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候性旗帜面料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05585发布日期:2018-09-21 23:0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面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耐候性旗帜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旗帜面料是用于制作旗帜的,而旗帜应用于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国家所处的地区和环境也不相同,由此,旗帜面料需要具有高耐候性。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新型非织造旗帜面料的制作方法【申请号:200910112343.6;公开号:cn101654847a】。这种新型非织造旗帜面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以5-10wt%的聚丙烯纤维与90-95wt%的聚酯纤维为原料;此原料依次通过开松混合工序、喂入工序、梳理工序、铺网工序、针刺工序和热轧工序制成本发明的非织造旗帜面料。

该专利中公开的制作方法虽然硬挺度可控性,但是,该制作方法的步骤过于复杂,且该旗帜面料没有高耐候性,因此,设计出一种高耐候性旗帜面料的生产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耐候性旗帜面料的生产方法,该生产方法具有生产简便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耐候性旗帜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编织:将维纶纤维、聚乙烯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五种纤维混纺编织成混纺面料;

b、涂层:通过喷涂机将防护涂料喷涂在混纺面料的两表面上;将喷涂后的混纺面料放入到烘干装置中烘干,烘干温度为55-65℃;

c、直喷印花:通过数码直喷印花机将墨水喷印到涂层后的混纺面料的两表面上,形成所需的花型;将喷印后的混纺面料通过蒸箱进行固色;将固色后的混纺面料进行水洗;将水洗后的混纺面料再次放入烘干装置中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

d、打卷、入库:将直喷印花后的混纺面料进行打卷、入库,即得到高耐候性旗帜面料。

所述步骤a中的面料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维纶纤维占12-18%,聚乙烯纤维占16-22%,尼龙纤维占30-40%,聚丙烯纤维占14-20%,聚酯纤维占10-15%。

所述步骤a中的混纺面料宽幅为1.2-1.6m。

所述步骤b中的防护涂料包括按重量分的如下原料: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20-30份、交联剂2-4份、抗紫外线剂0.5-1.5份、阻燃剂0.3-0.6份、抗静电剂1-2份和抗氧剂0.8-1.2份。

所述步骤b中的喷涂速度为20-30m/min,喷涂量为110-120g/m2

所述步骤c中的固色温度为106-116℃,固色时间为24-36min。

所述步骤c中的水洗温度为30-40℃,水洗时间为6-12min。

所述步骤b和c中的烘干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与电热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壳体的左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固定块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一驱动结构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结构上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一驱动结构的右端与烘干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烘干箱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烘干箱的右侧面与第二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上套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卡接在壳体的右侧面,第一驱动结构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三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上套接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卡接在第一固定板上,第一固定板的左侧面与壳体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三转轴上固定有半齿轮,半齿轮与齿轮啮合,齿轮固定连接在牵引结构上,牵引结构上套接有第四轴承,第四轴承卡接在壳体内壁的上表面,牵引结构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结构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结构与滑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套上穿设有滑杆,滑杆的右端与第二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与壳体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的左侧面与伸缩结构的右端固定连接,伸缩结构的左端与第二驱动结构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电源,电源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关,电源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电热板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烘干箱的右侧面通过合页与盖板的右侧面铰接,所述盖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块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上套接有第一轴承,第一转轴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的右端与烘干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牵引结构包括第四转轴,第四转轴上固定连接有齿轮,第四转轴上套接有第四轴承,第四转轴上固定有转辊,转辊的外缘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牵引绳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结构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机身与滑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扇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机身的左侧面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机身的右侧面与伸缩结构的左端固定连接。

所述伸缩结构包括伸缩杆,伸缩杆上套接有弹簧,伸缩杆和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二电机机身的右侧面和第二固定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位于壳体的同一高度。

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位于壳体的同一高度。

通过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转轴、齿轮、半齿轮、牵引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和伸缩结构的共同作用,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三转轴转动,使得半齿轮转动,使得齿轮转动,使得第四转轴转动,使得转辊转动,使得第二电机向左运动,使得扇叶向左运动,到半齿轮和齿轮不再啮合时,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二电机向右运动,使得扇叶向右运动,使得转辊反向转动,使得齿轮反向转动,使得齿轮和半齿轮啮合,从而使得扇叶做循环往复的左右运动,实现了对面料的高效烘干,使得对面料的烘干更加均匀,提高了烘干效率。

通过设置把手,工作人员拉动把手,使得工作人员打开盖板,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烘干的面料和放进需要烘干的面料,减少了工作人员取放面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该优点:通过编织、涂层、直喷印花、打卷、入库等操作,就可实现高耐候性旗帜面料的生产,生产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烘干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烘干装置中烘干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第一固定块;3、电热板;4、第二固定块;5、第一驱动结构;51、第一电机;52、第一转轴;6、第一轴承;7、第一锥齿轮;8、烘干箱;8a、通孔;9、第四轴承;10、第二转轴;11、第二轴承;12、第二锥齿轮;13、第三转轴;14、半齿轮;15、第一固定板;16、第三轴承;17、齿轮;18、牵引结构;181、第四转轴;182、转辊;183、牵引绳;19、第二驱动结构;191、第二电机;192、扇叶;20、滑套;21、滑杆;22、伸缩结构;221、伸缩杆;222、弹簧;23、第二固定板;24、电源;25、开关;26、盖板;27、把手;28、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高耐候性旗帜面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编织:将维纶纤维、聚乙烯纤维、尼龙纤维、聚丙烯纤维和聚酯纤维五种纤维混纺编织成混纺面料;

b、涂层:通过喷涂机将防护涂料喷涂在混纺面料的两表面上;将喷涂后的混纺面料放入到烘干装置中烘干,烘干温度为55-6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喷涂机将防护涂料喷涂在混纺面料的两表面上;将喷涂后的混纺面料放入到烘干装置中烘干,烘干温度为59℃;

c、直喷印花:通过数码直喷印花机将墨水喷印到涂层后的混纺面料的两表面上,形成所需的花型;将喷印后的混纺面料通过蒸箱进行固色;将固色后的混纺面料进行水洗;将水洗后的混纺面料再次放入烘干装置中烘干,烘干温度为80-9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数码直喷印花机将墨水喷印到涂层后的混纺面料的两表面上,形成所需的花型;将喷印后的混纺面料通过蒸箱进行固色;将固色后的混纺面料进行水洗;将水洗后的混纺面料再次放入烘干装置中烘干,烘干温度为82℃;墨水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

d、打卷、入库:将直喷印花后的混纺面料进行打卷、入库,即得到高耐候性旗帜面料。

步骤a中的面料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维纶纤维占12-18%,聚乙烯纤维占16-22%,尼龙纤维占30-40%,聚丙烯纤维占14-20%,聚酯纤维占10-15%;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中的面料中各成分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维纶纤维占15%,聚乙烯纤维占18%,尼龙纤维占38%,聚丙烯纤维占17%,聚酯纤维占12%。

步骤a中的混纺面料宽幅为1.2-1.6m;在本实施例中,步骤a中的混纺面料宽幅为1.5m。

步骤b中的防护涂料包括按重量分的如下原料: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20-30份、交联剂2-4份、抗紫外线剂0.5-1.5份、阻燃剂0.3-0.6份、抗静电剂1-2份和抗氧剂0.8-1.2份;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防护涂料包括按重量分的如下原料:聚四氟乙烯浓缩分散液24份、交联剂2份、抗紫外线剂0.7份、阻燃剂0.4份、抗静电剂1份和抗氧剂0.9份;交联剂、抗紫外线剂、阻燃剂、抗静电剂和抗氧剂采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现有产品。

步骤b中的喷涂速度为20-30m/min,喷涂量为110-120g/m2;在本实施例中,步骤b中的喷涂速度为21m/min,喷涂量为113g/m2

步骤c中的固色温度为106-116℃,固色时间为24-36min;在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的固色温度为109℃,固色时间为27min。

步骤c中的水洗温度为30-40℃,水洗时间为6-12min;在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的水洗温度为33℃,水洗时间为7min。

如图1-2所示,步骤b和c中的烘干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壁的下表面与第一固定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2与电热板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热板3,电热板3工作产生热气,热气烘烤烘干箱8,使得面料快速烘干;壳体1的左侧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块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通过固定第二固定块4,防止了第一电机51的转动,使得第一电机51输出轴的稳定转动,使得第一转轴52稳定转动,从而使得烘干箱8稳定转动,实现了对面料全方位的烘干,两个第二固定块4的相对面分别与第一驱动结构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结构5包括第一电机51,通过设置第一电机51,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52转动,第一转轴52带动烘干箱8转动,从而实现了对面料全方位的烘干,提高了烘干的工作效率,第一电机51机身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二固定块4的相对面固定连接,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和第一转轴52的左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转轴52,连接第一电机51输出轴和烘干箱8的传动,第一转轴52转动,使得烘干箱8转动,第一转轴52和第二转轴10位于壳体1的同一高度,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11位于壳体1的同一高度,第一转轴52上套接有第一轴承6,通过设置第一轴承6,使得第一转轴52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烘干箱8的转动更加稳定,对面料的烘干更加均匀,第一转轴52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7,通过设置第一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7连接第一转轴52与第二锥齿轮12之间的传动,从而使得第三转轴13转动,第一转轴52的右端与烘干箱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结构5上套接有第一轴承6,第一驱动结构5的右端与烘干箱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烘干箱8,防止面料掉落,方便面料的存放和面料的烘干,保证了面料的洁净,烘干箱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若干个通孔9,通过设置通孔9,使得电热板3产生的热气能够更快对面料产生作用,实现了对面料的快速烘干,烘干箱8的右侧面与第二转轴10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0上套接有第二轴承11,通过设置第二轴承11,使得第二转轴10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烘干箱8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对面料烘干更加均匀,的第二轴承11卡接在壳体1的右侧面,第一驱动结构5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7,第一锥齿轮7与第二锥齿轮12啮合,第二锥齿轮12与第三转轴13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3上套接有第三轴承16,通过设置第三轴承16,使得第三转轴13的转动更加稳定,使得半齿轮14的转动更加稳定,使得第二锥齿轮12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齿轮17的转动更加稳定,第三轴承16卡接在第一固定板15的下表面,第一固定板15的左侧面与壳体1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三转轴13上固定有半齿轮14,半齿轮14与齿轮17啮合,通过设置齿轮17,当齿轮17和半齿轮14啮合时,使得第二电机191向左运动,当齿轮17和半齿轮14不啮合时,伸缩结构22使得第二电机191向右运动,从而使得扇叶192做循环往复的左右运动,使得对面料的烘干更加均匀,齿轮17固定连接在牵引结构18上,牵引结构18包括第四转轴181,第四转轴181上固定连接有齿轮17,第四转轴181上套接有第四轴承9,通过设置第四轴承9,使得第四转轴181的转动更加稳定,使得齿轮17的转动更加稳定,使得转辊182的转动更加稳定,从而使得牵引绳183的运动更加稳定,第四转轴181上固定有转辊182,转辊182的外缘与牵引绳183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转辊182和牵引绳183,转辊182转动卷动牵引绳183,能够第二电机191向左运动,从而使得扇叶192向左运动,牵引绳183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结构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牵引结构18上套接有第四轴承9,第四轴承9卡接在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牵引结构18的一端与第二驱动结构1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结构19包括第二电机191,通过设置第二电机191,第二电机19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扇叶192转动,使得扇叶192对烘干箱8产生气流,能够更加快速烘干面料,第二电机191机身与滑套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91的输出轴与扇叶19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扇叶192,扇叶192转动能够对烘干箱8产生气流,能够更加快速烘干面料,第二电机191机身的左侧面与牵引绳18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91机身的右侧面与伸缩结构22的左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结构19与滑套2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滑套20上穿设有滑杆21,通过设置滑杆21和滑套20,使得第二电机191做更加稳定的左右运动,从而使得扇叶192做更加稳定的左右运动,滑杆21的右端与第二固定板2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3与壳体1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板23的左侧面与伸缩结构22的右端固定连接,伸缩结构22包括伸缩杆221,通过设置伸缩杆221,防止了第二电机191的转动,使得第二电机191做更加稳定的左右运动,从而使得扇叶192做更加稳定的左右运动,伸缩杆221上套接有弹簧222,通过设置弹簧222,在弹簧222的拉力作用下,使得第二电机191向右运动,使得扇叶192向右运动,使得转辊182反向转动,使得齿轮17反向转动,使得齿轮17和半齿轮14啮合,从而使得扇叶192做循环往复的左右运动,实现了对面料的高效烘干,使得对面料的烘干更加均匀,提高了烘干效率,伸缩杆221和弹簧222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二电机191机身的右侧面和第二固定板23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伸缩结构22的左端与第二驱动结构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电源24,电源24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关25,通过设置开关25,使得工作人员对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191和电热板3工作状态的操控更加方便,且开关25的型号为lw5d-16万能转换开关,电源24的输出端与开关25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5的输出端与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191和电热板3的输入端电连接,烘干箱8的右侧面通过合页28与盖板26的右侧面铰接,盖板2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把手27,通过设置把手27,工作人员拉动把手27,使得工作人员打开盖板26,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烘干的面料和放进需要烘干的面料,减少了工作人员取放面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烘干装置的原理如下:工作人员控制开关25,使得电热板3开始工作,电热板3发热,工作人员控制开关25,使得第一电机51开始工作,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52转动,第一转轴52带动烘干箱8转动,第一转轴52带动第一锥齿轮7转动,第一锥齿轮7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第二锥齿轮12带动第三转轴13,第三转轴13带动半齿轮14转动,半齿轮14带动齿轮17转动,齿轮17带动第四转轴181转动,第四转轴181带动转辊182转动,转辊182卷动牵引绳183使得第二电机191向左运动,使得扇叶192向左运动,使得伸缩杆221伸长长度,当半齿轮14和齿轮17不再啮合时,弹簧22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伸缩杆221缩减长度,使得第二电机191向右运动,使得扇叶192向右运动,使得牵引绳183向右运动,使得转辊182反向转动,转辊182带动第四转轴181转动,第四转轴181带动齿轮17反向转动,使得齿轮17和半齿轮14啮合,从而使得扇叶192做循环往复的左右运动,当烘干完成后,工作人员控制开关25,关闭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191和电热板3,工作人员通过把手27打开盖板26,取出烘干的面料。

通过第一驱动结构5、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12、第三转轴13、半齿轮14、齿轮17、牵引结构18、第二驱动结构19和伸缩结构22的共同作用,第一电机5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转轴52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7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12转动,使得第三转轴13转动,使得半齿轮14转动,使得齿轮17转动,使得第四转轴181转动,使得转辊182转动,使得第二电机191向左运动,使得扇叶192向左运动,到半齿轮14和齿轮17不再啮合时,弹簧22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第二电机191向右运动,使得扇叶192向右运动,使得转辊182反向转动,使得齿轮17反向转动,使得齿轮17和半齿轮14啮合,从而使得扇叶192做循环往复的左右运动,实现了对面料的高效烘干,使得对面料的烘干更加均匀,提高了烘干效率。

通过设置把手27,工作人员拉动把手27,使得工作人员打开盖板26,方便工作人员取出烘干的面料和放进需要烘干的面料,减少了工作人员取放面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本发明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