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蚊虫帐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面料主要是用于制作家纺和服装或医用纺织品,其种类很多。随着市场需求的多样化,面料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服装有正常的保暖功能外,还要要求能具有防止蚊虫叮咬的功效,随着是处于炎热的夏季,蚊虫叮咬现象已经让大人小孩措手不及。蚊虫叮咬后轻则皮肤红肿,重则传染疾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而研制一种可防止蚊虫叮咬的纺织面料是一种极具市场和社会效益的工程。
据资料介绍,世界卫生组织提倡以杀虫剂浸泡蚊帐,可以使织物具有杀虫或驱虫之功能。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一般都得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处理之后,驱蚊的持久性较弱,因此,研发一种防蚊效果好并且效力持久的防蚊虫帐篷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蚊虫帐篷及其制备方法。经本发明应用的防蚊虫帐篷,平均防蚊虫率达到98%,放置30天,平均防蚊虫率达到96%,洗涤30次,防蚊虫率依然在90%以上,效果显著。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蚊虫帐篷,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为190T涤纶布,在主体上包裹有防蚊药物;所述防蚊药物为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按3-10:1-5:3-7:8-12的质量比的混合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防蚊药物为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按3-10:1-5:3-7:8-12的质量比的混合物;所述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的质量比为3-10:1-5:3-7:8-12,例如可以是3:1:3:8、4:3:6:9、3:1:5:10、5:1:7:12、2:6:2:7:8、4:2:3:8、7:2:7:11、6:2:5:9、4:3:6:12、7:2:5:8、4:1:7:8、10:2:4:8、6:5:7:9或5:1:7:12,优选为5-8:1-4:5-7:10-12,进一步优选为3:1:3:8。
本发明通过采用由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组成的防蚊药物,其相比采用单独的各组分而言,该组合物各组分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能够使纺织品织物具有更好的防蚊效果,并且持久性更强。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2)采用涂层法将防蚊药物微胶囊加入涂层胶,对帐篷主体进行涂覆,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根据本发明,步骤(1)所述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的制备方法为: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根据本发明,步骤(2)所述涂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
b、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
c、两次烘干,温度为75~85℃,时间为2~10min;
d、焙烘,温度为10~20℃,时间为2~10min。
本发明中,所述涂层胶采用水性聚丙烯酸酯涂层胶,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涂层胶,其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本发明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2)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两次烘干,温度为75~85℃,时间为2~10min;焙烘,温度为10~20℃,时间为2~10min,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示例性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2)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两次烘干,温度为85℃,时间为10min;焙烘,温度为20℃,时间为10min,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或者,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2)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两次烘干,温度为75℃,时间为2min;焙烘,温度为10℃,时间为2min,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经本发明应用的防蚊虫帐篷,平均防蚊虫率达到98%,放置30天,平均防蚊虫率达到96%,洗涤30次,防蚊虫率依然在90%以上,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一种防蚊虫帐篷,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为190T涤纶布,在主体上包裹有防蚊药物;所述防蚊药物为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按3:1:3:8的质量比的混合物。
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2)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两次烘干,温度为85℃,时间为10min;焙烘,温度为20℃,时间为10min,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实施例2
一种防蚊虫帐篷,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为190T涤纶布,在主体上包裹有防蚊药物;所述防蚊药物为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按5:1:3:10的质量比的混合物。
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2)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两次烘干,温度为75℃,时间为8min;焙烘,温度为18℃,时间为7min,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实施例3
一种防蚊虫帐篷,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为190T涤纶布,在主体上包裹有防蚊药物;所述防蚊药物为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按3:4:3:8的质量比的混合物。
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2)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两次烘干,温度为72℃,时间为6min;焙烘,温度为10℃,时间为5min,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实施例4
一种防蚊虫帐篷,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为190T涤纶布,在主体上包裹有防蚊药物;所述防蚊药物为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按5:1:7:12的质量比的混合物。
所述防蚊虫帐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防蚊药物微胶囊:
将壁材10%明胶水溶液、乳化剂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和水保持温度在40℃,pH=7;把芯材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得到一个将芯材分散成所需颗粒大小的水包芯材分散体系;继续保持温度在40℃,搅拌并加入等量壁材10%阿拉伯树胶水溶液混合,搅拌,滴加pH调节剂10%醋酸直至混合体系的pH值为4.0,此时溶胶粘度逐渐增加,变得不透明,使原来的水包芯材两相体系转变成凝聚相在芯材周围聚集并形成包覆;当凝聚相形成后,使混合物体系离开水浴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浴使体系降温至10℃,保持1h,然后进行固化处理:把悬浮液体系冷却到0-5℃,并加入pH调节剂10%NaOH,使溶液成pH=9-11的碱性,加入固化剂36%甲醛溶液,快速度搅拌,升温至50℃使凝聚相完成固化,过滤、干燥,即制得200-500纳米微胶囊;
(2)将涂层胶、防蚊药物微胶囊悬浮液、增稠剂和水加入搅拌器中,缓慢搅拌半小时,得防蚊虫微胶囊涂层胶;将防蚊药物微胶囊涂层胶涂覆到所述防蚊虫帐篷的主体;两次烘干,温度为70℃,时间为2min;焙烘,温度为10℃,时间为2min,得到所述防蚊虫帐篷。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相比,防蚊药物仅为水杨酸,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与实施例1相比,防蚊药物仅为青蒿油,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相比,防蚊药物仅为沸石粉,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与实施例1相比,防蚊药物仅为对孟烷-3,8-二醇,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与实施例1相比,防蚊药物为水杨酸与对孟烷-3,8-二醇按3:8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相比,防蚊药物为水杨酸、青蒿油和沸石粉按3:1:3的质量比进行混合,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将制备得到的驱蚊织物裁取1m×1m的大小,等分成7等份,1份进行防蚊实验,2份分别悬挂置于室温条件下,分别放置1、30天,之后进行防蚊实验,将2份的驱蚊织物分别在送风量3m/s的通风口放置10天(相当于2年)、30天(相当于5年),之后进行防蚊实验;2份分别进行清水漂洗和洗涤剂(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漂洗,之后进行防蚊实验;
防蚊实验为:
将织物穿在小白鼠身上,将穿了防蚊织物的小白鼠和穿了为进行防蚊处理的织物的小白鼠装于同一含有30只蚊子的蚊笼中24h进行测试;之后计算防蚊效果:S=(1-用穿着防蚊织物小白鼠身上的蚊虫叮咬痕迹A1/穿着未进行防蚊处理的植物的小白鼠身上的蚊虫叮咬痕迹A0)×100%。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由水杨酸、青蒿油、沸石粉和对孟烷-3,8-二醇组成的防蚊药物,其相比采用单独的各组分而言,该组合物各组分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能够使防蚊虫帐篷具有更好的防蚊效果,并且持久性更强。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工艺设备和工艺流程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