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摇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9874发布日期:2018-09-04 20:4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脑针织横编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摇床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编机能自动完成正常的成圈外,还能自动完成移圈,从而可编织复杂的花型。为了使电脑针织横编机适应对织物不同结构、不同花纹(花型)等的编织要求,需要使针床横移,而针床的横移需由摇床来保障。摇床,除了其自身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合理性外,对针床的横移速度和定位精度都会对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工作性能乃至对织物的编织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当针床相对位置出错时,不仅会使编织错乱,而且有可能出现损及作为编织机构的织针和机头成圈机构。由此可知,摇床是满足电脑针织横编机编织各种不同织物结构如绞花结构、螺纹结构、挑洞结构即镂空结构等不可或缺的装备。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摇床的技术信息,如cn202865520u推荐有“一种电脑横机摇床机构”、cn103173919a提供有“一种针织横编机双摇床装置”、cn203270200u介绍有“一种单摇床双丝杆机构横机”和cn203878296u揭示有“一种横机的摇床装置”,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前述专利虽然能满足使电脑针织横编机的两个针床之间的相互移动而藉以满足移圈针与接圈针之间的对位要求,但是存在以下通弊:其一,由于整个摇床总成是以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结构体系的供设置针床(也称“针板”,以下同)的针床床体(也称“机架”或“针床床身”,以下同)为载体设置的,因而摇床总成与针床床体之间的配合可靠性、安装的便捷性以及日常检护时的方便性等都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前述专利中均未给出必要的技术启示;其二,如业界所知,由于摇床总成的结构体系的电机(通常采用伺服电机)需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精确控制,因而需对摇床总成的结构体系的零位点与末位点进行确定并由电气控制器采集确认,在前述专利中唯由cn202865520u介绍了零位点与末位点的确定方式(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38段),但是由于该cn202865520u采用的是由凸轮带动长键的结构,因而对于由丝杆带动丝杆螺母进而由丝杆螺母带动针床连接导条最终由针床连接导条带动针床横移的结构形式不具有启示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与针床床体之间的配合可靠性、有利于体现与针床连接导条连接的便捷性、有益于日常使用中的检护方便性和有便于向电气控制器反馈零位点以及末位点信号而藉以由电气控制器对动力传动机构的工作精确控制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摇床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摇床装置,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包括供滑动支承针床的一针床床体,在该针床床体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循着针床床体的长度方向各滑动地设置有一针床连接导条,在针床床体的前侧右端以及后侧右端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让位腔,所述针床连接导条与该让位腔相对应,所述针床与针床连接导条连接,所述的摇床装置包括:对应于所述让位腔的位置设置在所述针床床体朝向下的一侧的摇床架,该摇床架的左端与摇床架左固定板固定,而右端与一摇床架右固定板固定,摇床架左固定板在对应于所述让位腔的左端的位置与所述针床床体朝向外的一侧固定,而摇床架右固定板在对应于让位腔的右端的位置同样与针床床体朝向外的一侧固定;设置在所述摇床架上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该导条位移驱动机构在对应于所述让位腔的位置与所述针床连接导条连接;动力传动机构,该动力传动机构与所述针床床体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并且与所述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零位点与末位点信号采集机构,该零位点与末位点信号采集机构包括一零位信号采集器和一感应片,零位信号采集器在对应于所述让位腔的下腔口的位置与所述针床床体固定,感应片在对应于零位信号采集器的位置与所述针床连接导条固定,当针床连接导条连同感应片向零位信号采集器的方向位移而由零位信号采集器采集到信号并且将该信号反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并被电气控制器确定为零位点,而当针床连接导条连同感应片朝着远离零位信号采集器的方向位移而使零位信号采集器接收不到信号时,则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确定为末位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针床床体上并且在对应于针床连接导条的位置循着针床床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该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在所述让位腔的位置是断开的,针床连接导条与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滑动配合,在针床床体的前侧下沿的长度方向以及后侧下沿的长度方向各以间隔状态构成有机头导轨固定座;在对应于所述让位腔的位置配设有一护盖。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针床床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针床连接导条的位置间隔设置有导条压板,藉由该导条压板将针床连接导条限定在所述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内。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针床床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让位腔的上腔口的位置固定有一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和一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在所述针床连接导条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与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之间的位置固定有一信号采集器触发头,当该信号采集器触发头触发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时,则所述针床连接导条向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的方向位移的程度达到极限,而当信号采集器触发头触及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时,则针床连接导条向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的方向位移的程度达到极限。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针床床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调整槽,而在对应于所述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调整槽,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在对应于第一调整槽的位置与针床床体固定,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在对应于第二调整槽的位置与针床床体固定。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以及所述的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为行程开关、微动开关、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摇床架具有一左墙板、一右墙板和一螺母座滑动腔,左墙板与所述的摇床架左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左墙板上开设有一螺杆左轴头支承孔,在该螺杆左轴头支承孔内设置有一螺杆左轴头支承轴承,右墙板与左墙板对应,该右墙板与所述的摇床架右固定板固定连接,在右墙板上并且在对应于螺杆左轴头支承孔的位置开设有一螺杆右轴头支承孔,在该螺杆右轴头支承孔内设置有一螺杆右轴头支承轴承,螺母座滑动腔对应于左、右墙板之间;所述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的螺母座滑动腔内并且同时转动地支承在所述的螺杆左轴头支承轴承以及螺杆右轴头支承轴承上,该导条位移驱动机构在对应于螺母座滑动腔的位置与所述的针板连接导条连接,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在对应于右墙板的位置与所述针床床体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墙板的上部构成有一对左固定板连接座,该对左固定板连接座与所述的摇床架左固定板固定连接并且一对左固定板连接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条左让位腔,在所述右墙板的上部构成有一对右固定板连接座,该对右固定板连接座与所述的摇床架右固定板固定连接并且一对右固定板连接座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条右让位腔,所述的针床连接导条与导条左让位腔以及导条右让位腔滑动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包括一螺杆和一螺杆螺母,螺杆设置在所述的螺母座滑动腔内,该螺杆的左端的螺杆左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螺杆左轴头支承轴承上并且在伸展到所述左墙板的左侧面后由配设在螺杆左轴头上的卡簧限定,螺杆的中部构成有螺杆螺纹,螺杆的右端的螺杆右轴头转动地支承在所述螺杆右轴头支承轴承上并且伸展到所述右墙板的右侧,在该螺杆轴头上配设有一内平面压力轴承和一外平面压力轴承,内平面压力轴承在螺杆右轴头上的位置对应于所述右墙板的内侧,而外平面压力轴承在螺杆右轴头上的位置对应于右墙板的外侧,螺杆螺母与构成于螺杆的中部的所述螺杆螺纹相配合,该螺杆螺母的上部构成有一螺杆螺母座,该螺杆螺母座与所述针床连接导条连接,与所述针床床体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的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与所述螺杆右轴头传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传动轮、传动带和螺杆传动轮,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电机座与所述针床床体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电机传动轮固定在电机的电机轴上,传动带的一端套置在电机传动轮上,另一端套置在螺杆传动轮上,而该螺杆传动轮在对应于所述外平面压力轴承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螺杆右轴头上,其中:所述的电机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所述的电机传动轮以及螺杆传动轮为同步带轮,所述的传动带为同步带。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将摇床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摇床架的左、右端分别与摇床架左、右固定板固定,而摇床架左、右固定板在分别对应于让位腔的左、右端的位置与针床床体朝向外的一侧固定,因而能体现摇床架与针床床体之间的配合可靠性;之二,由于导条位移驱动机构在对应于让位腔的位置与针床连接导条连接,因而能体现与针床连接导条相连接的便捷性;之三,由于在对应于让位腔的位置配设了护盖,因而既可保护摇床装置,又能体现日常检护以及调整时的操作便利性;之四,由于零位点与末位点信号采集机构的结构简练并且感应片与零位信号采集器两者配合可靠,因而能使的电气控制器对动力传动机构的工作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与摇床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针床床体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的针床床体上安装有针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并且结合图4和图5,示出了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结构体系的供滑动支承由图4和图5示意的针床1的一针床床体2,在该针床床体2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循着针床床体2的长度方向各滑动地设置有一针床连接导条21,在针床床体2的前侧右端以及后侧右端并且在相互对应的位置各开设有一让位腔22,前述针床连接导条21与该让位腔22相对应,前述针床1与针床连接导条21连接。

针床床体2的横截面形状可参见图4,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针床床体2的前侧面以及后侧面实质上构成为针床滑动面28c,针床滑动面28c为斜面,顶部由平台28d过渡。

请重点参见图1,示出了属于摇床装置的结构体系的摇床架3,该摇床架3对应于前述让位腔22的位置设置在前述针床床体2朝向下的一侧,该摇床架3的左端与摇床架左固定板4固定,而右端与一摇床架右固定板5固定,摇床架左固定板4在对应于前述让位腔22的左端的位置通过摇床架左固定板螺钉41(本实施例有一对)与前述针床床体2朝向外的一侧固定,而摇床架右固定板5在对应于让位腔22的右端的位置通过摇床架右固定板螺钉51(本实施例有一对)同样与针床床体2朝向外的一侧固定;示出了设置在前述摇床架3上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该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前述让位腔22的位置与前述针床连接导条21连接;示出了动力传动机构7,该动力传动机构7与前述针床床体2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并且与前述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传动连接;示出了零位点与末位点信号采集机构8,该零位点与末位点信号采集机构8包括一零位信号采集器81和一感应片82,零位信号采集器81固定在零位信号采集器支架811上,而该零位信号采集器支架811在对应于前述让位腔22的下腔口的位置采用支架固定螺钉8111与前述针床床体2固定,由图1所示,零位信号采集器81具有一感应槽812,感应片82在对应于零位信号采集器81的位置用螺钉与前述针床连接导条21固定,该感应片82的下端构成有一感应片折弯部821,该感应片折弯部821与前述感应槽812相对应,当针床连接导条21连同感应片82向零位信号采集器81的方向即向右位移并且直至位移至感应片82的下端的前述感应片折弯部821进入前述感应槽812的程度时,由零位信号采集器81采集到信号,即由零位信号采集器81接收到感应信号,并且将该信号反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并被电气控制器将该点确定为即记录为零位点;而当针床连接导条21连同感应片82朝着远离零位信号采集器81的方向(如向左)位移而使零位信号采集器81接收不到感应片82的信号时,则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控制器将该点确定为即记录为末位点。零位点以及末位点分别被确定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便能对前述动力传动机构7实现精确控制,即对动力传动机构7的结构体系的电机71精确控制。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针床床体2上并且在对应于针床连接导条21的位置循着针床床体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23,该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23在前述让位腔22的位置是断开的,针床连接导条21与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23滑动配合,在针床床体2的前侧下沿的长度方向以及后侧下沿的长度方向各以间隔状态构成有机头导轨固定座24,该机头导轨固定座24用于固定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的导轨,以供机头在导轨上滑动,前述针床1朝向针床床体2的一侧即针床1的内侧面与前述的针床滑动面28c滑动配合(针床1的外侧面即朝向外的表面具有针槽,针槽内设置织针);在对应于前述让位腔22的位置配设有一护盖221,由图1所示,在针床床体21上并且在对应于护盖221的四个角部的位置各开设有护盖固定孔28e,护盖221采用护盖固定螺钉2211在对应于护盖固定螺钉孔28e的位置与针床床体2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针床床体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针床连接导条21的位置间隔设置有导条压板25,具体而言,导条压板25采用导条压板固定螺钉251与针床床体2固定,藉由该导条压板25将针床连接导条21限定在即管制在前述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23内。

继续见图1,在前述针床床体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让位腔22的上腔口的位置各通过螺钉固定有一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和一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在前述针床连接导条21上并且在对应于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与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之间的位置采用信号采集器触发头固定螺钉2111固定有一信号采集器触发头211,当该信号采集器触发头211触发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的第一触脚261时,则前述针床连接导条21向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的方向位移的程度达到极限,此时由该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将信号反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由电气控制器向动力传动机构7发出指令,由电气控制器对电机71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例如电机71停止工作或反向工作,而当信号采集器触发头211触及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的第二触脚271时,则针床连接导条21向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的方向位移的程度达到极限,此时由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将信号反馈给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气控制器,由电气控制器对电机71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例如电机71暂停工作或反向工作。

优选地,在前述针床床体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调整槽28a,而在对应于前述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调整槽28b,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在对应于第一调整槽28a的位置与针床床体2固定,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在对应于第二调整槽28b的位置与针床床体2固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可在针床床体2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让位腔22的上腔口的位置用信号采集器支承板固定螺钉291固定一信号采集器支承板29,将前述的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以及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固定在信号采集器支承板29上。前述的第一调整槽28a以及第二调整槽28b开设在信号采集器支承板29上。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的描述并且结合图1的示意可以基本确认本实施例使用的导条第一位置信号采集器26以及前述的导条第二位置信号采集器27为行程开关或微动开关,但是如果使用位置接近开关、干簧管或霍尔感应元件,那么应当视为等同的技术手段而依然属于本发明公开的技术内涵范畴。

请参见图2和图3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摇床架3具有一左墙板31、一右墙板32和一螺母座滑动腔33,左墙板31与前述的摇床架左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左墙板31上开设有一螺杆左轴头支承孔311,在该螺杆左轴头支承孔311内设置有一螺杆左轴头支承轴承3111,右墙板32与左墙板31对应,该右墙板32与前述的摇床架右固定板5固定连接,在右墙板32上并且在对应于螺杆左轴头支承孔311的位置开设有一螺杆右轴头支承孔321,在该螺杆右轴头支承孔321内设置有一螺杆右轴头支承轴承3211,螺母座滑动腔33对应于左、右墙板31、32之间;前述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设置在前述的螺母座滑动腔33内并且同时转动地支承在前述的螺杆左轴头支承轴承3111以及螺杆右轴头支承轴承3211上,该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在对应于螺母座滑动腔33的位置与前述的针板连接导条21连接,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7在对应于右墙板32的位置与前述针床床体2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

继续见图2和图3并且结合图1,在前述左墙板31的上部构成有一对左固定板连接座312,在该对左固定板连接座312上各开设有一左固定板连接螺孔3122,该左固定板连接螺孔3122通过配设在摇床架左固定板4上的一对摇床架左固定板连接螺钉42与前述的摇床架左固定板4固定连接并且一对左固定板连接座31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条左让位腔3121,在前述右墙板32的上部构成有一对右固定板连接座322,在该对右固定板连接座322上各开设有一右固定板连接螺孔3222,通过配设在摇床架右固定板5上的一对摇床架右固定板连接螺钉52与前述的摇床架右固定板5固定连接并且一对右固定板连接座3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条右让位腔3221,前述的针床连接导条21与导条左让位腔3121以及导条右让位腔3221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前述的一对左固定板连接座312的上表面各构成有一左定位销3123,该左定位销3123与预设在摇床架左固定板4上的左定位销孔43相配合;同样的道理,可在前述的一对右固定板连接座322的上表面各构成一右定位销3223,该右定位销3223与预设在摇床右固定板5上的右定位销孔53相配合。

请参见图2和图5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包括一螺杆61(也称“丝杠”,以下同)和一螺杆螺母62(也可称“丝框螺母”,以下同),螺杆61设置在前述的螺母座滑动腔33内,该螺杆61的左端的螺杆左轴头611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螺杆左轴头支承轴承3111(优选使用滚针轴承)上并且在伸展到前述左墙板31的左侧面后由配设在螺杆左轴头611上的卡簧6111限定,螺杆61的中部构成有螺杆螺纹(也可称“丝杠”,以下同),螺杆61的右端的螺杆右轴头61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螺杆右轴头支承轴承3211(优选使用滚针轴承)上并且伸展到前述右墙板32的右侧,在该螺杆轴头612上配设有一内平面压力轴承6121和一外平面压力轴承6122,内平面压力轴承6121在螺杆右轴头612上的位置对应于前述右墙板32的内侧并且与右墙板32的内侧接触,而外平面压力轴承6122在螺杆右轴头612上的位置对应于右墙板32的外侧并且与右墙板32的外侧接触,螺杆螺母62与构成于螺杆61的中部的前述螺杆螺纹相配合,该螺杆螺母62的上部构成有一螺杆螺母座621,该螺杆螺母座621与前述针床连接导条21连接,与前述针床床体2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的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7与前述螺杆右轴头612传动连接。

由图2和图3所示,在前述螺杆螺母座621的顶部开设有一对螺母座连接螺钉孔6211,在针床连接导条21上并且在对应于螺母座连接螺钉孔6211的位置设置有一对螺母座连接螺钉212,藉由该对螺母座连接螺钉212与螺母座连接螺钉孔622连接,从而实现了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与针床连接导条21的连接。

请参见图4和图5并且结合图1至图3,前述的动力传动机构7包括电机71、电机传动轮72、传动带73和螺杆传动轮74,电机71通过电机固定螺钉713固定在电机座712上,电机座712通过螺钉与前述针床床体2朝向下的一侧的右端固定,电机传动轮72固定在电机71的电机轴711上,传动带73的一端套置在电机传动轮72上,另一端套置在螺杆传动轮74上,而该螺杆传动轮74在对应于前述外平面压力轴承6122的右侧的位置固定在前述螺杆右轴头612上并且由螺杆右轴头612上的锁定螺母6123锁定。其中:前述的电机71为具有正反转功能的伺服电机并且受控于前述的电气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电机传动轮72以及螺杆传动轮74为同步带轮,前述的传动带73为同步带。

当前述电机71工作时,由电机轴711带动电机传动轮72,由电机传动轮72通过传动带73带动螺杆传动轮74,由螺杆传动轮74带动螺杆61,由螺杆61带动螺杆螺母62移动,由螺杆螺母62带动针床连接导条61在针床连接导条滑动槽23内位移(滑动),由于针床1与针床连接导条21连接,因而由针床连接导条21带动针床1移动,以满足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编织机构的移圈针与接圈针之间的对位要求。针床1的移动方向取决于针床连接导条21的移动方向,而针床连接导条21的移动方向取决于螺杆螺母62的移动方向,螺杆螺母62的移动方向取决于螺杆61的转动方向,而螺杆62的转动方向取决于螺杆传动轮74,螺杆传动轮74的转动方向取决于传动带73的运动方向,传动带73的运动方向取决于电机传动轮72的转动方向,而电机传动轮72的运动方向取决于受控于电气控制器的电机71的顺时针或逆时针工作状态。

通过申请人在上面对图1至图5的描述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由于本实施例是针对双摇床而言的,即摇床架3以及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各有一对,动力传动机构7的结构体系的螺杆传动轮74有两个并且该两个传动轮74的转动方向相反,以便使两枚针床1实现相反位移,从而提高编织效率。但是,当本发明结构的基础上撤去一个摇床架3、导条位移驱动机构6以及一个传动轮74时,并且对传动带73的长度合理调整,那么本发明演变为单摇床的结构形式。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为适合于单摇床及双摇床。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