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辊体烫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3416发布日期:2018-10-19 21:45阅读:12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辊体烫光机。



背景技术:

经过烫光整理后的织物表面,膨松丰厚、绒毛丰满、顺直光亮,可与天然织物相媲美。纺织后整理行业中常用的普通烫光设备有两种,一种是单辊烫光机,另外一种是双辊烫光机。双辊烫光机目前在使用过程中国普遍存在两个熨烫辊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不能根据布料厚度的需要来调整两者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烫光要求,且熨烫辊内部普遍采用加热棒加热,一旦加热棒损坏,不能够迅速替换,影响加热效果,使用人员也很难知道熨烫辊表面温度,来判断是否达到烫光的温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调整两个熨烫辊之间高度的双辊体烫光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辊体烫光机,包括由驱动设备驱动旋转的第一熨烫辊,所述第一熨烫辊下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支撑套,两个所述支撑套内分别滑动配合有导柱,两个所述导柱之间固定设置有由驱动设备驱动旋转的第二熨烫辊,所述支撑套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丝母,所述丝母上固定有丝杠,所述丝杠下方设置有电机,所述丝杠与支撑套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熨烫辊本体两侧的第一左封闭盘和第一右封闭盘,所述第一熨烫辊内设置有电加丝护套管,所述第一熨烫辊内壁和电加丝护套管外壁之间填充有导热油,所述电加丝护套管内设置有不少于两组的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盘绕在电加丝护套管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和第二熨烫辊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双辊体烫光机外设置有收集辊。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壁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内设置有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第一左封闭盘或第一右封闭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熨烫辊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左封闭盘和第二右封闭盘,所述第二熨烫辊上的第二左封闭盘或第二右封闭盘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连接第一温度显示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连接第二温度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丝为二组。

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调整第一熨烫辊和第二熨烫辊之间高度。根据布料厚度的需要来调整第一熨烫辊和第二熨烫辊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烫光要求,且第一熨烫辊和第二熨烫辊内部采用不少于两组的电加热丝加热,一旦一组电加热丝损坏,另一组能够迅速替换,不影响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一左封闭盘或第一右封闭盘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使用人员根据第一温度显示器可以知道第一熨烫辊表面温度,且可以通过调整电加热丝加热组数来调整第一熨烫辊表面温度。所述双辊体烫光机外设置有收集辊,方便收集烫光好的布料。所述支撑套壁上设置有卡孔,所述卡孔内设置有卡板,能够利用卡板的位置来固定导柱在支撑套内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熨烫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2-第一熨烫辊、3-支撑套、4-导柱、5-第二熨烫辊、6-连接杆、7-丝母、8-丝杠、9-电机、10-收集辊、22-第一左封闭盘、23-第一右封闭盘、24-电加丝护套管、25-导热油、26-电加热丝、27-第一温度传感器、28-第一温度显示器、31-卡孔、32-卡板、52-第二左封闭盘、53-第二右封闭盘、57-第二温度传感器、58-第二温度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双辊体烫光机,包括由驱动设备驱动旋转的第一熨烫辊2,所述第一熨烫辊2下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支撑套3,两个所述支撑套3内分别滑动配合有导柱4,两个所述导柱4之间固定设置有由驱动设备驱动旋转的第二熨烫辊5,所述支撑套3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另一端连接有丝母7,所述丝母7上固定有丝杠8,所述丝杠8下方设置有电机9,所述丝杠8与支撑套3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封闭盘22和第一右封闭盘23,所述第一熨烫辊2内设置有电加丝护套管24,所述第一熨烫辊2内壁和电加丝护套管24外壁之间填充有导热油25,所述电加丝护套管24内设置有不少于两组的电加热丝26,所述电加热丝26盘绕在电加丝护套管24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双辊体烫光机外设置有收集辊10。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3壁上设置有卡孔31,所述卡孔31内设置有卡板32。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2第一左封闭盘22或第一右封闭盘23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7,所述第二熨烫辊5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左封闭盘52和第二右封闭盘53,所述第二熨烫辊5上的第二左封闭盘52或第二右封闭盘53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7连接第一温度显示器28,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7连接第二温度显示器58。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丝26为二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调整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之间高度。根据布料厚度的需要来调整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烫光要求,且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内部采用不少于两组的电加热丝26加热,一旦一组电加热丝26损坏,另一组电加热丝26能够迅速替换,不影响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一熨烫辊第一左封闭盘22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7,第二熨烫辊第二左封闭盘52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7,使用人员根据温度显示器可以知道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表面温度,且可以通过调整电加热丝26加热组数来调整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表面温度。所述双辊体烫光机外设置有收集辊10,方便收集烫光好的布料。所述支撑套3壁上设置有卡孔31,所述卡孔31内设置有卡板32,能够利用卡板32的位置来固定导柱4在支撑套3内的位置。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双辊体烫光机,包括由驱动设备驱动旋转的第一熨烫辊2,所述第一熨烫辊2下方设置有左右对称的支撑套3,两个所述支撑套3内分别滑动配合有导柱4,两个所述导柱4之间固定设置有由驱动设备驱动旋转的第二熨烫辊5,所述支撑套3连接有连接杆6,所述连接杆6另一端连接有丝母7,所述丝母7上固定有丝杠8,所述丝杠8下方设置有电机9,所述丝杠8与支撑套3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左封闭盘22和第一右封闭盘23,所述第一熨烫辊2内设置有电加丝护套管24,所述第一熨烫辊2内壁和电加丝护套管24外壁之间填充有导热油25,所述电加丝护套管24内设置有不少于两组的电加热丝26,所述电加热丝26盘绕在电加丝护套管24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双辊体烫光机外设置有收集辊10。

优选的,所述支撑套3壁上设置有卡孔31,所述卡孔31内设置有卡板32。

优选的,所述第一熨烫辊第一右封闭盘23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7,所述第二熨烫辊第二右封闭盘53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7,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7与第一温度显示器28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7与第二温度显示器58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丝26为二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调整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之间高度。根据布料厚度的需要来调整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之间的距离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烫光要求,且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内部采用不少于两组的电加热丝26加热,一旦一组电加热丝26损坏,另一组电加热丝26能够迅速替换,不影响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一熨烫辊第一右封闭盘23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7,第二熨烫辊右封闭盘53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57,使用人员根据温度显示器可以知道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表面温度,且可以通过调整电加热丝26加热组数来调整第一熨烫辊2和第二熨烫辊5表面温度。所述双辊体烫光机外设置有收集辊10,方便收集烫光好的布料。所述支撑套3壁上设置有卡孔31,所述卡孔31内设置有卡板32,能够利用卡板32的位置来固定导柱4在支撑套3内的位置。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7为WRM-101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57为WRM-101第二温度传感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