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433发布日期:2018-11-28 00:2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绣花机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绣花机普遍为电脑绣花机,其能高速度、高效率地对布料进行反复绣作,或是可以对部分区域进行反复绣作,从而广泛被应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现有的绣花机存在以下不足。

1、进料、收料一般人手操作,操作复杂,影响绣作效率。

2、布料张紧程序,大部分由人工利用夹紧器夹紧布料四侧而实现布料张紧的,操作繁琐,劳动强度高,且张紧程度由操作人员凭经验控制,难以根据布料的质地而调控布料张紧,降低绣作精度,影响绣作质量。

3、现有的绣花机的切割部分一般使用激光切割或热刀切割,激光切割与热刀切割对位精度要求高,切割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甚至在切割过程中,被加工物料出现收缩,更是无法对位完成切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它能一次性地完成进料、张紧、绣作、切割、收料程序,自动化高,操作方便,且能保证绣作效果,提高切割精度,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进料、张紧、绣作、压形切割、收料的绣花机,它包括机架、移动加工部件、张紧部件、移动驱动部件、绣作部件、压形切割部件、收料部件。

所述机架的左侧出料处设有带收料辊动轮的收料部件,所述绣作部件与压形切割部件分别安装于机架的横梁前侧与后侧上;移动驱动部件安装有与移动加工部件的底部连接的横向动力输送带、纵向动力输送带。

所述移动加工部件包括与机架滑动连接的绣作框架,所述绣作框架通过移动驱动部件往复于绣作部件与压形切割部件的下方或者在绣作部件的下方上前后左右滑动。

所述张紧部件包括将布料分别往左与往右横向张紧用的左张紧部件、右张紧部件、将布料分别往前、往后张紧用的前张紧部件、后张紧部件,所述左张紧部件、右张紧部件分别设置于绣作框架的左右端头上,前张紧部件、后张紧部件分别设置于绣作框架的前后两侧上。

所述收料部件设有处于绣作框架的左侧的尾勾刀。

所述机架上安装有与右张紧部件、后张紧部件、绣作部件、移动驱动部件、压形切割部件、收料部件连接并控制它们运行次序用的监控部件。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左张紧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左侧的左针板和若干条用作布料张紧过程顺势滑入勾紧布料用的左勾针,左勾针以45°角纵向排列固定在左针板上。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右张紧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右侧并其中段与绣作框架连接之间能使布料平整进入的进布压杆、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右侧并与进布压杆连接之间能使布料跨越通过的针孔杆,所述针孔杆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右针孔、分别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右端的前后两侧上的推针缸、推针缸连接有位于针孔杆右侧且留有间距的右针杆,右针杆靠针孔杆的一侧设有能与右针孔对应滑插入的右直针,右直针下方设有前后两侧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的隔针板,隔针板中段与绣作框架留有在进料期间使布料顺利通过的间距。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前张紧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前侧且向绣作框架后侧开口的前开口导布管、设置在前开口导布管内的前导布内圆杆,前导布内圆杆的左末端固定安装在前开口导布管左末端,且前导布内圆杆的直径比前开口导布管的开口大。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后张紧部件包括横向排列并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后侧的若干个导布管驱动缸、能前后滑动于绣作框架后侧并向绣作框架前侧开口的后开口导布管,导布管驱动缸的推杆与后开口导布管连接,后开口导布管内设有后导布内圆杆,后导布内圆杆的左末端固定安装在后开口导布管的左末端,且后导布内圆杆的直径比后开口导布管的开口大。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移动驱动部件包括带动绣作框架沿着机架左右滑移用的横向动力输送带、带动绣作框架沿着机架前后移动用的纵向动力输送带,绣作框架的底部设有分别扣接在横向动力输送带、纵向动力输送带用的连接扣。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绣作部件包括横向排列固定安装在机架的横梁前侧的若干个等间距分布并联动绣作产品的绣花机头、固定于机架前侧并用作承载绣作框架的绣花工作台。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压形切割部件包括滑动安装在机架的横梁后侧上方的上冲压板、安装在上冲压板底部并用作压形切割产品用的冲压刀模、横向排列滑动连接于机架且与绣花工作台呈现水平状态的若干块能滑动开合的下冲压板。

所述下冲压板相互之间存在有若干条纵间缝。

所述机架左后下方安装有用作驱动下冲压板拼合或分离之用的下板驱动缸。

所述下冲压板最右端的一块固定安装在机架右侧,下板驱动缸连接于下冲压板最左端一块的底部。

所述每块下冲压板连接之间的右侧底部设有复位勾,每块下冲压板连接之间的左侧底部设有复位杆,复位勾与复位杆相互滑动扣接而使每块下冲压板分离时相互扣接传动。

根据上述进行优化,所述收料部件包括设置于机架左侧的用于收卷剩余在前张紧部件的前开口导布管、后张紧部件的后开口导布管内的边废料布条用的辊动轮、辅助辊动轮收料的尾勾刀和处于横梁下方的用于收成品的落料槽。

上述的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的操作方法,其操作步骤顺次如下。

1)进料:上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后,右张紧部件的推针缸推动右针杆向左滑行,使固定在右针杆上的右直针从右针孔拔出,使布料解除锁止;然后,后张紧部件的导布管驱动缸推动后开口导布管及后导布内圆杆向绣作框架的前侧推出,使之与前开口导布管的距离缩短,以便布料能以松驰的状态滑拉进料;与此同时,绣作框架移动至绣花工作台上的指定位置,完成进料预备状态。

随后,机架左侧的辊动轮转动卷拉切割后剩余在前开口导布管及后开口导布管内的边废料布条,以至拉动环状编织的双层布料从右平整进入进布压杆并跨越针孔杆滑拉至隔针板底部,然后环状布料环裹前导布内圆杆及后导布内圆杆继续向左滑拉满整个绣作框架并覆盖左勾针,进料工序完成。

2)张紧:后张紧部件的导布管驱动缸驱动后开口导布管及后导布内圆杆向后拉动,与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上的前张紧部件形成反向作用力,达至布料纵向张紧;布料前后两侧张紧拉平期间,顺势穿刺插入左勾针,形成布料左侧张紧;然后右张紧部件的推针缸推动右针杆向右推进,使固定安装在右针杆上的右直针向右穿刺布料并滑插入右针孔,布料完成右侧锁止张紧。

3)绣作:移动驱动部件驱动承载着张紧的布料的绣作框架在绣花机头下方上左右前后滑移;同时,绣花机头上下往复对布料进行绣作,完成绣作工序。

4)压形切割:绣作工序完成后,移动驱动部件驱动承载着绣作好产品的整幅布料的绣作框架往下冲压板方向滑移,直至绣作框架前侧下方的连接扣到达落料槽位置,绣作框架后侧下方的连接扣穿越纵间缝到达下冲压板外侧位置,并且绣作框架到达指定位置后停止移动,至使绣作好的产品跟与产品形状一至的冲压刀模位置垂直对应。

然后,下板驱动缸推动左边的第一块下冲压板向右滑推,闭合纵间缝,令所有下冲压板滑动拼合,以使下冲压板、绣作好的产品及冲压刀模处于垂直对应位置,形成压形切割预备状态。

随后,上冲压板带动冲压刀模垂直下压,对下冲压板承托着的产品进行压形、切割,完成压形切割工序。

5)收料:冲压刀模、下冲压板、右张紧部件、后张紧部件依次复位。

然后,绣作框架向绣花工作台滑移,把绣花成品推至落料槽完成成品收纳,当绣作框架滑移到进料预备状态的初始位置,进料工序启动,收料部件的辊动轮拉动边废料布条,左针板上的余废料拉动至尾勾刀时被横向分割开,以便辊动轮进行废料收卷,并拉动进料,完成收料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机架、移动加工部件、张紧部件、移动驱动部件、绣作部件、压形切割部件、收料部件及监控部件的结构配合,以使本绣花机可循环自动地一次性完成进料、张紧、绣作、压形切割、收料一系列工序,自动化高,操作方便,高效率,高质量生产。

2)通过绣作框架安装有左张紧部件、右张紧部件、前张紧部件、后张紧部件,根据被加工物料的材质特性控制其张紧力,保持物料加工时的平整度,适应强度高,保证绣作效果。

3)利用冲压刀模实现一次性压形切割,适应批量生产,压形切割精度高,操作方便,保证产品质量。

4)在压形切割部件的作用下,用以在压形切割时闭合纵间缝,加强抗压强度,保护机器与被加工物料,提高压形切割精度,确保产品质量,减少边料产生,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料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右张紧部件松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右张紧部件张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左张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后张紧部件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右张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进料状态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局部机架)。

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后张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张紧完毕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未完成压形切割预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下冲压板未闭合状态)。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压形切割预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下冲压板闭合状态)。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压形切割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其所述绣花机包括机架1、移动加工部件、张紧部件、移动驱动部件2、绣作部件3、压形切割部件4、收料部件5。

所述收料部件5安装于机架的左侧出料处,所述收料部件5设有处于绣作框架6的左侧的尾勾刀52。

并且,所述绣作部件3与压形切割部件4分别安装于机架1的横梁11前侧与后侧上。移动驱动部件2安装有与移动加工部件的底部连接的横向动力输送带21、纵向动力输送带22。

其中,所述移动加工部件包括与机架1滑动连接的绣作框架6。所述绣作框架6通过移动驱动部件2往复于绣作部件3与压形切割部件4的下方或者在绣作部件3的下方上前后左右滑动。

以及,所述张紧部件包括将布料分别往左与往右横向张紧用的左张紧部件7、右张紧部件8、将布料分别往前、往后张紧用的前张紧部件9、后张紧部件10。所述左张紧部件7、右张紧部件8分别设置于绣作框架6的左右端头上,前张紧部件9、后张紧部件10分别设置于绣作框架6的前后两侧上。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与右张紧部件8、后张紧部件10、绣作部件3、移动驱动部件2、压形切割部件4、收料部件5连接并控制它们运行次序用的监控部件12。

这样,通过机架1、移动加工部件、张紧部件、移动驱动部件2、绣作部件3、压形切割部件4、收料部件5及监控部件12的结构配合,以使本绣花机能自动地一次性完成进料、张紧、绣作、压形切割、收料的一系列工序,自动化高,操作方便,高效率,高质量生产。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所述左张紧部件7包括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左侧的左针板71和若干条用作布料张紧过程顺势滑入勾紧布料用的左勾针72,左勾针72以45°角纵向排列固定在左针板71上。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所述右张紧部件8包括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右侧并其中段与绣作框架6连接之间能使布料平整进入的进布压杆81、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右侧并与进布压杆81连接之间能使布料跨越通过的针孔杆82。其中,所述针孔杆82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的右针孔83、分别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右端的前后两侧上的推针缸84、推针缸84连接有位于针孔杆82右侧且留有间距的右针杆85,右针杆85靠针孔杆82的一侧设有能与右针孔83对应滑插入的右直针86。右直针86下方设有前后两侧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的隔针板87,隔针板87中段与绣作框架6留有在进料期间使布料顺利通过的间距。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所述前张紧部件9包括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前侧且向绣作框架6后侧开口的前开口导布管91、设置在前开口导布管91内的前导布内圆杆92,前导布内圆杆92的左末端固定安装在前开口导布管91左末端,且前导布内圆杆92的直径比前开口导布管91的开口大。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所述后张紧部件10包括横向排列并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后侧的若干个导布管驱动缸103、能前后滑动于绣作框架6后侧并向绣作框架6前侧开口的后开口导布管101,导布管驱动缸103的推杆与后开口导布管101连接,后开口导布管101内设有后导布内圆杆102,后导布内圆杆102的左末端固定安装在后开口导布管101的左末端,且后导布内圆杆102的直径比后开口导布管101的开口大。

由于上述前导布内圆杆92及后导布内圆杆102分别均比前开口导布管91及后开口导布管101的开口大,以至于环裹前导布内圆杆92及后导布内圆杆102的环状编织布料自滑拉进料到张紧状态的情况下,始终被反扣在前开口导布管91及后开口导布管101内,起到扣锁布料作用。

即,通过绣作框架6安装有左张紧部件7、右张紧部件8、前张紧部件9、后张紧部件10,根据被加工物料的材质特性控制其张紧力,保持物料加工时的平整度,适应强度高,保证绣作效果。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所述移动驱动部件2包括带动绣作框架6沿着机架1左右滑移用的横向动力输送带21、带动绣作框架6沿着机架1前后移动用的纵向动力输送带22,绣作框架6的底部设有分别扣接在横向动力输送带21、纵向动力输送带22用的连接扣23。

这样,使绣作框架6能根据绣作所需而带动布料在绣作部件3下方前后左右移动,或者使绣作框架6往复于绣作部件3、压形切割部件4的下方,运行稳定性高,位移精度高,保证绣作效果。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所述压形切割部件4包括滑动安装在机架1的横梁11后侧上方的上冲压板41、安装在上冲压板41底部并用作压形切割产品用的冲压刀模42、横向排列滑动连接于机架1且与绣花工作台32呈现水平状态的若干块能滑动开合的下冲压板43。

其中,所述下冲压板43相互之间存在有若干条纵间缝44。所述机架1左后下方安装有用作驱动下冲压板43拼合或分离之用的下板驱动缸45。所述下冲压板43最右端的一块固定安装在机架1右侧,下板驱动缸45连接于下冲压板43最左端一块的底部。

另外,所述每块下冲压板43连接之间的右侧底部设有复位勾46。每块下冲压板43连接之间的左侧底部设有复位杆47,复位勾46与复位杆47相互滑动扣接而使每块下冲压板43分离时相互扣接传动。

在压形切割部件作用下,压形切割时闭合纵间缝44,加强抗压强度,保护机器与布料,确保绣作效果,提高压形切割精度,减少废品率。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上述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的操作方法,其步骤顺次如下。

1)进料:上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后,右张紧部件8的推针缸84推动右针杆85向左滑行,使固定在右针杆85上的右直针86从右针孔83拔出,使布料解除锁止;然后,后张紧部件10的导布管驱动缸103推动后开口导布管101及后导布内圆杆102向绣作框架6的前侧推出,使之与前开口导布管91的距离缩短,以便布料能以松驰的状态滑拉进料;与此同时,绣作框架6移动至绣花工作台32上的指定位置,完成进料预备状态。

随后,机架1左侧的辊动轮51转动卷拉切割后剩余在前开口导布管91及后开口导布管101内的边废料布条,以至拉动环状编织的双层布料从右平整进入进布压杆81并跨越针孔杆82滑拉至隔针板87底部,然后环状布料环裹前导布内圆杆92及后导布内圆杆102继续向左滑拉满整个绣作框架6并覆盖左勾针72,进料工序完成。

2)张紧:后张紧部件10的导布管驱动缸103驱动后开口导布管101及后导布内圆杆102向后拉动,与固定安装在绣作框架6上的前张紧部件9形成反向作用力,达至布料纵向张紧;布料前后两侧张紧拉平期间,顺势穿刺插入左勾针72,形成布料左侧张紧;然后右张紧部件8的推针缸84推动右针杆85向右推进,使固定安装在右针杆85上的右直针86向右穿刺布料并滑插入右针孔83,布料完成右侧锁止张紧。

3)绣作:移动驱动部件2驱动承载着张紧的布料的绣作框架6在绣花机头31下方上左右前后滑移;同时,绣花机头31上下往复对布料进行绣作,完成绣作工序。

4)压形切割:绣作工序完成后,移动驱动部件2驱动承载着绣作好产品的整幅布料的绣作框架6往下冲压板43方向滑移,直至绣作框架6前侧下方的连接扣23到达落料槽53位置,绣作框架6后侧下方的连接扣23穿越纵间缝44到达下冲压板43外侧位置,并且绣作框架6到达指定位置后停止移动,至使绣作好的产品跟与产品形状一至的冲压刀模42位置垂直对应。

然后,下板驱动缸45推动左边的第一块下冲压板43向右滑推,闭合纵间缝44,令所有下冲压板43滑动拼合,以使下冲压板43、绣作好的产品及冲压刀模42处于垂直对应位置,形成压形切割预备状态。

随后,上冲压板41带动冲压刀模42垂直下压,对下冲压板43承托着的产品进行压形、切割,完成压形切割工序。

5)收料:冲压刀模42、下冲压板43、右张紧部件8、后张紧部件10依次复位。

然后,绣作框架6向绣花工作台32滑移,把绣花成品推至落料槽53完成成品收纳,当绣作框架6滑移到进料预备状态的初始位置,进料工序启动,收料部件5的辊动轮51拉动边废料布条,左针板71上的余废料拉动至尾勾刀52时被横向分割开,以便辊动轮51进行废料收卷,并拉动进料,完成收料工序。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效果较好的具体实施方式,凡与本结构相同或等同的张紧进料模切式自动绣花机,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