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8161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布在织造走线时主要由三种线圈单元组成,即成圈、集圈和浮线,成圈表示吃全针,针织完 成整个编织过程,形成线圈;集圈表示吃半针,针织只是吃纱没有脱圈、成圈,在旧线圈上形成圆弧;而浮线表示不吃针,在织物背面形成浮线;完成一组线圈编织的结构称为路。壳聚糖纤维被誉为“人体免疫卫士”、“当今人体必须的第六生命要素”等,研究表明,壳聚糖纤维具有显著的抑菌抗霉防静电、防紫外线作用和促进皮肤生长功能,但在面料领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抗菌、除臭、防螨功能和净化甲醛能力,而且其亲肤性和保湿性好的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组成的针织面料本体,所述针织面料单元由12路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而成,每1路包括3个线圈,其中第1、2、3、4路中,其第1的线圈为集圈,其余均为成圈;第5、6、11、12路中,其所有的线圈均为成圈;第7、8、9、10路中,其第3的线圈为集圈,其余均为成圈;所述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包括有机棉纤维和螺旋缠绕在有机棉纤维上的壳聚糖纤维,所述壳聚糖纤维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壳聚糖纤维的侧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

所述壳聚糖纤维上的凹槽内还设置有透气槽。

所述有机棉纤维外包覆有二氧化钛涂层。

所述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的线圈长度为27cm/100针。

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120克/平方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组成的针织面料本体,针织面料单元由12路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而成,表面滑腻,具有一定的凹凸手感;壳聚糖纤维的侧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使壳聚糖纤维与机棉纤维更加契合,凹槽内还设置有透气槽,能够增加针织面料的保湿性和透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织面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织面料单元的三角排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1循环织造组成的针织面料本体2,所述针织面料单元由12路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3针织而成,每1路包括3个线圈。在三角排列图中,三角形的线圈表示成圈,梯形的线圈表示集圈。其中第1、2、3、4路中,其第1的线圈为集圈,其余均为成圈;第5、6、11、12路中,其所有的线圈均为成圈;第7、8、9、10路中,其第3的线圈为集圈,其余均为成圈。间隔设置的集圈使针织面料具有一定的凹凸手感和更好的透气性,其中每1路的线圈根据实际需求循环增加,针织面料本体2上的路数也是以1个针织面料单元由12路为单位循环增加。所述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3的线圈长度为27cm/100针,针织面料的克重为120克/平方米,尺寸稳定性好,重量较轻。

所述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3包括有机棉纤维31和螺旋缠绕在有机棉纤维31上的壳聚糖纤维32,有机棉纤维31和壳聚糖纤维32的重量比为80:20。所述壳聚糖纤维32的横截面为长条形,所述壳聚糖纤维32的侧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33,使壳聚糖纤维32与有机棉纤维31更好的贴合,织成的面料更加顺滑,手感好。有机棉纤维制成的面料具有更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非常柔和舒适,无刺激,适合婴儿的肌肤,并且能防止小儿湿疹。壳聚糖纤维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在溶解配制成胶体纺丝原液后经喷丝、凝固成形、拉伸等工艺,制备成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高分子功能性材料,具有优良的抗菌、除臭、防螨功能和净化甲醛,吸附重金属的能力,而且其亲肤性和保湿性显著优异于棉、麻、毛、丝及各种化学纤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聚糖纤维32上的凹槽33内还设置有透气槽34,增加面料的保湿性和透气性。所述有机棉纤维31外还可以包覆有二氧化钛涂层4,提高面料抗菌、防污效果。

本实施例的一种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面料,由多个针织面料单元组成的针织面料本体,针织面料单元由12路有机棉壳聚糖纤维混纺纱针织而成,表面滑腻,具有一定的凹凸手感;壳聚糖纤维的侧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使壳聚糖纤维与机棉纤维更加契合,凹槽内还设置有透气槽,能够增加针织面料的保湿性和透气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