纱机(绕纱机)进行说明。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上游”以及“下游”意味着纺纱时的纱线的行走方向的上游以及下游。 图1是示出细纱机1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细纱机1的纵剖视图。图1所示的作为绕纱机的细纱机1具备并列配置的多个纺纱单元(卷取单元)2。 细纱机1具备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4、鼓风箱93、以及发动机箱5。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结构具备从上游朝下游依次按照以下顺序配置的牵伸装置7、纺纱装置9、纱线贮存装置12、以及卷取装置13。牵伸装置7设置在细纱机1所具备的框架6的上端附近。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由纺纱装置9纺纱。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在通过后述的清纱器49之后,进一步通过纱线贮存装置12。进而, 细纱10由卷取装置13卷取至筒管48,由此形成卷装45。牵伸装置7使纱条15延伸而形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罗拉 16、第三罗拉17、装配有输送带18的中间罗拉19、以及前罗拉20这四个罗拉。虽然纺纱装置9的详细结构并未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空气式的纺纱装置,利用回旋气流对纤维束8加捻,从而生成细纱10。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设置有纱线贮存装置12。纱线贮存装置12具有以下功能对细纱10赋予规定的张力而将细纱10从纺纱装置9拉出的功能;在进行接头台车3所进行的接头作业时使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滞留于该纱线贮存装置12以防止细纱10的松弛的功能;以及对纱线张力进行调节以免卷取装置13侧的纱线张力的变动传递到纺纱装置9侧的功能。如图2所示,纱线贮存装置12具备纱线贮存罗拉21、纱线卡合部件22、 上游侧引导件23、以及电动马达25。纱线卡合部件22构成为能够与细纱10卡合(勾挂)。纱线卡合部件22在与细纱 10卡合的状态下与纱线贮存罗拉21 —体地旋转,由此能够将细纱10引导至该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纱线贮存罗拉21构成为能够将细纱10缠绕贮存于其外周面。纱线贮存罗拉21 由电动马达25以一定的旋转速度驱动而旋转。纱线卡合部件22构成为,该纱线卡合部件22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 21相对旋转,并且能够利用由磁气构件等构成的扭矩产生构件产生克服纱线卡合部件22 相对于纱线贮存罗拉21相对旋转的扭矩(抵抗扭矩)。根据该结构,在纱线卡合部件22与细纱10卡合的情况下,若施加于细纱10的张力强至能够克服该抵抗扭矩,则纱线卡合部件 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独立地旋转,从而将细纱10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21退绕。相反,若施加于细纱10的张力比抵抗扭矩弱,则纱线卡合部件22与纱线贮存罗拉21 —体地旋转, 将细纱10缠绕于上述纱线贮存罗拉21。这样,纱线贮存装置12以当细纱10的张力下降(细纱10松弛)时缠绕该细纱 10、当细纱10的张力上升时使该细纱10退绕的方式动作,由此能够消除细纱10的松弛,从而对细纱10赋予合适的张力。如上所述,纱线卡合部件22以吸收施加于纱线贮存装置12 与卷取装置13之间的细纱10的张力的变动的方式工作,由此,能够防止该张力的变动对从纺纱装置9到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细纱10造成影响。由此,纱线贮存装置12能够从纺纱装置9将细纱10以更稳定的速度拉出。上游侧引导件23配置在纱线贮存罗拉21的稍靠上游侧的位置。上游侧引导件23 构成为适当地将细纱10引导至纱线贮存罗拉21的外周面的引导部件。此外,上游侧引导件23兼具防止从纺纱装置9传播来的细纱10的捻转传递到比该上游侧引导件23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定捻件的作用。在细纱机1的框架6的前面侧、且在上述纺纱装置9与上述纱线贮存装置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清纱器49。由纺纱装置9纺出的细纱10在被纱线贮存装置12卷取之前通过上述清纱器49。清纱器49监视行走的细纱10的粗细,在检测到细纱10的纱疵的情况下, 对未图示的单元控制器发送纱疵检测信号。清纱器49也可以构成为除了检测细纱10的粗细的异常之外还检测在细纱10中有没有包含异物。单元控制器当从清纱器49接收到纱疵检测信号时立刻在驱动卷取装置13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7停止,由此将细纱10切断,此外,还使由卷取装置13进行的卷取、纺纱装置 9等停止。单元控制器朝接头台车3发送控制信号,使该接头台车3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的前面。然后,单元控制器再次驱动纺纱装置9等,使上述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作业而恢复卷取。在从纺纱装置9恢复纺纱到恢复卷取的期间,纱线贮存装置12使从纺纱装置9连续地送出的细纱10滞留于纱线贮存罗拉21而消除细纱10的松弛。如图1以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接头装置)43 ;吸管44 ;吸嘴46 ; 以及行走轮42。当在某一纺纱单元2发生断头、剪纱时,接头台车3驱动行走轮42而在固定于上述框架6的行走道41上行走。接头台车3在发生了断头、剪纱的纺纱单元2之前停止而进行接头作业。
上述吸管44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吸入并捕捉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纱线端部(上纱)而朝捻接器43引导。吸嘴46能够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转动,从由上述卷取装置13支承的卷装45吸引并捕捉纱线端部(底纱)而朝捻接器43引导。虽然对于捻接器43的详细结构省略了说明,但通过利用回旋空气流将纱线端部彼此合股加捻而对上纱和底纱进行接头作业。卷取装置13具备摇架70。摇架70具备支轴73 ;摇架臂71,高摇架臂71能够以支轴73为中心转动;以及一对筒管保持器(筒管保持部)72,这一对筒管保持器72能够保持筒管48的两端部。上述卷取装置13具备卷取滚筒74和能够与细纱10卡合的横动引导件76。卷取滚筒74构成为,能够与上述筒管48或在上述筒管48缠绕细纱10而形成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而对其进行驱动。卷取装置13利用省略图示的电动马达驱动卷取滚筒74,由此使与卷取滚筒74接触的卷装45旋转,边利用省略图示的驱动构件使横动引导件76往复移动边使细纱10横动并将细纱10卷取成卷装45。另外,在摇架臂71安装有省略图示的弹簧,该弹簧始终对摇架臂71施加立起方向的作用力。因而,随着细纱10被卷绕于筒管48而卷装45被卷粗,摇架臂71朝装置正面侧倒下,卷装45的轴的位置朝前方移动。另外,在摇架臂71连结有未图示的驱动部(例如气缸),能够以根据单元控制器的指令使摇架臂71积极地朝从卷取滚筒74离开的方向以及接近卷取滚筒74的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控制。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通过更换构成摇架70的部件的一部分,既能够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也能够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另外,无论是在形成筒子形状、锥形形状的哪一种卷装的情况下,卷取滚筒74都使用通用的卷取滚筒。在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筒子用的筒管以筒管的轴线与卷取滚筒74的轴线平行的方式由摇架70支承。在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45的情况下,为了使卷取滚筒74 与卷装45的圆锥状的外周面稳定地接触,锥形用的筒管48以筒管48的轴线相对于卷取滚筒74的轴线稍稍倾斜的方式被支承于摇架70。因而,在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和形成锥形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筒管保持器72的位置不同。另外,虽然锥形形状的卷装存在锥角不同的多个种类,但筒管48能够以与该锥角相应的朝向被支承于摇架70。如图1以及图2所示,落纱台车4具备筒管设置装置60。筒管设置装置60构成为能够进行筒管设置作业和落纱作业。所谓筒管设置作业是指朝摇架70供给筒管48从而进行细纱10的卷取的准备的作业。所谓落纱作业是指将满筒的卷装45从摇架70取下的作业。落纱台车4在其下部具备行走轮92。落纱台车4当接受到对某一纺纱单元2进行筒管设置作业或者落纱作业的指示时,落纱台车4在形成于上述框架6的行走路91上行走到该纺纱单元2。落纱台车4在接受到指示的纺纱单元2之前停止,进行筒管设置作业或者落纱作业(或者是该双方的作业)。筒管设置装置60作为用于进行上述的筒管设置作业的结构具备筒管供给部50、 吸管(纱线捕捉引导装置)88、以及摇架操作臂(操作部)89。吸管88构成为能够转动且能够伸缩,通过吸引来捕捉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 10,从而将捕捉到的细纱10引导至卷取装置13。用于使吸管88移动的结构后述。筒管供给部50构成为能够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且构成为能够利用筒管把持部52把持筒管48。在将筒管48把持于筒管保持部52的状态下使筒管供给部50转动, 从而将该筒管48供给到摇架70所具备的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位置(目标位置)。 筒管供给部50具备用于进行包头纱卷绕的包头纱卷绕罗拉53。所谓包头纱卷绕(bunch winding)是指,当在开始卷绕一个卷装时,为了将细纱10固定于筒管48而在筒管48的周围直卷(straight winding)细纱10。另外,筒管供给部50的详细结构后述。摇架操作臂89能够以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从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离开的方式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离开作业)。另外,如上所述,随着细纱10被卷绕于筒管48而卷装45被卷粗,摇架臂71的姿态变化。能够利用后述的移动机构变更摇架操作臂89的位置,因此无论是在将满筒的卷装45从摇架70取下的落纱作业时(图6)、还是筒管设置作业时(图7),都能够进行上述的离开作业。筒管设置装置60作为用于进行落纱作业的结构除了具备上述摇架操作臂89之外还具备图2所示的引导部61。引导部61将从摇架70接收到的满筒的卷装45经由倾斜部 81引导到载置部82。引导部61作为主要的结构具备引导板69、筒管引导用气缸62、以及罗拉部件67。引导部61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101为中心转动。引导板69由板状的接触部件和板状的限制部件构成。接触部件边与从摇架70接收的满筒的卷装45的外周面接触边对其进行引导。限制部件对接触部件和该卷装45的轴向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防止卷装45从接触部件落下。筒管引导用气缸62通过使气缸伸缩而对作用轴104施加力,能够以旋转轴103为中心使引导板69上下转动。由此,引导部61能够调整对卷装45引导时的引导板69的位置、或者在对细纱10卷取结束之后使卷装49的惯性旋转停止。罗拉部件67构成为,当沿着倾斜部81对卷装45进行引导时,能够在该倾斜部81 上旋转。由此,引导部61能够顺畅地进行卷装45的引导。其次,参照图3以及图4对筒管供给部50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示出当对摇架70 供给筒管48时的筒管供给部5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供给筒管48时的筒管供给部50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3以及图4所示,筒管供给部50除了具备前面所述的筒管把持部52以及包头纱卷绕罗拉53之外,还具备固定臂57、路径调整板(安装部件)59、摇动臂58、筒管供给用气缸56、包头纱卷绕马达54、以及把持部驱动气缸55。如前面所述,筒管供给部50能够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在摇动轴111安装有扭簧112。扭簧112朝当进行筒管48的供给动作时摇动臂58所转动的方向的相反方向 (使筒管把持部52接近落纱台车4的方向)对该摇动臂58施力。筒管供给用气缸56是能够基于筒管设置装置60的指令而伸缩的气缸。筒管供给用气缸56的一端安装于固定臂57的根部侧。能够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的摇动臂58 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筒管供给用气缸56的另一端。由此,通过使筒管供给用气缸56以克服扭簧112的作用力的方式伸长,能够使摇动臂58以摇动轴111为中心转动,从而将筒管48供给到摇架70。如图4所示,一对筒管保持器72构成为能够利用一对(两个)保持机构7 保持筒管48的轴向的两端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保持机构72a的中心亦即保持中心72b彼此连结的直线称作保持线Li。保持线Ll也可以说是由一对筒管保持器72保持的状态的筒管48的旋转轴线。将以通过摇动轴111的中心的方式引出的直线称作摇动轴线L2。筒管供给部50具备由路径调整板59和固定件构成的调整部。通过将螺栓等固定件插入于形成在路径调整板59的选择孔115,筒管供给部50被固定于落纱台车4的适当的部件。在路径调整板59形成有多个选择孔115,通过变更用于进行固定的选择孔115,能够调整路径调整板59的位置以及朝向(进而能够调整摇动轴111的位置以及朝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摇动轴111的朝向被调整成保持线Ll与摇动轴线L2平行。通过以上述方式对摇动轴111的位置以及朝向进行调整,摇动臂58的末端部所描绘的轨迹变更。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改变当向筒管保持器72供给筒管48时的该筒管48的路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该路径称作“筒管供给路径”。包头纱卷绕马达M产生用于使前面所述的包头纱卷绕罗拉53旋转的驱动力。包头纱卷绕马达M所产生的驱动力由省略图示的传递机构(例如带和带轮)传递到包头纱卷绕罗拉53。另外,当进行包头纱卷绕作业时,需要使筒管48与包头纱卷绕罗拉53接触。因而, 筒管供给部50具备能够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移动以使其与筒管48接触的移动机构(具体而言为后述的把持部驱动气缸55)。前面所述的筒管把持部52由固定把持部113和活动把持部114构成。活动把持部114与把持部驱动气缸55连结。通过把持部驱动气缸55的动作,能够使该活动把持部 114接近固定把持部113或者从固定把持部113离开。由此,能够进行筒管把持部52所进行的对筒管48的把持以及该把持的解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把持部驱动气缸55在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与筒管48 接触的状态、和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从筒管48离开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构成为筒管把持部52的动作和包头纱卷绕罗拉53的动作联动。具体而言,当进行筒管把持部52所进行的对筒管48的把持时,同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从筒管48离开。当解除筒管把持部52 所进行的对筒管48的把持时,同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与筒管48接触。其次,参照图5对以往的筒管供给路径和本实施方式中的筒管供给路径进行比较说明。图5是对以往的筒管供给路径和本实施方式的筒管供给路径进行比较的图。如在现有技术中所说明了的那样,以往,当进行筒管48的供给时容易发生筒管48 与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冲突(参照图5(a))。如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筒管供给部 50以使保持线Ll与摇动轴线L2平行的方式进行调整。因而,在供给筒管48的过程中,能够维持该筒管48的中心轴与保持线Ll之间的平行关系。筒管供给部50能够沿着下述路径供给筒管48,所述路径是沿着与保持线Ll垂直相交的平面的圆弧状的路径。由此,筒管供给部50能够将筒管48以相对笔直的姿态收纳良好地插入供给到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因而,能够有效地活用通常情况下无法扩大的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空间,使得所供给的筒管48与筒管保持器72不易产生冲突。另外,在细纱机1中,由于在有限的设置空间设置多个纺纱单元2,因此无法增大邻接的纺纱单元2的筒管保持器72 之间的空间。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通过更换摇架70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形成筒子形状的卷装、还能够形成锥角不同的多个种类的锥形形状的卷装45。这意味着,筒管保持器72的位置、进而是保持线Ll的朝向根据要形成的卷装的形状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的
9筒管设置装置60中,无论是在形成哪种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对应的选择孔115 来安装路径调整板59,都能够使摇动轴线L2位于与保持线Ll平行的位置。因而,筒管设置装置60构成为在各种各样的状况下都能够将筒管48顺畅地供给至摇架70的通用性高的
直ο其次,参照图6至图8对筒管设置装置60进行落纱作业以及筒管设置作业时的流程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6对落纱作业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边进行满筒的卷装45的落纱作业边利用吸管88捕捉细纱10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当利用省略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某一纺纱单元2的卷装45已满筒时,单元控制器使纺纱装置9停止,并将落纱台车4呼叫至该纺纱单元2。几乎与此同时,单元控制器以下述方式进行控制通过在卷取装置13中使摇架臂71朝图2的左侧(纺纱单元2的正面侧) 转动而使满筒的卷装45从卷取滚筒74离开,并使卷装45的旋转停止。卷装45即便在从卷取滚筒74离开之后也借助惯性继续旋转。筒管设置装置60 通过使引导部61的筒管引导用气缸62伸长而使引导板69朝上方转动而使其与卷装45接触。由此,能够使卷装45的惯性旋转停止。筒管设置装置60在卷装45的惯性旋转完全停止为止之前预先使摇架操作臂89 移动到图6所示的位置。当卷装45的惯性旋转完全停止时,筒管设置装置60利用摇架操作臂89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以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从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离开, 从而将满筒的卷装45从摇架70取下。对于被取下后的满筒的卷装45,该卷装45的重力由引导部61的引导板69 (详细而言为接触部件)支承,并由倾斜部81引导。引导部61边维持与卷装45接触的状态,边使该卷装45沿着倾斜部81滚动而移动。另外,此时,引导部61的罗拉部件67在倾斜部81 上滚动。然后,卷装45被引导至载置部82。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82具有作为输送带的功能,能够沿着纺纱单元2所排列的方向输送卷装45,自动地将卷装45送入下一工序。但是,即便是构成为载置部82不具有输送带功能,作业人员通过手动作业回收载置部82上的卷装45也无妨。以上述方式进行落纱作业。其次,参照图6至图8对筒管设置作业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吸管88在吸引细纱 10的状态下移动至规定位置并待机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图8是示出筒管48被供给至摇架 70的瞬间的样子的纵剖视图。当落纱台车4根据呼叫而来到该纺纱单元2之前时,纺纱单元2的单元控制器,恢复牵伸装置7以及纺纱装置9的驱动。几乎与此同时,吸管88朝上方延伸(参照图6)。吸管88通过吸入来捕捉从纺纱装置9排出的细纱10的纱线端部。筒管设置装置60使吸管88在吸入了细纱10的状态下朝下方移动。此时,单元控制器以将吸管88所吸引的细纱10缠绕于纱线贮存装置12的方式进行控制。另外,此时的吸管88的吸引力小,无法克服纱线贮存装置12的前面所述的抵抗扭矩,因此,如图7所示, 细纱10逐渐贮存于纱线贮存装置12。筒管设置装置60使吸管88在朝下方移动之后在规定位置持续待机(参照图6)。 筒管设置装置60在吸管88的移动的前后预先使摇架操作臂89移动到进行摇架70的操作的位置。筒管设置装置60在进行筒管48的供给之前,预先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以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从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离开。其次,筒管设置装置60在利用筒管供给部50 (筒管把持部5 把持贮存在落纱台车4的上部的筒管48之后,使前面所述的筒管供给用气缸56伸长而使摇动臂58转动。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使筒管供给部50从落纱台车4侧出动而进行相对于摇架70的筒管48 的供给作业。筒管设置装置60使筒管供给部50所具备的适当的纱线引导机构(省略图示) 动作,从而将由吸管88捕捉的细纱10配置在筒管48的轴向的端部与筒管保持器72之间。 在该状态下,摇架操作臂89对摇架臂71进行操作而使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接近另一方的筒管保持器72。由此,细纱10被夹在筒管48的端部与筒管保持器72之间而被固定。其次,筒管设置装置60使把持部驱动气缸55动作,解除筒管把持部52所进行的对筒管48的把持,同时,使包头纱卷绕罗拉53与筒管48接触而进行包头纱卷绕作业。另夕卜,如上所述,筒管把持部52的动作与包头纱卷绕罗拉53的动作联动,因此能够使筒管设置装置60的机构简单。当包头纱卷绕作业完毕时,筒管供给用气缸56收缩,由此,筒管供给部50朝落纱台车4侧退避。在此前后,单元控制器使摇架70转动,以使筒管48与卷取滚筒74接触(在纺纱单元2的背面侧)。由此,对细纱10赋予卷取张力,细纱10逐渐被从纱线贮存罗拉21 退绕,开始卷取装置13所进行的卷装45的卷取。其次,对使摇架操作臂89以及吸管88以上述方式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9对摇架操作臂89进行说明。图9是对使摇架操作臂89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如图9所示,筒管设置装置60具备用于改变摇架操作臂89的位置的驱动机构30。 驱动机构30具备通过使供给的空气压力变化而伸缩的第一驱动气缸31以及第二驱动气缸 32。驱动机构30具备相互连结的第一连杆部件36、第二连杆部件37、以及第三连杆部件 38。图9 (a)中示出处于待机位置的摇架操作臂89。当通过从图9 (a)的状态使第一驱动气缸31伸长而使第一连杆部件36转动时,经由第二连杆部件37连结于该第一连杆部件 36的第三连杆部件38旋转。结果,能够使由该第三连杆部件38支承的摇架操作臂89位于下方(参照图9(b))。如图7所示,位于图9(b)所示的位置的摇架操作臂89能够对供给筒管48时的摇架臂71进行操作。通过从该状态使第二驱动气缸32伸长,能够使摇架操作臂89相对于第三连杆部件38旋转,从而使其位于更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9(c))。如图6所示,位于图9(c)的位置的摇架操作臂89能够在卷装45满筒时将卷装45从摇架臂71取下。其次,参照图10对用于改变吸管88的位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对使吸管88 移动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纵剖视图。如图10所示,筒管设置装置60作为用于改变摇架操作臂89的位置的结构具备连结臂123和通过使所供给的空气压力变化而伸缩的吸引气缸124。连结臂123经由配置在落纱台车4的合适的位置的转动支点121被支承为能够转动。在连结臂123连结有用于驱动连结臂123的、例如由马达和凸轮构成的驱动机构。在连结臂123的末端侧经由转动支点12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吸引气缸IM和吸管88。吸管88例如形成为双重的筒状,从而构成为能够伸缩。在吸管88的末端连接有吸引气缸124。通过变更对吸引气缸IM供给的空气压力,能够使吸管88伸缩。图10(a)中示出处于待机位置的吸管88。通过从该状态使连结臂123朝卷取装置13侧转动,并使吸引气缸IM伸长,能够使吸管88移动到能够捕捉从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的位置(参照图10(b)以及图6)。通过从该状态使摇架操作臂89以及吸引气缸 124以转动支点122为中心转动,能够将捕捉到的细纱10引导至下方(参照图10(c)以及图7)。另外,在摇架操作臂89的驱动机构30中,通过驱动第一驱动气缸31以及第二驱动气缸32,能够使该摇架操作臂89单独地动作。对于吸管88,也能够通过对驱动机构以及吸引气缸IM进行驱动而使吸管88单独地(不伴随其他部件的移动地)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使以往相互联动的筒管供给部50、筒管操作臂 89、以及吸管88分别地(独立地)移动。因而,例如,在欲将满筒的卷装45取下但不需要供给新的筒管48的状况下,能够在使筒管供给部50以及吸管88的动作停止的状态下仅使摇架操作臂89动作。结果,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省略不必要的动作而实现循环时间的缩短。如以上所说明了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具备筒管把持部52和路径调整板59。筒管把持部52能够把持用于缠绕细纱10的筒管48,并将该筒管48供给至作为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器72 (详细而言为一对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位置)。路径调整板 59能够调整筒管48由筒管把持部52供给到筒管保持器72时的路径(筒管供给路径)。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根据所要供给的筒管48的形状等以使筒管48通过合适的路径的方式进行调整。通过进行该调整,能够防止当筒管设置装置60将筒管48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时筒管48与筒管保持器72冲突。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调整部具备路径调整板59和固定件。路径调整板59支承筒管把持部52。固定件确定路径调整板59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变更路径调整板59的安装朝向,并利用固定件确定该变更,由此能够以使筒管48通过合适的路径的方式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的筒管设置装置60中,在路径调整板59形成有多个选择孔115。固定件被定位于选择孔115,以确定路径调整板59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由此,筒管设置装置60仅通过将固定件插入于根据卷取条件等选择的合适的选择孔115并对路径调整板59进行固定,就能够对供给筒管48时该筒管48所通过的路径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将调整筒管供给路径的调整部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因此能够削减筒管设置装置60的部件数量。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筒管设置装置60和纺纱单元2。纺纱单元2具备保持从筒管设置装置60供给的筒管48的一对筒管保持器72。由此,细纱机1能够调整筒管48的供给路径而防止筒管48与筒管保持器72之间的冲突。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一对筒管保持器72具备保持筒管48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一对保持机构72a。当将连接保持机构72a的中心亦即保持中心72b彼此的线设为保持线Ll时,路径调整板59能够以使摇动轴111的摇动轴线L2与保持线Ll平行的方式调整该摇动轴111的朝向。当保持线Ll与摇动轴111不平行时,所供给的筒管48容易与筒管保持器72冲突。 通过形成为上述的结构,无需形成为使筒管保持器72的保持机构7 彼此的间隔过度扩宽的布局,筒管设置装置60就能够顺畅地供给筒管48。因而,能够紧凑地构成细纱机1。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筒管设置装置60具备摇架操作臂89,该摇架操作臂 89通过对摇架70进行操作而将筒管48从摇架70的筒管保持器72取下。当进行卷装45的取下等落纱作业时,很多情况下,为了形成新的卷装45,需要进行供给新的筒管48的作业。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利用一个装置进行双方的作业,因此能够使细纱机1整体的结构紧凑化。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能够独立地执行筒管供给部50所进行的筒管48的供给作业、和摇架操作臂89所进行的取下作业。由此,能够独立地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48的供给作业。例如,当某一卷装45满筒, 但并不需要继续形成新的卷装45时,能够防止进行不必要的筒管48的供给作业。因而,筒管设置装置60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落纱台车4能够移动到其他的纺纱单元2而迅速地开始随后的作业。结果,能够提高细纱机1所进行的细纱10的卷取效率。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具备吸管88,该吸管88捕捉细纱10并将该细纱10引导至由筒管把持部52供给至筒管保持器72的筒管48。细纱机1能够独立地执行筒管把持部 52所进行的筒管48的供给作业、摇架操作臂89所进行的取下作业、以及吸管88所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作业。由此,细纱机1能够根据各种各样的状况省略不必要的动作。因而,筒管设置装置 60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而迅速地开始随后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细纱机1所进行的细纱10的卷取效率。在本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中,纺纱单元2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筒管设置装置60 能够沿着纺纱单元2所排列的方向行走。由此,与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设置筒管设置装置60的结构相比较,能够减少筒管设置装置60的设置台数从而能够削减成本。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结构例如能够以下述方式变更。细纱机1的结构能够根据情况而适当变更。例如,能够变更成代替上述实施方式的细纱机1所具备的纱线贮存装置12,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有由一对罗拉构成的纱线进给装置的结构,或者除了细纱贮存装置12之外,还在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配置有由一对罗拉构成的纱线进给装置的结构。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并不限于细纱机,只要是供给筒管而将纱线缠绕于该筒管的结构即可,也能够应用于细纱机以往的绕纱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检测到纱疵时等,通过在驱动卷取装置13的状态下使牵伸装置7停止而将细纱10切断。代替该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在清纱器49的附近具备切断器, 利用该切断器将细纱10切断的结构。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细纱机1形成为通过将螺栓等固定件插入于形成在路径调整板59的选择孔115而将筒管供给部50固定于落纱台车4的结构。代替该结构,细纱机1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结构在路径调整板59所被设置的面形成有突起部,在该突起部插入于选择孔之后利用螺母等进行固定。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调整部只要是至少能够调整路径调整板59的安装朝向(筒管供给路径)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该结构,能够使用适当的结构。并且,代替调整摇动轴111的位置以及朝向的结构,也可以变更成仅调整朝向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同时并行地进行引导部61从筒管保持器72离开的动作、和筒管供给部50接近筒管保持器72的动作。但是,也可以在完成落纱作业之后进行筒管设置作业。但是,从细纱机1的工作效率的观点出发,希望能够同时并行地进行落纱作业和筒管设置作业。
权利要求
1.一种绕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绕纱机具备筒管设置装置,该筒管设置装置具有筒管把持部,该筒管把持部把持用于缠绕纱线的筒管,并能够将该筒管供给至目标位置;以及摇动轴,该摇动轴使上述筒管把持部摇动至上述目标位置;以及作为上述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部,该筒管保持部具有保持上述筒管的轴向的两端部的两个保持机构,从而保持从上述筒管设置装置供给来的上述筒管,当以连接上述两个保持机构的保持中心的直线为保持线时,上述摇动轴的轴线相对于上述保持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还具备调整部,该调整部能够通过调整上述摇动轴的朝向来调整上述筒管由上述筒管把持部向上述目标位置供给时的路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部具备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支承上述筒管把持部;以及固定件,该固定件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件形成有多个选择孔,上述固定件被定位于上述选择孔,从而确定上述安装部件的至少安装朝向的变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筒管设置装置具备操作部,该操作部对上述筒管保持部进行操作而将上述筒管从上述筒管保持部取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能够独立地执行上述筒管把持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供给作业、和上述操作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取下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绕纱机具备纱线捕捉引导装置,该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捕捉纱线并将其向由上述筒管把持部供给至上述筒管保持部的上述筒管引导,上述绕纱机能够独立地执行上述筒管把持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供给作业、上述操作部所进行的上述筒管的取下作业、以及上述纱线捕捉引导装置所进行的纱线捕捉引导作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绕纱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绕纱机具备多个卷取单元,该卷取单元利用上述筒管保持部保持上述筒管而卷取卷装,上述多个卷取单元沿一定方向排列配置,上述筒管设置装置能够沿着上述多个卷取单元所排列的方向行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筒管设置装置具备筒管把持部(52)和路径调整板(59)。摇动臂(58)安装于摇动轴(111),且能够通过以该摇动轴(111)为中心轴旋转而摇动。筒管把持部(52)把持用于缠绕细纱的筒管(48),并能够将该筒管(48)供给至作为目标位置的筒管保持器(72)。路径调整板(59)能够调整筒管(48)由筒管把持部(52)供给至上述目标位置时的路径(筒管供给路径)。
文档编号D01H3/16GK102453987SQ201110319880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8日
发明者盐田健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