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及纺织品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47157发布日期:2019-01-02 21:28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仅轻薄,而且抗紫外性能优越、手感柔软的尼龙系纺织品。
背景技术
:春夏季节室外气温较高、人又比较容易出汗,因此由具有高吸湿性能的质地柔软且轻薄的素材形成的衣服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为使用涤纶纤维的产品手感硬、而使用棉纤维的薄地产品强力低,所以质地柔软且轻薄的产品常常选用尼龙纤维。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全球环境的恶化,臭氧层遭到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过多接触紫外线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比如晒伤、皱纹、晒斑等。因而要求服装具有遮蔽紫外线的功能。通常紫外线(UV)的波长为400~200nm,可分为:UVA波段(320~400nm)、UVB波段(290~320nm)、UVC波段(200~290nm)。其中,UVC波段由于空气中臭氧层和尘埃的存在无法透过不会产生任何问题,但UVA波段会产生活性氧化和色素沉淀等危害,UVB波段会产生红斑和水泡性皮肤炎等危害。尼龙纤维分子结构中不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芳香基,紫外线极易透过。为此一直以来考虑了很多方法,如:纺丝时添加二氧化钛、用紫外线加工剂进行后加工、使用高密度布帛、涂层等。如专利文献特开2004-044040中所公开的由于PET纤维分子结构中具有吸收紫外线的芳香基,只要在纺丝时添加二氧化钛,就获得了充分的防紫外性,但存在手感硬的问题。又如专利文献特开平8-92874、特开2005-133282中所公开的通过向纤维内部导入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来提高防紫外性,但尼龙纤维的处理温度存在上限,不可能向纤维内部大量导入紫外线吸收剂,存在防紫外线性低的问题。作为高密度布帛,特别是使用含有二氧化钛的PET纤维的布帛,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防紫外性,但手感硬。在布帛的一面涂布紫外线屏蔽剂或紫外线吸收剂也可以获得良好的防紫外性,但存在手感变化大、而且重量变重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薄、手感柔软、且防紫外线性能优越的尼龙纤维纺织品的制造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抗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成如下:(1)在有机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对克重25~60g/m2的薄地尼龙布帛进行处理,使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进入纤维内部,得到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2)上述(1)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其中薄地尼龙布帛的覆盖系数为1500~3000。(3)上述(1)或(2)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其中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为非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和/或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4)上述(3)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其中非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具有下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R1为-H、C1-6的烷基、-OH、-OCH3、-SCH3或R2为R3为(5)上述(3)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其中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具有下式(II)所示的结构:其中,R4为烷基;R5为-SO3H或-SO3X,所述X选自碱金属。(6)上述(1)或(2)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其中荧光增白剂为二苯乙烯型、香豆素型、吡唑啉型、苯并氧氮型和苯二甲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中的一种或几种。(7)上述(6)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其中荧光增白剂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8)上述(1)或(2)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其中有机酸为甲酸、乙酸、丙酸、乳酸、乙醇酸、丙醇二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马来酸和苹果酸中一种或几种。(9)一种由上述(1)的制造方法得到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10)上述(9)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的UPF值,根据AS/NZS4399-1996方法测得为30以上。(11)上述(10)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的UPF值,根据AS/NZS4399-1996方法测得为40以上。(12)上述(11)的防紫外线尼龙系纺织品的UPF值,根据AS/NZS4399-1996方法测得为50以上。本发明中的尼龙系纺织品为,通过在有机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对特定的尼龙纤维布帛进行处理,使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进入纤维内部的方法而得到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在30以上的产品。根据本发明,可以赋予含有尼龙纤维的轻薄纺织品柔软的手感以及优越的防紫外线性能。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提高防紫外线性能是指,降低造成皮肤晒伤等短期损伤的UVB波段以及造成皮肤长期损伤的UVA波段的透过率,用数值表示的话是指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在30以上、优选40以上、更优选50以上。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在30以上时,不存在紫外线对皮肤的短期和长期损伤的问题,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既薄(例如克重约为40g/m2)又柔软的尼龙系纺织品,其UPF值最高也就10左右。本发明的尼龙系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是根据美国皮肤癌协会采用的Labsphere的测试方法。美国皮肤癌协会采用的Labsphere的测试方法具体为AS/NZS4399-1996(Australian/NewZealandStandard“Sunprotectiveclothing-Evaluationandclassification”),通过下式计算得到。ελ:单位波长下相对应的红斑生成作用参数Eλ:太阳光的分光放射照度(w/m2·nm)Δλ:单位波长(5nm)Tλ:每5nm测得的透过率(%)。本发明的尼龙系纺织品,其中的尼龙纤维选用全消光、半消光、大有光尼龙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克重25~60g/m2、覆盖系数1500~3000的薄地布帛。尼龙纤维优选为尼龙6、尼龙66,但不限于此。尼龙纤维的断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角形等异形形状,异型断面形状可以使紫外线散射,因而成为优选,但不限于此。从提高外观性等角度出发,制成本发明的尼龙系纺织品时,可以同时使用其他纤维,如棉纤维、粘胶纤维、羊毛、蚕丝、涤纶、氨纶等。本发明的尼龙系纺织品优选作为春夏季女式衬衫的面料,因此要求具备轻薄性和透气性。克重超过60g/m2的话,作为上述用途感觉偏重;而克重小于25g/m2的话,布料太薄难以赋予高UPF值而且会造成强力下降。本发明中,薄地尼龙布帛克重优选为30~40g/m2,可以获得更加优异的轻薄性和穿着性。另外,在上述克重条件下,覆盖系数过小的话,形成纺织品的纤维间的空隙过大,紫外线容易透过,难以获得高的UPF值;而覆盖系数过高的话,透气性差不适用于上述用途。本发明中,覆盖系数优选1500~3000,可以得到优异的UPF值和良好的透气性,更优选1600~2500。其中覆盖系数(CF)的计算方法如下:CF=(DWp)1/2×MWp+(DWf)1/2×MWf其中,DWp为经纱总纤度(dtex),MWp为经向密度(根/2.54cm);DWf为纬纱总纤度(dtex),MWf为纬向密度(根/2.54cm)。本发明考虑到虽然通过向纤维内部导入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但由于尼龙纤维的处理温度存在上限,大多采用100℃、高温的话也就110℃,紫外线吸收剂并不能大量被导入到纤维内部,仍存在防紫外线性能低的问题。因此本发明通过提高尼龙纤维内部大分子运动性的方法,使得尼龙纤维的非晶区得到充分缓和,从而提高非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导入到纤维内部的量。本发明中为了使大分子运动性提高所用的化合物为酸。虽然任何酸都具有提高纤维内部大分子运动性的效果,也就是说,使用盐酸、硫酸、磷酸等无机酸也是可以的,但由于无机酸会造成尼龙系纺织品的手感硬化,因而本发明使用有机酸。所用有机酸优选为甲酸、乙酸、丙酸、乳酸、乙醇酸、丙醇二酸、柠檬酸、草酸、酒石酸、马来酸、苹果酸等,但不限于此。所用有机酸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也可按照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合成,其使用时的o.w.f.(试剂相对于织物重量的百分比)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优选在0.1~20%o.w.f.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o.w.f.的范围内。为了提高尼龙系纺织品的UPF值本发明所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在选择时不但要考虑与被处理的纺织品的聚合物相适应,而且要考虑能够满足其他的基本物性,如洗涤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撕裂强度等性能。本发明的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使用非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使用的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为市售品,也可按照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合成,其使用时的o.w.f.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例如,对非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而言,优选在1~20%o.w.f.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6%o.w.f.的范围内;对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而言,优选在1~20%o.w.f.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6%o.w.f.的范围内。非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具有下式(I)所示的构造:其中,R1为-H、C1-6的烷基、-OH、-OCH3、-SCH3或R2为R3为反应型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具有下式(II)所示的构造:其中,R4为烷基;R5为-SO3H或-SO3X,所述X选自碱金属,优选为Na。本文中,烷基具有本领域中通常已知的含义,其优选为C1-6的烷基。作为C1-6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仲戊基、新戊基、叔戊基、正己基、异己基等等。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中推荐使用结构中具有-SO3H基团的苯并三唑衍生物,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尼龙系纺织品,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同时使用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优选单独使用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或同时使用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更优选同时使用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本发明所用荧光增白剂可直接使用市售品,也可按照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合成。优选为二苯乙烯型、香豆素型、吡唑啉型、苯并氧氮型、苯二甲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但不限于此。上述增白剂使用时的o.w.f.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优选在0.1~10%o.w.f.的范围内,更优选在0.5~2%o.w.f.的范围内。本发明在有机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用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对薄地尼龙布帛进行处理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需要加以确定,例如,时间可在5~60分钟的范围内,温度可在90~115℃的范围内。实施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涉及的物性按照如下方法测试:(1)有机酸:使用有机酸后在纤维上是否有残留,通过FT-IR进行观察。1750cm-1附近存在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时说明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反之则未有残留。(2)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AS/NZS4399-1996标准。(3)手感评价:综合10个被验者的触感判断进行评价,6人判断为柔软时○、3~5人判断为柔软时△、2人以下判断为柔软时×。(4)家庭洗涤标准:JISL0217103号方法。以下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涉及的各试剂具体如下:(1)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1-A:45wt%水系乳液1-B:35wt%水系乳液1-C:40wt%水系乳液1-D:25wt%水系乳液1-E:25wt%水系乳液1-F:42wt%水系乳液(2)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2-A:35wt%水系乳液2-B:60wt%水系乳液(3)有机酸乳酸:85wt%化学纯物质甲酸:98wt%化学纯物质乙酸:99.5wt%化学纯物质(4)无机酸硫酸:98wt%化学纯物质磷酸:85wt%化学纯物质(5)荧光增白剂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苯并氧氮型荧光增白剂吡唑啉型荧光增白剂实施例1使用克重32g/m2、覆盖系数167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20D-24f-全消光尼龙;纬向20D-2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1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98℃进行3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1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1非反应型1-A4%o.w.f.反应型2-A3%o.w.f.乳酸4%o.w.f.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0.7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比较例1-1表1所示组成中不含有乳酸,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2将表1所示组成中的乳酸替换为硫酸,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3表1所示组成中不含有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4表1所示组成仅使用非反应型1-A,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5表1所示组成仅使用反应型2-A,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6表1所示组成仅使用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7表1所示组成仅使用非反应型1-A以及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8表1所示组成仅使用反应型2-A以及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比较例1-9表1所示组成仅使用非反应型1-A以及反应型2-A,其余同实施例1,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表2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乳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用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对薄地尼龙布帛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相较于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或者仅使用荧光增白剂、或者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乳酸、或者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或者是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同时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不仅手感柔软而且具有优越的紫外线遮蔽性,特别是洗涤后仍能保持较高的UPF值。实施例2使用克重60g/m2、覆盖系数243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30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40D-3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3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95℃进行3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2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3非反应型1-B5%o.w.f.甲酸4%o.w.f.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0.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4。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比较例2-1表3所示组成中不含有甲酸,其余同实施例2,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4。比较例2-2将表3所示组成中的甲酸替换为硫酸,其余同实施例2,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4。比较例2-3表3所示组成中不含有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其余同实施例2,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4。表4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甲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用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对薄地尼龙布帛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相较于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或者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甲酸、或者是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同时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不仅手感柔软而且具有优越的紫外线遮蔽性,特别是洗涤后仍能保持较高的UPF值。实施例3使用克重60g/m2、覆盖系数243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30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40D-3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5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95℃进行3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3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5反应型2-A5%o.w.f.甲酸4%o.w.f.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0.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6。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比较例3-1表5所示组成中不含有甲酸,其余同实施例3,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6。比较例3-2将表5所示组成中的甲酸替换为硫酸,其余同实施例3,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6。比较例3-3表5所示组成中不含有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其余同实施例3,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6。表6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甲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用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对薄地尼龙布帛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相较于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或者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甲酸、或者是在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同时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不仅手感柔软而且具有优越的紫外线遮蔽性,特别是洗涤后仍能保持较高的UPF值。实施例4使用克重40g/m2、覆盖系数197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30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20D-3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7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110℃进行2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4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7非反应型1-C2%o.w.f.反应型2-A3%o.w.f.乙酸10%o.w.f.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0.5%o.w.f.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0.2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8。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比较例4-1表7所示组成中不含有乙酸,其余同实施例4,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8。比较例4-2将表7所示组成中的乙酸替换为磷酸,其余同实施例4,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8。比较例4-3表7所示组成中不含有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和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其余同实施例4,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8。表8由上表可以看出,在乙酸存在的条件下,使用非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对薄地尼龙布帛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相较于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或者仅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甲酸、或者是在乙酸存在的条件下同时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和荧光增白剂进行处理后所得纺织品,不仅手感柔软而且具有优越的紫外线遮蔽性,特别是洗涤后仍能保持较高的UPF值。实施例5使用克重40g/m2、覆盖系数197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30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20D-3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9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100℃进行3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5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9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10。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比较例5-1使用克重24g/m2、覆盖系数1470的薄地尼龙布帛(经向15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15D-2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进行处理,其余同实施例5,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10。比较例5-2使用克重88g/m2、覆盖系数3480的薄地尼龙布帛(经向70D-48f-半消光尼龙;纬向70D-48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进行处理,其余同实施例5,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10。表10由上表可以看出,克重过低的话,所得纺织品的紫外线遮蔽性较差;克重过高的话,所得纺织品虽然可以获得优越的紫外线遮蔽性,但手感较差。实施例6使用克重32g/m2、覆盖系数167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20D-24f-全消光尼龙;纬向20D-2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11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98℃进行3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6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11非反应型1-A4%o.w.f.反应型2-A3%o.w.f.乳酸4%o.w.f.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0.7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12。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表12实施例7使用克重32g/m2、覆盖系数167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20D-24f-全消光尼龙;纬向20D-2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13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98℃进行3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7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13非反应型1-A4%o.w.f.反应型2-A3%o.w.f.甲酸4%o.w.f.二苯乙烯型荧光增白剂0.7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14。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表14实施例8使用克重60g/m2、覆盖系数243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30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40D-3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15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95℃进行3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8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15非反应型1-B5%o.w.f.反应型2-A5%o.w.f.甲酸4%o.w.f.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0.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16。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表16实施例9使用克重28g/m2、覆盖系数1670的薄地尼龙6布帛(经向10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15D-2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17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100℃进行6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9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17非反应型1-E5%o.w.f.反应型2-B5%o.w.f.乳酸4%o.w.f.苯并氧氮型型荧光增白剂0.2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18。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表18实施例10使用克重54g/m2、覆盖系数2570的薄地尼龙66布帛(经向30D-24f-半消光尼龙;纬向30D-24f-全消光尼龙;东丽合成纤维公司制),通过常规方法进行精练(碳酸钠2g/L、皂片2g/L;80℃×30分钟)、干燥(130℃×2分钟)、中间定型(160℃×1.5分钟)后,将布帛投入表19所示组成的处理液(浴比1∶20)中,升温至90℃进行60分钟浸渍处理。然后再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固色处理(多元酚系缩合物2g/L、80℃×20分钟)、水洗、干燥,得到实施例10的尼龙纤维纺织品。表19非反应型1-F2%o.w.f.反应型2-B3%o.w.f.乳酸3%o.w.f.吡唑啉型荧光增白剂0.5%o.w.f.所得纺织品的物性见表20。采用FT-IR对所得纺织品中的尼龙纤维进行观察,可以看到1750cm-1附近具有吸收峰(来自羧基的碳基),说明经过本方法加工后尼龙纤维上残留了有机酸。表20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均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本说明书中提到的“多种”包含大于一种的所有情况,即,“一种或多种”包括一种、两种、三种、……等等。本说明书中针对某数值范围分别记载上限和下限时,或者以上限和下限组合的方式记载某数值范围时,其中记载的各上限和各下限可任意组合为新的数值范围,这与直接明确记载组合而成的数值范围的记载形式应被视为是相同的。在不偏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发明进行改变和改良,这些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