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手工编织毛线围巾、帽、袜、毛衣等,必须用左、右钩针一针、一针钩织,相当耗费工时。后来有人同时使用数左钩针及一右钩针进行整面、整圈的毛织品编织,但是这种同时使用数支左钩编织的方式,会使双手不易握持且操作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左、右钩针编织毛线织物耗费工时、不易握持及操作困难的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包括一底座,其为底部平坦、中心具有穿孔的环状结构,该底座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凸柱,凸柱外端设一大于凸柱直径的第一帽部;多个编织柱,其等间距垂直插固于底座的顶面,各编织柱顶端设有一大于编织柱直径的第二帽部;一钩针,其包括钩线部及手持部;每一编织柱的第二帽部下缘与编织柱顶端之间设置一防滑凹部。所述防滑凹部背向底座的中心朝外设置。所述编织柱的外壁背向底座的中心朝外设置一直立针槽。所述底座的顶面等间距设有多个插固槽,各插固槽朝向底座的中心设置一直立凸条,所述各编织柱下端及其直立针槽对应嵌入各插固槽及其直立凸条。所述底座设为圆形或椭圆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编织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以左、右钩针编织毛线耗费工时、不易握持及操作困难的问题。2.编织柱上端设一防滑凹部,该防滑凹部在编织柱堆栈多层毛线时,可产生扣牢毛线的作用,防止编织中的毛线自编织柱上端滑落,不需以双手持针,操作简易,可大幅节省编织工时。3.各编织柱上的防滑凹部可减少毛线掉出编织柱的可能性,因此可提升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速度。4.本实用新型结构精简符合产业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分解图;[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编织柱与底座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钩针的钩线部滑动于编织柱的直立针槽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编织柱堆栈多层编织层的实施例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编织柱与底座设为椭圆形环的实施例示意图。标号说明:底座I穿孔11凸柱12第一帽部121插固槽13直立凸条131编织柱2第二帽部21防滑凹部22直立针槽23钩针3钩线部31手持部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首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包括:一底座1,其为底部平坦、中心具有穿孔11的环状结构,该底座I的环状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且底座 I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凸柱12,该凸柱12外端设有一大于凸柱12直径的第一帽部121 ;其中,底座I的顶面等间距设有多个插固槽13,各插固槽13面向底座I的中心朝内设置一直立凸条131。多个编织柱2,等间距垂直插固于底座I顶面,各编织柱2顶端设有一大于编织柱2直径的第二帽部21,该第二帽部21下缘与编织柱2顶端之间设置一防滑凹部22 ;其中,该防滑凹部22是背向底座I的中心朝外设置,且编织柱2的外壁背向底座中心朝外设置一直立针槽23,编织柱2下端对应嵌入于底座I的插固槽13,其直立针槽23对应嵌入于底座I的直立凸条131。一钩针3,其包括钩线部31及手持部32。实施使用本实用新型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时,藉由钩针3的钩线部31与环状排列于底座I顶面的多个编织柱2相互配合,达到手作编织毛线织物的目的。各编织柱2的直立针槽23,能提供钩针3的钩线部31对应嵌入(请参阅图4),使钩针3的钩线部31灵活滑动、弯转于编织柱2的直立针槽23内,因此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操作可更为省力、顺手、方便及快速。本实用新型编织装置的直立针槽23从编织柱2的防滑凹部22由上往下延伸至编织柱2下端。当编织柱2堆栈多层毛线41时(请参阅图5),内凹的防滑凹部22可防止毛线41自编织柱2上端的滑落,并且由毛线41编织完成的编织层4,可自底座I的穿孔11穿出,此时,虽然编织柱2堆栈多层毛线41,但直立针槽23仍能使钩针3的钩线部31灵活滑动、弯转于编织装置的编织柱2的防滑凹部22内,进行更多变化的毛线编织。本实用新型编织装置环状排列于底座I顶面的多数编织柱2,除呈圆形环排列以夕卜,还可呈椭圆形环排列(请参阅图6),其同样可使用于围巾、帽、袜及毛衣等毛线织物的编织。本实用新型编织装置的底座I外侧凸柱12外端,设一大于凸柱12直径的第一帽部121,当本实用新型编织装置于编织毛线41时,先将毛线41的线头绕钩于凸柱12上(请参阅图5),再开始进行后续的毛线编织工作。本实用新型编织装置的编织柱2上端的防滑凹部22,在编织柱2堆栈多层毛线时,可扣牢毛线,防止编织中的毛线自编织柱2上端滑落,其大幅节省编织工时、不需以双手持针,操作简易。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包括: 一底座,其为底部平坦、中心具有穿孔的环状结构,该底座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凸柱,凸柱外端设一大于凸柱直径的第一帽部; 多个编织柱,其等间距垂直插固于底座的顶面,各编织柱顶端设有一大于编织柱直径的第二帽部; 一钩针,其包括钩线部及手持部;其特征在于: 每一编织柱的第二帽部下缘与编织柱顶端之间设置一防滑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凹部背向底座的中心朝外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柱的外壁背向底座的中心朝外设置一直立针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等间距设有多个插固槽,各插固槽朝向底座的中心设置一直立凸条,所述各编织柱下端及其直立针槽对应嵌入各插固槽及其直立凸条。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其特征在意:所述底座设为圆形或椭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作毛线织物的编织装置,其包括一底座、多个编织柱及一钩针。该底座为底部平坦、中心具有穿孔的环状结构,底座的外侧设有至少一凸柱,凸柱外端设一大于凸柱直径的第一帽部;各编织柱等间距垂直插固于底座顶面,各编织柱顶端设一大于编织柱直径的第二帽部,第二帽部下缘与编织柱顶端之间设置一防滑凹部;钩针包括钩线部及手持部。各编织柱上端的防滑凹部,在编织柱堆栈多层毛线时,可产生扣牢毛线的作用,防止编织中的毛线自编织柱上端滑落,不需以双手持针,操作简易,可大幅节省编织工时。
文档编号D04B3/00GK202913162SQ20122048754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4日
发明者张明郎 申请人:张明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