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3836发布日期:2019-01-13 16:10阅读:1045来源:国知局
染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染缸。



背景技术:

染缸,陶土,木,金属制作的盛放染液,浸染被染织物,完成织物染色大缸。旧时染色需在染缸中加入热水,染化料,需要搅拌。后来加装加热功能,搅拌功能。改变缸体的形状,增加了动力。现代染缸已经是数控电气化的设备。

在染缸中由于织物在进行染色之后需要进行清洗,而现有清洗方法是直接在染缸中清洗,织物需要在染缸中清洗很多遍才能达到要求,织物在进行多次清洗之后直接从染缸中退出,之后通过挤压装置将其织物中蕴含的大量水挤出,直接流到地上。而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挤压装置都设置在高处,导致布料很难摆放至其挤压装置处进行后续工作,操作不便,仍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缸布料挤干装置,具有无需人工将需要挤干水的布料摆放至高处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染缸,包括染缸缸体、固定连接在缸体上的支撑架、转动设置在支撑架上的主动挤压辊、从动挤压辊以及驱动主动挤压辊转动的电机,其特征是:所述从动挤压辊设置在主动挤压辊的正下方,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用于承接布料被挤出的水的接水箱,所述接水箱包括固定部与转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从动挤压辊的转轴与转动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与固定部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铰链的轴与接水箱靠近缸体的一侧面垂直,所述铰链上设有用于驱动转动部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固定部上设有用于阻止转动部打开的锁定装置,所述转动部在折叠状态下从动挤压辊与主动挤压辊平行且轴向方向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水箱包括固定部与转动部,转动部与从动挤压辊的转轴固定连接,转动部与固定部铰接,使其能向与地面垂直方向转动,同时在铰链上设有驱动转动部转动的驱动装置,并在固定部上设有锁定转动部的锁定装置,这样设置在需要将布料夹入主动挤压辊与从动挤压辊之间时,先驱动驱动装置使转动部转动,使转动部转开,将布料放在从动挤压辊与主动挤压辊之间的位置,之后再驱动转动部关闭,即实现了无需人工将布料放置在高处的挤压装置上,最后通过锁定装置将转动部固定,方便快捷;支撑架上设有接水箱,还能承接住布料挤出之后的水资源,进而再次收集利用。

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一与固定部转动连接的转盘以及在转轴远离铰链一端内部滑动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在锁定状态下斜面朝向远离铰链方向倾向向上,所述楔形块没有斜面的一端抵接有驱使楔形块伸出转轴的弹性件,所述转盘上开设有供楔形块通过的槽孔,所述转盘上设有驱使转盘转至通孔与楔形块配合角度的卷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转动部转回关闭状态时,楔形块经过固定部的转盘,由于楔形面与转盘先接触,所述楔形块缩入转轴内,直到楔形块与转盘上的槽孔对应,楔形块在弹性件作用下伸出卡在槽孔处,使转动部锁定在关闭状态,转盘上设有卷簧,能使转盘上的槽孔处于可以供楔形块配合的位置;在需要打开时,只需要转动转盘,将楔形块压至回缩状态,即可解除锁定。

优选的,所述转盘上设有能在低处控制其转动的传动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在需要解锁时,即可无需爬至高处固定部转动转盘解锁。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一固定在转盘上的与转盘圆心一致的第一带轮、设置在第一带轮下方的第二带轮,所述固定部延伸至第二带轮处,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通过皮带同时转动,所述第二带轮上固定连接有一偏心的把手,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供把手滑动的弧形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轮传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动转动机构,在第二带轮上固定有偏心的把手,能方便人工操作,在固定部延伸的位置开设有弧形槽,这样设置能限制把手操作的范围,使第二带轮只能在把手在弧形槽上滑动的角度范围内转动,令操作更加精准。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延伸至主动挤压辊上方包住主动挤压辊以及从动挤压辊,所述固定部与转动部折叠状态下呈封闭盒体状,所述转动部朝向染缸缸体的一侧与远离染缸缸体的一侧均开设有供布料通过的通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部与转动部在折叠状态下呈封闭盒体装,这样设置能更好地承接住布料被挤压而四溅的水,从而避免了水从接水箱的范围外溅出进而造成浪费。

优选的,所述接水箱底部呈倾斜设置并在接水箱底部较低侧设有排水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能将接水箱内部的水流向一较低侧的排水孔,以将接水箱内的水从排水孔处排出以用于其他用途,同时也避免接水箱内积水过多而出现溢出,或者在打开接水箱转动部时,接水箱里面水洒出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排水孔连接有一水管,所述水管连接至一储水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能将接水箱内的水资源先储存至储水箱中,进而可以无需立即使用其接到的水资源,将水资源储存起来,以在不同的地方与场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转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缝隙处设有密封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加强了转动部与固定部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在其缝隙中漏水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铰链处设有防止转动部与从动挤压辊转动角度超过90°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能避免转动部转动角度过大,导致从动挤压辊与主动挤压辊发生碰撞。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伺服电机,工作更为稳定,在断电的情况下能进行自锁,进一步降低转动部掉落的问题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无需人工将布料放置在位于高处的挤压装置上,实现自动上料功能;

2.在对布料进行挤压时,接水箱能完好接住其挤出的水资源,进行二次收集,进而在需要的场合再次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水箱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B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C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中:1、缸体;11、缸口;12、支撑架;2、锁定装置;21、转轴;22、楔形块;23、弹性件;231、弹簧;24、转盘;25、支撑座;26、卷簧;27、槽孔;3、电机;4、布料;5、收集箱;6、接水箱;61、固定部;62、转动部;621、通槽;622、辅助辊;63、密封条;64、主动挤压辊;65、从动挤压辊;66、收集部;7、铰链;71、限位块;72、驱动装置;721、伺服电机;8、传动装置;81、第一带轮;82、第二带轮;83、皮带;84、把手;85、弧形槽;91、排水孔;92、水管;93、储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染缸,参照图1和图3,包括染缸缸体1、固定连接在缸体1上的支撑架12、从动挤压辊65、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2上的主动挤压辊64以及驱动主动挤压辊64转动的电机3。从动挤压辊65、主动挤压辊64用于挤出布料4中的水,支撑架12上还固定有接水箱6,接水箱6分为固定部61和转动部62,转动部62整体呈开口向上的槽状且用于容纳从布料4挤出的水。电机3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2上且输出轴与主动挤压辊64固定连接,转动部62与固定部61在远离电机3的接水箱6一侧面上通过铰链7。从动挤压辊65跟随接水箱6的转动部62一起转动,在接水箱6固定部61上设有用于限制转动部62固定在与固定部61合并位置的锁定装置2,锁定装置2上设有能在低处控制其锁定和解锁的传动装置8。

参照图1和图2,铰链7上固定连接挡住放置转动部62的限位块71,限位块71共有两块,一块用于限制转动部62向固定部61方向转动时转动部62的旋转角度,使从动挤压辊65只能跟随转动部62旋转至与主动挤压辊64平行状态;另一块用于限制转动部62朝另一方向转动时,从动挤压辊65与主动挤压辊64之间夹角最大为90°。在铰链7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动部62转动伺服电机721。

固定部61延伸至主动挤压辊64上方,使整个接水箱6呈封闭盒体状,转动部62朝向染缸缸体1以及远离染缸缸体1的一侧面均开有供布料4通过的通槽621,在通槽621处设置有与转动部62转动连接且与从动挤压辊65平行的辅助辊622,辅助辊622支撑布料4并使布料4的移动更便利。

参照图3,固定部61底面固定连接有用于收集水的收集部66,在转动部62向上翻转至使主动挤压辊64和从动挤压辊65处于平行的状态时,收集部66底面与转动部62底面处于同一平面上,转动部62与固定部61和收集部66的缝隙处设有与转动部62固定的密封条63,转动部62底面向固定部61一侧倾斜,收集部66底面开有排水孔91,排水孔91连接有水管92,水管92另一侧连接在储水箱93内。

参照图3和图4,锁定装置2包括固定在转动部62的转轴21、在转轴21内沿转轴21轴线方向滑动的楔形块22以及一转动连接于固定部61的转盘24,转盘24与从动挤压辊65平行且轴心互不共线。转动部62上还可以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撑转轴21的支撑座25,楔形块22的斜面在锁定状态下朝向远离铰链7方向向上倾斜,转盘24上开有与楔形块22配合的槽孔27,在楔形块22没有斜面的一端抵接有驱使楔形块22伸出转轴21的弹性件2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3为弹簧231。在转盘24上固定有驱使转盘24转至通孔与楔形块22配合角度的卷簧26,卷簧26一端与转盘24固定,另一端与固定部61固定。

参照图3和图5,固定部61延伸至距离地面较近处,传动装置8包括一与转盘24固定并且圆心一致的第一带轮81,第一带轮81通过皮带83与在低处的第二带轮82连接,第二带轮82上固定有偏心设置的把手84,把手84伸出固定部61,并且在固定部61开有供把手84滑动的弧形槽85。

本实施例的工况及原理如下:

在需要将布料4放置至挤压装置上对布料4内的水进行挤压时,先通过工作人员手动转动第二带轮82上的把手84,使转盘24转动。使用于锁定的楔形块22受到转盘24转动的挤压并滑动到转轴21内部,从而解除转动部62与固定部61之间的锁定。然后通过伺服电机721驱动转动部62向远离固定部61的方向旋转,将需要进行挤干的布料4从缸口11处取出放置在转动部62运动路径上,再通过伺服电机721使转动部62转回与固定部61合并状态,无需人工将其布料4放置在高处的挤压装置处,操作方便。

在转动部62转回至与固定部61合并状态时,布料4被夹在主动挤压辊64与从动挤压辊65之间,从接水箱6上的通槽621处伸出,搭在通槽621处的辅助辊622上。此时转轴21处的楔形块22恰好卡接在转盘24上的槽孔27处,在卷簧26驱使转盘24旋转至槽孔27与楔形块22配合的角度,进而对接水箱6的位置进行锁定,最后开启电机3进行挤干过程。防止在挤干过程中转动部62因为重力的作用转落,使布料4挤干的过程更稳定。

在挤干布料4的过程中,布料4中的水会在主动挤压辊64与从动挤压辊65相互转动的过程中挤出,水被挤出后,会溅出至接水箱6内进行收集。水收集至接水箱6内时,由于转动部62底面为倾斜面,水会流至收集部66底面上的排水孔91处,经由排水孔91与水管92排出,流入至储水箱93内,进而可以将水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取出并使用。

布料4在挤干之后,落入至放在染缸缸体1前方的收集箱5中,对布料4进行集中收集之后,再运至需要用的地方。

通过在固定部61第二带轮82把手84处开有弧形槽85,以使操作时能更加精确地操控第二带轮82转动角度。

通过在转动部62与固定部61之间的缝隙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条63,以防止在收集水的过程中,水从转动部62与固定部61之间连接的缝隙中漏出。

通过铰链7处固定连接有防止转动部62与从动挤压辊65转动角度超过90°的限位块71,以实现控制转动部62转动的范围,防止从动挤压辊65与主动挤压辊64发生碰撞。

通过使用伺服电机721来控制转动部62的转动,以在断电的情况下能进行自锁,防止转动部62因断电意外向下翻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