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纸用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25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抄纸用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抄纸用织物,提高了行进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抄纸用织物(1)具有纬纱(3)和经纱(2),纬纱(3)成组地包含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根数为造纸面侧纬纱的1/3~2/3的行进面侧纬纱。4根经纱成为1组而形成子单元(41)。第1经纱(11)和第3经纱(13)经过第1行进面侧纬纱(31B)的下方,第1经纱经过第1造纸面侧纬纱(33A)的上方,第3经纱经过第2造纸面侧纬纱(33C)的上方。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经过第2行进面侧纬纱(33B)的下方,第2经纱经过第3造纸面侧纬纱(31A)的上方,第3经纱经过第4造纸面侧纬纱(31C)的上方。各个子单元在纬纱的延伸方向上相错(错开)地配置。
【专利说明】抄纸用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抄纸用织物,涉及例如适用于在抄纸机的网部(湿部)中使用的抄纸用网的抄纸用织物。

【背景技术】
[0002]通过编织经纱和纬纱而构成的抄纸用织物被用于抄纸用网、压毡、压带、干燥帆布等多个用途。对于抄纸机的网部中使用的抄纸用网,为了应对提高所制造的纸的品质的要求、以及通过制造速度高速化来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要求表面平滑性、强度(尺寸稳定性)、耐磨损性和透水性(脱水性)较高。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在抄纸用网中,具有如下的所谓的一层经纱双层纬纱的组织:使用直径不同的2种纬纱,将直径较小的纬纱配置在抄纸用网的造纸面上,将直径较大的纬纱配置在抄纸用网的行进面上,将经纱织入到配置于造纸面的纬纱和配置于行进面的纬纱中(例如专利文献I)。在该抄纸用网中,配置在造纸面侧的纬纱的根数是配置在行进面侧的纬纱的根数的2倍。因此,造纸面比行进面形成得更加致密,所制造的纸的表面平滑性提高。并且,由于行进面侧的纬纱的根数比造纸面侧少,所以,空隙率提高,透水性(脱水性)提高。并且,由于行进面侧的纬纱的直径比造纸面侧大,所以,能够提高耐磨损性和强度(尺寸稳定性)。
[0003]【专利文献I】日本特许第4796727号说明书
[0004]在专利文献I的抄纸用网中,各经纱具有相同的编织图案,经过行进面侧的纬纱的任意一根的下侧(行进面的外侧),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形成节(knuckle)部。该节部在各经纱中以规定间隔配置。而且,各经纱相对于相邻的经纱,按照在长边方向上每3根行进面侧纬纱而使图案错开的方式进行配置。因此,从行进面侧观察,抄纸用网成为节部在相对于经纱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连续的形式,形成相对于长度方向倾斜延伸的图案。当形成这种图案时,抄纸用网在行进时相对于直线前进方向欲倾斜移动,行进稳定性降低。并且,这种抄纸用网容易向节部连续的方向偏移(所谓的条纹扭曲),即长方形容易变形为平行四边形,存在织物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尺寸容易变化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在抄纸用织物中提高行进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
[000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抄纸用织物(I)具有纬纱(3)和经纱(2),其中,所述纬纱(3)成组地包含任意根数的造纸面侧纬纱(3A和3C)和根数为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1/3?2/3的行进面侧纬纱(3B),所述经纱(2)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和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该抄纸用织物(I)的特征在于,4根所述经纱和多组所述纬纱形成子单元
(41),所述子单元内的所述经纱从一侧起按照第I经纱(11)、第2经纱(12)、第3经纱(13)、第4经纱(14)的顺序配置,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经过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的共同的第I行进面侧纬纱(31B)的下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32B、34B)的上方,所述第I经纱经过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的任意的第I造纸面侧纬纱(33A)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32C、33C)的下方,所述第3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不同的第2造纸面侧纬纱(33C)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33A、34A)的下方,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行进面侧纬纱不同的共同的第2行进面侧纬纱(33B)的下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32B.34B)的上方,所述第2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和所述第2造纸面侧纬纱不同的第3造纸面侧纬纱(31A)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34C、31C)的下方,所述第4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所述第3造纸面侧纬纱全部不同的第4造纸面侧纬纱(31C)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31A、32A)的下方,在所述纬纱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个所述子单元在所述经纱的延伸方向上相错(错开)地配置,由此形成完整组织。
[0007]根据该结构,将4根经纱作为I组而形成子单元,针对这些子单元,在纬纱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个子单元在经纱的延伸方向相错(错开)地进行配置,所以,能够防止经纱经过I根行进面侧纬纱的行进面侧而形成的节部在相对于经纱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上连续的情况。由此,抄纸用织物的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抄纸用织物难以向相对于经纱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偏移,抑制了抄纸用织物的尺寸变化。并且,抄纸用织物成为经纱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和造纸面侧纬纱中的一层经纱双层纬纱的编织构造,所以,厚度比较薄,也能够充分发挥脱水性的性能。并且,具有相似的织造组织的经纱间的距离(第I经纱与第3经纱之间的距离、以及第2经纱与第4经纱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织造组织的平衡(分散方式)均匀,能够得到均等的脱水性。
[0008]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子单元具有在所述经纱的延伸方向上进行二等分而得到的第I区域(46)和第2区域(47),在所述第I区域中,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并且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在所述第2区域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并且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
[0009]根据该结构,第I经纱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中而形成的节部以及第3经纱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中而形成的节部容易接近第2经纱并排列成I列。并且,第2经纱和第4经纱形成的节部也同样容易接近第3经纱并排列成I列。即,各节部在子单元内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第2经纱和第3经纱上),并在经纱的延伸方向上排列,行进稳定性提闻。
[0010]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
[0011]根据该结构,在组合第I经纱和第2经纱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第I经纱和第2经纱相互协作,相对于行进面侧纬纱形成沿着经纱的延伸方向连续的平织组织。同样,第3经纱和第4经纱相互协作,相对于行进面侧纬纱形成沿着经纱的延伸方向连续的平织组织。由此,在由经纱和行进面侧纬纱构成的行进面中导入了作为稳定的织造组织的平织组织,所以,行进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提高。
[0012]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这里,3/1组织是指经纱连续经过3根行进面侧纬纱的造纸面侧、并经过下一根行进面侧纬纱的行进面侧的组织。即,“/”前侧的数字表示连续经过纬纱的造纸面侧的根数,“/”后侧的数字表示连续经过纬纱的行进面侧的根数。
[0013]根据该结构,在组合第I经纱和第2经纱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第I经纱和第2经纱相互协作,相对于行进面侧纬纱形成沿着经纱的延伸方向连续的3/1组织。同样,第3经纱和第4经纱相互协作,相对于行进面侧纬纱形成沿着经纱的延伸方向连续的3/1组织。由此,在由经纱和行进面侧纬纱构成的行进面中导入了作为比较稳定的织造组织的3/1组织,所以,行进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提高。
[0014]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并且,也可以是,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这里,1/3组织是指经纱经过I根造纸面侧纬纱的造纸面侧、并连续经过接下来的3根造纸面侧纬纱的行进面侧的组织。
[0015]根据这些结构,第I经纱和第2经纱相互协作,相对于造纸面侧纬纱形成沿着经纱的延伸方向连续的平织组织或1/3组织。并且,第3经纱和第4经纱相互协作,相对于造纸面侧纬纱形成沿着经纱的延伸方向连续的平织组织或1/3组织。由此,造纸面的尺寸稳定性提高,并且造纸面平滑。
[0016]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和所述第2造纸面侧纬纱是成组的纬纱,所述第3造纸面侧纬纱和所述第4造纸面侧纬纱是成组的纬纱。
[0017]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直径是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直径的35%?70%。
[0018]在上述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纬纱的组由2根所述造纸面侧纬纱和I根所述行进面侧纬纱构成、或者由3根所述造纸面侧纬纱和2根所述行进面侧纬纱构成。
[0019]根据以上结构,在抄纸用织物中,能够提高行进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
[0021]图2的(A)是图1的2A-2A剖视图,图2的⑶是图1的2B-2B剖视图,图2的(C)是图1的2C-2C剖视图,图2的⑶是图1的2D-2D剖视图。
[0022]图3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
[0023]图4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
[0024]图5的(A)是图4的5A-5A剖视图,图5的⑶是图4的5B-5B剖视图,图5的(C)是图4的5C-5C剖视图,图5的⑶是图4的剖视图。
[0025]图6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
[0026]图7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
[0027]图8的(A)是图7的8A-8A剖视图,图8的⑶是图7的8B-8B剖视图,图8的(C)是图7的8C-8C剖视图,图8的⑶是图7的8D-8D剖视图。
[0028]图9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
[0029]图10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4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
[0030]图11的(A)是图10的11A-11A剖视图,图11的(B)是图10的11B-11B剖视图,图11的(C)是图10的IIC-1IC剖视图,图11的⑶是图10的IID-1ID剖视图。
[0031]图12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4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
[0032]图13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5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
[0033]图14的(A)是图13的14A-14A剖视图,图14的(B)是图13的14B-14B剖视图,图14的(C)是图13的14C-14C剖视图,图14的(D)是图13的14D-14D剖视图。
[0034]图15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5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
[0035]图16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6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
[0036]图17的(A)是图16的17A-17A剖视图,图17的⑶是图16的17B-17B剖视图,图17的(C)是图16的17C-17C剖视图,图17的⑶是图16的17D-17D剖视图。
[0037]图18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6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
[0038]标号说明
[0039]1、50、100、150、200、250:抄纸用网;
[0040]2:经纱;
[0041]3、303:纬纱;
[0042]3A、3C、303A、31A ?34A、31C ?34C、71A ?78A、71C ?78C、121A ?132A、121C ?132CU71A ?178A、171C ?178C、221A ?228A、221C ?228C、271A ?274A、271C ?274C、271D?274D:造纸面侧纬纱;
[0043]3B、303B、31B ?34B、71B ?78B、121B ?132B、171B ?178B、221B ?228B、271B ?274B、271?274E:行进面侧纬纱;
[0044]31 ?34、71 ?78、121 ?132、171 ?178、221 ?228、271 ?274:纬纱的组;
[0045]11、15、19、23、51、55、59、63、101、105、109、113、151、155、159、163、201、205、209、
213、251、255、259、263:第 I 经纱;
[0046]12、16、20、24、52、56、60、64、102、106、110、114、152、156、160、164、202、206、210、
214、252、256、260、264:第 2 经纱;
[0047]13、17、21、25、53、57、61、65、103、107、111、115、153、157、161、165、203、207、211、
215、253、257、261、265:第 3 经纱;
[0048]14、18、22、26、54、58、62、66、104、108、112、116、154、158、162、166、204、208、212、216、254、258、262、266:第 4 经纱;
[0049]41、81、141、181、231、281:第 I 子单元;
[0050]42、82、142、182、232、282:第 2 子单元;
[0051]43、83、143、183、233、283:第 3 子单元;
[0052]44、84、144、184、234、284:第 4 子单元;
[0053]46、86、146、186、236、286:第 I 区域;
[0054]47、87、147、187、237、287:第 2 区域;
[0055]48、88、148、188、238、288: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56]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用于在造纸机的网部(湿部)中基于纸料(液)形成湿纸。
[0057](第I实施方式)
[0058]如图1和图2所示,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I是由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经纱2和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纬纱3交织而成的织布,在长度方向上形成为环状。抄纸用网I架设在造纸机的辊上,根据辊的旋转而旋转。由此,抄纸用网I在长度方向上行进。抄纸用网I的长度方向与造纸机的机器方向(Machine Direct1n:MD) 一致,宽度方向与造纸机的横截机器方向(Cross Machine Direct1n:CMD) 一致。将抄纸用网的与纸料和湿纸接触的面称为造纸面,将与造纸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称为行进面。在抄纸用网I的造纸面上载置纸料,通过脱水而形成湿纸。
[0059]纬纱3成组地具有配置在造纸面侧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以及配置在行进面侧并沿宽度方向延伸的I根行进面侧纬纱3B。从面对造纸面的一侧观察,行进面侧纬纱3B配置在成组的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从面对造纸面的一侧观察,经纱2以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行进面侧纬纱3B正交的方式沿长度方向延伸,并被织入(编织)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行进面侧纬纱3B中。
[0060]构成抄纸用网I的经纱2和纬纱3 (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行进面侧纬纱3B)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单丝。此外,各个纱可以是实施了卷缩加工或蓬松加工等的加工纱,也可以是非加工纱。其中,优选为非加工纱。
[0061]构成经纱2和纬纱3 (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行进面侧纬纱3B)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聚酰胺树脂和聚酯树脂。
[0062]在上述聚酰胺系树脂中,优选为脂肪族聚酰胺树脂,进一步优选为尼龙。作为尼龙,可列举出尼龙66、尼龙6、尼龙12、尼龙11、尼龙610、尼龙612等。可以仅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一并使用2种以上。
[0063]聚酯系树脂只要是包含二羧酸和乙二醇的聚酯即可,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可以仅使用其中一种,也可以一并使用2种以上。并且,构成经纱和纬纱(造纸面侧纬纱和行进面侧纬纱)的各个纱可以分别由单一材质构成,也可以按照经纱或纬纱而由材质不同的2种以上的材质构成。此外,各个纱中可以含有无机填充物和/或有机填充物。
[0064]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直径被设定为行进面侧纬纱3B的直径的35%?70%的大小。除此之外,经纱2、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行进面侧纬纱3B中的直径关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经纱2的直径为0.22mm,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直径为0.22mm,行进面侧纬纱的直径为0.40mm。
[0065]图1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图2的(A)是图1的2A-2A剖视图,图2的⑶是图1的2B-2B剖视图,图2的图2的(C)是图1的2C-2C剖视图,图2的(D)是图1的2D-2D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抄纸用网I中,相邻配置的4根经纱2和4组纬纱3形成作为最小重复单位的子单元41、42、43、44。由于I组纬纱包含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I根行进面侧纬纱3B,所以,子单元内包含合计12根纬纱。第I子单元41由第I?第4经纱11?14、第I组?第4组纬纱31?34形成。如图1所示,经纱2在宽度方向上按照第I经纱11、第2经纱12、第3经纱13、第4经纱14的顺序彼此相邻配置。纬纱3在长度方向上按照第I组31、第2组32、第3组33、第4组34的顺序彼此相邻配置。在经纱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对第I子单元41进行二等分,将与纬纱31、32对应的部分设为第I区域46,将与纬纱33、34对应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47。
[0066]对于配置在第I子单元4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第I经纱11,当关注于第I经纱11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该第I经纱11在第I区域4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31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并且,当关注于第I经纱11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11在第2区域4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33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
[0067]对于与第I经纱11隔着I根经纱(第2经纱12)而配置的第3经纱13,当关注于第3经纱13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1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31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并且,当关注于第3经纱13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13经过造纸面侧纬纱33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3经纱13在第I区域4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1B中,在第2区域4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3C 中。
[0068]在第I子单元41内,第I经纱11和第3经纱13在第I区域46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1B中,在第2区域47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3A和造纸面侧纬纱3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41内,第I经纱11和第3经纱13的长度相同。
[0069]当关注于第2经纱12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12在第2区域4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3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并且,当关注于第2经纱12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12在第I区域4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31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
[0070]对于配置在第I子单元4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4经纱14,当关注于第4经纱14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14在第2区域4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3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并且,当关注于第4经纱14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14在第I区域4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31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
[0071]在第I子单元41内,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在第2区域47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3B中,在第I区域46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1A或造纸面侧纬纱31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41内,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的长度相同。
[0072]在第I区域46中,第I经纱11和第3经纱1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1B中,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被织入到与行进面侧纬纱31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1A和31C中。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47中,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3B中,第
I经纱11和第3经纱13被织入到与行进面侧纬纱33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3A和33C中。这样,织入有第I经纱11和第3经纱13的纬纱的组与织入有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的纬纱的组一致。
[0073]由第I?第4经纱15?18形成的第2子单元42相对于由第I?第4经纱11?14形成的第I子单元4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图1中的纸面上侧)偏移了 I组纬纱(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I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19?22形成的第3子单元43相对于第I子单元4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2组纬纱(4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2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23?26形成的第4子单元44相对于第I子单元4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3组纬纱(6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3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第2?第4子单元42、43、44的织造组织与第I子单元41的织造组织相同。在第2?第4子单元42?44中也形成有在经纱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进行二等分而得到的第I区域46和第2区域47。各子单元41?44中的第I区域46和第2区域47与各子单元41?44同样在长度方向上错开地配置。
[0074]由经纱11?26和4组纬纱31?34形成包含子单元41?44的作为重复单位的组织(完整组织)48。通过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连续地重复形成该组织48,形成抄纸用网I。
[0075]图3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如图3所示,行进面侧纬纱31B连续经过第I子单元41的第4经纱14、第2子单元42的第I?第4经纱15?18和第3子单元43的第I经纱19的行进面侧,并且连续经过第4子单元44的第I?第4经纱23?26的行进面侧。因此,在第I经纱11和第3经纱1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31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11和第3经纱13被行进面侧纬纱31B按压,向第2经纱1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并且,行进面侧纬纱33B连续经过第2子单元42的第I?第4经纱15?18的行进面侧,并且连续经过第3子单元43的第4经纱22、第4子单元44的第I?第4经纱23?26和第I子单元41的第I经纱11的行进面侧。因此,在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经过行进面侧纬纱33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被行进面侧纬纱33B按压,向第3经纱13侧靠拢而相互接近。由此,第I经纱11和第3经纱1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1B而形成的各节部以及第2经纱12和第4经纱1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3B而形成的各节部在第I子单元41内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第2经纱12和第3经纱13上),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42?44中,形成在造纸面侧的节部也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
[0076]在抄纸用网I中,各子单元41?44的第I经纱和第2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同样,各子单元41?44的第3经纱和第4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077]通过以上这种节部的排列,节部的排列图案不会向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抄纸用网I的行进时的直进性提高,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抄纸用网I难以向相对于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偏移,所以,抑制了宽度缩进,尺寸稳定性提高。并且,具有相似的织造组织的经纱2间的距离(第I经纱11与第3经纱13之间的距离、以及第2经纱12与第4经纱14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织造组织的平衡(分散方式)均匀。
[0078]并且,在经纱2经过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造纸面侧时,经过I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造纸面侧,而不连续经过纱3A、3C的造纸面侧,所以,各造纸面侧纬纱3A、3C被配置在造纸面侧的范围增大,造纸面的平滑性提高。
[0079](第2实施方式)
[0080]第2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50与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I相比,织造组织不同,其他结构相同。
[0081 ] 图4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图5的(A)是图4的5A-5A剖视图,图5的⑶是图4的5B-5B剖视图,图5的(C)是图4的5C-5C剖视图,图5的(D)是图4的5D-?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在抄纸用网50中,相邻配置的4根经纱2和8组纬纱3形成作为最小重复单位的子单元81、82、83、84。由于I组纬纱包含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I根行进面侧纬纱3B,所以,子单元内包含合计24根纬纱。第I子单元81由第I?第4经纱51?54、第I组?第8组纬纱71?78形成。如图4所示,经纱2在宽度方向上按照第I经纱51、第2经纱52、第3经纱53、第4经纱54的顺序彼此相邻配置。纬纱3在长度方向上从第I组71到第8组78按照升序彼此相邻配置。在经纱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对第I子单元81进行二等分,将与纬纱75、76、77、78对应的部分设为第I区域86,将与纬纱71、72、73、74对应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87。
[0082]对于配置在第I子单元8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第I经纱51,当关注于第I经纱51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51在第I区域8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75B、77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I经纱51在第I区域86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083]当关注于第I经纱51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51在第2区域8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71A、73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I经纱51在第I区域8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8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084]当关注于第3经纱53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53在第I区域8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75B、77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3经纱53在第I区域86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085]当关注于第3经纱53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53在第2区域8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71C、73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3经纱53在第I区域8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8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086]在第I子单元81内,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在第I区域86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相同形状的平织组织,在第2区域87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81内,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的长度相同。
[0087]当关注于第2经纱52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52在第2区域8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71B、7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2经纱52在第2区域87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088]当关注于第2经纱52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52在第I区域8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75A、77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2经纱52在第2区域8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8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089]当关注于第4经纱54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54在第2区域8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71B、7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4经纱54在第2区域87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090]当关注于第4经纱54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54在第I区域8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75C、77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4经纱54在第2区域8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8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091]在第I子单元81内,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在第2区域87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相同形状的平织组织,在第I区域86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81内,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的长度相同。
[0092]在第I区域86中,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75B、77B中,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被织入到与行进面侧纬纱75B、77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75A、75C、77A和77C中。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87中,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71B、73B中,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被织入到与行进面侧纬纱71B、73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71A、71C、73A和73C中。这样,织入有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的纬纱的组与织入有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的纬纱的组一致。
[0093]由第I?第4经纱55?58形成的第2子单元82相对于由第I?第4经纱51?54形成的第I子单元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图4中的纸面上侧)偏移了 3组纬纱(6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3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59?62形成的第3子单元83相对于第I子单元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2组纬纱(4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2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63?66形成的第4子单元84相对于第I子单元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5组纬纱(10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5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第2?第4子单元82、83,84的织造组织与第I子单元81的织造组织相同。
[0094]由经纱51?66和8组纬纱71?78形成包含子单元81?84的作为重复单位的组织88。通过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重复形成该组织88,形成抄纸用网50。
[0095]图6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2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如图6所示,行进面侧纬纱75B连续经过经纱54?59的行进面侧,并且连续经过经纱63?66的行进面侧。因此,在第I子单元81的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75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被行进面侧纬纱75B按压,向第2经纱5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同样,在第I子单元81的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77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被行进面侧纬纱77B按压,向第2经纱5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并且,在第I子单元81的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经过行进面侧纬纱71B、73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被行进面侧纬纱71B、73B按压,向第3经纱53侧靠拢而相互接近。由此,第I经纱51和第3经纱5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75B、77B而形成的各节部以及第2经纱52和第4经纱5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71B、73B而形成的各节部在第I子单元81内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第2经纱52和第3经纱53上),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82?84中,形成在造纸面侧的节部也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由此,在第I子单元81中,成为在造纸面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平织组织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形式。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82?84中,也形成在造纸面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平织组织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形式。
[0096]在抄纸用网50中,各子单元81?84的第I经纱和第2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同样,各子单元81?84的第3经纱和第4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097]通过以上这种节部的排列,节部的排列图案不会向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抄纸用网50的行进时的直进性提高,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抄纸用网50难以向相对于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偏移,所以,抑制了宽度缩进,尺寸稳定性提高。
[0098](第3实施方式)
[0099]第3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100与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I相比,织造组织不同,其他结构相同。
[0100]图7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图8的(A)是图7的8A-8A剖视图,图8的⑶是图7的8B-8B剖视图,图8的(C)是图7的8C-8C剖视图,图8的(D)是图7的8D-8D剖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在抄纸用网100中,相邻配置的4根经纱2和12组纬纱3形成作为最小重复单位的子单元141、142、143、144。由于I组纬纱包含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I根行进面侧纬纱3B,所以,子单元内包含合计36根纬纱。第I子单元141由第I?第4经纱101?104、第I组?第12组纬纱121?132形成。如图7所示,经纱2在宽度方向上按照第I经纱101、第2经纱102、第3经纱103、第4经纱104的顺序彼此相邻配置。纬纱3在长度方向上从第I组121到第12组132按照升序彼此相邻配置。在经纱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对第I子单元141进行二等分,将与纬纱131、132、121、122、123、124 对应的部分设为第 I 区域 146,将与纬纱 125、126、127、128、129、130对应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147。
[0101]对于配置在第I子单元14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第I经纱101,当关注于第I经纱101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101在第I区域14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31B、121B、12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I经纱101在第I区域146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102]当关注于第I经纱101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101在第2区域14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25A、127A、129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I经纱101在第I区域14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14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03]当关注于第3经纱103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103在第I区域14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31B、121B、12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3经纱103在第I区域146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104]当关注于第3经纱103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103在第2区域14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25C、127C、129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3经纱103在第I区域14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14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05]在第I子单元141内,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在第I区域146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相同形状的平织组织,在第2区域147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141内,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的长度相同。
[0106]当关注于第2经纱102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102在第2区域14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25B、127B、129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2经纱102在第2区域147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107]当关注于第2经纱102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102在第I区域14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31A、121A、123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2经纱102在第2区域14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14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08]当关注于第4经纱104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104在第2区域14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25B、127B、129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第4经纱104在第2区域147中与行进面侧纬纱3B形成平织组织。
[0109]当关注于第4经纱104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104在第I区域14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31C、121C、123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4经纱104在第2区域14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14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10]在第I子单元141内,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在第2区域147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146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141内,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的长度相同。
[0111]在第I区域146中,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31B、121B、123B中,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被织入到与行进面侧纬纱131B、121B、123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131A、131C、121A、121C、123A、123C中。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147中,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25BU27B、129B中,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被织入到与行进面侧纬纱125B、127B、129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125A、125C、127A、127C、129A、129C中。这样,织入有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的纬纱的组与织入有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的纬纱的组一致。
[0112]由第I?第4经纱105?108形成的第2子单元142相对于由第I?第4经纱101?104形成的第I子单元14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图7中的纸面上侧)偏移了 3组纬纱(6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3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109?112形成的第3子单元143相对于第I子单元14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6组纬纱(1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6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113?116形成的第4子单元144相对于第I子单元14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9组纬纱(18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9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第2?第4子单元142、143、144的织造组织与第I子单元141的织造组织相同。
[0113]由经纱101?116和8组纬纱121?132形成包含子单元141?144的作为重复单位的组织148。通过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重复形成该组织148,形成抄纸用网100。
[0114]图9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3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如图9所示,行进面侧纬纱131B连续经过经纱104?109的行进面侧,并且连续经过经纱113?116的行进面侧。因此,在第I子单元141的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31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被行进面侧纬纱131B按压,向第2经纱10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同样,在第I子单元141的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21BU23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被行进面侧纬纱121BU23B按压,向第2经纱10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并且,在第I子单元141的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25B、127B、129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被行进面侧纬纱125B、127B、129B按压,向第3经纱103侧靠拢而相互接近。由此,第I经纱101和第3经纱10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31B、121B、123B而形成的各节部以及第2经纱102和第4经纱10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25B、127B、129B而形成的各节部在第I子单元141内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第2经纱102和第3经纱103上),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由此,在第I子单元141中,成为在造纸面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平织组织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形式。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142?144中,也形成在造纸面侧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平织组织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形式。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142?144中,形成在造纸面侧的节部也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
[0115]在抄纸用网100中,各子单元141?144的第I经纱和第2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同样,各子单元141?144的第3经纱和第4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16]通过以上这种节部的排列,节部的排列图案不会向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抄纸用网100的行进时的直进性提高,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抄纸用网100难以向相对于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偏移,所以,抑制了宽度缩进,尺寸稳定性提高。
[0117](第4实施方式)
[0118]第4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150与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I相比,织造组织不同,其他结构相同。
[0119]图10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4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图11的⑷是图10的IIA-1IA剖视图,图11的(B)是图10的11B-11B剖视图,图11的(C)是图10的11C-11C剖视图,图11的⑶是图10的IID-1ID剖视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抄纸用网150中,相邻配置的4根经纱2和8组纬纱3形成作为最小重复单位的子单元181、182、183、184。由于I组纬纱包含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I根行进面侧纬纱3B,所以,子单元内包含合计24根纬纱。第I子单元181由第I?第4经纱151?154、第I组?第8组纬纱171?178形成。如图10所示,经纱2在宽度方向上按照第I经纱151、第2经纱152、第3经纱153、第4经纱154的顺序彼此相邻配置。纬纱3在长度方向上从第I组171到第8组178按照升序彼此相邻配置。在经纱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对第I子单元181进行二等分,将与纬纱175、176、177、178对应的部分设为第I区域186,将与纬纱171、172、173、174对应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187。
[0120]对于配置在第I子单元18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第I经纱151,当关注于第I经纱151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151在第I区域18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77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21]当关注于第I经纱151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151在第2区域18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72CU74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I经纱151在第I区域18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18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22]当关注于第3经纱153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153在第I区域18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77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23]当关注于第3经纱153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153在第2区域18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72A、174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3经纱153在第I区域18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18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24]在第I子单元181内,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在第I区域186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187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181内,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的长度相同。
[0125]当关注于第2经纱152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152在第2区域18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7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26]当关注于第2经纱152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152在第I区域18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76C、178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2经纱152在第2区域18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18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27]当关注于第4经纱154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154在第2区域18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7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28]当关注于第4经纱154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154在第I区域18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176A、178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4经纱154在第2区域18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18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29]在第I子单元181内,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在第2区域187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186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181内,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的长度相同。
[0130]在第I区域186中,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77B中,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被织入到不与行进面侧纬纱177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176A、176C、178A、178C中。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187中,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73B中,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被织入到不与行进面侧纬纱173B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172A、172C、174A、174C中。这样,织入有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的纬纱的组与织入有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的纬纱的组不一致。
[0131]由第I?第4经纱155?158形成的第2子单元182相对于由第I?第4经纱151?154形成的第I子单元1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图10中的纸面上侧)偏移了 I组纬纱(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I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159?162形成的第3子单元183相对于第I子单元1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6组纬纱(1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6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163?166形成的第4子单元184相对于第I子单元1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7组纬纱(14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7根行进面侧纬纱3B)的量而进行配置。第2?第4子单元182、183、184的织造组织与第I子单元181的织造组织相同。
[0132]由经纱151?166和8组纬纱171?178形成包含子单元181?184的作为重复单位的组织188。通过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重复形成该组织188,形成抄纸用网150。
[0133]在抄纸用网150中,各子单元181?184的第I经纱和第2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同样,各子单元181?184的第3经纱和第4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34]图12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4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如图12所示,行进面侧纬纱177B连续经过经纱154?166的行进面侧。因此,在第I子单元181的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77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被行进面侧纬纱177B按压,向第2经纱15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同样,在第I子单元181的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经过行进面侧纬纱173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被行进面侧纬纱173B按压,向第3经纱153侧靠拢而相互接近。由此,第I经纱151和第3经纱15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77B而形成的各节部以及第2经纱152和第4经纱15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173B而形成的各节部在第I子单元181内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第2经纱152和第3经纱153上),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182?184中,形成在造纸面侧的节部也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通过以上这种节部的排列,节部的排列图案不会向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抄纸用网150的行进时的直进性提高,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抄纸用网150难以向相对于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偏移,所以,抑制了宽度缩进,尺寸稳定性提高。
[0135](第5实施方式)
[0136]第5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200与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I相比,织造组织不同。并且,成组的纬纱3的排列不同。抄纸用网200的其他结构与抄纸用网I相同。
[0137]图13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5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图14的(A)是图13的14A-14A剖视图,图14的(B)是图13的14B-14B剖视图,图14的(C)是图13的14C-14C剖视图,图14的⑶是图13的14D-14D剖视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抄纸用网200中,相邻配置的4根经纱2和8组纬纱3形成作为最小重复单位的子单元231、232、233、234。由于I组纬纱3包含I根行进面侧纬纱3B和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所以,子单元内包含合计24根纬纱。I组纬纱3在长度方向上按照行进面侧纬纱3B、造纸面侧纬纱3A、造纸面侧纬纱3C的顺序配置。第I子单元231由第I?第4经纱201?204、第I组?第8组纬纱221?228形成。如图13所示,经纱2在宽度方向上按照第I经纱201、第2经纱202、第3经纱203、第4经纱204的顺序彼此相邻配置。纬纱3在长度方向上从第I组221到第8组228按照升序彼此相邻配置。在经纱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对第I子单元231进行二等分,将与纬纱225、226、227、228对应的部分设为第I区域236,将与纬纱221、222、223,224对应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237。
[0138]对于配置在第I子单元23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第I经纱201,当关注于第I经纱201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201在第I区域23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27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39]当关注于第I经纱201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201在第2区域23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21A、222A、223A、224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I经纱201在第2区域237中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第I经纱201在第I区域23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23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40]当关注于第3经纱203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203在第I区域23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27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41]当关注于第3经纱203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203在第2区域23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21C、222C、223C、224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3经纱203在第2区域237中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第3经纱203在第I区域23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23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42]在第I子单元231内,第I经纱201和第3经纱203在第I区域236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2区域237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231内,第I经纱201和第3经纱203的长度相同。
[0143]当关注于第2经纱202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202在第2区域23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2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44]当关注于第2经纱202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202在第I区域23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25A、226A、227A、228A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2经纱202在第2区域23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23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45]当关注于第4经纱204与行进面侧纬纱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204在第2区域23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23B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B的造纸面侧。
[0146]当关注于第4经纱204与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204在第I区域23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25C、226C、227C、228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行进面侧。第4经纱204在第2区域23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23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47]在第I子单元231内,第2经纱202和第4经纱204在第2区域237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B中,在第I区域236中被织入到构成相同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231内,第2经纱202和第4经纱204的长度相同。
[0148]在第I区域236中,第I经纱201和第3经纱20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227B中,第2经纱202和第4经纱204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225A?228C中。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237中,第2经纱202和第4经纱20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223B中,第I经纱201和第3经纱203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221A ?224C 中。
[0149]由第I?第4经纱205?208形成的第2子单元232相对于由第I?第4经纱201?204形成的第I子单元23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图13中的纸面上侧)偏移了 I组纬纱(I根行进面侧纬纱3B和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209?212形成的第3子单元233相对于第I子单元23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6组纬纱(6根行进面侧纬纱3B和12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213?216形成的第4子单元234相对于第I子单元23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7组纬纱(7根行进面侧纬纱3B和14根造纸面侧纬纱3A、3C)的量而进行配置。第2?第4子单元232、233、234的织造组织与第I子单元231的织造组织相同。
[0150]由经纱201?216和8组纬纱221?228形成包含子单元231?234的作为重复单位的组织238。通过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重复形成该组织238,形成抄纸用网200。
[0151]在抄纸用网200中,各子单元231?234的第I经纱和第2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同样,各子单元231?234的第3经纱和第4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B中,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A、3C中。
[0152]图15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5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进行示出。如图15所示,行进面侧纬纱227B连续经过经纱204?216的行进面侧。因此,在第I子单元231的第I经纱201和第3经纱20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27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201和第3经纱203被行进面侧纬纱227B按压,向第2经纱20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同样,在第I子单元231的第2经纱202和第4经纱204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23B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2经纱202和第4经纱204被行进面侧纬纱223B按压,向第3经纱203侧靠拢而相互接近。由此,第I经纱201和第3经纱20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227B而形成的各节部以及第2经纱202和第4经纱20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223B而形成的各节部在第I子单元231内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第2经纱202和第3经纱203上),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232?234中,形成在造纸面侧的节部也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因此,抄纸用网200的行进时的直进性提高,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抄纸用网200难以向相对于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偏移,所以,抑制了宽度缩进,尺寸稳定性提高。
[0153](第6实施方式)
[0154]第6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250与第I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I相比,织造组织不同。并且,成组的纬纱303的根数和排列不同。抄纸用网250的其他结构与抄纸用网I相同。
[0155]图16是从造纸面侧观察第6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的图,图17的(A)是图16的17A-17A剖视图,图17的⑶是图16的17B-17B剖视图,图17的(C)是图16的17C-17C剖视图,图17的⑶是图16的17D-17D剖视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抄纸用网250中,相邻配置的4根经纱2和4组纬纱303形成子单元281、282、283、284。由于I组纬纱303包含3根造纸面侧纬纱303A和2根行进面侧纬纱303B,所以,包含4组纬纱303的子单元内包含合计20根纬纱。
[0156]I组纬纱303在长度方向上从纸面下侧起按照造纸面侧纬纱303A、行进面侧纬纱303B、造纸面侧纬纱303A、造纸面侧纬纱303A、行进面侧纬纱303B的顺序配置。另外,行进面侧纬纱303B与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相对位置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是可变化的,例如,在组内,有时按照造纸面侧纬纱303A、行进面侧纬纱303B、造纸面侧纬纱303A、行进面侧纬纱303B、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顺序进行变化。第I子单元281由第I?第4经纱251?254、第I组?第4组纬纱271?274形成。如图16所示,经纱2在宽度方向上按照第I经纱251、第2经纱252、第3经纱253、第4经纱254的顺序彼此相邻配置。纬纱3在长度方向上从第I组271到第4组274按照升序彼此相邻配置。在经纱2的长边方向(长度方向)上对第I子单元281进行二等分,将与2组纬纱273、274对应的部分设为第I区域286,将与2组纬纱271、272对应的部分设为第2区域287。
[0157]对于配置在第I子单元281内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的第I经纱251,当关注于第I经纱251与行进面侧纬纱30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251在第I区域28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73E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03B的造纸面侧。S卩,第I经纱251在第I区域286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 中。
[0158]当关注于第I经纱251与造纸面侧纬纱303A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I经纱251在第2区域28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71C、272A、272D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行进面侧。第I经纱251在第2区域287中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第I经纱251在第I区域286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
[0159]当关注于第3经纱253与行进面侧纬纱30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253在第I区域286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73E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03B的造纸面侧。S卩,第3经纱253在第I区域286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
[0160]当关注于第3经纱253与造纸面侧纬纱303A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3经纱253在第2区域287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71A、271D、272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行进面侧。第3经纱253在第2区域287中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第3经纱253在第I区域286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
[0161]在第I子单元281内,第I经纱251和第3经纱253在第I区域286中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03B(273E)中并形成3/1组织,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不同的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281内,第I经纱251和第3经纱253的长度相同。
[0162]当关注于第2经纱252与行进面侧纬纱30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252在第2区域28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71E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03B的造纸面侧。S卩,第2经纱252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
[0163]当关注于第2经纱252与造纸面侧纬纱303A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2经纱252在第I区域28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73C、274A、274D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行进面侧。第2经纱252在第I区域286中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第2经纱252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在第I区域286中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
[0164]当关注于第4经纱254与行进面侧纬纱303B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254在第2区域287中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71E的行进面侧,并经过包含其两侧在内的其他行进面侧纬纱303B的造纸面侧。S卩,第4经纱254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
[0165]当关注于第4经纱254与造纸面侧纬纱303A之间的织造组织时,第4经纱254在第I区域286中经过造纸面侧纬纱273A、273D、274C的造纸面侧,并经过包含它们两侧在内的其他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行进面侧。第4经纱254在第I区域286中按照平织组织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第4经纱254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在第I区域286中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
[0166]在第I子单元281内,第2经纱252和第4经纱254在第2区域287中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相同的行进面侧纬纱303B(271E)中,在第I区域286中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不同的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由此,在第I子单元281内,第2经纱252和第4经纱254的长度相同。
[0167]在第I区域286中,第I经纱251和第3经纱253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第2经纱252和第4经纱254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另一方面,在第2区域287中,第2经纱252和第4经纱254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第I经纱251和第3经纱253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
[0168]由第I?第4经纱255?258形成的第2子单元282相对于由第I?第4经纱251?254形成的第I子单元2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图16中的纸面上侧)偏移了 3组纬纱出根行进面侧纬纱303B和9根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259?262形成的第3子单元283相对于第I子单元2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2.4组纬纱(5根行进面侧纬纱303B和7根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量而进行配置。由第I?第4经纱263?266形成的第4子单元284相对于第I子单元281,沿着长度方向向一侧偏移了 1.4组纬纱(3根行进面侧纬纱303B和4根造纸面侧纬纱303A)的量而进行配置。
[0169]第2?第4子单元282、283、284的织造组织与第I子单元281的织造组织大致相同。在各子单元281?284中,第I经纱和第3经纱在第I区域286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在第2区域287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并且,在各子单元281?284中,第2经纱和第4经纱在第2区域287中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在第I区域286中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在各子单元281?284中,第I经纱和第3经纱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的部分与第2经纱和第4经纱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的部分的相对位置固定。并且,在各子单元281?284中,第I经纱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的部分与第2经纱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的部分的相对位置固定。并且,在各子单元281?284中,第3经纱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的部分与第4经纱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的部分的相对位置固定。
[0170]由经纱251?266和4组纬纱271?274形成包含子单元281?284的作为重复单位的组织288。在组织288中,包含造纸面侧纬纱303A和行进面侧纬纱303B在内的全部纬纱至少在一处被织入到经纱251?266中的任意一根中。通过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重复形成该组织288,形成抄纸用网250。
[0171]图18是从行进面侧观察第6实施方式的抄纸用网250的图,省略造纸面侧纬纱303A进行示出。如图18所示,行进面侧纬纱273E连续经过经纱254?266的行进面侧。因此,在第I子单元281的第I经纱251和第3经纱253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73E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I经纱251和第3经纱253被行进面侧纬纱273E按压,向第2经纱252侧靠拢而相互接近。同样,在第I子单元281的第2经纱252和第4经纱254经过行进面侧纬纱271E的行进面侧的部分中,第2经纱252和第4经纱254被行进面侧纬纱271E按压,向第3经纱253侧靠拢而相互接近。由此,第I经纱251和第3经纱253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273E而形成的各节部以及第2经纱252和第4经纱254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27IE而形成的各节部在第I子单元281内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第2经纱252和第3经纱253上),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同样,在第2?第4子单元282?284中,形成在造纸面侧的节部也被配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侧,且在经纱2的延伸方向上排列配置。通过以上这种节部的排列,节部的排列图案不会向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因此,抄纸用网250的行进时的直进性提高,行进稳定性提高。并且,由于抄纸用网250难以向相对于经纱2的延伸方向倾斜的方向偏移,所以,抑制了宽度缩进,尺寸稳定性提高。
[0172]在抄纸用网250中,各子单元281?284的第I经纱和第2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同样,各子单元的第3经纱和第4经纱通过相互协作,以形成连续的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行进面侧纬纱303B中,以形成连续的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造纸面侧纬纱303A中。
[0173]以上结束了具体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大范围地进行变形来实施。在以上的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本实用新型的织物应用于抄纸用网的例子,但是,当然也能够用于输送带或滤布等其他用途。
[0174]从与抄纸用网的造纸面正对的方向观察,在第I?第4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行进面侧纬纱3B配置在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在第5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行进面侧纬纱3B配置在造纸面侧纬纱3A的与造纸面侧纬纱3C侧相反的一侧,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行进面侧纬纱3B配置成与造纸面侧纬纱3A或造纸面侧纬纱3C的行进面侧重合、或者行进面侧纬纱3B配置在造纸面侧纬纱3C的与造纸面侧纬纱3A侧相反的一侧。这样,可以任意地选择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行进面侧纬纱3B的配置。并且,成组的造纸面侧纬纱3A、3C和行进面侧纬纱3B的配置有时根据使用时的长度方向上的张力而变化。例如,在行进面侧纬纱3B配置成与造纸面侧纬纱3A或造纸面侧纬纱3C的行进面侧重合的情况下,由于张力,行进面侧纬纱3B有时在造纸面侧纬纱3A、3C之间移动。
[017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子单元由4根经纱2、4组(12根、20根)、8组(24根)或12组(36根)纬纱3构成。即,子单元内包含4的整数倍的纬纱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优选子单元由4根经纱2和4的整数倍的纬纱3构成。
[017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成组的纬纱的例子,说明了由2根造纸面侧纬纱和I根行进面侧纬纱构成的组、以及由3根造纸面侧纬纱和2根行进面侧纬纱构成的组。关于构成组的纬纱的根数,行进面侧纬纱的根数相对于造纸面侧纬纱的根数可以在1/2?2/3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是由5根造纸面侧纬纱和3根行进面侧纬纱构成的组、或者由7根造纸面侧纬纱和4根行进面侧纬纱构成的组。
【权利要求】
1.一种抄纸用织物,其具有纬纱和经纱,其中,所述纬纱成组地包含任意根数的造纸面侧纬纱和根数为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1/3?2/3的行进面侧纬纱,所述经纱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和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该抄纸用织物的特征在于, 4根所述经纱和多组所述纬纱形成子单元, 所述子单元内的所述经纱从一侧起按照第I经纱、第2经纱、第3经纱、第4经纱的顺序配置,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经过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的共同的第I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 所述第I经纱经过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的任意的第I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 所述第3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不同的第2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 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行进面侧纬纱不同的共同的第2行进面侧纬纱的下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上方, 所述第2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以及所述第2造纸面侧纬纱不同的第3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 所述第4经纱经过与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所述第3造纸面侧纬纱全部不同的第4造纸面侧纬纱的上方,并且经过其两侧相邻的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下方, 在所述纬纱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各个所述子单元在所述经纱的延伸方向上相错地配置,由此形成完整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单元具有在所述经纱的延伸方向上进行二等分而得到的第I区域和第2区域,在所述第I区域中,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并且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在所述第2区域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并且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3/1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行进面侧纬纱中。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平织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经纱和所述第3经纱在整个所述第2区域内以形成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所述第2经纱和所述第4经纱在整个所述第I区域内以形成1/3组织的方式被织入到所述造纸面侧纬纱中。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造纸面侧纬纱和所述第2造纸面侧纬纱是成组的纬纱,所述第3造纸面侧纬纱和所述第4造纸面侧纬纱是成组的纬纱。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造纸面侧纬纱的直径是所述行进面侧纬纱的直径的35%?70%。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纬纱的组由2根所述造纸面侧纬纱和I根所述行进面侧纬纱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抄纸用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纬纱的组由3根所述造纸面侧纬纱和2根所述行进面侧纬纱构成。
【文档编号】D03D1/00GK204000435SQ20142038088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安野正德 申请人:日本惠尔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