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紫外吸湿排汗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6659发布日期:2019-01-29 17:2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紫外吸湿排汗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衣服面料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如要求面料同时要具有抗紫外线辐射、能吸湿排汗、抑菌效果好等功能。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研制出综合性能较好的功能面料,然而,制备该面料的工序复杂,成本太高,不能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因此市场空间小,难以广泛应用于生产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同时具有抗紫外和吸湿排汗功能的面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面料由55-60%涤纶和40-45%棉纤维复合成30-35支的纱线作为经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将所述面料经前处理、烧毛、冷堆、退卷、丝光、印花、焙烘、还原显色、柔软、预缩工艺步骤,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在印花工艺部洲后使用整理机械并加如纺织助剂进行第一次浸轧,再在定型机中加入纺织助剂、光触媒剂。

优选的,所述面料的密度为133×74。

优选的,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所述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的配比为15-20:1-5:2-5。

优选的,所述抗紫外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10-15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5份、椰子油二乙醇酰胺6-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10份,4-硝基-1,2-二氨基-3,5-吡唑烷二酮2-6份,海藻酸钠3-8份,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2-5份,纳米氧化锌2-5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1-3份。

优选的,所述吸湿排汗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异丙胺盐0.1-1份,双巯基乙酸乙二醇酯2-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15份,4,4'-二硝基二苯甲醇2-6份,丙二醇嵌段聚醚2-5份,聚乙二醇2-10份,硅油2-4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1-3份。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12-25g/l,第二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42-55g/l。

优选的,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zno、cds、wo3、fe2o3、pbs、sno2、zns、srtio3、sio2中的任意一种,所述光触媒剂在第二次浸轧过程中的添加量为5-8g/l。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浸轧和第二次浸轧的压力均为2.2-2.5kg/cm2,轧液率为100%。

优选的,所述丝光过程,温度为75℃-80℃,氢氧化钠溶液的为12-15%,丝光时间为45-150s。

优选的,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80-190℃,时间为30-50s。

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以亲水性材料为经纱,以疏水性纤维为纬纱,经纬交织,制得的面料能有效进行吸湿排汗;此外,在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既能进一步的保证面料的吸湿排汗功能,还能赋予面料良好的抗紫外辐射的功能,制得的面料可以有效减轻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同时穿着舒适、能吸湿排汗。本发明提供的面料生产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光触媒剂可以有效地降解环境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并具有高效广泛的消毒性能,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3个实施例来进一步公开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抗紫外吸湿排汗面料,所述面料由55%涤纶和40%棉纤维复合成30支的纱线作为经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将所述面料经前处理、烧毛、冷堆、退卷、丝光、印花、焙烘、还原显色、柔软、预缩等工艺步骤,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在印花工艺部洲后使用整理机械并加如纺织助剂进行第一次浸轧,再在定型机中加入纺织助剂、光触媒剂。所述面料的密度为133×74,所述印花的颜色为海洋迷彩。

其中,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所述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的配比为16:3:4;所述抗紫外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12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4份、椰子油二乙醇酰胺7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份,4-硝基-1,2-二氨基-3,5-吡唑烷二酮5份,海藻酸钠6份,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4份,纳米氧化锌3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2份;所述吸湿排汗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异丙胺盐0.5份,双巯基乙酸乙二醇酯3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份,4,4'-二硝基二苯甲醇4份,丙二醇嵌段聚醚4份,聚乙二醇5份,硅油3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2份;所述第一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18g/l,第二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48g/l;所述第一次浸轧和第二次浸轧的压力均为2.4kg/cm2,轧液率为100%;所述丝光过程,温度为76℃,氢氧化钠溶液的为13%,丝光时间为80s;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85℃,时间为45s,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所述第二次浸轧过程中光触媒剂的添加量为5g/l。

实施例2:

一种抗紫外吸湿排汗面料,所述面料由57%涤纶和43%棉纤维复合成32支的纱线作为经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将所述面料经前处理、烧毛、冷堆、退卷、丝光、印花、焙烘、还原显色、柔软、预缩等工艺步骤,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所述面料的密度为133×74,所述印花的颜色为海洋迷彩。

其中,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所述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的配比为20:1:5;所述抗紫外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10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份、椰子油二乙醇酰胺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4-硝基-1,2-二氨基-3,5-吡唑烷二酮2份,海藻酸钠8份,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2份,纳米氧化锌5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1份;所述吸湿排汗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异丙胺盐1份,双巯基乙酸乙二醇酯2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份,4,4'-二硝基二苯甲醇2份,丙二醇嵌段聚醚5份,聚乙二醇2份,硅油4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1份;所述第一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25g/l,第二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42g/l;所述第一次浸轧和第二次浸轧的压力均为2.5kg/cm2,轧液率为100%;所述丝光过程,温度为75℃,氢氧化钠溶液的为15%,丝光时间为45s;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90℃,时间为30s,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所述第二次浸轧过程中光触媒剂的添加量为6.5g/l。

实施例3:

一种抗紫外吸湿排汗面料,所述面料由60%涤纶和45%棉纤维复合成32支的纱线作为经纬纱,所述经纱和纬纱依次交替排列,采用斜纹组织交织而成面料,将所述面料经前处理、烧毛、冷堆、退卷、丝光、印花、焙烘、还原显色、柔软、预缩等工艺步骤,最后对面料进行烘干即得,所述面料的密度为133×74,所述印花的颜色为海洋迷彩。

其中,所述纺织助剂包括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所述抗紫外整理剂、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吸湿排汗整理剂的配比为15:5:2;所述抗紫外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15份,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份、椰子油二乙醇酰胺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份,4-硝基-1,2-二氨基-3,5-吡唑烷二酮6份,海藻酸钠3份,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5份,纳米氧化锌2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3份;所述吸湿排汗整理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异丙胺盐0.1份,双巯基乙酸乙二醇酯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0份,4,4'-二硝基二苯甲醇6份,丙二醇嵌段聚醚2份,聚乙二醇10份,硅油2份,钛酸酯硅烷偶联剂3份;所述第一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12g/l,第二次浸轧中纺织助剂的加入量为55g/l;所述第一次浸轧和第二次浸轧的压力均为2.2kg/cm2,轧液率为100%;所述丝光过程,温度为80℃,氢氧化钠溶液的为12%,丝光时间为150s;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80℃,时间为50s,所述光触媒为纳米tio2,所述第二次浸轧过程中光触媒剂的添加量为8g/l。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