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晾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2787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晾衣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晾衣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折叠晾衣架。



背景技术:

折叠晾衣架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实用的一个物件,但是因为其具有的折叠功能,其自身结构必然是组装的,且导致了它具有容易晃动,稳固性不佳的特点。而且现有市场上的折叠晾衣架上的折叠连接装置多是采用插接、防晃条或者是重力锁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防晃性能差,而且安装过程比较麻烦,在晾衣杆上不平整,晾晒被褥的过程中容易剐蹭到被褥。且现有的折叠晾衣架的折叠过程非常繁琐,拆卸后散落的零件特别多,容易丢失,收纳起来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晾衣架。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折叠晾衣架防晃性能差,安装过程比较麻烦,且容易剐蹭,拆卸后零件多,易丢失,不容易收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晾衣架,包括晾衣杆、防晃重力夹、X形支撑架和中间横杆,所述的X形支撑架包括支撑连接装置、长支撑腿、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所述的晾衣杆通过防晃重力夹与X形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的中间横杆架在所述的支撑连接装置上;所述的防晃重力夹包括夹体和重力锤,所述的夹体包括前夹片、后夹片、第一过渡连接段和第二过渡连接段,所述的前夹片包括第一前支撑段和第二前支撑段,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的中部和第二前支撑段的下端通过前连接片连接;所述的后夹片包括第一后支撑段和第二后支撑段,所述的第一后支撑段的中部和第二后支撑段的下端通过后连接片连接;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的上端和第一后支撑段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相接,所述的第二前支撑段的上端和第二后支撑段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相接;所述第一前支撑段、前连接片和第二前支撑段之间形成第一支撑槽,所述第一后支撑段、后连接片和第二后支撑段之间形成第二支撑槽,所述的重力锤设于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上;所述的前夹片和后夹片为相互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的左侧中部设有向后翻折的第一前折边,所述第二前支撑段的右侧中部设有向后翻折的第二前折边;所述的第一后支撑段的左侧中部设有向前翻折的第一后折边,所述第二后支撑段的右侧中部设有向前翻折的第二后折边;所述的第一前折边的上边缘、第一后折边的上边缘均为圆弧形,且与所述的第一过渡连接段围城一个圆形通道;所述的第二前折边的上边缘、第二后折边的上边缘均为圆弧形,且与所述的第二过渡连接段围城一个圆形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重力锤包括重力螺栓和重力螺母,重力螺栓和重力螺母相互啮合,所述的重力螺栓的螺栓头设于所述前夹片的前侧,所述的重力螺母设于所述后夹片的后侧;且所述的重力螺栓的螺栓头和重力螺母上均设有一个环形凹槽,这两个环形凹槽分别架在前连接片和后连接片的上方;所述的重力螺栓的螺栓头的外圈和重力螺母的外圈均为凹凸结构。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第二前支撑段、第一后支撑段和第二后支撑段上均设有固定孔,前夹片上的固定孔与后夹片上的固定孔位置相同,所述的夹体与长支撑腿或者上支撑腿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栓固定、铆接。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过渡连接段和第二过渡连接段上均设有压筋,且第一过渡连接段上的压筋的两端分别向第一前支撑段和第一后支撑段延伸,第二过渡连接段上的压筋的两端分别向第二前支撑段和第二后支撑段延伸。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上的压筋至少为二条,所述的第二过渡连接段上的压筋至少为一条。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连接装置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支撑夹片,所述的支撑夹片包括中间夹体以及分别向上下延伸出来的支撑腿固定段,所述的长支撑腿贯穿所述的支撑夹片,所述的上支撑腿和下支撑腿分别通过支撑腿固定段进行固定加固,形成一个X形支撑架,两个X形支撑架方向相反,即位于左侧的X形支撑架中的上支撑腿位于长支撑腿的后侧,位于右侧的X形支撑架中的上支撑腿位于长支撑腿的前侧;所述的中间横杆的两端设有插片,左端的插片位于中间横杆的后侧,右端的插片位于中间横杆的前侧,所述的中间横杆架在两个X形支撑架上方且所述插片插于X形支撑架内。

优选的,所述的下支撑腿和长支撑腿之间设有折叠防晃条;所述的晾衣杆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可伸出的伸缩延长管。

优选的,所述的X形支撑架的下端设有防滑包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防晃性能得到了良好的提升,而且安装非常方便牢固,使用过程中防晃重力夹把晾衣杆箍紧,晾晒的过程中晾衣杆上方光滑,不会发生剐蹭损坏衣物,晾衣架折叠快速方便,一个人就能收纳,而且收纳后只有一个晾衣架整体和一根中间横杆,没有多余的零部件,不会发生零件丢失导致后期不能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将中间横杆拔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收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晃重力夹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晃重力夹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晃重力夹的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重力锤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晃重力夹锁紧状态时从右前方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晃重力夹锁紧状态时从左前方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晃重力夹松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晾衣杆2、防晃重力夹1、X形支撑架13和中间横杆9,所述的X形支撑架13包括支撑连接装置5、长支撑腿7、上支撑腿4和下支撑腿8,所述的晾衣杆2通过防晃重力夹1与X形支撑架13相连接,所述的中间横杆9架在所述的支撑连接装置5上;所述的防晃重力夹1包括夹体和重力锤20,所述的夹体包括前夹片19、后夹片21、第一过渡连接段17和第二过渡连接段15,所述的前夹片19包括第一前支撑段29和第二前支撑段31,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29的中部和第二前支撑段31的下端通过前连接片30连接;所述的后夹片21包括第一后支撑段26和第二后支撑段24,所述的第一后支撑段26的中部和第二后支撑段24的下端通过后连接片25连接;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29的上端和第一后支撑段26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17相接,所述的第二前支撑段31的上端和第二后支撑段24的上端通过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15相接;所述第一前支撑段29、前连接片30和第二前支撑段31之间形成第一支撑槽28,所述第一后支撑段26、后连接片25和第二后支撑段24之间形成第二支撑槽27,所述的重力锤20设于第一支撑槽28和第二支撑槽27上;所述的前夹片19和后夹片21为相互对称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29的左侧中部设有向后翻折的第一前折边36,所述第二前支撑段31的右侧中部设有向后翻折的第二前折边22;所述的第一后支撑段26的左侧中部设有向前翻折的第一后折边37,所述第二后支撑段24的右侧中部设有向前翻折的第二后折边23;所述的第一前折边36的上边缘、第一后折边37的上边缘均为圆弧形,且与所述的第一过渡连接段17围城一个圆形通道;所述的第二前折边22的上边缘、第二后折边23的上边缘均为圆弧形,且与所述的第二过渡连接段15围城一个圆形通道。晾衣杆2穿过这两个圆形通道由第一过渡连接段17和第二过渡连接段15箍紧,通过螺钉或者铆接的方式与支撑腿紧紧的固定在一起。所述的第一前折边36、第一后折边37、第二前折边22和第二后折边23,他们的上边缘均为圆弧形,与晾衣杆2的形状匹配,既能固定更紧密,又能对晾衣杆2起到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重力锤20包括重力螺栓32和重力螺母33,重力螺栓32和重力螺母33相互啮合,所述的重力螺栓32的螺栓头35设于所述前夹片19的前侧,所述的重力螺母33设于所述后夹片21的后侧;且所述的重力螺栓32的螺栓头35和重力螺母33上均设有一个环形凹槽34,这两个环形凹槽34分别架在前连接片30和后连接片25的上方;所述的重力螺栓32的螺栓头35的外圈和重力螺母33的外圈均为凹凸结构。环形凹槽34的设计可以使得重力锤20在使用过程中挂在第一支撑槽28和第二支撑槽27上时不会发生前后晃动,更加稳定。设有的凹凸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操作者调节重力螺栓32的螺栓头35和重力螺母33之间的距离,拧动更方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前支撑段29、第二前支撑段31、第一后支撑段26和第二后支撑段24上均设有固定孔18,前夹片19上的固定孔与后夹片21上的固定孔位置相同,所述的夹体与长支撑腿7或者上支撑腿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螺栓固定、铆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过渡连接段17和第二过渡连接段15上均设有压筋16,且第一过渡连接段17上的压筋的两端分别向第一前支撑段29和第一后支撑段26延伸,第二过渡连接段15上的压筋的两端分别向第二前支撑段31和第二后支撑段24延伸。设有的压筋16可以使得第一过渡连接段17和第二过渡连接段15更加结实,弹性更好。

作为进一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17上的压筋至少为二条,所述的第二过渡连接段15上的压筋至少为一条。因为第一过渡连接段17直接连接的支撑腿,对强度和弹性要求更高,所以第一过渡连接段17上的压筋数量会比第二过渡连接段15上的数量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连接装置5包括两个结构相同的支撑夹片11,所述的支撑夹片11包括中间夹体以及分别向上下延伸出来的支撑腿固定段12,所述的长支撑腿7贯穿所述的支撑夹片11,所述的上支撑腿4和下支撑腿8分别通过支撑腿固定段12进行固定加固,形成一个X形支撑架13,两个X形支撑架方向相反,即位于左侧的X形支撑架中的上支撑腿位于长支撑腿的后侧,位于右侧的X形支撑架中的上支撑腿位于长支撑腿的前侧;所述的中间横杆9的两端设有插片14,左端的插片位于中间横杆9的后侧,右端的插片位于中间横杆9的前侧,所述的中间横杆9架在两个X形支撑架13上方且所述插片14插于X形支撑架13内。这一结构的特点在于,可以使得中间横杆9的端头被夹片和长支撑腿7牢牢夹紧,不会发生晃动,而两端方向相反也是增强固定的一种设计,使得双向锁紧,避免中间横杆9一侧受力过多,导致晾衣架翻到的情况出现。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支撑腿8和长支撑腿7之间设有折叠防晃条6,可以增强X形支撑架13的稳固性;所述的晾衣杆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可伸出的伸缩延长管3,可以扩大晾晒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X形支撑架13的下端设有防滑包脚10,使用时可以防滑。

使用原理:安装时,首先把X形支撑架13掰成与所述的晾衣杆2相互垂直,架整好重力螺栓32和重力螺母33之间的距离,将环形凹槽34靠在所述的前连接片30和后连接片25上,此时支持腿的上端在重力锤20的作用下被限位,拧紧所述的重力螺母33,即可实现锁紧状态,然后把两根晾衣杆2分开,压下折叠防晃条6,将中间横杆9架在所述的支撑夹片11上,并将插片14插入支撑连接装置5内,拔出伸缩延长管3即可实现晾晒;如果想要收起折叠晾衣架,只需拔出中间横杆9,收回伸缩延长管3,折起折叠防晃条6,拧松重力螺母33,将重力锤20向上提起,即可将X形支撑架13折过来与晾衣杆2平行,实现收起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