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衣服拧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525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湿衣服拧水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拧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方便使用的湿衣服拧水器。



背景技术:

手洗的衣服,特别是长裤、卫衣等拧水是件麻烦的事情,如果将其直接悬挂到阳台上晾晒,湿衣服携带的水会滴落到地面,且弄的到处都是,不仅不方便清理,而且极易发生滑倒等危险。在配有洗衣机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洗衣机进行衣物清洗和甩干,但在宿舍、宾馆等场所,没有洗衣机,湿衣服拧水就较为费力或者很难实现。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4474987U)公开了“一种省力且方便移动的衣物拧水设备”,该设备是由夹子与附有防滑效果塑胶的金属圆柱体相结合的装置,所述的夹子是扁长形状,具有波浪形的防滑塑胶是完全贴合在金属圆柱体之上的,并且具有凹型的圆孔以增加摩擦,再将带有塑胶的金属棍完全嵌入夹子中套有弹簧的金属圆柱体中,便可以达到结实稳定不脱落的效果。该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夹子支撑杆联通的软胶垫、金属夹口部分打开,在某一柱形物体上合适位置固定处夹好固定,接下来将衣物等需要拧水的物件放在波浪形的塑胶上,然后可以用双手拧动衣服。该设备虽然体积较小,便于移动和携带,但在对湿衣服拧水时,使用较为麻烦;且拧水依然要通过人手实现,因此,对于较大、厚重的湿衣服,其拧水的效果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湿衣服拧水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湿衣服拧水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集水筒和可伸缩的支架,支架设在集水筒内,支架上端安装固定圈,其下端与底座固定,所述固定圈中部内侧设有环形滑槽,固定圈内安装活动圈,活动圈外侧对称安装转动把手以及可伸入弧形滑槽内的滑动柱,所述转动把手一端固定在活动圈的上部,另一端伸出固定圈外,所述滑动柱安装在活动圈的中部;所述活动圈内侧安装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用于夹持湿衣服的第一夹体,所述支架下部固定安装第二夹体,第二夹体位于集水筒内侧。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均由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2套夹持板构成,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一端通过销轴铰接,2套夹持板分别设在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另一端的相对面上,所述夹持板正面设有夹持圆齿,所述销轴上安装扭转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板与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可转动的安装,第一固定柱与第二固定柱的一端铰接,第一固定柱的另一端与夹持板固定,第二固定柱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板或第二夹板固定。

所述活动圈内设有与其具有同圆心的连接圈,连接圈与活动圈之间径向安装多个所述的支撑杆。

所述固定圈下部设置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内径小于活动圈的内径。

所述支架由三根伸缩杆构成,三根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形分布。

所述底座两侧对称安装2块踏板,所述踏板底面与底座底面水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支架的拉伸形成稳定的立体结构,在支架的上、下 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第一夹体安装在活动圈的支撑杆上,湿衣服可以在折叠成条状后,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固定连接,由于活动圈可带动第一夹体相对与固定圈和支架旋转,而第二夹体随支架固定安装,因此,湿衣服一端被固定,一端旋转,产生手动的拧水作用和效果。利用杠杆原理,通过转动把手实现湿衣服拧水,较为省力,对于较大较厚重的衣物也能使用。

2、为了避免用力过大,导致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对湿衣服产生夹持撕坏,在第一夹体、第二夹体内设置可转动的夹持板实现对衣服的固定,可转动的夹持部对湿衣服拧水时具有缓冲作用。另外,为了提高对湿衣服的夹持力,在夹持板的正面设置夹持圆齿,通过夹持圆齿接触湿衣服增大摩擦力,使第一夹体、第二夹体与湿衣服稳定连接。

3、本实用新型在活动圈内还可以安装多个第一夹体,提高拧水效果,进而方便使用;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以提高本拧水器的结构稳定;为了方便方便对底座的固定,在底座外侧设置踏板,便于拧水时,通过脚踩固定;另外,为了避免拧水时的水飞溅,在支架的下部还设置集水筒。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所述第一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集水筒,3-支架,4-固定圈,5-环形滑槽,6-活动圈,7-滑动柱,8-转动把手,9-支撑杆,10-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第一夹板,13-第二夹板,14-夹持板,15-夹持圆齿,16-第一固定柱,17-第二固定柱,18-连接圈,19-支撑圈,20-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湿衣服拧水器,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安装集水筒2和可伸缩的支架3,支架3设在集水筒2内,支架3上端安装固定圈4,其下端与底座1固定,所述固定圈4中部内侧设有环形滑槽5,固定圈4内安装活动圈6,活动圈6外侧对称安装转动把手8以及可伸入弧形滑槽内的滑动柱7,所述转动把手8一端固定在活动圈的上部,另一端伸出固定圈4外,所述滑动柱7安装在活动圈6的中部;所述活动圈内侧安装支撑杆9,支撑杆9上安装用于夹持湿衣服的第一夹体10,所述支架3下部固定安装第二夹体11,第二夹体11位于集水筒2内侧。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公开的湿衣服拧水器,通过对支架3的拉伸形成稳定的立体结构,在支架3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11,第一夹体10安装在活动圈6的支撑杆9上,湿衣服可以在折叠成条状后,将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夹体10和第二夹体11固定连接,由于活动圈6可带动第一夹体10相对与固定圈4和支架3旋转,而第二夹体11随支架3固定安装,因此,湿衣服一端被固定,一端旋转,产生手动的拧水作用和效果。利用杠 杆原理,通过转动把手8实现湿衣服拧水,较为省力,对于较大较厚重的衣物也能使用。支架3的伸缩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结构实现,同时为了配合支架3的伸缩,便于携带,集水筒2可采用帆布或者塑料材料制成,其下端与底部密封连接,上端开口,并可以与支架3连接实现展开。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第一夹体10、第二夹体11均由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3和2套夹持板14构成,第一夹板12与第二夹板13一端通过销轴铰接,2套夹持板14分别设在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3另一端的相对面上,所述夹持板14正面设有夹持圆齿15,所述销轴上安装扭转弹簧。设置夹持板14与第一、第二夹板13配合,进而可提高第一夹体10、第二夹体11对湿衣服两端的夹持力,避免在拧水过程中脱落。在夹持板14的正面设置夹持圆齿15,通过夹持圆齿15接触湿衣服增大摩擦力,使第一夹体10、第二夹体11与湿衣服稳定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夹持板14与第一夹板12或第二夹板13之间通过第一固定柱16和第二固定柱17可转动的安装,第一固定柱16与第二固定柱17的一端铰接,第一固定柱16的另一端与夹持板14固定,第二固定柱17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板12或第二夹板13固定。为了避免用力过大,导致第一夹体10、第二夹体11对湿衣服产生夹持撕坏,在第一夹体10、第二夹体11内设置可转动的夹持板14实现对衣服的固定,可转动的夹持部对湿衣服拧水时具有缓冲作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活动圈6内设有与其具有同圆心的连接圈18,连接圈18与活动圈6之间径向安装多个所述的支撑杆9。在活动圈6内安装多个第一夹体10,便于将湿衣服上端设置多个固定点,在活动圈6带动其上端 旋转时,在湿衣服本身产生挤压力,提高拧水效果,进而方便使用。为了提高固定圈4对活动圈6的支撑力,在固定圈4下部设置支撑圈19,该支撑圈19的内径小于活动圈6的内径。便于本拧水器操作使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架3由三根伸缩杆构成,三根伸缩杆之间形成三角形分布。支架3采用三角形结构,可提高本拧水器的结构稳定性。伸缩杆可以采用相对嵌套的多节短杆构成,短杆之间利用本身的尺寸配合实现滑动和固定;或者是在一个短杆上开设固定孔,在与之嵌套的另一短杆上安装滑珠,滑珠与固定孔配合实现短杆之间固定,按压或拉伸支架3的上端,滑珠与固定孔分离,实现嵌套的短杆之间滑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底座1两侧对称安装2块踏板20,踏板20底面与底座1底面水平。在底座1外侧设置踏板20,方便对底座1的固定,便于拧水时,通过脚踩固定。为了便于携带,减小体积,可将踏板20与底座1的连接采用铰接,即在使用完毕将踏板20折叠向上,紧贴在集水筒2外侧或者收至底座1上方。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