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342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剪线机构采用轨道式复位方式,在剪线时刀头晃动大。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容易磨损,导致底线剪不断等剪线不稳定的现象。且相对于普通车工来说调节复杂及维修难度较大,耗费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控制刀头的晃动间隙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摆杆通过安装轴固定在刀盘底板上,下刀架设置在刀盘底板上,上刀架设置在下刀架的上方,在上刀架上设置有动刀,下刀架上设置有定刀,上刀架、下刀架串联成整体,并连接有两刀架连杆,且上刀架能相对下刀架移动,两刀架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上刀架两侧的刀盘底板上,摆杆的一端卡设在上刀架的槽口内;

在下刀架上设置有限位条,上刀架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在刀盘底板上相应位置设置有与限位条接触连接对下刀架进行限位的限位板,及与限位凸起接触连接对上刀架进行限位的挡板;在限位条与刀盘底板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上刀架上设置有两个条形孔,两个螺钉分别穿过下刀架设置在相应的条形孔内与刀架固定套螺接将上刀架、下刀 架及刀架连杆的一端连接。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刀盘底板上相应于两条形孔的位置设置有两条形凹槽,两螺钉的头部位于相应的条形凹槽内。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刀架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偏心刀架转动套,螺钉穿过偏心刀架转动套、刀架连杆的另一端螺接在刀盘底板上。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偏心刀架转动套外的刀盘底板上绕偏心刀架转动套设置有一圈或半圈放射状地、用于指示偏心状态的刻度。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偏心刀架转动套上设置有指示偏心刀架转动套转动角度的标记。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槽口位于上刀架上的两条形孔之间。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有弹簧固定螺钉及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弹簧固定螺钉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刀架的限位条上。

在上述的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中,所述摆杆一端为圆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用双连杆圆弧式复位的运动轨迹代替轨道式轨迹,减少零件与零件之间的接触面,降低零件的磨损,有效控制刀头的晃动间隙,使剪线更加稳定,提升剪线的针距范围;剪线的针距范围由原来的1.5—4.5mm扩大到1.0—4.5mm,提高剪线的稳定性,避免因剪不断线损坏缝制产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器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止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半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完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刀在完全打开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刀穿过机针与弯针形成的线环达到完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刀复位时拉住缝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刀与定刀配合将缝线割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

双连杆式下剪线机构,摆杆1通过安装轴2固定在刀盘底板3上,安装轴2一般采用轴位螺钉,也可以采用轴与小型轴承。小型轴承代替轴位螺钉,可以减少剪线运动给零件造成的磨损,从而减少零件的磨损,提高剪线的稳定性。下刀架4设置在刀盘底板3上,上刀架5设置在下刀架4的上方,在上刀架5上设置有动刀6,下刀架4上设置有定刀7,上刀架5、下刀架4串联成整体,并连接有两刀架连杆8,且上刀架5能相对下刀架4移动,两刀架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上刀架5两侧的刀盘底板3上,摆杆1的一端卡设在上刀架5的槽口9内。其中,摆杆1的该端为圆头结构。

在下刀架4上设置有限位条10,上刀架5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1,在刀盘底板3上相应位置设置有与限位条10接触连接对下刀架4进行限位的限位板12,及与限位凸起11接触连接对上刀架5进行限位的挡板13;在限位条10与刀盘底板3之间设置有复位装置。

上述上刀架5上设置有两个条形孔14,两个螺钉分别穿过下刀架4设置在 相应的条形孔14内与刀架固定套15螺接将上刀架5、下刀架4及刀架连杆8的一端连接。两个条形孔14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应地,所述刀盘底板3上相应于两条形孔14的位置设置有两条形凹槽16,两螺钉的头部位于相应的条形凹槽16内。

上述刀架连杆8的另一端设置有偏心刀架转动套17,螺钉穿过偏心刀架转动套17、刀架连杆8的另一端螺接在刀盘底板3上。

进一步地,所述偏心刀架转动套17外的刀盘底板3上绕偏心刀架转动套17设置有一圈或半圈放射状地、用于指示偏心状态的刻度18。

相应地,所述偏心刀架转动套17上设置有指示偏心刀架转动套17转动角度的标记19。标记19可以是凸点或下凹。

所述槽口9位于上刀架5上的两条形孔14之间。

上述复位装置包括有弹簧固定螺钉20及复位弹簧21,复位弹簧21的一端连接在弹簧固定螺钉20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刀架4的限位条10上。

复位装置也可以采用小型气缸或电磁铁,小型气缸或电磁铁的活动杆与限位条10连接,由电控箱控制小型气缸或电磁铁的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

1、摆杆1用轴位螺钉固定在刀盘底板3上;

2、下刀架4、上刀架5通过刀架固定套15与螺钉串联成一个整体,用刀架转动套17与内六角沉头螺钉22双边固定在刀盘底板3上,摆板1卡在上刀架5的槽口9上;

3、复位弹簧21一端用弹簧固定螺钉20固定在刀盘底板3上,另一端卡在下刀架4底部缺口处;

4、限位板12、挡板13用螺钉固定在刀盘底板3上;

5、松线片23用螺钉固定在刀盘底板3上;

6、动刀6用开槽圆柱头螺钉固定在上刀架5上;

7、定刀7用螺钉固定在下刀架4上。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与调节方式:

1、将本实用新型调整好位置;

2、用定位螺钉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器24上;

3、调整偏心刀架转动套17位置,使标记19方向大致朝向3点钟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方式:

转动摆杆1通过刀架连杆8带动上刀架5与下刀架4整体,圆弧形转动至下刀架4的限位条10与限位板12接触,如图3所示;

继续转动摆杆1,此时下刀架4静止不动,上刀架5继续向前行进,达到完全打开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弯针25与动刀6动位置如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开始时,动刀6穿过机针线与弯针25形成的线环,达到完全打开状态,如图6所示;

接着动刀6复位时拉住缝线,如图7所示;与定刀7配合,将缝线割断,如图8所示。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