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型织带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697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型织带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型织带机。



背景技术:

织带机属于针织机械,其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220701896.2公开一种便捷型织带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棕框组合、织造头组合和传动装置,传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手转轮轴、花链轮轴和卷取辊轮轴,卷取辊轮轴与花链轮轴之间通过数个传动机构传动,机架由纱架竖杆、上框架和基座组合组成,基座组合包括支撑于地面的左、右机壁板,左、右机壁板的后方设有两根纱架竖杆,左机壁板和右机壁板分别通过若干连接杆与其同侧的纱架竖杆固定连接,纱架竖杆顶端设置上框架。左、右机壁板底部分别设有若干个固定脚座,固定脚座下方设有脚垫,且,脚垫采用高缓冲弹性材料。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在传动轴的卡止端至末端依次装配有传动齿轮和离合套;传动齿轮与装配方向相反侧设有套轴凸边,套轴凸边顶部设有数条呈辐射型分布的凹槽;离合套与传动齿轮配合侧端部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此传动机构还包括一方键,传动轴与离合套的装配位置上设有与此方键相配合的A键槽,离合套的轴孔内侧边缘设有与方键凸出于传动轴的部分相配合的B键槽;在传动轴末端设有用于锁紧固定传动轴上的离合套的锁紧件。传动轮上的凹槽均呈三角形,且,所有凹槽右侧面的延长线均与传动轮的中心线相交。上框架上固设有三个控制灯,三个控制灯分别为经线断纱灯、纬纱断纱灯、卷带停机灯,三个控制灯分别与对应故障感应电路串联,故障感应电路上设置有感应开关。在织带机中,送纱装置为织带机主体的顺畅织带动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送纱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20557821.0公开一种新型的送纬装置,包括壁板,壁板上固设有传动组件,壁板上还水平贯穿 设置转轴,传动组件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上固定套设有若干个导纱轮,每个导纱轮上开设至少条导纱槽,每条导纱槽内环绕一根纱线。每个导纱轮的所有导纱槽相互平行,且等距分布。送纬装置还包括过纱架,过纱架上架设有与转轴平行的过纱横梁,过纱横梁上开设有与导纱轮凹槽数量相等的过纱瓷孔,一个过纱瓷孔对应一个导纱轮凹槽。转轴下方的壁板上还贯穿有支撑杆,支撑杆上安装有与导纱轮凹槽相等数量的张力调节器,且,张力调节器与导纱轮凹槽一一对应。张力调节器采用自动张力调节器。所述的传动组件包括变速齿轮和同步皮带轮,变速齿轮转动安装于壁板侧方,变速齿轮与转轴之间通过同步皮带轮传动连接。所述的导纱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该实用新型输送纱丝的同步性较好,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过纱瓷孔经常出现损坏的情况,而每次更换都需对整个过纱横梁进行更换,成本较高,而且拆装更换不便,给工作人员带来诸多麻烦,实用性有待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过纱瓷孔进行高效便捷的拆装更换,且可自动对准定位,结构新颖合理,成本低,实用性强的便捷型织带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便捷型织带机,包括织带机主体和为织带机主体传送纱丝的送纱装置,所述送纱装置包括过纱架;所述过纱架包括水平设置且与纱丝相垂直的过纱横梁和支撑过纱横梁的过纱支架,所述过纱横梁开设有多个与各导纱槽一一对应的过纱瓷孔,所述过纱横梁设有多个沿过纱横梁长度方向排列的瓷孔组,所述瓷孔组包括多个沿过纱横梁长度方向排列的所述过纱瓷孔;所述过纱横梁包括横梁主体,和多个设于横梁主体上并形成所述瓷孔组的过纱承载块;所述横梁主体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纱丝移动方向延伸并 贯穿过纱横梁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具有处于一侧的第一倾斜槽壁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倾斜槽壁,所述第一倾斜槽壁的上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倾斜槽壁水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倾斜槽壁的上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倾斜槽壁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过纱承载块包括处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的上凸块,处于第一延伸部下方与所述第一倾斜槽壁相对应的第一侧凸块,和处于第二延伸部下方与所述第二倾斜槽壁相对应的第二侧凸块;所述第一侧凸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一上表面,和与所述第一倾斜槽壁相对应平行的第一倾斜面;所述第二侧凸块具有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二上表面,和与所述第二倾斜槽壁相对应平行的第二倾斜面;

所述第一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相交处形成第一边棱,所述第二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面的相交处形成第二边棱,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倾斜槽壁的相交处形成第一内棱,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倾斜槽壁的相交处形成第二内棱;所述第一边棱至所述第二边棱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内棱至所述第二内棱之间的距离;所述横梁主体具有处于所述燕尾槽下方的槽底部;所述过纱承载块配设有向上贯穿所述槽底部并向上抵顶锁紧过纱承载块下表面的锁紧螺栓。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抵顶所述第一上表面的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抵顶所述第二上表面的第二弹性部件。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一平行金属片,和连接于两第一平行金属片之间并向下拱起的第一拱起金属片;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包括两个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二平行金属片,和连接于两第二平行金属片之间并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金属片。

所述第一倾斜面覆设有第一弹性层,所述第二倾斜面覆设有第二弹性 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织带机,突破传统织带机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某一瓷孔组中的过纱瓷孔被纱丝割伤或长久使用需要更换时,只需通过旋松锁紧螺栓,然后将过纱承载块沿燕尾槽滑出,再将新的过纱承载块沿燕尾槽滑入,再通过旋紧锁紧螺栓向上抵顶过纱承载块,在旋紧过程中,过纱承载块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会分别与第一倾斜槽壁和第二倾斜槽壁逐渐压紧在一起,各接触面相互配合具有对过纱承载块进行自动对准定位的效果,在工作过程中,过纱承载块不会发生相对于纱丝的左右偏移,输送精度高,对纱丝有保护效果。克服传统过纱瓷孔更换需要更换整个过纱横梁的繁琐缺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便捷型织带机,其可对过纱瓷孔进行高效便捷的拆装更换,且可自动对准定位,结构新颖合理,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纱横梁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过纱横梁11-过纱瓷孔10-瓷孔组

12-横梁主体121-燕尾槽1211-第一倾斜槽壁12111-第一内棱1212-第二倾斜槽壁12121-第二内棱1213-第一延伸部1214-第二延伸部122-槽底部1221-限位块

13-过纱承载块131-上凸块132-第一侧凸块1321-第一上表面1322-第一倾斜面1323-第一边棱133-第二侧凸块1331-第二上表面1332-第二倾斜面1333-第二边棱134-锁紧螺栓2-过纱支架

3-第一弹性部件31-第一平行金属片32-第一拱起金属片4-第二弹性部件41-第二平行金属片42-第二拱起金属片5-第一弹性层6-第二弹性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捷型织带机,如图1-3所示,包括织带机主体和为织带机主体传送纱丝的送纱装置,送纱装置包括过纱架;过纱架包括水平设置且与纱丝相垂直的过纱横梁1和支撑过纱横梁1的过纱支架2,过纱横梁1开设有多个与各导纱槽一一对应的过纱瓷孔11,过纱横梁1设有多个沿过纱横梁1长度方向排列的瓷孔组10,瓷孔组10包括多个沿过纱横梁1长度方向排列的过纱瓷孔11;过纱横梁1包括横梁主体12,和多个设于横梁主体12上并形成瓷孔组10的过纱承载块13;横梁主体12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纱丝移动方向延伸并贯穿过纱横梁1的燕尾槽121,燕尾槽121具有处于一侧的第一倾斜槽壁1211和处于另一侧的第二倾斜槽壁1212,第一倾斜槽壁1211的上边缘形成有朝向第二倾斜槽壁1212水平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213,第二倾斜槽壁1212的上边缘形成有朝向第一倾斜槽壁1211水平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214;过纱承载块13包括处于第一延伸部1213和第二延伸部1214之间的上凸块131,处于第一延伸部1213下方与第一倾斜槽壁1211相对应的第一侧凸块132,和处于第二延伸部1214下方与第二倾斜槽壁1212相对应的第二侧凸块133;第一侧凸块132具有与第一延伸部1213的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一上表面1321,和与第一倾斜槽壁1211相对应平行的第一倾斜面1322;第二侧凸块133具有与第二延伸部1214的下表面相对应的第二上表面1331,和与第二倾斜槽壁1212相对应平行的第二倾斜面1332;

第一上表面1321与第一倾斜面1322的相交处形成第一边棱1323,第二上表面1331与第二倾斜面1332的相交处形成第二边棱1333,第一延伸部1213的下表面与第一倾斜槽壁1211的相交处形成第一内棱12111,第二延伸部1214的下表面与第二倾斜槽壁1212的相交处形成第二内棱12121; 第一边棱1323至第二边棱1333的距离大于第一内棱12111至第二内棱12121之间的距离,此结构可提供过纱承载块13上升的空间;横梁主体12具有处于燕尾槽121下方的槽底部122;过纱承载块13配设有向上贯穿槽底部122并向上抵顶锁紧过纱承载块13下表面的锁紧螺栓134。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某一瓷孔组10中的过纱瓷孔11被纱丝割伤或长久使用需要更换时,只需通过旋松锁紧螺栓134,然后将过纱承载块13沿燕尾槽121滑出,再将新的过纱承载块13沿燕尾槽121滑入,再通过旋紧锁紧螺栓134向上抵顶过纱承载块13,在旋紧过程中,过纱承载块13的第一倾斜面1322和第二倾斜面1332会分别与第一倾斜槽壁1211和第二倾斜槽壁1212逐渐压紧在一起,各接触面相互配合具有对过纱承载块13进行自动对准定位的效果,在工作过程中,过纱承载块13不会发生相对于纱丝的左右偏移,输送精度高,对纱丝有保护效果。克服传统过纱瓷孔11更换需要更换整个过纱横梁1的繁琐缺陷。

优选地,第一延伸部1213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抵顶第一上表面1321的第一弹性部件3,第二延伸部1214的下表面设有向下抵顶第二上表面1331的第二弹性部件4。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锁紧螺栓134对过纱承载块13逐渐向上抵顶锁紧时,第一弹性部件3和第二弹性部件4可同时对过纱承载块13进行向下的弹性抵顶压紧,从安装至工作过程中,过纱承载块13均不会出现晃动情况,还可对机械振动能量进行缓冲,减轻过纱承载块13及过纱瓷孔11受到的振动机械能量,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为了实现第一弹性部件3和第二弹性部件4的具体结构,优选地,第一弹性部件3包括两个与第一延伸部1213的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一平行金属片31,和连接于两第一平行金属片31之间并向下拱起的第一拱起金属片32;第二弹性部件4包括两个与第二延伸部1214的下表面平行连接的第二平行金属片41,和连接于两第二平行金属片41之间并向下拱起的第二拱起金属片42。此结构简单且工作稳定性强,第一弹性部件3和第二弹性部件 4均采用钢片。

优选地,第一倾斜面1322覆设有第一弹性层5,第二倾斜面1332覆设有第二弹性层6。第一弹性层5可使第一倾斜面1322与第一倾斜槽壁1211进行更加紧密的弹性接触,第二弹性层6可使第二倾斜面1332与第二倾斜槽壁1212进行更加紧密的弹性接触,配合更加紧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不易出现松动情况,具体结构可为,第一弹性层5和第二弹性层6均为橡胶层。

优选地,槽底部122的上表面形成有处于燕尾槽121端部的限位块1221,限位块1221挡在过纱承载块13的端部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