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洗洗衣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8337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洗洗衣机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洗衣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于不同衣物类型(如浅色衣物和深色衣物、内衣和外衣等等),通常采用分开洗涤的方式,比如先洗浅色衣物,等洗涤完成后,再洗深色衣物。这种方式增加了人们的重复劳动,浪费了人们的宝贵时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分洗洗衣机,即在洗衣机内设置多个洗涤桶(如两个,即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将不同类型的衣物分别放置于不同的洗涤桶内同时进行洗涤,从而避免了人们的重复劳动。

目前,由于分洗洗衣机的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之间的距离很近,因此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当打开第一洗涤桶的盖子后,用户从第一洗涤桶的桶口伸手进到分洗洗衣机内时,通过洗衣机横梁下的空间触摸到第二洗涤桶,反之亦然。这种情况下显然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当第二洗涤桶恰好处于运行状态(如高速脱水阶段),此时如果用户打开第一洗涤桶的桶盖往第一洗涤桶内放置衣物、从第一洗涤桶内取出衣物或者伸手对第一洗涤桶进行其他操作时,很有可能会碰到高速准转动的第二洗涤桶,给用户的身体造成伤害。

因此,本发明需要一种新的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分洗洗衣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洗洗衣机的运行控制方法。所述分洗洗衣机包括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分别配置有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所述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检测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开闭状态;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开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洗涤桶启动之前,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二桶盖处于打开状态,则使所述第一洗涤桶暂停启动;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二桶盖处于闭合状态,则使所述第一洗涤桶启动。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洗涤桶启动之前,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一桶盖处于打开状态,则使所述第二洗涤桶暂停启动;如果所述第一桶盖处于闭合状态,则使所述第二洗涤桶启动。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一洗涤桶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形下,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二桶盖被打开,则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暂停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时或者之后,在无需重新启动的前提下,直接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按照原程序继续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洗涤桶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形下,如果检测到所述第一桶盖被打开,则控制所述第二洗涤桶暂停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进一步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时或者之后,在无需重新启动的前提下,直接控制所述第二洗涤桶按照原程序继续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当所述第一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检测所述第二洗涤桶的运行状态,如果所述第二洗涤桶处于脱水阶段,则控制所述第二洗涤桶暂停运行;并且/或者当所述第二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检测所述第一洗涤桶的运行状态,如果所述第一洗涤桶处于脱水阶段,则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暂停运行。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当所述第一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锁定所述第一洗涤桶,使所述第一洗涤桶无法运行;并且/或者当所述第二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锁定所述第二洗涤桶,使所述第二洗涤桶无法运行。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洗洗衣机,包括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分别配置有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所述分洗洗衣机还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开闭状态;根据所述第一桶盖和所述第二桶盖的开闭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所述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洗洗衣机,包括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所述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分别配置有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所述分洗洗衣机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执行上述中的控制方法。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根据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能够提升用户在使用分洗洗衣机的过程中的安全性。换言之,当用户在使用分洗洗衣机的时,如果一侧的洗涤桶的桶盖被打开,而另一侧的洗涤桶正处于转动状态,此时如果用户伸手到一侧的洗涤桶内,有可能碰触到另一侧正在转动的洗涤桶,对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安全隐患。而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例如,可以实现当一侧洗涤桶的桶盖被打开后,使另一侧的洗涤桶不处于运行状态。这样一来,有效避免了上述中用户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本发明能够在不改变分洗洗衣机结构的前提下,提升用户使用分洗洗衣机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洗洗衣机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分洗洗衣机的运行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与普通洗衣机相比,分洗洗衣机包括多个能够相对独立地同时运行洗涤程序的洗涤桶,如包括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以提高分洗洗衣机的洗涤效率。相应地,分洗洗衣机还包括用于第一洗涤桶开闭的第一桶盖和用于第二洗涤桶开闭的第二桶盖。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洗洗衣机的运行控制方法。参照图2,图2是本发明的分洗洗衣机的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10,检测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的开闭状态;

s120,根据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的开闭状态,控制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洗涤桶在运行过程中,对用户造成伤害,而只有在桶盖打开的情形下,用户才有机会接触到洗涤桶。因此,在上述步骤s110和s120中,根据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的状态,控制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的工作状态。具体的控制策略如下:当第一桶盖被打开后,可以判断为用户要往第一洗涤桶内放置衣物或从第一洗涤桶取出衣物(该情形下,第一洗涤桶不处于运行状态)。此时,为了避开第二洗涤桶由于桶盖打开而存在潜在的风险,可以使第二洗涤桶处于不运行状态。这样的话,由于第二洗涤桶不转动,因此,即使用户碰触到第二洗涤桶,也不会受到如正在高速运转的第二洗涤桶的伤害。反之亦然。因此,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在几乎不改变分洗洗衣机结构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用户在使用分洗洗衣机时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分洗洗衣机的安全性,可以在第一桶盖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锁定第一洗涤桶,使第一洗涤桶无法运行;以及在第一洗涤桶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形下,锁定第一桶盖,使第一桶盖无法被打开。同样地,在第二桶盖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形下,锁定第二洗涤桶,使第二洗涤桶无法运行;以及在第二洗涤桶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形下,锁定第二桶盖,使第二桶盖无法被打开。这样一来,当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不会发生与该桶盖对应的洗涤桶因突然转动而对用户造成伤害的情况。当洗涤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桶盖被锁定,因此也不会出现因桶盖被突然打开而伤害到用户的情况。

下面对步骤s120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一:在第一洗涤桶启动之前,如果检测到第二桶盖处于打开状态,则使第一洗涤桶暂停启动;如果检测到第二桶盖处于闭合状态,则使第一洗涤桶启动。同样地,第二洗涤桶启动之前,如果检测到第一桶盖处于打开状态,则使第二洗涤桶暂停启动;如果第一桶盖处于闭合状态,则使第二洗涤桶启动。这样一来,当用户在对分洗洗衣机的其中一个洗涤桶进行操作时,另一个洗涤桶不会被启动,从而避免了用户对其中一个洗涤桶操作的过程中,因接触到另一个洗涤桶而出现危险的情况。换言之,当用户在对第一洗涤桶进行操作时,第二洗涤桶如果被启动,由于用户在对第一洗涤桶操作的过程中容易触碰到第二洗涤桶,则用户很可能被突然转动的第二洗涤桶碰伤。按照本实施例的控制方法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安全性。

优选地,当第一洗涤桶暂停启动时,使第一洗涤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该警报可以是位于第一洗涤桶一侧的报警装置发出)。同样地,当第二洗涤桶暂停启动时,使第二洗涤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该警报可以是位于第二洗涤桶一侧的报警装置发出)。

实施方式二:在第一洗涤桶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形,如果检测到第二桶盖处于打开状态,则控制第一洗涤桶暂停运行。在第二洗涤桶处于运行状态的情形,如果检测到第一桶盖处于打开状态,则控制第二洗涤桶暂停运行。这样一来,相当于在一个桶盖被打开的情形下,两个洗涤桶均处于暂停状态。举例而言,当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均处于运行状态(如漂洗)时,此时,用户需要对第二洗涤桶添加衣物,首先人工暂停第二洗涤桶的运行,然后打开第二桶盖,此时分洗洗衣机检测到第二桶盖被打开,则控制第一洗涤桶暂停运行。从而使得用户在往第二洗涤桶添加衣物时,不会因碰触到转动的第一洗涤桶二受到伤害。

优选地,当第一洗涤桶因第二桶盖的打开而处于暂停运行状态时,锁定第一桶盖,以使第一桶盖无法被打开,等待第二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控制第一洗涤桶按照原程序继续运行。由于第一洗涤桶暂停过程中,第一桶盖也无法被打开,这样能够确保第一洗涤桶的洗涤程序也处于暂停状态,以便在第二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第一洗涤桶能够按照原程序继续运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用户可以手动控制第一洗涤桶继续原程序运行,也可以设定为洗衣机在检测到第二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自动控制第一洗涤桶继续原程序运行。

同样地,当第二洗涤桶因第一桶盖的打开而处于暂停运行状态时,锁定第二桶盖,以使第二桶盖无法被打开,等待第一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控制第二洗涤桶按照原程序继续运行。由于第二洗涤桶暂停过程中,第二桶盖也无法被打开,这样能够确保第二洗涤桶的洗涤程序也处于暂停状态,以便在第一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第二洗涤桶能够按照原程序继续运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用户可以手动控制第二洗涤桶继续原程序运行,也可以设定为洗衣机在检测到第一桶盖由打开状态恢复为闭合状态后,自动控制第二洗涤桶继续原程序运行。

优选地,当第一洗涤桶因第二桶盖的打开而处于暂停运行状态时,使第一洗涤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该警报可以是位于第一洗涤桶一侧的声和/或光形式的报警装置发出)。同样地,当第二洗涤桶因第一桶盖的打开而处于暂停运行状态时,使第二洗涤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该警报可以是位于第二洗涤桶一侧的声和/或光形式的报警装置发出)。

实施方式三:用户也可以对洗衣机进行设置,使洗衣机的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仅在某些运行状态下才执行暂停功能。举例而言,当第一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检测第二洗涤桶的运行状态,如果第二洗涤桶处于脱水阶段,则控制第二洗涤桶暂停运行。因为脱水阶段,洗涤桶的转速比较高,因此存在的安全隐患更大。相比于高速转动的脱水阶段,其他阶段(如进水阶段、漂洗阶段等)的运行,由于不处于转动或者转动速度很慢,因此对用户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比较小。基于此,在对分洗洗衣机的第一洗涤桶进行操作时,为了尽量少的影响第二洗涤桶的运行,使第二洗涤桶暂停运行的前提设定为脱水阶段。即当第一桶盖打开后,如果第二洗涤桶处于脱水阶段,则暂定;如果第二洗涤桶不处于脱水阶段,则继续运行。反之,当第二桶盖处于打开状态时,检测第一洗涤桶的运行状态,如果第一洗涤桶处于脱水阶段,则控制第一洗涤桶暂停运行。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优选地,当第一洗涤桶因第二桶盖的打开而处于暂停运行状态时,使第一洗涤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该警报可以是位于第一洗涤桶一侧的声和/或光形式的报警装置发出)。同样地,当第二洗涤桶因第一桶盖的打开而处于暂停运行状态时,使第二洗涤桶发出警报提醒用户(该警报可以是位于第二洗涤桶一侧的声和/或光形式的报警装置发出)。

下面结合图2,介绍本发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发明的分洗洗衣机的运行控制方法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程序起始于检测洗衣机桶盖的状态。本实施例中,首先判断第一桶盖是否打开,如果第一桶盖打开,再判断第二洗涤桶是否运行。如果第二洗涤桶运行,则使第二洗涤桶暂停运行;如果第二洗涤桶没有运行,则结束程序。如果第一桶盖未打开,则判断第二桶盖是否打开,如果第二桶盖打开,再判断第一洗涤桶是否运行。如果第一洗涤桶运行,则使第一洗涤桶暂停运行;如果第一洗涤桶没有运行,则结束程序。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分洗洗衣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通过对洗涤桶的控制,使得在第一洗涤桶的桶盖打开后,第二洗涤桶处于不运行状态,这样一来,当用户伸手到第一洗涤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与第二洗涤桶的碰触而受到伤害。反之,在第二洗涤桶的桶盖打开后,第一洗涤桶处于不运行状态,这样一来,当用户伸手到第二洗涤桶的过程中,不会因为与第一洗涤桶的碰触而受到伤害。从而提升了分洗洗衣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分洗洗衣机,仍以分洗洗衣机包括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为例,第一洗涤桶和第二洗涤桶分别配置有第一桶盖和第二桶盖。并且,分洗洗衣机还包括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策略,具体地控制策略可参考上文中的运行控制方法,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可以设置成洗衣机的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设置成专用模块,并且在物理形式上既可以与其他装置或设备集成,也可以单独设置。这些方面的改变和调整都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因此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