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52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电熨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熨斗,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电熨斗。



背景技术:

电熨斗是常用的家庭工具。现有的电熨斗包括把手、电熨斗主体、加热装置以及底板,底板与电熨斗是一体化的,不能装卸和更换。在现实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现有的电熨斗体积比较大且底板尺寸是固定的,形式比较单一,限制了用户的使用环境,降低了用户体验。例如在用户外出旅行需要熨烫衣服时,由于现有的电熨斗体积比较大,造成不方便携带。又例如在熨衣服时,由于衣服的有些地方做的比较细小,如纽扣接合处,这些地方不便于体积大的熨斗去熨烫,常会造成熨烫效果不佳。因此现有的熨斗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电熨斗,可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更换不同的底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电熨斗,包括把手、熨斗壳体、加热装置、底板。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熨斗壳体内与所述底板紧密接触,所述底板与所述熨斗壳体通过滑槽的方式接合或拆卸。熨斗壳体两侧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侧面相垂直,所述凸缘与侧面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底板设置有与所述熨斗壳体两侧面向外延伸的所述凸缘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对称设置于底板中线的两侧,所述熨斗壳体通过其两侧的凸缘与所述滑槽相配合使得所述熨斗壳体卡接在底板上。所述滑槽可从底板最后端延伸止于底板的前部,形成后端开口、前端封闭的槽结构;所述滑槽也可从底板最前端延伸止于底板的后部,形成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槽结构。

加热装置的顶端通过弹簧与熨斗壳体固定相连。加热装置由导热保护套、陶瓷加热片、导电金属片及与导电金属片相导通的分离式插座组元件组成;其中陶瓷加热片的上、下面由所述导电金属片所夹合,并整体被耐高温绝缘套所包覆且镶嵌在导热保护套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设置于熨斗壳体的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顶端通过弹簧与熨斗壳体固定相连。导热保护套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熨斗壳体为中空的盒状结构,熨斗壳体长度不超过10厘米,宽度不超过5厘米,高度不超过5厘米。所述熨斗壳体由耐热非金属材质所制成。

电熨斗还包括装卸辅助棒,所述装卸辅助棒插接在熨斗壳体的侧面,所述装卸辅助棒顶端包覆有橡胶头。底板前部在中线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装卸辅助棒相配合的孔。用户可将装卸辅助棒插入底板的孔中,便于底板装拆。

所述底板的面积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熨斗壳体的投影面积,底板的形状可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等形状,底板由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纯铜或陶瓷制成。方便用户根据熨烫的情形,选择合适的底板进行熨烫。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金属片向陶瓷加热片通电,起到快速加热的功能,陶瓷加热片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保护套。导热保护套设置在熨斗壳体内部且与熨斗壳体通过弹簧相连,保证熨斗壳体与底板紧密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底板。

当使用者需要装上底板时,从熨斗壳体的侧面抽出装卸辅助棒,将装卸辅助棒插入底板前部的孔中,一只手抵住装卸辅助棒,另一只手握住把手将熨斗壳体两侧的凸缘与底板的滑槽对准,并向相应的方向滑动,使得熨斗壳体与底板接合;需要装卸底板时,则往相应方向的反方向滑动。当装卸辅助棒不使用时,可插入熨斗壳体的侧面,节省空间且方便携带。当使用装卸辅助棒时,可从熨斗壳体的侧面抽出,插入底板前部的孔中,一方面可方便使用者将熨斗壳体装入及抽出,另一方面可以在底板仍处于发热状态时更换底板,避免使用者用手与底板接触更换底板造成烫伤。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熨斗的熨斗壳体为盒状结构,且尺寸较小,可方便用户携带。通过熨斗壳体的凸缘和底板的滑槽的设置加上装卸辅助棒的使用,方便用户对进行底板装卸,实现快拆快装。当用户外出旅行时可携带熨斗壳体和尺寸较小的底板出行;而当用户在家使用时,可更换尺寸较大的底板进行熨烫,增大熨烫面积提高效率。通过装卸辅助棒的巧妙设计,可实现底板仍处于发热状态时,实现换底,避免使用者直接用手与底板接触换底造成的烫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熨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熨斗壳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熨斗壳体的后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2的底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1:

如说明书附图1-3、4A、5所示,一种便携式电熨斗,包括把手1、熨斗壳体2、加热装置3、底板4。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于熨斗壳体2内与所述底板4紧密接触,所述底板4与所述熨斗壳体2通过滑槽的方式接合或拆卸。熨斗壳体2两侧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缘5,所述凸缘5与所述侧面相垂直,所述凸缘5与侧面的横截面呈L形。底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熨斗壳体2两侧面向外延伸的所述凸缘5相配合的滑槽6,所述滑槽6对称设置于底板4中线的两侧。所述熨斗壳体2通过其两侧的凸缘5与所述滑槽6相配合使得所述熨斗壳体2卡接在底板4上。所述滑槽6从底板4最后端延伸止于底板4的前部,形成后端开口、前端封闭的槽结构。

加热装置3的顶端通过弹簧7与熨斗壳体2固定相连。加热装置3由导热保护套8、陶瓷加热片9、导电金属片14及与导电金属片14相导通的分离式插座组元件10组成;其中陶瓷加热片9的上、下面由所述导电金属片14所夹合,并整体被耐高温绝缘套所包覆且镶嵌在导热保护套8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8设置于熨斗壳体2的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8顶端通过弹簧7与熨斗壳体2固定相连。导热保护套8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熨斗壳体2为中空的盒状结构,熨斗壳体2长度不超过10厘米,宽度不超过5厘米,高度不超过5厘米。所述熨斗壳体2由耐热非金属材质所制成。

电熨斗还包括装卸辅助棒11,所述装卸辅助棒11插接在熨斗壳体2的侧面,所述装卸辅助棒11顶端包覆有橡胶头13。底板前部在中线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装卸辅助棒11相配合的孔12。用户可将装卸辅助棒11插入底板4的孔12中,便于底板4装拆。

所述底板4的面积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熨斗壳体2的投影面积,底板4的形状可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等形状,底板4由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纯铜或陶瓷制成。方便用户根据熨烫的情形,选择合适的底板进行熨烫。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金属片14向陶瓷加热片9通电,起到快速加热的功能,陶瓷加热片9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保护套8。导热保护套8设置在熨斗壳体2内部且与熨斗壳体2通过弹簧7相连,保证熨斗壳体2与底板4接合时,导热保护套8能够实时地与底板4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底板4。

当使用者需要装上底板4时,从熨斗壳体2的侧面抽出装卸辅助棒11,将装卸辅助棒11插入底板4前部的孔12中,一只手抵住装卸辅助棒11,另一只手握住把手1将熨斗壳体2两侧的凸缘5与底板4的滑槽6对准,并从后往前滑动,使得熨斗壳体2与底板4接合;需要装卸底板4时,则从前往后滑动。当装卸辅助棒11不使用时,可插入熨斗壳体2的侧面,节省空间且方便携带。当使用装卸辅助棒11时,可从熨斗壳体2的侧面抽出,插入底板4前部的孔12中,一方面可方便使用者将熨斗壳体2装入及抽出,另一方面可以在底板4仍处于发热状态时更换底板4,避免使用者用手与底板4接触更换底板4造成烫伤。

具体实施方式2:

如说明书附图1-3、4B、5所示,一种便携式电熨斗,包括把手1、熨斗壳体2、加热装置3、底板4。所述加热装置3设置于熨斗壳体2内与所述底板4紧密接触,所述底板4与所述熨斗壳体2通过滑槽的方式接合或拆卸。熨斗壳体2两侧面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缘5,所述凸缘5与所述侧面相垂直,所述凸缘5与侧面的横截面呈L形。底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熨斗壳体2两侧面向外延伸的所述凸缘5相配合的滑槽6,所述滑槽6对称设置于底板4中线的两侧。所述熨斗壳体2通过其两侧的凸缘5与所述滑槽6相配合使得所述熨斗壳体2卡接在底板4上。所述滑槽6从底板4最前端延伸止于底板4的后部,形成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的槽结构。

加热装置3的顶端通过弹簧7与熨斗壳体2固定相连。加热装置3由导热保护套8、陶瓷加热片9、导电金属片14及与导电金属片14相导通的分离式插座组元件10组成;其中陶瓷加热片9的上、下面由所述导电金属片14所夹合,并整体被耐高温绝缘套所包覆且镶嵌在导热保护套8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8设置于熨斗壳体2的内部,所述导热保护套8顶端通过弹簧7与熨斗壳体2固定相连。导热保护套8的材料为铝或铝合金。

熨斗壳体2为中空的盒状结构,熨斗壳体2长度不超过10厘米,宽度不超过5厘米,高度不超过5厘米。所述熨斗壳体2由耐热非金属材质所制成。

电熨斗还包括装卸辅助棒11,所述装卸辅助棒11插接在熨斗壳体2的侧面,所述装卸辅助棒11顶端包覆有橡胶头13。底板前部在中线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装卸辅助棒11相配合的孔12。用户可将装卸辅助棒11插入底板4的孔12中,便于底板4装拆。

所述底板4的面积可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熨斗壳体2的投影面积,底板4的形状可为矩形、圆形、椭圆形、梯形等形状,底板4由不锈钢、钛合金、铝合金、纯铜或陶瓷制成。方便用户根据熨烫的情形,选择合适的底板进行熨烫。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电金属片14向陶瓷加热片9通电,起到快速加热的功能,陶瓷加热片9将热量传递给导热保护套8。导热保护套8设置在熨斗壳体2内部且与熨斗壳体2通过弹簧7相连,保证熨斗壳体2与底板4接合时,导热保护套8能够实时地与底板4接触,将热量传递给底板4。

当使用者需要装上底板4时,从熨斗壳体2的侧面抽出装卸辅助棒11,将装卸辅助棒11插入底板4前部的孔12中,一只手抵住装卸辅助棒11,另一只手握住把手1将熨斗壳体2两侧的凸缘5与底板4的滑槽6对准,并从前往后滑动,使得熨斗壳体2与底板4接合;需要装卸底板4时,则从后往前滑动。当装卸辅助棒11不使用时,可插入熨斗壳体2的侧面,节省空间且方便携带。当使用装卸辅助棒11时,可从熨斗壳体2的侧面抽出,插入底板4前部的孔12中,一方面可方便使用者将熨斗壳体2装入及抽出,另一方面可以在底板4仍处于发热状态时更换底板4,避免使用者用手与底板4接触更换底板4造成烫伤。

由上述两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电熨斗的熨斗壳体为盒状结构,且尺寸较小,可方便用户携带。通过熨斗壳体的凸缘和底板的滑槽的设置加上装卸辅助棒的使用,方便用户对进行底板装卸,实现快拆快装。当用户外出旅行时可携带熨斗壳体和尺寸较小的底板出行;而当用户在家使用时,可更换尺寸较大的底板进行熨烫,增大熨烫面积提高效率。通过装卸辅助棒的巧妙设计,可实现底板仍处于发热状态时,实现换底,避免使用者直接用手与底板接触换底造成的烫伤。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