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圆机的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86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圆机的防护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圆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大圆机的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在纺织行业中,大圆机的成圈系统多,转速高、产量高、花形变化快、织物品质好、工序少、产品适应性强,进几年在纺织领域得到很快发展。

目前,公开号为CN20536864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织大圆机,包括机架、针盘以及设置在机架顶端的纱盘,机架上固定设有控制台、电动机壳体和安全门,控制台的一侧设有USB接口,电动机壳体上固定设有护板,机架与针盘固定连接,针盘固定连接针筒,针筒固定连接三角座,针盘的底端固定设有卷布机,纱盘上固定设有纱架,纱架上固定设有若干个储纱器。

这种针织大圆机结构简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将料卷从卷布机上取下时,由于料卷的体积较大,常常会与安全门发生磕碰,容易对料卷造成较大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圆机的防护机构,通过将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沿着控制台的长度方向移动,达到减小对料卷造成的损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大圆机的防护机构,包括用于与控制台连接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所述的第一护板通过第一滑块沿着控制台的宽度方向与控制台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护板通过第二滑块沿着控制台的宽度方向与控制台滑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护板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与第二护板远离第二滑块的一端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的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料卷卸下的过程中,当料卷与第一护板或者第二护板发生碰撞时,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会沿着控制台的宽度方向发生一定的移动,从而减小第一护板或者第二护板对料卷所造成的反作用力,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对料卷所造成的损坏,同时,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能够自行将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复位,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护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的弹性件绕过所述转动轮并两端与所述第一护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轮的设置能够减小弹性件的磨损,同时,能够使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移动更为平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动轮的周向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的连接绳嵌设于所述限位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绳与限位槽的内壁抵触,使得第一护板与第二护板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时,能够使连接绳不易与转动轮发生脱离,提升了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护板靠近第二护板的一端固定有引导板,所述的引导板朝向第二护板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护板抵触的引导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卷与第一护板或者第二护板发生抵触时,通过引导板的作用,能够使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同时发生移动,当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通过弹性件的弹力作用复位时,通过引导斜面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小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产生错位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上端均固定有倾斜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护板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料卷的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有效减小工人绕过第一、第二护板而造成安全事故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以及倾斜护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口的设置,能够随时观察到料卷的情况,同时,观察口的开设,能够使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以及倾斜护板上形成一个网状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对料卷产生的反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以及倾斜护板的边缘上均固定有防护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管呈中空设置,在将第一护板、第二护板以及倾斜护板发生移动的过程中,与工人发生磕碰时,能够减小对工人所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护板的外壁上转动连接有用于与弹性件抵触的张紧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件的长期使用中,会使弹性件的弹性降低,通过张紧轮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弹性件的弹力,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料卷卸料的过程中,料卷与第一护板或者第二护板发生磕碰,通过引导板的设置能够将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同时发生移动,使料卷对第一护板或者第二护板所产生的冲力起到缓冲的作用,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够减小对料卷所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1、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21、弹性件;22、转动轮;23、限位槽;24、张紧轮;3、引导板;31、引导斜面;4、倾斜护板;5、防护管;6、观察口;71、滑槽;72、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大圆机的防护机构,包括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均呈弧形设置。两个控制台之间形成一个间隙,当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的边缘抵触时,能够有效减小工人由此间隙进入到大圆机内部的可能。

在两个控制台上均开设有滑槽71,滑槽71为燕尾槽。滑槽71的长度方向与控制台的宽度方向平行设置,且滑槽71位于控制台的中部。在每个滑槽71内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72,一个滑块72与第一护板11远离第二护板12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个滑块72与第二护板12远离第一护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

在料卷从大圆机的内部取出的过程中,当与第一护板11或者第二护板12发生磕碰时,第一护板11或者第二护板12可以沿着滑槽71的长度方向移动,有效减小第一护板11或者第二护板12对料卷所造成的反作用力,从而不易对料卷造成较大的损坏。

在第一护板11背对料卷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弹性件21,弹性件21为橡胶绳,将橡胶绳的两端固定于第一护板11上,使橡胶绳呈U形设置。在第二护板12背对料卷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轮22,转动轮22位于第二护板12靠近第一护板11的一侧,在转动轮22的外圆上开设有一个环状的限位槽23,将橡胶绳的中部嵌设于限位槽23中。

第二护板12背对料卷的一侧还转动连接有一个张紧轮24,张紧轮24的直径小于转动轮22的直径,且张紧轮24位于转动轮22的旁边,在张紧轮24的外圆上也开设有一个环状的限位槽23。

在第一护板11靠近第二护板12的一侧固定有引导板3,引导板3呈长条状设置,并且,在引导板3上设置有引导斜面31,使第二护板12靠近第一护板11的一侧与引导斜面31抵触。

在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的上边缘均固定有一个倾斜护板4,倾斜护板4的上边缘往靠近大圆机内部的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以及两个倾斜护板4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观察口6,观察口6呈矩形设置。

在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以及两个倾斜护板4的边缘处焊接有防护管5。防护管5位置于背对大圆机内部的一侧。

综上所述,使用时,将料卷从大圆机上取下,料卷在卸料的过程中,难免会与第一护板11或者第二护板12发生磕碰,通过引导板3的抵触作用,能够使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能够同时往远离料卷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护板11或者第二护板12对料卷的反作用力具有良好的缓冲作用,由于第二护板12与引导斜面31保持抵触,在料卷与第一护板11或者第二护板12分离之后,通过橡胶绳的弹力作用,能够拉动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将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复位。并且,观察口6的设置,能够使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料卷在与第一护板11或者第二护板12抵触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橡胶绳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造成弹性降低,此时,将橡胶绳与转动轮22、张紧轮24同时连接,增加橡胶绳的形变量,提升弹力,能够有效延长橡胶绳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