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绒机的送纱及针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214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簇绒机的送纱及针刺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簇绒机,具体涉及一种簇绒机的送纱及针刺机构。



背景技术:

簇绒地毯是在基布上用簇绒机械栽绒,形成圈绒或割绒毯面的机制地毯,产品幅宽可达数米,主要用作走道、室内的地面铺设材料。

生产簇绒地毯的簇绒机中,送纱及针刺机构包括送纱机构和针刺机构两部分,送纱机构包括送纱轮和能够驱动送纱轮旋转的送纱电机,针刺机构包括簇绒针座、簇绒针和针刺驱动装置(针刺驱动装置通常电机作为动力源),簇绒针安装在簇绒针座上,送纱电机驱动送纱轮旋转并为对应的簇绒针供给纱线,针刺驱动装置驱动簇绒针座及簇绒针在垂直于基布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与处于基布另一侧的勾刀配合,在基布上对应的部位进行栽绒。

现有的针刺机构可包括有一个簇绒针或多个簇绒针。在针刺机构包括有一个簇绒针的情况下,相应的送纱机构包括有一个送纱轮,送纱轮为簇绒针供给纱线,当需要用多种不同的纱线(如多种不同颜色的纱线)在基布上栽绒时,需要配置多个针刺机构和相对应的多个送纱机构,结构较为复杂、庞大。在针刺机构包括有多个簇绒针的情况下,送纱机构包括有多个送纱轮,送纱轮与簇绒针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送纱轮分别为对应的簇绒针供给纱线,这种情况下,不同的送纱轮可供给不同的纱线(如不同颜色的纱线),但是各簇绒针同时在基布上进行栽绒,不同纱线的排列缺少变化,因此仅能用于图案较为简单(如图案由规则排列的不同颜色条纹组成)的簇绒地毯的栽绒,无法用于图案较为复杂的簇绒地毯的栽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簇绒机的送纱及针刺机构,这种送纱及针刺机构具有多个送纱轮和多个簇绒针,能够供给多种不同的纱线,并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送纱轮、簇绒针及纱线进行栽绒。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簇绒机的送纱及针刺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针库、轮支架、多个送纱轮、送纱电机、针板、多个簇绒针、针刺驱动装置和换针拨叉;针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针库上设有左右走向的条形滑槽;轮支架与针板连成一体,基座上设有能够驱动针板及轮支架左右平移的平移机构;针板上设有多个上下走向的簇绒针导引轨道,各簇绒针导引轨道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簇绒针导引轨道与簇绒针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簇绒针处于簇绒针导引轨道中,簇绒针上固定安装有针拨码,簇绒针入针库时该簇绒针上的针拨码处于条形滑槽中;针刺驱动装置包括开口滑块和能够驱动开口滑块上下移动的开口滑块驱动机构,开口滑块上设有能够容纳针拨码的第一开口,簇绒针工作时该簇绒针上的针拨码处于第一开口中;基座上设有能够控制换针拨叉上下移动的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各送纱轮均可转动安装在轮支架上并自左至右依次排列,基座上可转动安装有左右走向的送纱轮轴,送纱轮轴上设有转动花键,送纱电机设于基座上并且与送纱轮轴传动连接,基座上设有固定花轴套,固定花轴套套接在送纱轮轴上,固定花轴套的横截面外缘与转动花键形状及尺寸一致,送纱轮上设有与转动花键相匹配的内孔,送纱轮与簇绒针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簇绒针入针库时对应的送纱轮套接在固定花轴套上,簇绒针工作时对应的送纱轮套接在转动花键上。

上述送纱及针刺机构在初始位置时(各簇绒针均不工作的状态),各簇绒针上的针拨码均处于条形滑槽中,所有簇绒针入针库;同时,各送纱轮的内孔均套接在固定花轴套上。

需要进行栽绒工作时,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送纱轮、簇绒针及纱线进行栽绒,具体过程为: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将换针拨叉送至与条形滑槽对应的位置;随后平移机构驱动针板及各簇绒针一起向右平移(或向左平移),当需要选中的簇绒针上的针拨码进入换针拨叉时平移机构停止,针板暂停平移;随后开口滑块驱动机构带动开口滑块移动至换针位置(开口滑块也可预先移动至换针位置);接着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将换针拨叉向下推送至与开口滑块平齐的位置,此时换针拨叉上面的针拨码与第一开口高度位置相对准;随后平移机构再次驱动驱动针板及各簇绒针一起平移(向左平移或向右平移),换针拨叉上面的针拨码进入第一开口中并脱离换针拨叉,完成选针(或换针)过程。平移机构驱动针板平移时,轮支架一起平移(此时转动花键与固定花轴套角度对准),在完成选针(或换针)时,与该簇绒针对应的送纱轮的内孔套接到转动花键上。随后开口滑块驱动机构驱动开口滑块及簇绒针一起上下移动,同时送纱电机通过送纱轮轴、转动花键带动相应的送纱轮转动(转动花键处在某送纱轮上的内孔中时,转动花键通过内孔向该送纱轮提供转动动力,送纱电机驱动送纱轮轴转动时带动该送纱轮转动,为对应的簇绒针供给纱线;此时其余送纱轮上的内孔套接在固定花轴套上,不会随送纱轮轴转动,不供给纱线),进行送纱,簇绒针进行簇绒工作。

上述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控制换针拨叉上下移动,使换针拨叉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切换:(1)当开口滑块处在换针位置时,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将换针拨叉向下送至与开口滑块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可将从针库推送出的簇绒针上的针拨码从换针拨叉转移到开口滑块上,或者将准备入针库的簇绒针的针拨码从开口滑块转移到换针拨叉上;(2)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将换针拨叉向上送至与条形滑槽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可将准备入针库的簇绒针上的针拨码从换针拨叉转移到条形滑槽中,或者将条形滑槽中准备出针库的簇绒针上的针拨码转移到换针拨叉上。

优选方案中,上述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包括上下走向的换针气缸,换针气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换针气缸的活塞杆与换针拨叉连接。换针拨叉上设有能够容纳针拨码的第二开口。

优选方案中,上述针库由左侧针库和右侧针库组成,左侧针库与右侧针库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换针拨叉的间隙;所述条形滑槽由设于左侧针库上的左条形滑槽和设于右侧针库上的右条形滑槽组成,换针拨叉上设有能够容纳针拨码的第二开口;当换针拨叉处于左侧针库与右侧针库之间的间隙中时,第二开口将左条形滑槽与右条形滑槽连通。这样,在簇绒针出入针库时,使换针拨叉处于左侧针库与右侧针库之间的间隙中,左条形滑槽、第二开口与右条形滑槽相接续,形成一连续滑道,针拨码可在该连续滑道中移动至所需位置,实现簇绒针的出针库或入针库。

另一种优选方案中,上述条形滑槽的下侧壁上设有供针拨码进出的出入库缺口;换针拨叉上设有能够容纳针拨码的第二开口;条形滑槽和第一开口均开口朝前并与针拨码的后部配合,第二开口则开口朝后并与针拨码的前部配合。当要选择某一簇绒针进行工作时,通过平移机构驱动针板平移,使该簇绒针上的针拨码与出入库缺口位置相对准并进入到换针拨叉上,然后由换针拨叉将该针拨码从出入库缺口向下推出并离开条形凹槽。当要将原先工作的簇绒针入库时,在该簇绒针的针拨码从开口滑块转移到换针拨叉上之后,换针拨叉上的该簇绒针的针拨码与出入库缺口位置相对准,并在换针拨叉向上移动时经出入库缺口进入到条形凹槽中。

优选方案中,上述固定花轴套由左侧固定花轴套和右侧固定花轴套组成,左侧固定花轴套套接在送纱轮轴处在转动花键左侧的部分上,右侧固定花轴套套接在送纱轮轴处在转动花键右侧的部分上。当需要选针(或换针)时,送纱电机通过送纱轮轴带动转动花键转动至与左侧固定花轴套和右侧固定花轴套角度对准,此时左侧固定花轴套、转动花键和右侧固定花轴套相接续,形成一连续导引轴,各送纱轮可在该连续导引轴上移动至所需位置。

优选方案中,上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导轨、平移滑块、平移螺杆和平移电机,平移导轨固定安装在针板上并且平行于条形滑槽,平移滑块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平移导轨与平移滑块滑动配合,平移螺杆可转动安装在基座上并且平行于平移导轨,针板或轮支架上设有与平移螺杆相啮合的螺孔或螺母,平移电机安装在基座上,平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平移螺杆传动连接。平移电机运转时,通过平移螺杆驱动针板及轮支架平移;平移导轨与平移滑块配合,使针板及轮支架更为平稳地平移。

另一优选方案中,上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导轨、平移滑块、平移螺杆和平移电机,平移导轨固定安装在基座上并且平行于条形滑槽,平移滑块固定安装在针板上并与平移导轨滑动配合,平移螺杆可转动安装在基座上并且平行于平移导轨,针板或轮支架上设有与平移螺杆相啮合的螺孔或螺母,平移电机安装在基座上,平移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平移螺杆传动连接。平移电机运转时,通过平移螺杆驱动针板及轮支架平移;平移滑块与平移导轨配合,使针板及轮支架更为平稳地平移。

优选方案中,上述开口滑块驱动机构包括针刺电机、传动主轴、曲柄和连杆,基座上设有上下走向的开口滑块导轨,开口滑块安装在开口滑块导轨上并与开口滑块导轨滑动配合,传动主轴可转动安装在基座上,针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传动主轴传动连接,曲柄一端与传动主轴固定连接,曲柄另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另一端与开口滑块铰接。针刺电机运转时,通过传动主轴、曲柄和连杆带动开口滑块沿开口滑块导轨上下往复运动。

优选方案中,上述轮支架上可转动安装有多个断纱探测轮,轮支架上设有多个断纱探头,断纱探测轮、断纱探头均与送纱轮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断纱探测轮处在送纱轮与簇绒针之间,断纱探头设于断纱探测轮下方。送纱轮送出的纱线经断纱探测轮进入对应的簇绒针,当发生断纱情况时,断纱探头检测到断纱信号并传送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再发送控制信号使针刺驱动装置停止运行并报警。

本实用新型具有多个送纱轮和多个簇绒针,能够供给多种不同的纱线,并且可根据需要,通过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换针拨叉、平移机构、开口滑块驱动机构、开口滑块等的配合,选择所需的送纱轮、簇绒针及纱线进行栽绒,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在栽绒过程中可随时更换不同的纱线,能够完成图案较为复杂的簇绒地毯的栽绒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送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选针过程第一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选针过程第二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选针过程第三个步骤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选针过程第四个步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这种簇绒机的送纱及针刺机构包括基座1、针库3、轮支架2、三个送纱轮4、送纱电机5、针板6、三个簇绒针7、针刺驱动装置和换针拨叉8;针库3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针库3上设有左右走向的条形滑槽9;轮支架2与针板6连成一体,基座1上设有能够驱动针板6及轮支架2左右平移的平移机构;针板6上设有三个上下走向的簇绒针导引轨道10,各簇绒针导引轨道10自左至右依次排列,簇绒针导引轨道10与簇绒针7一一对应,簇绒针7处于簇绒针导引轨道10中,簇绒针7上固定安装有针拨码11,簇绒针7入针库时该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处于条形滑槽9中;针刺驱动装置包括开口滑块12和能够驱动开口滑块12上下移动的开口滑块驱动机构,开口滑块12上设有能够容纳针拨码11的第一开口121,簇绒针7工作时该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处于第一开口121中;基座1上设有能够控制换针拨叉8上下移动的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各送纱轮4均可转动安装在轮支架2上并自左至右依次排列,基座1上可转动安装有左右走向的送纱轮轴13,送纱轮轴13上设有转动花键14,送纱电机5设于基座1上并且与送纱轮轴13传动连接,基座1上设有固定花轴套15,固定花轴套15套接在送纱轮轴13上,固定花轴套15的横截面外缘与转动花键14形状及尺寸一致,送纱轮4上设有与转动花键14相匹配的内孔41(本实施例中固定花轴套15的横截面外缘、转动花键14的横截面外缘均为正六边形,送纱轮4的内孔41为正六边形孔),送纱轮4与簇绒针7一一对应,簇绒针7入针库时对应的送纱轮4套接在固定花轴套15上,簇绒针7工作时对应的送纱轮4套接在转动花键14上。

本实施例中,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包括上下走向的换针气缸16,换针气缸16的缸体161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换针气缸16的活塞杆162朝下并与换针拨叉8连接。换针气缸16的活塞杆162伸缩时,控制换针拨叉8上下移动,使换针拨叉8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切换:(1)当开口滑块12处在换针位置时,换针气缸16的活塞杆162伸出,将换针拨叉8向下送至与开口滑块12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可将从针库3推送出的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从换针拨叉8转移到开口滑块12上,或者将准备入针库的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从开口滑块12转移到换针拨叉8上;(2)换针气缸16的活塞杆162回缩时,将换针拨叉8向上送至与条形滑槽9对应的位置,在该位置,可将准备入针库的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从换针拨叉8转移到条形滑槽9中,或者将条形滑槽9中准备出针库的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转移到换针拨叉8上。

本实施例中,针库3由左侧针库31和右侧针库32组成,左侧针库31与右侧针库32之间具有能够容纳换针拨叉8的间隙33;条形滑槽9由设于左侧针库31上的左条形滑槽91和设于右侧针库32上的右条形滑槽92组成,换针拨叉8上设有能够容纳针拨码11的第二开口81;当换针拨叉8处于左侧针库31与右侧针库32之间的间隙33中时,第二开口81将左条形滑槽91与右条形滑槽92连通。这样,在簇绒针7出入针库时,使换针拨叉8处于左侧针库31与右侧针库32之间的间隙33中,左条形滑槽91、第二开口81与右条形滑槽92相接续,形成一连续滑道,针拨码11可在该连续滑道中移动至所需位置,实现簇绒针7的出针库或入针库。

本实施例中,固定花轴套15由左侧固定花轴套151和右侧固定花轴套152组成,左侧固定花轴套151套接在送纱轮轴13处在转动花键14左侧的部分上,右侧固定花轴套152套接在送纱轮轴13处在转动花键14右侧的部分上。当需要选针(或换针)时,送纱电机5通过送纱轮轴13带动转动花键14转动至与左侧固定花轴套151和右侧固定花轴套152角度对准,此时左侧固定花轴套151、转动花键14和右侧固定花轴套152相接续,形成一连续导引轴,各送纱轮4可在该连续导引轴上移动至所需位置。

上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导轨17、平移滑块18、平移螺杆19和平移电机20,平移导轨17固定安装在针板6上并且平行于条形滑槽9,平移滑块18固定安装在基座1上,平移导轨17与平移滑块18滑动配合,平移螺杆19可转动安装在基座1上并且平行于平移导轨17,针板6或轮支架2上设有与平移螺杆19相啮合的螺孔21,平移电机20安装在基座1上,平移电机20的动力输出轴与平移螺杆19传动连接。平移电机20运转时,通过平移螺杆19驱动针板6及轮支架2左右平移;平移导轨17与平移滑块18配合,使针板6及轮支架2更为平稳地平移。

上述开口滑块驱动机构包括针刺电机(图中未示出)、传动主轴22、曲柄23和连杆24,基座1上设有上下走向的开口滑块导轨25,开口滑块12安装在开口滑块导轨25上并与开口滑块导轨25滑动配合,传动主轴22可转动安装在基座1上,针刺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传动主轴22传动连接,曲柄23一端与传动主轴22固定连接,曲柄23另一端与连杆24一端铰接,连杆24另一端与开口滑块12铰接。针刺电机运转时,通过传动主轴22、曲柄23和连杆24带动开口滑块12沿开口滑块导轨25上下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中,轮支架2上可转动安装有三个断纱探测轮26,轮支架2上设有三个断纱探头27,断纱探测轮26、断纱探头27均与送纱轮4一一对应,断纱探测轮26处在送纱轮4与簇绒针7之间,断纱探头27设于断纱探测轮26下方。送纱轮4送出的纱线经断纱探测轮26进入对应的簇绒针7,当发生断纱情况时,断纱探头26检测到断纱信号并传送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再发送控制信号使针刺驱动装置停止运行并报警。

下面简述一下本送纱及针刺机构的工作原理:

参考图4,本送纱及针刺机构在初始位置时(各簇绒针7均不工作的状态),各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均处于条形滑槽9中,所有簇绒针7入针库;同时,各送纱轮4的内孔41均套接在固定花轴套15上。

需要进行栽绒工作时,根据需要选择所需的送纱轮4、簇绒针7及纱线进行栽绒,具体过程为:参考图5,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将换针拨叉8送至与条形滑槽9对应的位置(换针拨叉8处于左侧针库31与右侧针库32之间的间隙33中,左条形滑槽91、第二开口81与右条形滑槽92相接续);随后平移机构驱动针板6及各簇绒针7一起向右平移,当需要选中的簇绒针7上的针拨码11进入换针拨叉8时平移机构停止,针板6暂停平移;随后开口滑块驱动机构带动开口滑块12移动至换针位置(开口滑块12也可预先移动至换针位置);参考图6,接着换针拨叉位置切换机构将换针拨叉8向下推送至与开口滑块12平齐的位置,此时换针拨叉8上面的针拨码11与第一开口121高度位置相对准;参考图7,随后平移机构再次驱动驱动针板6及各簇绒针7一起向左平移,换针拨叉8上面的针拨码11进入第一开口121中并脱离换针拨叉8,完成选针(或换针)过程。平移机构驱动针板6平移时,轮支架2一起平移(此时转动花键14与固定花轴套15角度对准),在完成选针(或换针)时,与该簇绒针7对应的送纱轮4的内孔41套接到转动花键14上。随后开口滑块驱动机构驱动开口滑块12及簇绒针7一起上下移动,同时送纱电机4通过送纱轮轴13、转动花键14带动相应的送纱轮4转动(转动花键14通过内孔41向该送纱轮4提供转动动力,送纱电机5驱动送纱轮轴13转动时带动该送纱轮4转动,为对应的簇绒针7供给纱线;此时其余送纱轮4上的内孔41套接在固定花轴套15上,不会随送纱轮轴转动,不供给纱线),进行送纱,簇绒针进行簇绒工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