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松滚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83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松滚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开松滚筒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用开松滚筒,特别是一种开松滚筒。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开松滚筒一般上面均布的是针形的开松打手,这种开松滚筒能将纤维梳理的比较整齐,但是其开松力较大,在首次开松时,由于毛纤维较为杂乱,较大的开松力会产生断纤现象,使得短纤增加,导致纤维的质量下降。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使开松力较为平和的开松滚筒。[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开松滚筒,它由滚筒及均布在滚筒表面的开松打手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松打手为圆锥体,所述的圆锥体的腰线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圆锥形的底部,第二部分为圆锥形中部,第三部分为圆锥形顶部,其中第二部分突变向内凹陷,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通过圆弧过渡。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开松打手的形状特殊,使得开松力较为平和,避免损伤纤维。[0005]为了进一步降低对纤维的损害,所述的开松打手有弹性材料构成。[0006]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开松滚筒,设计了特殊结构的开松打手,避免了以往开松打手开松力过大使得纤维受损的情况,同时又可以达到有效开松的目的,具有开送效果好,保护纤维的特点。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开松打手放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10]实施例1:[001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开松滚筒,它由滚筒I及均布在滚筒I表面的开松打手2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松打手2为圆锥体,所述的圆锥体的腰线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3为圆锥形的底部,第二部分4为圆锥形中部,第三部分5为圆锥形顶部,其中第二部分4突变向内凹陷,且第一部分3与第二部分4通过圆弧过渡。其中所述的开松打手2有弹性材料构成。
权利要求1.一种开松滚筒,它由滚筒及均布在滚筒表面的开松打手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松打手为圆锥体,所述的圆锥体的腰线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圆锥形的底部,第二部分为圆锥形中部,第三部分为圆锥形顶部,其中第二部分突变向内凹陷,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通过圆弧过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松滚筒,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松打手由弹性材料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开松滚筒,它由滚筒及均布在滚筒表面的开松打手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开松打手为圆锥体,所述的圆锥体的腰线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圆锥形的底部,第二部分为圆锥形中部,第三部分为圆锥形顶部,其中第二部分突变向内凹陷,且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通过圆弧过渡。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开松打手的形状特殊,使得开松力较为平和,避免损伤纤维。为了进一步降低对纤维的损害,所述的开松打手有弹性材料构成。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开松滚筒,设计了特殊结构的开松打手,避免了以往开松打手开松力过大使得纤维受损的情况,同时又可以达到有效开松的目的,具有开送效果好,保护纤维的特点。
文档编号D01G9/06GK202989378SQ20122074861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朱跃文, 高士勇, 聂文山, 沈伟凤, 沈金财, 陈学彪, 姚惠良 申请人:浙江中鼎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