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7378阅读:943来源:国知局
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纺织服装辅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织唛与绣花是常见的纺织服装辅料的加工方式。织唛用纱较细,常为50D~150D,绣花用线较粗,常为150~500D。因此,在表现块状图案方面,织唛风格细腻,手感柔软、平整,而绣花风格粗犷,具有立体感。

加入绣花针迹元素的织唛,更能彰显独特个性。现有常规的生产工艺是织唛织造后再经刺绣工序增加填绣针迹,但缺陷是:刺绣对位难度大,会出现针迹偏移现象,针迹质量不可控;织唛经刺绣填绣后产生起皱现象,影响外观;辅料生产增加了工序,生产时间长,成本较高。

因此,如果能在织唛中体现绣花的填绣针迹效果,不仅减少加工工序,而且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及其织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所述织唛的仿填绣效果部位为两个色梭形成的纬重结构,所述纬重结构的第1纬面组织与第2纬面组织的组织主体部分为经向延长组织点,所述经向延长组织点数为3~5,纬浮长为12~24;所述纬重结构的第1纬面组织与第2纬面组织的组织辅助部分为突出线形轮廓或针迹点效果的单个组织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纬重结构的第2纬面组织的组织主体部分基于所述纬重结构的第1纬面组织的组织主体部分的纬向偏移数值为1~3个组织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纬重结构的衬地组织为8枚5飞或8枚3飞。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形成纬重结构的两个色梭用纱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织唛由1个经纱系统与3~12个纬纱系统构成,其经密为140~152根/英寸,纬密为120~180根/英寸;经纱粗细为50D~100D涤纶纱,纬纱粗细为75D~100D涤纶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的织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组织设计:在织唛写花软件中完成形成仿填绣效果的纬重结构的织唛组织设计;

(2)、织唛写花:在织唛写花软件中完成织唛写花设计;

(3)、织造: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0~45g;纬纱张力为5~20g;织唛机台热定型温度为120℃~140℃;

(4)、剪切成形:根据织唛所需形状,成形织唛个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运用的纬重结构,能很好地遮盖经纱点,减少经纱色对织唛颜色的影响,提高织唛品质;织唛能较好地表现绣花的填绣针迹效果,风格粗犷,有立体感;

2、本发明的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能在织唛的织造中一次性完成,减少辅料的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仿填绣的针迹效果稳定统一;织造方法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衬地组织;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第1纬面组织;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第2纬面组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织造色梭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纬向截面图,其中1为衬地组织的第1色梭,2为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的第2色梭,3为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的第3色梭,4为经纱;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织造实样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衬地组织;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第1纬面组织;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第2纬面组织;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织造色梭分布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纬向截面图,其中1为衬地组织的第1色梭,2为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的第2色梭,3为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的第3色梭,4为经纱;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织造实样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叙述本发明,本发明未述及之处适用于现有技术。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实施例仅是为了进一步详细叙述本说明,并不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工艺参数为:织唛长70mm,宽62mm;织唛花样经纱数352,纬纱数400;织唛经密146根/英寸,纬密146根/英寸;织唛经纱为75D白,织唛纬纱为:第1色梭为衬地色梭,白色__75D涤纶纱(纱号:G加白),梭数为400;第2色梭为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色梭,灰色__75D涤纶纱(纱号:RJ743),梭数为400;第3色梭为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色梭,灰色__75D涤纶纱(纱号:RJ743),梭数为400。织唛总梭数为1200。

本实施例的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的织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组织设计:在织唛写花软件中完成形成仿填绣效果的纬重结构的织唛组织设计。以衬地组织8枚3飞(图1)为参照标准,设置仿填绣效果的纬重结构第1纬面组织(图2):Rj=24、Rw=72,主体部分浮长为23,经向延长点数为4,辅助部分为突出线形轮廓的单个组织点;设置仿填绣效果的纬重结构第2纬面组织(图3):主体部分纬向偏移1个组织点,Rj=24、Rw=72,主体部分浮长为23,经向延长点数为4,辅助部分为突出线形轮廓的单个组织点。

(2)、织唛写花:先在织唛写花软件中完成织唛花样图案的编辑;再进行组织控制。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组织控制规律为:第1色梭为衬地色梭,其组织为8枚3飞经面组织(图1);第2色梭为表现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图2);第3色梭为表现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图3)。

(3)、织造:织唛写花设计完成后,制作电子纹版,其织造色梭分布如图4,其织造方向由下至上依次交替为:第1色梭→第2色梭→第3色梭。织物结构如纬向截面图(图5)所示,其中1为衬地组织的第1色梭,2为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的第2色梭,3为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的第3色梭,4为经纱,第2色梭与第3色梭所用的纱线相同。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0~45g;纬纱张力为5~20g;织唛机台热定型温度为120℃~140℃。

(4)、剪切成形:根据织唛所需形状,成形织唛个体(图6)。

本实施例得到的织唛,运用两个色梭形成纬面纬重结构,多用1倍的纬纱模仿绣花的填绣效果,风格粗犷,有立体感,所述纬重结构能很好地遮盖经纱点,减少经纱色对织唛颜色的影响,提高织唛品质。在织唛的织造中一次性完成,减少辅料的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仿填绣的针迹效果稳定统一。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工艺参数为:织唛长70mm,宽62mm;织唛花样经纱数352,纬纱数400;织唛经密146根/英寸,纬密146根/英寸;织唛经纱为75D白,织唛纬纱为:第1色梭为衬地色梭,白色__75D涤纶纱(纱号:G加白),梭数为400;第2色梭为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色梭,灰色__75D涤纶纱(纱号:RJ743),梭数为400;第3色梭为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色梭,灰色__75D涤纶纱(纱号:RJ743),梭数为400。织唛总梭数为1200。

本实施例的具有仿填绣效果的织唛的织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组织设计:在织唛写花软件中完成形成仿填绣效果的纬重结构的织唛组织设计。以衬地组织8枚5飞(图7)为参照标准,设置仿填绣效果的纬重结构第1纬面组织(图8):Rj=24、Rw=40,主体部分浮长为18,模仿针迹点的浮长为4,经向延长点数为4,辅助部分为突出线形轮廓的单个组织点;设置仿填绣效果的纬重结构第2纬面组织(图9):主体部分纬向偏移1个组织点,Rj=24、Rw=40,主体部分浮长为18,模仿针迹点的浮长为4,经向延长点数为4,辅助部分为突出线形轮廓的单个组织点。

(2)、织唛写花:先在织唛写花软件中完成织唛花样图案的编辑;再进行组织控制。仿填绣效果部位的组织控制规律为:第1色梭为衬地色梭,其组织为8枚5飞经面组织(图7);第2色梭为表现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图8);第3色梭为表现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图9)。

(3)、织造:织唛写花设计完成后,制作电子纹版,其织造色梭分布如图10,其织造方向由下至上依次交替为:第1色梭→第2色梭→第3色梭。织物结构如纬向截面图(图11)所示,其中1为衬地组织的第1色梭,2为仿填绣效果的第1纬面组织的第2色梭,3为仿填绣效果的第2纬面组织的第3色梭,4为经纱,第2色梭与第3色梭所用的纱线相同。织造时经纱张力为30~45g;纬纱张力为5~20g;织唛机台热定型温度为120℃~140℃。

(4)、剪切成形:根据织唛所需形状,成形织唛个体(图12)。

本实施例得到的织唛,运用两个色梭形成的纬面纬重结构,多用1倍的纬纱模仿绣花的填绣效果,针迹点位明显,风格粗犷,有立体感,所述纬重结构能很好地遮盖经纱点,减少经纱色对织唛颜色的影响,提高织唛品质。在织唛的织造中一次性完成,减少辅料的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仿填绣的针迹效果稳定统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