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6572发布日期:2018-08-19 00:00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织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受生产方式的制约,传统的提花织物生产必须由图案设计人员创作设计出可供织造生产的意匠图,再经制作纹版,上机,才能进入织物生产环节。具体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设计构思——画图——绘意匠图——轧纹版——上提花机——提花织物

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在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的今天,尤其在电子提花机诞生之后,暴露出几点严重的不足。

其一,设计资源受局限。设计人员以自然景物,人类社会生活的各种形态和景象为基本题材,依据自己的观察与认识,通过加工、提炼而创作出作品。这种设计模式受人工制约,图案设计慢,生产周期长,既不能充分发挥电子提花机的优势,又满足不了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需求。

其二,图案设计受传统方法的制约,无法进行图案的数字化处理等。因此,图案的调整变化和转换特别慢。

其三,传统的绉类提花丝织物的优势受到限制。根据蚕丝的丝胶特性,通过加强捻及后处理的方法形成绉类织物,如双绉、乔其等,是中国流传千年之久的一项传统工艺,所形成的绉类丝织物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绉类提花丝织物更是广大消费者的热捧对象,是国际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但传统的设计模式已经成为设计开发新型绉类提花丝织物的瓶颈。

2009年公开的发明专利申报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数码线条绉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运用一类紧密分布的线条形均匀随机网图形,结合提花面料工艺产生一种具有绉类织物风格的提花面料。与传统织物比,数码线条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数字化设计。既然是运用了非线性科学可视化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生成图形,因此,设计的全过程均为数字化的。所以,具有快速、精确、便捷等优势。

第二、图形的可控性强。图形可以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原理进行无穷无尽的变化和转换,从而使织物图案千变万化,丰富多彩。

第三、图案的紧密化处理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到织物表现花型的极限水平,从而使织物的表面饰纹得到细腻化的最好表达。

但是,该数码线条绉是一种运用图形手段获得的一种具有特殊的绉效应的织物。这种绉效应与桑蚕丝通过加强捻及后处理的方法形成的绉效应属于完全不同的两类织物风格。前者由图形线条的紧密化处理结合织物组织设计获得,后者则通过丝体的扭力变化形成的空间弯曲所导致,所以两者的外观与手感差距巨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如下:

1)根据均匀随机网图形生成原理产生织物图案花型;

2)生成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

3)将生成的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调入photoshop中,截取所选图形的局部;

4)对所获得的均匀随机网布局进行剪切、叠加、旋转、扭曲操作,设计出满地的线条类纹样效果,然后保存为位图格式的文件;

5)借助纹织cad进行纹样分色、组织设计与意匠处理,并生成文件;

6)电子提花机信息控制系统、或自动轧制纹板系统制版;

7)提花织造,形成织物。

所述的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是根据弱混沌条件下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特点,在考察映射平面上所产生的随机网时,当为整数,q次共振条件成立时,则其映射称为q阶共振扭转映射,见式(1),基于vb语言程序了流程生成均匀随机网图形,

(1)

其中,(1)中,为变量,k是表征不可积性的扰动强度,满足该条件的随机网则称为均匀随机网。

所述的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的生成步骤为:

首先,在式(1)中增加一个函数,得到式(2):

(2)

其次,取,即得式(3):

(3)

式(3)中,为变量,a、kq均为控制图形变化的参数,通过调节式(3)中的参数k,得到密集程度不同,造型不同的线条图形。

所述的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在纹样导入纹织cad进行选色、分色时,保留六个颜色进行意匠处理。

所述的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保留六个颜色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生成图形时对色彩参数进行六色设置;二是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色彩处理。

所述的复合数码线条绉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六色线条的选取分别为:色1线条选用纬面加强五枚缎纹,色2线条选用经面加强五枚缎纹,色3线条选用循环为5×5的纬面加强斜纹组织,色4选用循环为5×5的经面加强斜纹组织进行铺设,色5线条选用循环为5×5的纬面变化方平组织,色6线条选用循环为5×5的经面变化方平组织进行铺设,进行满地纹样设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图案设计方式新。复合数码线条绉在设计上运用了非线性科学可视化方法,根据均匀随机网图形生成原理,借助计算机图形技术产生图形从而完成图案设计;

2)生产工艺新。意匠图设计阶段,运用纹制cad方法,用计算机进行织物意匠图设计与处理;

3)织物效果新。首先是由于进行了图案花型的数字化处理,使提花织物产生一种特殊的密集型线条效应,其次是通过组织设计与桑波缎的绉织物加工工艺结合,实现数码线条绉与传统的绉类提花织物两者之间的技术工艺链接,从而在面料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线条型“数码绉”织物效果,即复合线条数码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2、3、4为q分别取值3、4、5、7时的均匀随机网图形;

图5为均匀随机网图形生成算法流程图;

图6、7、8为k=0.0001时,q分别取值3、4、5时的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

图9为图6的局部截取图;

图10为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的纹样;

图11为纬面五枚加强缎纹组织设置图;

图12为经面五枚加强缎纹组织设置图;

图13为纬面加强斜纹组织设置图;

图14为经面加强斜纹组织设置图;

图15为纬面变化方平组织设置图;

图16为经面变化方平组织设置图;

图17为六色的线条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本发明设计生产数码线条绉的总体步骤:生成变函数均匀随机网图形→通过调节参数获得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截取所选图形的局部→设计出4色满地的线条类纹样,保存其为位图格式→组织设计与意匠处理→生成意匠文件→电子提花机信息控制系统、或自动轧制纹版系统制版→桑波缎上机工艺参数→提花织造,形成织物,具体为:

步骤之一:根据均匀随机网图形生成原理产生织物图案花型。

其基本原理为:

1、根据弱混沌条件下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特点,在考察映射平面上所产生的随机网时,当为整数,q次共振条件成立时,则其映射称为q阶共振扭转映射:

(1)

其中,为变量,k是表征不可积性的扰动强度,满足该条件的随机网则称为均匀随机网。

根据式(1),通过编程,可在计算机上将由q阶共振扭转映射所表示的均匀随机网转换为具有各种对称美的精致而复杂的可视化图形,即均匀随机网图形。其中,kq均为控制图形变化的参数。

当k=0.111,而q值变化时,由式(1)生成的均匀随机网图形如图1-4所示。基于vb语言的程序流程见图5。

步骤之二:生成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

首先,在式(1)中增加一个函数,得到式(2):

(2)

其次,取,即得(3)式:

(3)

式(3)中,为变量,a、kq均为控制图形变化的参数。

通过调节式(3)中的参数k,可寻找到密集程度不同,造型不同的线条图形。经计算机实验发现,当取a=1,k≤0.001时,由式(1)可生成出一种线条非常精细且密集排列的奇异图形,在图6-8中,可观察到图形的变化,均取k=0.0001,q=3时的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见图6,q=,4时的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见图7,q=5时的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见图8。

步骤之三:将生成的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调入photoshop中,截取所选图

形的局部。

例如,选择图6中的图形,调入photoshop中进行处理,图9是图6的局部截取图。

步骤之四:对所获的均匀随机网局部图进行剪切、叠加、旋转、扭曲等操作,

设计出满地的线条类纹样效果,然后保存为位图格式的文件。

例如,根据图9的局部截取图进行处理,所设计出的线条类满地纹样见图10。

步骤之五:借助纹织cad进行纹样分色、组织设计与意匠处理,并生成文件。

此步骤是数码线条绉与桑波缎这两类织物之间进行技术工艺链接的关键。经

过试验知道,为了更好地体现线条类均匀随机网图形的特色,使织物表面产生精致、细腻,并且色彩间隔均匀的线条绉效果,在纹样导入纹织cad进行选色、分色时,特保留6个颜色进行意匠处理。设置6个颜色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在生成图形时对色彩参数进行六色设置,见图10;二是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色彩处理。

在对图10所示的纹样进行组织设计时,通过试验得知,当分别按六种颜色选用图11-16所示正反加强五缎纹,循环为5x5的正反加强斜纹组织,以及循环为5x5的正反变化方平组织进行组织设置时,可使数码线条绉与桑波缎复合的绉效应呈现比较理想的效果。最后生成电子意匠文件文件(文件格式依据不同提花机的类型而定)。

步骤之六:电子提花机信息控制系统、或自动轧制纹版系统制版。

根据提花机装置的不同,由步骤五生成的文件可分别输送到电子提花机信息控制系统,或输送到自动轧制纹版系统轧制提花纹版。

步骤之七:提花织造,形成织物。

关键是设计与控制桑波缎的组织等生产工艺参数,在提花织机上进行提花织造,即可生产出明暗层次丰富,变化细腻,且兼具数码线条绉与桑波缎绉效应的新型绉类织物——复合线条数码绉。

实施例1

桑波缎的提花丝织物,其产品规格和工艺流程为:

1、产品规格

品名:14362

成品规格:幅宽106-104;经密1163根/10cm;纬密460根/cm;72克/平米(16.5姆米)。

经线:2/20/22d桑蚕丝。

纬线:(2/20/22d·18t/s+20/22d)18t/z。

花地组织:正反5枚缎纹。

2、工艺流程

经:挑剔→浸泡→烘干→翻丝→整经;

纬:挑剔→浸泡→烘干→倒筒→倂丝→加捻→定型→再倂丝→再加捻→再定型→卷纬;

经、纬:织造→挂炼→后整理。

数码线条绉与传统的绉类提花织物两者的技术工艺链接,制备形成复合数码线条绉的方法:

1、生成线条紧密排列的图形。通过实验确定,当取(3)式中q=3,k=0.00075,

a=2.5时,运用上述方法获得的新线条图形见于图17中。并运用上述设计生产数码线条绉的步骤之三--步骤六进行处理。为了使织物表面产生细腻、色彩间隔均匀的线条绉效果,在纹样导入纹织cad进行选色、分色时,特保留6个颜色进行意匠处理。设置6个颜色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在生成图形时对色彩参数进行六色设置;二是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色彩处理。

2、选择组织。根据数码线条绉的工艺,结合实验确定分别运用正反五枚加强缎纹与循环为5x5的正反加强斜纹组织(见图11-16)进行组织配合可使复合数码线条绉的绉效应达到比较理想的程度。具体配合方案为:色1线条选用图11所示的纬面加强五枚缎纹,色2线条选用图12所示的经面加强五枚缎纹,色3线条选用图13所示的循环为5x5的纬面加强斜纹组织,色4选用图14所示的循环为5x5的经面加强斜纹组织进行铺设,色5线条选用图15所示的循环为5x5的纬面变化方平组织,色6选用图16所示的循环为5x5的经面变化方平组织进行铺设(由于进行了满地纹样设计,因此,在本纹样中没有通常所说的地部)。

3、纱线构造。通过实验确定,运用股线复合加捻的方式形成纬线,加捻单丝与无捻单丝倂丝的方式形成经线进行织造。其纱线构造:按照桑波缎的制备工艺,将经线设定为:2/20/22d桑蚕丝;纬线设定为:(2/20/22d·20t/s+20/22d)22t/z;成品规格:幅宽106-104;经密1163根/10cm;纬密460根/cm;72克/平米(16.5姆米)。

4、工艺流程:

经:挑剔→浸泡→烘干→翻丝→整经;

纬:挑剔→浸泡→烘干→倒筒→倂丝→加捻→定型→再倂丝→再加捻→再定型→卷纬;

经、纬:织造→挂炼→后整理。

5、生成意匠图,织造

借助纹织cad方法进行意匠图设计,送于电子提花机进行织造获得丝织物,

再通过脱胶处理,从而获得复合数码线条绉;该织物既有纱线加强捻形成的绉效应又有数码线条绉效果与手感,属于一种全新的真丝绉类织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