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割线钩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1552发布日期:2019-01-15 23:48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割线钩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丝线切刀设备,具体是指一种割线钩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纺织市场上的绣品织物大部分是电脑绣花,各个花形之间有若干丝线连接,制作成品时需要把此连线去除。人工去除效率很低,并且劳动强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割线钩刀,此钩刀的作用就是将绣品织物各个花形之间的连线割断,然后再在专用的剪线机上将割断的线头剪去,此割线钩刀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上百倍,并且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割线钩刀,割线钩刀包括用于花形连线与布料分离的前刃,将与布料分离的花形连线割断的刀片。

作为优选,所述前刃为弧形板结构,所述前刃的弧形板状结构的内圈设有刀片,所述刀片垂直于前刃。

作为优选,所述前刃与刀片之间设有刀架,所述刀架与前刃一体设计。

作为优选,所述刀片上设有螺孔,所述刀片通过螺钉固定在刀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刀片顶部设有刀刃,所述刀片底部设有定位口。

作为优选,所述前刃头部设有倒圆角,所述前刃尾部设有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上设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角铝通过螺钉与固定孔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割线钩刀为若干个,所述割线钩刀通过固定角铝接有滚轴,所述滚轴为滚筒。

作为优选,所述割线钩刀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九个或十个中的一种,成环形均匀设置在滚筒外部。

作为优选,割线钩刀旋转分离、割断过程中,布料位于前刃弧形板的外部切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刀片为不锈钢或陶瓷制成的可拆卸刀片,所述前刃的宽度为1-50mm;所述前刃的宽度为8mm、12mm、20mm或30mm中的而一种。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此钩刀的作用就是将绣品织物各个花形之间的连线割断,然后再在专用的剪线机上将割断的线头剪去,此割线钩刀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上百倍,并且极大的减轻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割线钩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割线钩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所示:1、前刃,2、布料,3、连线,4、刀片,5、刀架,6、定位口,7、倒圆角,8、定位台,9、定位面,10、定位孔,11、固定角铝,12、滚轴,13、螺钉,14、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割线钩刀做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一种割线钩刀,割线钩刀包括用于花形连线3与布料2分离的前刃1,将与布料2分离的花形连线3割断的刀片4;所述前刃1为弧形板结构,所述前刃1的弧形板状结构的内圈设有刀片4,所述刀片4垂直于前刃1;所述前刃1与刀片4之间设有刀架5,所述刀架5与前刃1一体设计;所述刀片4上设有螺孔14,所述刀片4通过螺钉13固定在刀架5上;所述刀片4顶部设有刀刃,所述刀片4底部设有定位口6;所述前刃1头部设有倒圆角7,所述前刃1尾部设有定位台8,所述定位台8上设有定位面9,所述定位面9上设有定位孔10;所述割线钩刀为若干个,所述割线钩刀通过固定角铝11接有滚轴12,所述滚轴12为滚筒,所述固定角铝11通过螺钉13与固定孔连接;所述割线钩刀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九个或十个中的一种,成环形均匀设置在滚筒外部;割线钩刀旋转分离、割断过程中,布料2位于前刃1弧形板的外部切线上;所述刀片4为不锈钢或陶瓷制成的可拆卸刀片4,所述前刃1的宽度为1-50mm;所述前刃1的宽度为8mm、12mm、20mm或30mm中的而一种。

刀架上有一个平面,平面的形状与刀片的形状一致;在平面上加工有两个螺孔,用以固定刀片;刀片的形状与刀架上的平面的形状一致,刀片上开有两个定位口,定位口的位置与刀架上螺孔的位置一致;将刀片贴紧平面放好,用两个螺钉拧入螺孔内,即把刀片固定在了刀架上。在刀架的前端有一个前刃,前刃的作用是贴紧布料,将布料上的花形连线拉入刀架内,通过刀片将其割断;前刃的大小有若干种,按其宽度分有8毫米、12毫米、20毫米、30毫米等,但不限于以上4种,分别适用不同的绣品布料。

滚筒是可以旋转的部件,滚筒的长度与绣品布料的宽度相一致,在滚筒上均布有若干条角铝,将刀架的固定面贴紧角铝一平面,将刀架上的定位台贴实角铝的一边角,然后用螺钉穿过角铝拧入刀架的固定孔内,就将刀架固定在了角铝上。定位台的作用就是将刀架定位在滚筒的同一高度上。刀架在滚筒的圆周上均布排列有6排、8排、10排等,但不仅限于以上三种。

当滚筒旋转时,带动刀架旋转,刀架贴近绣品布料,前刃将布料上的花形连线钩入刀架,通过刀片将其割断。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了描述,很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仍可做出很多变化,在此,应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所做出的任何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