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13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水槽内旋转自如地配置有在底部具有衣物搅拌用波轮 (pulsator)的洗涤脱水槽,通过向洗涤脱水槽和水槽内部供给带电粒子水,对衣物等进行灭菌、除臭以及抑制产生酶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洗衣机,例如在日本特开2008-23744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的洗涤干燥机,即,为了杀灭附着在衣物上的杂菌、循环空气中的杂菌,在水槽和能够旋转地配设在水槽内的滚筒中通过静电雾化生成带电粒子水,并将该带电粒子水排出至洗涤槽内的洗涤干燥机。图5是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洗涤干燥机的概略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洗衣机71 中,在构成洗衣机71外轮廓的洗衣机主体72内内置有洗涤槽73。洗涤槽73由内部配置有旋转滚筒74的水槽75构成。旋转滚筒74具有许多小孔,由电动机76驱动而旋转。在水槽75中连接有供水路77、排水路78。在洗涤槽73上设有开口 79,在开口 79处设有能够关闭自如的门80。在洗衣机主体72内且在洗涤槽73的外部(即在水槽75的外部)设有静电雾化装置81。静电雾化装置81被放入外壳82内,在外壳82内设有风扇83。构成供气路84的供气软管的一端与外壳82连通连接,供气软管的另一端在洗衣机主体72上开口而与外部连通。构成排出路径85的排出软管的一端与外壳82连通连接,排出软管的另一端配置在洗涤槽73的开口 79的端部,面对旋转滚筒74的内部。利用在风扇83运转的带动下经由供气路84而供给的外部空气,经由排出路径85, 将对静电雾化装置81的放电电极(未图示)施加高电压而生成的纳米尺寸的带电粒子水排出到洗涤槽73内,对旋转滚筒74内部的衣物进行除臭、灭菌。另外,在洗涤槽73上设置喷出热风或冷风的喷出口,能将热风或冷风喷出至洗涤槽73内,干燥旋转滚筒74内的衣物,这一点在该引用文献1中未加图示。可是,在以往的结构的洗衣机中,生成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装置81与进行洗涤的构造部分分离地独立设置。即,风扇83、构成供气路84的吸气软管、构成排出路径85的排出软管等所有的构件均为静电雾化装置81的专用零件。因此,因静电雾化装置81而在制造组装上需要新的工序的新的作业。因此,存在组装洗衣机时的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这样的课题。而且,由于对静电雾化装置81的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所以由于经时变化,电极产生损耗而需要更换。因此,在售后更换维护服务上也存在因静电雾化装置81而需要以往没有的新的更换维护服务的作业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地安装单元化的静电雾化装置,生产率高、制造成本低而且服务性也优异的洗衣机。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包括外槽,被弹性地悬挂支承在壳体内;内槽,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外槽内,用于收容衣物;波轮,设于内槽的底部内侧,用于搅拌衣物;驱动部,用于驱动内槽或波轮而使它们旋转;上部框体,被安装在壳体上部;支承构件,设于上部框体的后部内侧,安装有注水构件;送风部,用于向内槽内供给空气;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具有通过静电雾化生成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产生装置和用于驱动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驱动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由固定有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第1安装板、固定有静电雾化驱动部的第2安装板、以及从下方用螺钉安装有第1安装板和第2安装板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构成,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具有从下方固定在支承构件上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具有产生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简单地安装到洗衣机的壳体上。因此,在生产率高、制造成本低的同时,在服务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零件的修理更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该洗衣机的模块电路图。图3是该洗衣机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图4是该洗衣机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5是以往的洗涤干燥机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实施方式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纵剖视图。在图1中,在壳体1内部设有利用多个悬挂装置2弹性地悬挂的外槽3,利用悬挂装置2吸收脱水时的振动。在该外槽3的内部配设有用于收容衣物和干燥对象物的内槽4,该内槽4能够以中空双层构造的洗涤脱水轴5为中心旋转。内槽4的旋转中心轴线位于大致铅垂方向(含铅垂方向)上,并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外槽3内。在内槽4的底部内侧旋转自如地配设有用于搅拌衣物和干燥对象物的波轮6。此外,在内槽4的内部周壁上设有许多个通气孔4a,并且在上方设有流体平衡器 7。电动机(驱动部)8安装在外槽3的底部外部,经由离合器9和洗涤脱水轴5与内槽4 或波轮6连结,该离合器9在洗涤或脱水时将旋转力的传递切换到洗涤脱水轴5上。波轮 6呈在外周部具有倾斜面10的大致锅型(含锅型)的形状,形成搅拌用突出部11。根据该结构,在清洗工序和洗涤工序时衣物被搅拌,在干燥工序中,利用波轮6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容易使干燥对象物沿着倾斜面向上方飞扬。换句话说,波轮6构成为,通过搅拌,使衣物进行以下动作,即,使左右方向(旋转方向)更替,并且上下方向也更替。热交换管道12对循环的湿的空气(循环风)进行除湿。热交换管道12 —端经由伸缩自如的连接管道13与设于外槽3的下部的排水路径口 14连接,另一端在空气循环路
4径17入口侧与循环风接收室45的位于干燥用的风扇15下部的一端连接。在风扇15的上部设有加热器16。空气循环路径17的出口侧与具有空气喷出口 20的上部波纹软管18连接。从循环风接收室45经由上部波纹软管18向内槽4连通,构成循环的空气循环路径17。由该风扇15、空气循环路径17、空气喷出口 20构成送风部65。在空气循环路径17的入口侧设有温度检测部35,在空气循环路径17的出口侧设有温度检测部36,检测干燥工序时的循环风温度。在循环风接收室45内设有过滤器46。循环风经过该过滤器46循环,利用过滤器 46捕集由衣物产生的线头等。由干燥用的风扇15、空气循环路径17、空气喷出口 20构成的送风部65等安装在设于上部框体48后部内侧且由塑料成型构件等构成的支承构件50上。在外槽3上设有气密地覆盖外槽3上表面的外槽盖19。引自伸缩自如的上部波纹软管18的空气喷出口 20在该外槽盖19上的、位于内槽4的旋转轴的径向外侧位置且流体平衡器7的径向内侧的位置开口。此外,在外槽盖19上开闭自如地设有中盖21,能够放入、取出衣物。壳体1的上部安装有在大致中央部(含中央部)具有衣物投入口 47的上部框体 48。在上部框体48上以覆盖衣物投入口 47的方式开闭自如地设有外盖49。在外槽3的底部设有用于排出外槽3内的水的排水阀22,经由排水管道23与热交换管道12和连接管道13连接。将来自连接管道13和热交换管道12的排水引导到排水管道23、排水阀22,从排水软管M向机外排出。冷却用鼓风机25安装在壳体1的侧面,向壳体1的内部送风从而冷却外槽3、热交换管道12等。具有后述的控制部33的控制装置30与负载驱动部31被一体集中地形成。控制装置30大致铅直(即,相对于壳体1的底面大致垂直即大致铅垂,含铅垂)地配设在壳体1 的背面部(后盖)42,被盖43覆盖而被保护。在控制装置30的下侧设有冷却用鼓风机25。此外,在上部框体48的前方部(图1的左侧)上表面设有由输入设定部37和后述的显示部38构成的操作显示部39,该输入设定部37供操作者输入清洗工序、漂洗工序、 脱水工序等,该显示部38用于显示输入内容、动作状态等。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模块电路图。在图2中,控制装置30具有控制部 33,该控制部33经由负载驱动部31控制电动机(驱动部)8、离合器9、构成送风部65的风扇15、加热器16、排水阀22、冷却用鼓风机(冷却部)25、供水阀32、抽吸泵51等动作,并且控制清洗、漂洗、脱水、干燥的各工序和灭菌除臭工序。控制部33由微机等构成,通过接通电源开关41,被从商用电源40供给电力,从而开始动作。控制部33输入水位检测部34、温度检测部35、36的输出,基于使用者通过输入设定部37进行输入而所设定的内容,将设定内容显示于显示部38上。而且,控制部33经由由双向晶闸管、继电器等构成的负载驱动部31,控制电动机8、离合器9、风扇15、加热器 16、排水阀22、冷却用鼓风机25、供水阀32、抽吸泵51等的动作,并控制清洗、漂洗、脱水、干燥各工序。另外,由输入设定部37和显示部38构成操作显示部39。此外,控制部33经由作为控制电路的静电雾化驱动部56,控制静电雾化产生装置 55,从而控制灭菌除臭工序。在干燥工序中,在由温度检测部36检测到的温度达到第1规定温度(例如Il(TC)时,控制部33关闭加热器16。在从加热器16关闭时的由温度检测部35检测到的温度下降第2规定温度(例如2deg)时,控制部33使加热器15动作,调节循环风的温度。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主要部分分解立体图。在图3中,在设于上部框体 48的后部内侧的支承构件50上安装有用于向水槽内供给自来水的供水阀32、抽吸浴缸水等而向水槽内供给浴缸水的抽吸泵51、由风扇15等构成的空气循环路径17、在从供水阀32 向水槽供水时使自来水经过而投入洗涤剂的注水构件52等。而且,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从支承构件50的下方安装、固定在支承构件50上,该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与作为送风部65构成部件的空气循环路径17的循环风接收室45相邻,内设静电雾化产生装置阳(参照图4在下文中进行介绍)。支承构件50从上部框体48的下方安装,将螺钉53a、5 从上部框体48的后表面螺纹连接,将螺钉53c、53d从上部框体48的上表面螺纹连接,将支承构件50固定在上部框体48上。而且,利用螺钉Ma、54b将支承构件50的后部固定在壳体1的后表面上。由此,在支承构件50由螺钉53a 53d固定的状态下,通过卸下螺钉Ma、Mb,能够以上部框体48的前表面成为上方的方式将上部框体48在大致铅直方向(含铅直方向) 上自壳体1取下。之后,由螺钉68a、68b从支承构件50的下方固定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 也能够简单地拆下,能够容易地进行修理、更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从洗涤至干燥工序的基本动作。在清洗 漂洗工序中,打开外盖49,打开中盖21,向内槽4投入衣物和洗涤剂,开始运转后供水到规定的水位,之后驱动电动机8。此时,利用传递机构部的离合器9将电动机8的动力经由洗涤轴传递到波轮6,通过波轮6旋转,衣物被波轮6的搅拌用突出部11钩挂,向中心部拉入。因为有衣物被拉入,所以内槽4的中心下层部的衣物被朝向内槽4的上层部向上推。 这样,通过搅拌内槽4内的衣物,利用水流力和因衣物之间或衣物与内槽4的内壁、波轮6 接触而作用的机械力进行洗涤。在脱水工序中,洗涤结束后,打开排水阀22,利用排水软管M排出内槽4内的水。 之后,将传递机构部的离合器9切换到脱水侧,使电动机8的动力经由脱水轴传递到内槽4, 使内槽4旋转,通过对衣物给予离心力,从衣物分离水分而进行脱水。在干燥工序中,将离合器9切换到洗涤侧,驱动电动机8使该电动机8的动力传递到波轮6,通过使波轮6快速正转、反转,使脱水后贴于内槽4的内壁上的衣物剥离。接着, 使波轮6正转、反转,一边由搅拌用突出部11钩挂衣物而进行搅拌,一边利用由加热器16 和风扇15等构成的送风部65向空气喷出口 20送热风。自空气喷出口 20吹入到内槽4的热风使水分从衣物蒸发之后,从内槽4经由通气孔如而向外槽3的内侧排出后,从排水路径口 14经过连接管道13,到达热交换管道12。剥离了衣物的水分而含有湿气的热风在经过外槽3的内壁、热交换管道12内时, 由于设置在壳体1侧面的冷却鼓风机25带来的外部空气的流入,使外槽3、热交换管道12 的外壁被冷却。由此,在热交换管道12的内部,水分发生结露,湿的热风被除湿,进入循环风接收室45,热风在经过过滤器46之后向风扇15返回。通过使热风在该循环路中循环,能够干燥内槽4内的衣物。此外,通过在驱动干燥用的风扇15时使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 (在图4中后述)动作,带电粒子水自空气循环路径17的出口侧的空气喷出口 20从上方排出到内槽4内部的衣物上。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在图4中, 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由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作为控制电路的静电雾化驱动部56、以及在下方形成开放口 69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构成。对于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而言, 通过利用螺钉66a、66b将第1安装板57用螺钉安装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上,将静电雾化产生装置阳自开放口 69侧固定安装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的内侧。此外,同样地,对于静电雾化驱动部56而言,通过利用螺钉67将第2安装板58用螺钉安装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上,将静电雾化驱动部56自开放口 69侧固定安装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的内侧。而且,利用螺钉68a、68b从支承构件50的下方将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安装到与支承构件50 —体构成的凸起部70a、70b上。螺钉66a、66b和螺钉67、螺钉68a、68b的作业方向从下方到上方地指向同一方向。另外,虽未图示,但是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和作为控制电路的静电雾化驱动部56 当然由导线、连接器电连接。在第1安装板57上的位于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下方的部位形成有空气流入口 59。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的侧壁上的比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低的位置形成有带电粒子水排出口 60。带电粒子水排出口 60与作为送风部65构成构件的循环风接收室45 连通。此外,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的带电粒子水排出口 60和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之间,遮挡壁61与安装板A57的底面存在间隙,并且向下方垂下的肋形状的顶端61A 形成在带电粒子水排出口 60的下端60A的下方。由此,能够隔开带电粒子水排出口 60和静电雾化产生装置阳,防止来自于热交换管道12水进入等。说明利用上述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的结构而排出带电粒子水的工序中的动作。另外,排出带电粒子水的灭菌除臭工序是与干燥工序相同地被控制的工序,而只有加热器16不动作。在来自控制部33的指令下驱动作为控制电路的静电雾化驱动部56时,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动作。由此,从空气流入口 59流入的空气中所含有的水分作为结露水而供给到静电雾化产生装置阳的放电电极(未图示)。通过对被供给有结露水的放电电极施加有高电压,大量生成带负电的纳米尺寸的带电粒子水。排出带电粒子水的灭菌除臭工序除了不对加热器16通电之外是与干燥工序相同的工序。因此,穿过内槽4内的衣物的风形成如下的大的循环风的流动,S卩,在热交换管道 12内经过,进入循环风接收室45,经过过滤器46之后朝向干燥用的风扇15行进,经由上部波纹软管18之后从空气喷出口 20返回内槽4。通过该大的循环风的流动,利用带电粒子水排出口 60与循环风接收室45连通的、 由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和第1安装板57形成的静电雾化室64相对于循环风流动的循环路径容积小,因此成为负压状态。由此,在循环风流动时,所生成的带电粒子水被从带电粒子水排出口 60吸入到循环风接收室45内。被吸入的带电粒子水随着循环风的流动排出到内槽4内。其结果,带电粒子水较深地渗入搅拌的衣物的纤维的内部,进行灭菌、除[0054]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和静电雾化驱动部56安装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63上而构成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而且,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利用指向同一方向的螺钉68a、68b自下方安装在支承构件50上。由此,能够将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和静电雾化驱动部56简单地安装在洗衣机的壳体1上。而且,在将安装许多个构件的支承构件50单元化时,能够容易展开自动组装等,提高生产率且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对放电电极施加高电压,所以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是由于经时变化电极产生损耗而需要更换的构件。可是,采用本实施方式,将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构成为静电雾化产生单元53,因此,通过更换包括作为控制电路的静电雾化驱动部56的单元,能够进行所需时间短的修理更换。此外,另一方面,通过取下对静电雾化产生装置阳的第1安装板57进行固定的螺钉66a、66b,能够仅取下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因此,因为能够仅修理静电雾化产生装置55这一个构件,所以也能够通过降低更换构件数而降低更换成本。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应对在构件更换、修理服务时的、时间优先或费用优先这样的课题的多样性。即,能够应对服务时的技能、时间这样的课题。因此,能够通过例如从同一方向装卸螺钉这样的在服务时无需特别技能的简单的作业来修理更换构件。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包括外槽,被弹性地悬挂支承在壳体内; 内槽,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外槽内,用于收容衣物;波轮,设于内槽的底部内侧,用于搅拌衣物;驱动部,用于驱动内槽或波轮而使它们旋转;上部框体,被安装在壳体上部。还包括支承构件,设于上部框体的后部内侧,安装有注水构件;送风部,用于向内槽内供给空气;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具有通过静电雾化生成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产生装置和用于驱动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驱动部。而且,静电雾化产生单元由固定有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第1安装板、固定有静电雾化驱动部的第2安装板、以及从下方用螺钉安装有第1安装板和第2安装板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构成,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具有从下方固定在支承构件上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具有产生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简单地安装到洗衣机的壳体上。因此,在生产率高、制造成本低的同时,在服务时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零件的修理更换。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的内槽具有如下的结构,S卩,旋转中心轴线位于铅垂方向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稳定地进行静电雾化产生,高效地使带电粒子水附着、渗透于衣物而进行灭菌、除臭。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的内槽具有如下的结构,S卩,具有通气孔。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稳定地进行静电雾化产生,高效地使带电粒子水附着、渗入衣物而进行灭菌、除臭。
权利要求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槽,被弹性地悬挂支承在壳体内;内槽,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上述外槽内,用于收容衣物;波轮,设于上述内槽的底部内侧,用于搅拌衣物; 驱动部,用于驱动上述内槽或上述波轮而使它们旋转;上部框体,被安装在上述壳体上部; 支承构件,设于上述上部框体的后部内侧,安装有注水构件;送风部,用于向上述内槽内供给空气;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具有通过静电雾化生成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产生装置和用于驱动上述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驱动部,上述静电雾化产生单元由固定有上述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第1安装板、固定有上述静电雾化驱动部的第2安装板、以及从下方用螺钉安装有上述第1安装板和上述第2安装板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构成,上述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具有从下方固定在上述支承构件上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槽的旋转中心轴线位于铅垂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内槽具有通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内槽,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外槽内,用于收容衣物;波轮,设于内槽的底部内侧,用于搅拌衣物;上部框体,被安装在壳体上部;支承构件,设于上部框体的后部内侧,安装有注水构件;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具有通过静电雾化生成带电粒子水的静电雾化产生装置和用于驱动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静电雾化驱动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由固定有静电雾化产生装置的第1安装板、固定有静电雾化驱动部的第2安装板、以及从下方用螺钉安装有第1安装板和第2安装板的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构成。利用静电雾化产生单元安装板从下方固定在支承构件上的结构,能够将静电雾化产生单元简单地安装到壳体上。
文档编号D06F17/06GK201981395SQ20112005094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前田智史, 吉田清信, 松井久哉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