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组件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428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组件及洗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钮组件及洗衣机。



背景技术:

旋钮被广泛应用于洗衣机等电器的控制面板中,通过旋动达到控制电器工作的目的。

如图1所示,现有的旋钮组件,通常包括编码器01、旋钮支架02和外壳03;外壳03的中心带有中空的圆柱031,将圆柱031直接套接在编码器01上,旋钮支架02同轴套接在圆柱031外围,其顶面抵接在外壳03,对外壳03起到支撑的作用;使用时,旋转外壳03,外壳03转动过程中带动编码器01转动产生不同的编码,根据不同的编码产生不同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的目的。

但,现有的这种旋钮组件,存在如下问题:1、外壳03通过编码器01来定位,外壳03所承受的外部作用力直接施加在编码器01上,容易造成编码器01的损坏;2、旋钮支架02与外壳03的定位基准不统一,内部装配应力会加速编码器01的损坏,降低旋钮组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旋钮组件及洗衣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旋钮组件的外部操控力与内部装配应力直接作用在编码器上,容易造成编码器损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旋钮组件,包括编码器、旋钮支架和外壳;所述编码器固定于电路基板上;还包括有自适应旋钮套和外壳支架;所述自适应旋钮套呈环形,在所述自适应旋钮套的环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部以及相对设置的卡接部;所述固定部从所述环体的下端弯伸入所述环体的内部,与所述环体的内侧形成U字形结构,且所述固定部向所述环体中心方向倾斜,使得所述U字形结构呈倒喇叭形状;所述自适应旋钮套的所述固定部套接在所述编码器上;所述外壳支架与所述自适应旋钮套同轴置于所述编码器的外围,被所述自适应旋钮套的所述卡接部卡接固定;所述自适应旋钮套套接所述旋钮支架;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外壳支架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支架由导光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支架的下侧具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导光柱。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有防串光隔光圈;所述防串光隔光圈置于所述旋钮支架的下端;所述防串光隔光圈具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隔光墙,每个所述导光柱伸入两个所述隔光墙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支架的下端具有中空的圆柱;所述外壳支架被所述自适应旋钮套的所述卡接部卡接固定,具体为:所述圆柱套接在所述编码器的外围,所述自适应旋钮套的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圆柱的外围,使得所述外壳支架被所述自适应旋钮套的所述卡接部卡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支架为中心有孔的封闭支架结构,且孔周围具有开口向下的槽;所述自适应旋钮套套接在所述旋钮支架上,具体为:所述槽外侧具有突出台,所述旋钮支架的槽套接在所述自适应旋钮套的所述环体上,所述突出台抵接在所述外壳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有旋钮盖;所述外壳的上缘具有突出的侧缘,所述侧缘将所述旋钮盖压在所述外壳支架的顶部与所述外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有第一装饰部;所述第一装饰部置于所述旋钮支架与所述外壳支架之间,被所述外壳支架的外缘压接在所述旋钮支架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旋钮组件还包括有第二装饰部和外壳;所述外壳置于所述旋钮支架的外围;所述第二装饰部被所述外壳的内缘抵接在所述第一装饰件的上端;所述电路基板安装在所述外壳内。

提出一种洗衣机,包括上述的旋钮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的技术效果或优点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和洗衣机中,自适应旋钮套的呈倒喇叭形状的固定部将自适应旋钮套固定在编码器上,而卡接部将外壳支架固定在自适应旋钮套上,自适应旋钮套套接旋钮支架后,其突出台抵接在外壳支架的圆柱上;这种装配关系,使得外壳支架以旋钮支架为定位基准,两者采用统一的旋转轴心,保证外壳支架的旋转是以旋转支架为轴心转动;旋钮支架套接在自适应旋钮套上,使得自适应旋钮套也以旋钮支架为定位基准,两者采用统一的旋转轴心,保证自适应旋钮套的转动也是以旋转支架为轴心转动;旋动外壳时,以旋钮支架为定位基准,外壳支架转动时带动自适应旋钮套转动,自适应旋钮套转动时带动编码器转动,进而达到编码的目的;这种以旋钮支架为旋转轴心的结构,使得外力不直接施加到编码器上,保证了编码器不容易损坏;而自适应旋钮套的倒喇叭形状的固定部,起到适应化解施加外力的偏差对编码器造成的影响,从而保证了编码器的质量,进而提高了旋钮组件产品的质量和使用;而由于旋钮支架为封闭支架,且外壳支架覆盖住了旋钮支架的中心孔,使得水从旋钮盖正面和外壳侧面都无法进入到旋钮组件内部,实现了防水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旋钮的装配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隔光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的结构图,包括编码器8、旋钮支架5、外壳3、自适应旋钮套7和外壳支架4;编码器8固定于电路基板上;自适应旋钮套7呈环形,在自适应旋钮套的环体上具有相对设置的固定部71以及相对设置的卡接部72;固定部71从环体的下端弯伸入环体的内部,与环体的内侧形成U字形结构,且固定部71向环体中心方向倾斜,使得U字形结构呈倒喇叭形状;自适应旋钮套7的固定部71套接在编码器8上;外壳支架4与自适应旋钮套7同轴置于编码器8的外围,被自适应旋钮套7的卡接部72卡接固定;自适应旋钮套7套接旋钮支架5;外壳5固定于外壳支架4的外围。

装配时,自适应旋钮套7的呈倒喇叭形状的固定部71套接在编码器8的外围,实现将自适应旋钮套与编码器固定连接;固定在编码器8上的自适应旋钮套与旋钮支架5套接,并将外壳支架同轴置于编码器8的外围,使得自适应旋钮套7的卡接部72卡接在外壳支架,实现外壳支架4与自适应旋钮套7的卡接固定;最后,将外壳3固定在外壳支架4的外围。

旋转外壳3时,外壳支架4旋转,外壳支架4以旋钮支架5为轴心,带动自适应旋钮套7转动,自适应旋钮套7以旋钮支架5为轴心,带动编码器8旋转,从而实现编码器的编码。

这种以旋钮支架5为旋转轴心的装配结构,使得旋钮组件的定位基准一致,从而保证了旋钮组件各个部件之间的微小间隙在旋转过程中不会发生摩擦和晃动,避免摩擦和晃动对编码器的损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旋钮支架直接固定于编码器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组件的装配,通过自适应旋钮套与编码器组装,以及以旋钮支架为轴心,使得外力不直接作用在编码器上,解决了因装配公差导致的旋钮旋转中心与编码器中心有偏差的问题,避免了编码器受到外力冲击以及装配内应力的冲击作用,旋钮组件所有到的外力都由旋钮支架承载,从而保证了编码器的质量,进而保证了旋钮组件的使用寿命,同时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档次,实现高的使用体验效果。

且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的装配方式中,自适应旋钮套套接在编码器上,自适应旋钮套与旋钮支架套接,外壳支架一方面被自适应旋钮套的卡接部卡接,一方面被旋钮支架的突出台抵接,这使得旋钮组件形成了锁止结构,安装完毕能够锁定旋钮组件的所有部件,使各部件不会因受外力而被拉脱,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编码器8、旋钮支架5、自适应旋钮套7和外壳支架4的装配过程中,各部件安装都会存在偏差,这些偏差导致以旋钮支架5为统一轴心时也会存在偏差,而自适应旋钮套7的固定部呈倒喇叭形状,这种到喇叭形状能化解因装配产生的偏差,实现轴心的统一,进而能化解偏差造成的产品故障,破解应力的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体验效果。

具体的一种实施例是,外壳支架4的下端具有中空的圆柱41;外壳支架4被自适应旋钮套7的卡接部72卡接固定,具体为:圆柱41套接在编码器8的外围,自适应旋钮套7的卡接部72卡接在圆柱41的外围,使得外壳支架4被自适应旋钮套7的卡接部72卡接固定。旋钮支架5为中心有孔的封闭支架结构,且孔周围具有开口向下的槽51;自适应旋钮套7套接在旋钮支架5上,具体为:槽51外侧具有突出台52,旋钮支架5的槽51套接在自适应旋钮套7的环体上,突出台52抵接在外壳支架4上。在外壳3的上缘具有突出的侧缘31,侧缘31将一个旋钮盖6压在外壳支架4的顶部与外壳3之间。

因为旋钮支架5为中心有孔的封闭支架结构,其中心孔周围具有开口向下的槽51,槽51外侧具有突出台52,外壳支架4的圆柱41穿过这一中心孔套在编码器8的外围,圆柱41的外围被突出台52抵接,安装在外壳支架4上的外壳3覆盖住了中心孔;因此,若旋钮正面或者侧面有水时,这种锁定结构使水无法进入旋钮组件内部,进而保证了电路基板免受水汽侵害。

旋钮盖6与外壳3的分体设计,能够实现旋钮组件外观设计的多样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还可以实现光效效果,具体是通过旋钮支架5具备导光功能来实现的。将旋钮支架5采用导光材料制作,并且该旋钮支架5的下侧具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导光柱53;在旋钮支架5的下端设置LED灯后,旋钮支架5能将LED灯的灯光导出到旋钮组件外部,实现光效的效果。

为了实现更多样的光效,如图4所示,可以在旋钮支架5的下端设置防串光隔光圈10,该防串光隔光圈10具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隔光墙101,旋钮支架5上的每个导光柱53伸入两个隔光墙101之间,实现将每个导光柱导出的光隔离显示,从而相邻导光柱不会产生混光,能够实现更多样的光效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还包括有第一装饰部1、第二装饰部2和外壳9;第一装饰部1置于旋钮支架5与外壳支架4之间,被外壳支架4的外缘压接在旋钮支架5的上端。外壳9置于旋钮支架5的外围,二者通过密封固定方式连接固定;第二装饰部2被外壳9的内缘抵接在第一装饰件1的上端;电路基板安装在外壳9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装饰部1、第二装饰部2、外壳3和旋钮盖6都是外观装饰部件,部件的数量、材质和形状根据设计需要设定。

第一装饰部1和第二装饰部2固定在旋钮支架5的上端,因此也是以旋钮支架5为定位基准,能够避免旋钮组件在旋转过程中,外壳3与两个装饰部之间的微小装配间隙产生的摩擦和晃动产生的噪音,从而提高了产品品质和档次。

基于上述提出的旋钮组件,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具有上述的旋钮组件,通过旋钮组件实现对洗衣机的操作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和洗衣机中,旋钮组件的所有部件以旋钮支架为轴心转动,使得施加在旋钮上的外力没有直接作用在编码器上,保证了编码器不受损伤,也避免了因装配基准不统一而造成的部件之间的摩擦噪音;同时倒喇叭形状的自适应旋钮套能化解外力以及部件之间冲击力产生的偏差,保证了产品的品质;同时,自下而上的装配中,自适应旋钮套、旋钮支架和外壳支架之间相互锁定,一方面保证了旋钮部件不易被拉扯,另一方面也实现了防水的功能;将旋钮支架采用导光材料制作时,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旋钮组件还具备实现光效的效果。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性、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