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蚊虫迷彩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57741发布日期:2019-02-12 23:3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蚊虫迷彩面料及其印染工艺。



背景技术:

云南地处低纬度高原,植被密集,常年温度较高,夜间蚊虫活动多,军队在该地训练时,受到蚊虫的侵扰现象严重,容易染上传染性疾病,影响部队日常生活,因此,有必要开发一款具有防蚊虫功效的迷彩面料,为部队训练提供方便和安全保障。虽然现有技术中已有将防虫功能面料应用于迷彩服中,但制备工艺复杂,面料造价过高,不适用于军队用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能有效防蚊、驱虫、抑菌的迷彩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蚊虫迷彩面料,所述面料的经纬纱均采用棉涤混纺纱线,所述棉涤混纺纱线由35-45%涤纶,55-65%棉混纺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平纹/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所述面料经前处理、印花后,在后整理机械使用纺织助剂进行第一次浸轧,再在定型机中使用纺织助剂和驱虫剂进行第二次浸轧,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

进一步的,所述面料的密度为76×56。

进一步的,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的配比为5-8:10-15:1-5。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甲基-4-异噻唑啉-3-酮10-20份,聚羟丙基二甲基氯化铵8-12份,十二烷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8-12份,丙三醇10-20份,甜菜碱2-5份,十二烷基磺酸钠1-3份。

进一步的,所述驱虫剂选自柠檬桉叶油、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伊默宁、汽巴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黏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丙烯酸酯类乳液15-2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5-10份,聚丙烯酸酯5-10份,淀粉胶1-5份,聚乙烯醇5-15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次浸轧过程中纺织助剂的添加量为22-28g/l,第二次浸轧过程中纺织助剂的添加量为55-80g/l。

进一步的,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zno、cds、wo3、fe2o3、pbs、sno2、zns、srtio3、sio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光触媒剂在第二次浸轧过程中的添加量为5-8g/l。

进一步的,所述印染过程中所用染料根据所染颜色,按客户提供光谱值表选择相应光谱范围内的分散染料和还原染料。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温度为120-130℃,时间为45-120s。

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在印染和后处理定型中加入驱蚊剂,并通过粘结剂使驱蚊剂紧密附着在面料纤维上,制得的面料能有效防蚊、驱虫、抑菌,该面料上附着的驱蚊剂可在经30次水洗后仍有保留,完全满足军队迷彩服的需求。光触媒剂可以有效地降解环境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并具有高效广泛的消毒性能,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3个实施例来进一步公开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防蚊虫迷彩面料,所述面料的经纬纱均采用棉涤混纺纱线,所述棉涤混纺纱线由35%涤纶,55%棉混纺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平纹/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所述面料经前处理、印花后,在后整理机械使用纺织助剂进行第一次浸轧,再在定型机中使用纺织助剂、光触媒剂和驱虫剂进行第二次浸轧,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所述面料的密度为76×56。

其中,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的配比为5:12:2;所述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甲基-4-异噻唑啉-3-酮15份,十二烷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10份,丙三醇15份,甜菜碱3份,十二烷基磺酸钠2份;所述驱虫剂为柠檬桉叶油;所述黏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丙烯酸酯类乳液16份,聚丙烯酸酯乳液8份,聚丙烯酸酯7份,淀粉胶4份,聚乙烯醇10份,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所述第二次浸轧过程中光触媒剂的添加量为5g/l。

实施例2:

一种防蚊虫迷彩面料,所述面料的经纬纱均采用棉涤混纺纱线,所述棉涤混纺纱线由35%涤纶,55%棉混纺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平纹/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所述面料经前处理、印花后,在后整理机械使用纺织助剂进行第一次浸轧,再在定型机中使用纺织助剂、光触媒剂和驱虫剂进行第二次浸轧,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所述面料的密度为76×56。

其中,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的配比为8:10:5;所述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甲基-4-异噻唑啉-3-酮10份,聚羟丙基二甲基氯化铵12份,十二烷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8份,丙三醇20份,甜菜碱2份,十二烷基磺酸钠3份;所述驱虫剂为羟乙基哌啶羧酸异丁酯和伊默宁;所述黏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丙烯酸酯类乳液15份,聚丙烯酸酯乳液10份,聚丙烯酸酯5份,淀粉胶5份,聚乙烯醇5份,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所述第二次浸轧过程中光触媒剂的添加量为6.5g/l。

实施例3:

一种防蚊虫迷彩面料,所述面料的经纬纱均采用棉涤混纺纱线,所述棉涤混纺纱线由35%涤纶,55%棉混纺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平纹/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所述面料经前处理、印花后,在后整理机械使用纺织助剂进行第一次浸轧,再在定型机中使用纺织助剂、光触媒剂和驱虫剂进行第二次浸轧,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所述面料的密度为76×56。

其中,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抗菌整理剂、驱虫剂、黏合剂的配比为5:15:1;所述抗菌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0份,聚羟丙基二甲基氯化铵8份,十二烷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12份,丙三醇10份,甜菜碱5份,十二烷基磺酸钠1份;所述驱虫剂为柠檬桉叶油;所述黏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丙烯酸酯类乳液20份,聚丙烯酸酯乳液5份,聚丙烯酸酯10份,淀粉胶1份,聚乙烯醇15份,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所述第二次浸轧过程中光触媒剂的添加量为8g/l。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蚊虫迷彩面料及其印染工艺;所述面料的经纬纱均采用棉涤混纺纱线,所述棉涤混纺纱线由35‑45%涤纶,55‑65%棉混纺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平纹/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所述面料经前处理后,放入印染机内使用纺织助剂进行第一次浸轧印染,再放入定型机中使用纺织助剂、光触媒剂和驱虫剂进行第二次浸轧,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本发明通过在印染和后处理定型中加入驱蚊剂,并通过粘结剂使驱蚊剂紧密附着在面料纤维上,制得的面料能有效防蚊、驱虫、抑菌,该面料上附着的驱蚊剂可在经30次水洗后仍有保留,完全满足军队迷彩服的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环中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6
技术公布日:2019.0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