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织物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及其整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57738发布日期:2019-02-12 23:3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免烫整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棉织物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及其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延迟焙烘整理可以满足棉织物生产与制衣两过程的分开进行免烫整理,因此是棉织物免烫整理常用的整理方式。成衣在焙烘后可获得较好的免烫效果,由于接缝平整、工序简单、耐久折裥好而被广泛应用。

目前常用的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的催化剂主要分为无机盐类催化剂和协合催化剂,无机盐类催化剂中常用的是氯化镁,但是,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在运输、裁剪和制衣过程中容易发生交联反应,如果敏化面料在较高温度下储存和运输,会带来白度下降、强力降低、折裥保持性差、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褶皱难以去除等问题。因此通常采取在低温下储存运输,在面料厂和制衣厂以及运输过程中使用冷藏仓库,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成本,不符合当前环保节能的发展要求。因此研发具有高强储存稳定性且保证焙烘后优良免烫效果的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路易斯酸-路易斯碱催化体系催化2d树脂在棉织物上发生交联,减少了氯化镁的使用量,提高了棉织物延迟焙烘免烫整理的储存稳定性和免烫效果,同时提高了棉织物的强力保留率、白度等服用性能,降低成本,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棉织物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中的催化体系,所述催化体系包括三乙烯二胺、盐酸、氯化镁。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体系中,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07-1.15),三乙烯二胺的浓度为0.25-0.27mol/l,氯化镁的浓度为0.05-0.06mol/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催化体系中,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优选为1:1.07。氯化镁的浓度优选为0.05mol/l。

其次,本发明提供了包括上述催化体系的一种棉织物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所述整理液还包括交联剂、渗透剂、强力保护剂和柔软剂;其中,所述交联剂为醚化2d树脂。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免烫整理液中,所述醚化2d树脂为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乙烯脲。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免烫整理液中,所述醚化2d树脂的浓度为100-120g/l,渗透剂的浓度为1-2g/l,柔软剂的浓度为20-40g/l,强力保护剂的浓度为15-30g/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免烫整理液中,所述渗透剂为jfc、apeo、aeo和as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免烫整理液中,所述渗透剂优选为jfc。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免烫整理液中,所述柔软剂为聚乙烯、乙二醇、三乙醇胺和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免烫整理液中,所述柔软剂优选为聚乙烯。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整理液的ph为3.9-4.2。

利用上述整理液,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棉织物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整理液:按照上述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的组分直接混合即可配制得到;

(2)浸轧过程:将经过退浆精炼后的棉织物置于步骤(1)制得的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中,二浸二轧,控制织物的带液率为80-90%;

(3)后处理过程:棉织物浸轧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液后,预烘;

(4)延迟焙烘过程:储存,焙烘,水洗,烘干。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烘温度为70-90℃,预烘时间为3-6min;焙烘温度为150-175℃,焙烘时间为3-4min。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4)中的储存温度为10-80℃,储存时间为1天-1年不等,尤其的,在40℃下可储存6个月,在30摄氏度下可储存12个月以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延迟焙烘免烫整理催化方法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1)储存稳定性好:本发明以三乙烯二胺与盐酸为低温抑制高温催化体系为延迟焙烘免烫整理的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与盐酸生成三乙烯二胺盐酸盐,制约盐酸催化醚化2d树脂发生交联反应,保证运输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棉织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白度不变、强力保留率较高、折裥保持性好等性能。

(2)免烫效果好:本发明中的延迟焙烘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在高温焙烘时,三乙烯二胺盐酸盐分解为三乙烯二胺和盐酸,盐酸与氯化镁协同催化醚化2d树脂在纤维之间发生交联反应,在焙烘后可获得较好的抗皱效果,折皱回复角可达264°。且相比于目前常用的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方法,本发明的方法还提高了织物的强力保留率、白度等服用性能,降低成本,节能环保。

(3)经济环保:本发明延迟焙烘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在运输储存时较高温度时也能保持白度不变、强力保留率较高、折裥保持性好、包装和运输过程中无褶皱产生。且无需低温储存,这一储存运输条件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环保节能,且保证棉织物在延迟免烫整理后储存过程中的稳定性。此外,本发明整理液还可以大大降低氯化镁用量,本发明整理液中的氯化镁用量仅为0.05-0.06mol/l,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0.25-0.3mol/l。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实例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例表示的范围。

一种棉织物延迟焙烘免烫整理方法,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已知纯棉平纹布原始的断裂强力为671.02n、折皱回复角为144.84°和亨特白度为94.93。

(1)整理液的制备过程:按照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07,三乙烯二胺浓度为0.27mol/l;mgcl20.05mol/l,柔软剂聚乙烯25g/l,渗透剂jfc1g/l,强力保护剂20g/l,2d树脂100g/l配制得到整理液;

(2)浸轧过程:将经过退浆精炼后的棉织物置于(1)整理液中,ph=4,二浸二轧,控制织物的带液率为90%;

(3)后处理过程:棉织物浸轧混合整理液后,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80℃,储存时间24h,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水洗,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5.7%、折皱回复角为157.29°和亨特白度为94.65;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82.3%、折皱回复角为261.8°和亨特白度为92.37。

实施例2:

已知纯棉平纹布原始的断裂强力为671.02n、折皱回复角为144.84°和亨特白度为94.93。

(1)整理液的制备过程:按照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07,三乙烯二胺浓度为0.27mol/l;mgcl20.06mol/l,柔软剂聚乙烯25g/l,渗透剂jfc1g/l,强力保护剂20g/l,2d树脂100g/l配制得到整理液;

(2)浸轧过程:将经过退浆精炼后的棉织物置于(1)整理液中,ph=4,控制织物的带液率为90%;

(3)后处理过程:棉织物浸轧混合整理液后,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80℃,储存时间24h,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水洗,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4.3%、折皱回复角为162.44°和亨特白度为93.57;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81.7%、折皱回复角为264.2°和亨特白度为90.82。

实施例3:

已知纯棉平纹布原始的断裂强力为671.02n、折皱回复角为144.84°和亨特白度为94.93。

(1)整理液的制备过程:按照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07,三乙烯二胺浓度为0.27mol/l;mgcl20.05mol/l,柔软剂乙二醇25g/l,渗透剂apeo1g/l,强力保护剂20g/l,2d树脂100g/l配制得到整理液;

(2)浸轧过程:将经过退浆精炼后的棉织物置于(1)整理液中,ph=4,二浸二轧,控制织物的带液率为90%;

(3)后处理过程:棉织物浸轧混合整理液后,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80℃,储存时间24h,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3min,水洗,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2.7%、折皱回复角为156.47°和亨特白度为94.34;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81.9%、折皱回复角为243.9°和亨特白度为92.67。

实施例4:

已知纯棉平纹布原始的断裂强力为671.02n、折皱回复角为144.84°和亨特白度为94.93。

(1)整理液的制备过程:按照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15,三乙烯二胺浓度为0.27mol/l;mgcl20.05mol/l,柔软剂三乙醇25g/l,渗透剂as1g/l,强力保护剂20g/l,2d树脂100g/l配制得到整理液;

(2)浸轧过程:将经过退浆精炼后的棉织物置于(1)整理液中,ph=4,加入mgcl20.05mol/l二浸二轧,控制织物的带液率为90%;

(3)后处理过程:棉织物浸轧混合整理液后,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80℃,储存时间24h,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水洗,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1.2%、折皱回复角为159.29°和亨特白度为94.55;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8.3%、折皱回复角为259.2°和亨特白度为92.17。

实施例5:

已知纯棉平纹布原始的断裂强力为671.02n、折皱回复角为144.84°和亨特白度为94.93。

(1)整理液的制备过程:保持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07配制反应液,三乙烯二胺浓度为0.25mol/l,mgcl20.05mol/l,柔软剂三乙醇胺40g/l,渗透剂aeo2g/l,强力保护剂30g/l,2d树脂120g/l;

(2)浸轧过程:将经过退浆精炼后的棉织物置于(1)整理液中,ph=4,二浸二轧,控制织物的带液率为80%;

(3)后处理过程:棉织物浸轧混合整理液后,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80℃,储存时间24h,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水洗,烘干。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5.1%、折皱回复角为156.27°和亨特白度为94.65;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82.3%、折皱回复角为266.8°和亨特白度为92.33。

实施例6:

实施例6经过浸轧整理液后的棉织物进行,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60℃,储存时间4周,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3.7%、折皱回复角为149.29°和亨特白度为94.37;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81.6%、折皱回复角为264.2°和亨特白度为92.45。

实施例7:

实施例6经过浸轧整理液后的棉织物进行,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40℃,储存时间2个月,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3.1%、折皱回复角为152.31°和亨特白度为94.63;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81.5%、折皱回复角为265.8°和亨特白度为92.51。

实施例8:

实施例6经过浸轧整理液后的棉织物进行,预烘温度为80℃,预烘时间为3min;储存温度40℃,储存时间6个月,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3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2.5%、折皱回复角为161.24°和亨特白度为93.67;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7.8%、折皱回复角为260.1°和亨特白度为90.34。

对比例1:催化体系为氯化镁

整理液中的催化体系仅包括氯化镁,浓度为30g/l,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整理后的棉织物在80℃下,储存24h后,折皱回复角201.1°,强力保留率为76.4%,亨特白度为89.43。在60℃下储存4周后,折皱回复角193.5°,强力保留率为78.1%,亨特白度为90.53;在40℃下储存储存时间2个月后,折皱回复角185.9°,强力保留率为81.6%,亨特白度为93.65。

对比例2:

整理液中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三乙烯二胺浓度为0.27mol/l;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3.5%、折皱回复角为146.29°和亨特白度为94.95;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8.2%、折皱回复角为222.1°和亨特白度为92.43。

对比例3:

整理液中三乙烯二胺与盐酸的摩尔比为1:1.5,三乙烯二胺浓度为0.27mol/l;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77.4%、折皱回复角为184.31°和亨特白度为94.03;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0.1%、折皱回复角为243.2°和亨特白度为92.27。

对比例4:

整理液中氯化镁的浓度为0.15mol/l;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76.7%、折皱回复角为196.80°和亨特白度为91.71;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5.1%、折皱回复角为265.3°和亨特白度为90.07。

对比例5:催化体系为三乙胺+盐酸+氯化镁

整理液中的催化体系为三乙胺+盐酸+氯化镁,三乙胺浓度为0.27mol/l,盐酸0.27mol/l,mgcl20.05mol/l,,其余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整理后的棉织物在80℃下,储存24h后,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1.2%、折皱回复角为177.75°和亨特白度为93.72;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4.1%、折皱回复角为255.1°和亨特白度为92.07。

在60℃下储存4周后,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1.7%、折皱回复角为182.17°和亨特白度为93.36;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4.5%、折皱回复角为259.2°和亨特白度为92.12。

在40℃下储存时间2个月,按本方法处理的棉织物,根据国家标准gb/t3923.2-2013和gb/t3819测得棉织物焙烘前的强力保留率为81.5%、折皱回复角为180.70°和亨特白度为93.53;焙烘后强力保留率为75.1%、折皱回复角为259.8°和亨特白度为92.09。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做各种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