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式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92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滚筒式洗衣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滚筒式洗衣机。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滚筒式洗衣机构成为:将设置于机壳的前表面的洗涤物出入口与设置于水槽的前表面的开口部之间利用圆筒状的波纹管水密连接。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868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滚筒式洗衣机所具备的波纹管构成为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振动吸收部,以便追随运转时水槽的振动。但是,设置成该振动吸收部向与水槽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鼓出的构成中,呈该振动吸收部向与水槽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膨胀的袋状,因此,小的洗涤物有可能进入到该袋状的振动吸收部。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便是波纹管具有向与水槽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鼓出的振动吸收部的构成也能够防止洗涤物进入到该振动吸收部的滚筒式洗衣机。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1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包括:机壳、水槽、滚筒以及圆筒状的波纹管。机壳在前表面具有洗涤物出入口。水槽被弹性支撑在机壳内,且在前表面具有开口部。滚筒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水槽内,且收纳洗涤物。波纹管将洗涤物出入口与水槽的开口部之间水密连接。并且,波纹管具有向与水槽的开口部相反的一侧鼓出的振动吸收部,在振动吸收部与水槽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相对于滚筒的旋转轴倾斜的倾斜部。

根据上述构成,波纹管在振动吸收部与水槽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相对于滚筒的旋转轴倾斜的倾斜部,由此,能够利用倾斜部封堵振动吸收部的开口部分、亦即、形成有间隙的部分,能够利用倾斜部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2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1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倾斜部为从所述波纹管的圆筒面突出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3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1或2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倾斜部由所述波纹管的圆筒面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4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1~3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其包括对所述洗涤物出入口进行开闭的门,所述倾斜部具有在所述门关闭所述洗涤物出入口的状态下被该门按压的被按压部,因所述被按压部被所述门按压而使得所述倾斜部变形为相对于所述滚筒的旋转轴向所述波纹管的外周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5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1~4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倾斜部设置于所述波纹管的下侧部分。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6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1~5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机壳的后方倾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7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1~6方案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水槽内没有投入水且所述滚筒内没有投入洗涤物的无负载状态下,所述波纹管的圆筒面与所述水槽的开口部的内周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8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7方案的基础上,在所述无负载状态下,所述倾斜部与所述水槽具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第9方案的滚筒式洗衣机在第7或8方案的基础上,随着所述水槽内的水量及所述滚筒内的洗涤物量增多,成为所述倾斜部的前端部比所述水槽的开口部的内周面高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构成例的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纹管的构成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无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4是表示低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5是表示中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6是表示高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纹管,是表示无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8是表示高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波纹管,是表示门打开的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0是表示门关闭的状态且无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图11是表示门关闭的状态且高负载状态下的波纹管的周边部分的放大纵向截面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滚筒式洗衣机;11-机壳;12-洗涤物出入口;13-门;14-水槽;16-水槽的开口部;18-滚筒;20、40、50-波纹管;21-振动吸收部;22-加强筋(倾斜部);40a、50a-波纹管的圆筒面(倾斜部);51-突出部(被按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滚筒式洗衣机所涉及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对各实施方式中实质上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滚筒式洗衣机10在构成轮廓的机壳11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具备用于取放洗涤物的洗涤物出入口12。以下,将滚筒式洗衣机10仅称为“洗衣机10”。洗涤物出入口12开口为圆形,利用同样圆形的门13进行开闭。在机壳11的内部设置有积存水的有底圆筒状的水槽14。在水槽14的前表面设置有水槽盖15。在水槽盖15的中央部设置有圆形开口的开口部16。水槽14被设置于该水槽14的底部的左右的一对悬架17弹性支撑。在水槽14的内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滚筒18。滚筒18的旋转轴18R沿着洗衣机10的前后方向、亦即、深度方向倾斜成后表面侧比前表面侧低。滚筒18借助设置于水槽14的后表面的驱动马达19进行旋转。

洗涤物出入口12和水槽14的开口部16利用圆筒状的波纹管20水密连接。波纹管20由例如乙烯-丙烯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具有伸缩性。波纹管20具有将洗涤物出入口12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之间维持在水密状态的防水功能及抑制运转时的振动从水槽14传递到机壳11的防振功能。

即,波纹管20具有振动吸收部21。振动吸收部21在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的外侧朝向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相反的一侧、此时为洗衣机10的前侧鼓出,成为与波纹管20的周向正交的截面弯曲为袋状的形状,能够追随运转时水槽14的振动而进行弹性变形。该振动吸收部21进行弹性变形,由此,吸收运转时水槽14的振动,从而发挥上述的防水功能及防振功能。

此处,在运转时,在滚筒18内搅拌洗涤物,有时洗涤物到达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的后端部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前端部之间的间隙G。此时,例如儿童用的袜子等比较小的洗涤物容易从间隙G进入到袋状的振动吸收部21内。因此,以往,通过设计成使该间隙G极力减小来抑制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内。但是,如果减小间隙G,则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有可能接触而磨损。因此,减小间隙G的对应存在极限。

另外,随着水槽14内的水量及滚筒18内的洗涤物量增多,水槽14下沉,由此,水槽14的开口部16相对于洗涤物出入口12向下方移动。并且,水槽14下沉使得间隙G进一步增大,因此,洗涤物更容易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波纹管20在振动吸收部21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之间与振动吸收部21对置的位置、亦即、形成有间隙G的部分设置加强筋22。加强筋22为倾斜部之一例,在这种情况下,从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的后端部朝向该圆筒面20a的外周侧突出。另外,加强筋22朝向相对于滚筒18的旋转轴18R倾斜的方向突出。另外,加强筋22朝向机壳11的后方下部倾斜。另外,越是靠近加强筋22的基端部、亦即、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侧,加强筋22的厚度越厚。另外,如图2所示,加强筋22设置于波纹管20的下侧部分及侧方部分,未设置于波纹管20的上侧部分。

图3所示的状态表示水槽14内没有投入水且滚筒18内没有投入洗涤物的无负载状态。在该无负载状态下,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和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成为齐平的状态。此时,加强筋22全部位于比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低的位置,成为容纳在间隙G内的状态。

图4所示的状态表示水槽14内的水量为少量、另外、滚筒18内的洗涤物量为少量的低负载状态。该低负载状态下,因水槽14内及滚筒18内的负载而使得水槽14与无负载状态相比向下方下沉。此时,加强筋22的一部分、此时为上部位于比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高的位置,成为从间隙G内突出的状态。

图5所示的状态表示水槽14内的水量为中量、另外、滚筒18内的洗涤物量为中量的中负载状态。在该中负载状态下,因水槽14内及滚筒18内的负载使得水槽14与低负载状态相比进一步向下方下沉。此时,加强筋22的一部分、此时为上部及中部位于比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高的位置,成为从间隙G内突出的状态。

图6所示的状态表示水槽14内的水量为大量、另外、滚筒18内的洗涤物量为大量的高负载状态。在该高负载状态下,因水槽14内及滚筒18内的负载使得水槽14与中负载状态相比进一步向下方下沉。此时,加强筋22全部位于比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高的位置,成为从间隙G内突出的状态。即,随着水槽14内的水量及滚筒18内的洗涤物量增多而成为加强筋22的前端部亦即下端部位于比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高的位置的状态。

另外,洗衣机10构成为:即便在加强筋22的前端部最接近于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前表面16b的无负载状态下,加强筋22也会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前表面16b具有间隔。并且,在低负载状态、中负载状态、高负载状态下,加强筋22的前端部逐渐离开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前表面16b,因此,任何负载状态下,加强筋22均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前表面16b具有间隔。

应予说明,上述的高负载状态是将例如额定负载施加于水槽14及滚筒18的状态。此处的额定负载是将JIS等所规定的额定容量的衣物投入到滚筒18内且将用于洗涤该额定容量的衣物的标准水量投入到水槽14内时所施加的负载。举出一例:在洗涤运转时,例如洗涤物量为9公斤、水量为30升时所施加的负载为额定负载。并且,低负载状态及中负载状态可以在上述的无负载状态与高负载状态之间分别适当设定施加低水平负载的状态及施加中水平负载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衣机10,波纹管20在振动吸收部21与水槽14的开口部16之间与袋状的振动吸收部21对置的位置具有相对于滚筒18的旋转轴18R倾斜的加强筋22。该加强筋22从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朝向外侧突出。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加强筋22来封堵振动吸收部21的开口部分、亦即、形成有间隙G的部分,能够利用加强筋22来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

另外,根据洗衣机10,加强筋22设置于波纹管20的下侧部分及侧方部分,未设置于上侧部分。即,滚筒18内的洗涤物几乎没有可能到达波纹管20的上侧部分的振动吸收部21,由此,洗涤物也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到上侧的振动吸收部21。因此,几乎没有在波纹管20的上侧部分设置加强筋22的必要性,因此,通过在波纹管20的下侧部分及侧方部分设置加强筋22,能够充分地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内。应予说明,波纹管20可以为仅在下侧部分具备加强筋22的构成。即,最担心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内的部位是波纹管20的下侧部分。因此,通过至少在波纹管20的下侧部分设置加强筋22,能够充分地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内。

另外,根据洗衣机10,加强筋22朝向机壳11的后方下部倾斜。即,如果施加负载,则水槽14向下方下降且也向后方移动。因此,通过使加强筋22朝向机壳11的后方下部、亦即、朝向施加有负载时水槽14移动的方向倾斜,能够使加强筋22容易封堵间隙G,并更加有效地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内。

另外,根据洗衣机10,在水槽14内没有投入水且滚筒18内没有投入洗涤物的无负载状态下,波纹管20的圆筒面20a和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成为齐平的状态。根据该构成,在运转开始前或者运转完成后的无负载状态下使用者打开门13取放洗涤物时,能够在洗涤物出入口12与滚筒18之间形成具有齐平的内周面的开口,能够使外观得到改善。另外,使用者能够通过具有齐平的内周面的开口顺利地取放洗涤物。

另外,根据洗衣机10,在无负载状态下,加强筋22成为与水槽14具有间隔的构成。另外,在低负载状态、中负载状态、高负载状态下,加强筋22也成为与水槽14具有间隔的构成。因此,在任何负载状态下,均能够防止加强筋22与水槽14接触,与施加到水槽14的负载的大小无关,均能够防止加强筋22磨损。

另外,根据洗衣机10,随着水槽14内的水量及滚筒18内的洗涤物量增多,成为加强筋22的前端部比水槽14的开口部16的内周面16a高的状态。根据该构成,在随着水槽14内的水量及滚筒18内的洗涤物量增多而使得水槽14下沉、间隙G扩大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加强筋22可靠地覆盖该间隙G,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内。

(第二实施方式)

关于图7及图8所示的波纹管40,该波纹管40的圆筒面40a自身在与振动吸收部21对置的位置相对于滚筒18的旋转轴18R倾斜,另外,朝向机壳11的后方下部倾斜。即,波纹管40构成为:圆筒面40a自身作为倾斜部之一例起作用。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利用波纹管40的圆筒面40a封堵振动吸收部21的开口部分、亦即、形成有间隙G的部分,能够利用圆筒面40a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所示的波纹管50在圆筒面50a的内周面具备突出部51。突出部51为被按压部之一例,在这种情况下,从圆筒面50a的内周面朝向波纹管50的径向的内侧突出。另外,突出部51的与波纹管50的周向正交的截面为梯形。应予说明,突出部51的截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梯形,例如可以为截面矩形、截面半圆球状等。

如图10及图11所示,突出部51在门13关闭洗涤物出入口12的状态下被该门13向下方按压。并且,通过突出部51像这样被门13按压,波纹管50的圆筒面50a相对于滚筒18的旋转轴18R以向波纹管50的外周方向倾斜的方式变形。另外,波纹管50的圆筒面50a变形为朝向机壳11的后方下部倾斜。并且,这样变形为倾斜的波纹管50的圆筒面50a在与振动吸收部21对置的位置作为倾斜部之一例起作用。

通过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利用波纹管50的圆筒面50a封堵振动吸收部21的开口部分、亦即、形成有间隙G的部分,能够利用圆筒面50a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21。

根据以上说明的多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滚筒式洗衣机,波纹管在振动吸收部与水槽的开口部之间具有相对于滚筒的旋转轴倾斜的倾斜部。根据该构成,能够利用倾斜部封堵振动吸收部的开口部分、亦即、形成有间隙的部分,能够利用倾斜部防止洗涤物进入到振动吸收部。

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出示的,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进行实施,可以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