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缝边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9350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缝边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缝边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结构,无论经编还是纬编的特点是,在经向和纬向都可以织入增强衬纱,增强衬纱可以是直线状态配置于织物中,在织物纵向增强称衬经(或称90°铺放),在纬向增强称衬纬(或称0°铺放)。经编针织物主要包括两种结构单元,即成圈结构和衬纬结构。成圈结构表示纱线作针前横移形成线圈的组织;衬纬结构表示纱线作针背横移形成的组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服饰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纺织面料在裁剪制作服饰时,常常需要对面料的边缝处以及对裁剪后的面料的周边位置进行拷边加工。在服装行业中的“拷边”又叫“锁边”,英文为“overlocking”。在生产服装过程中,由于面料所用的材料一般是单一涤纶,质地相对比较硬,剪裁后衣料边缝处的丝线因为本身的硬度比较高会散开,所以需要拷边,即在边缝处用专用的拷边机拷上一圈边,以免面料里的丝线散开。拷边加工虽可以防止面料里的丝线散开,但是拷边加工后面料的裁剪处就会形成一圈边,当面料用于制作贴身用的内衣裤时,如文胸和内裤等,边缝处的缝纫拷边就会对穿着的人体皮肤产生压痕,使用舒适性低,不能满足现代人追求舒适、贴肤且美观的要求。另外,每裁剪一次面料就要进行一次缝纫拷边加工,缝纫工序中面料损耗大,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需要缝纫拷边,面料加工损耗少,无压痕且使用舒适的无缝边面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无缝边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交织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和原料为42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均为衬纬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交替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纱线的截面、第二纱线的截面和第三纱线的截面均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其中,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68%,所述第三纱线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32%。其中,所述面料本体的门幅为35cm,所述面料本体的克重为160g/m2。其中,所述面料本体呈矩形。其中,所述面料本体为具有单向弹性伸缩方向的面料本体。其中,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呈由横条纹和竖条纹交错形成的网纹状。其中,所述面料本体为由拉舍尔型经编机28E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0014]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缝边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交织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和原料为42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均为衬纬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交替设置;具有不需要缝纫拷边,面料在缝纫工序中损耗少,面料防脱线效果好,面料的利用率高,穿着过程中无压痕产生,使用舒适性强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无缝边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1——面料本体11——第一纱线12——第二纱线13——第三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缝边面料,包括面料本体1,所述面料本体1包括相互交织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11、原料为 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12和原料为42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13,所述第一纱线11为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二纱线12和第三纱线13均为衬纬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纱线 11和所述第二纱线12交替设置。聚酰胺纤维(锦纶纤维)俗称尼龙(Nylon),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当拉伸至3-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 ; 能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耐疲劳性能居各种纤维之首。氨纶纤维(Polyurethane Fiber)是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的简称,一般写为PU, 是一种嵌段式的共聚物,其共聚物长链中有软链段和硬链段组成。根据纤维结构中软链段是聚醋还是聚醚分为两类品种,聚酯型和聚醚型。氨纶纤维通常有400% 800%的伸长, 弹性回复性能非常好,在伸长50%时,回缩率甚至超过99%。氨纶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 如耐酸碱、有机溶剂、干洗剂和漂白剂等。本实用新型的面料本体1采用氨纶原料和锦纶原料经编针织制成,制得的面料符合现代人追求舒适、贴肤且美观的要求,不需要缝纫拷边,面料在缝纫工序中损耗少,面料的利用率高,面料防脱线效果好,有效避免面料本体1在使用过程中或由面料本体1制作的贴身用的内衣裤在穿着过程中产生压痕,使用舒适性强。利用经编针织工艺结合氨纶纱线和锦纶纱线的优良特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无缝边面料具有弹力适中,回弹性能好,是目前理想而高档服饰面料之一,可用于制作贴身用内衣裤,如文胸和内裤等,穿着舒适性强。本实施例的第一纱线11的截面、第二纱线12的截面和第三纱线13的截面均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纱线11、第二纱线12和第三纱线13 均呈圆形。纱线的形状不同则编织的面料对光泽的反射效果不同,本实用新型的面料本体 1采用圆形的纱线,对光泽的反射效果柔和,确保本实用新型的面料本体1光泽度好。本实施例的第一纱线11和所述第二纱线12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68%,所述第三纱线13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32%,即锦纶的含量为68%,氨纶的含量为32%。氨纶含量是经编面料的重要品质指标,氨纶含量也是对面料弹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本实用新型的无缝边面料的氨纶的含量为32%,锦纶的含量为68%,弹性性能好,回弹效果好,人体穿着舒适感强。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1的门幅为35cm,所述面料本体1的克重为160g/m2,满足生
产加工的需要,产品面料质量高。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1呈矩形,便于根据生产加工的需要裁剪成各种形状,使用方便。面料本体1为具有单向弹性伸缩方向的面料本体,弹性性能好,贴肤效果好。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1的正面呈由横条纹和竖条纹交错形成的网纹状。本实施例的面料本体1为由拉舍尔型经编机28E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拉舍尔经编机是以织物牵拉方向与针杆平面呈140°以上夹角为结构特点的一类经编机。针床上一定长度内的针数越多,即针距越小,间隙也越小,允许加工的纱线就越细;反之则针数越少, 即针距越大。本实用新型采用针床上25. 4mm (1英寸)长度内具有观针的拉舍尔经编针织机进行编织,针床上排针的稀密程度为^E,则每25. 4mm (1英寸)长度内具有观根纱线, 编织的面料本体1密实程度高,回弹性能好。当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缝边面料,包括面料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交织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和原料为42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均为衬纬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交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的截面、第二纱线的截面和第三纱线的截面均呈圆形、椭圆形或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68%,所述第三纱线的质量占总面料质量的3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无缝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门幅为35cm,所述面料本体的克重为160g/m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无缝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呈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为具有单向弹性伸缩方向的面料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的正面呈由横条纹和竖条纹交错形成的网纹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缝边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为由拉舍尔型经编机28E编织而成的面料本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缝边面料,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包括相互交织的三股纱线,所述三股纱线包括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一纱线、原料为40D/34F的锦纶纱线的第二纱线和原料为420D的氨纶纱线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一纱线为成圈结构单元,所述第二纱线和第三纱线均为衬纬结构单元,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交替设置;具有不需要缝纫拷边,面料在缝纫工序中损耗少,面料防脱线效果好,面料的利用率高,穿着过程中无压痕产生,使用舒适性强的优点。
文档编号D04B21/18GK202323319SQ2011204890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孟小江 申请人:东莞市汇星染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