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斜纹菱形单面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8270发布日期:2019-04-20 03:40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斜纹菱形单面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织斜纹菱形单面面料。



背景技术:

一般纺织服装,在织造结构上都大同小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考虑到成本,原材料供应,机器种类等各方面因素,市场上针织产品大多以最简单的纬平针为主,因而产品的构造大同小异,缺乏特别新颖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面料的技术创新可以根据织物结构去改造,也可以从织物原材料方面去改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纺织的要求不仅体现在面料结构上,更体现在面料的功能性和生产的环保性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透气性好、环保的针织斜纹菱形单面面料,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针织斜纹菱形单面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八路线圈横列和四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

所述八路线圈横列由第1、2、3、4、5、6、7、8路纬纱依次横向排列组成;所述第1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2路纬纱为改性棉,所述第3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4路纬纱为改性棉,所述第5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6路纬纱为改性棉,所述第7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8路纬纱为改性棉;

第Ⅰ线圈纵列由第1、2、4、6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3、5、 7、8路纬纱为底面长浮线;

第Ⅱ线圈纵列由第2、4、7、8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1、3、 5、6路纬纱为底面长浮线;

第III线圈纵列由第1、3、4、7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2、5、 6、8路纬纱为底面浮线;

第IV线圈纵列由第1、2、5、7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2、4、 6、8路纬纱为底面长浮线。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长浮线不成圈的次数为3,长浮线是纬编花式组织的结构单元之一,长浮线不成圈的次数为3,可使针织物的横向延伸性增大,弹性提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针织斜纹菱形单面面料,面料的结构采用了单面小提花的结构,增加了面料的布面效果,既简单又大方,结合结构的独有特性,加上指定的编织材料,第1、3、5、7路纬纱为普通棉纱,第2、4、6、8路纬纱为改性棉,最小循环结构单元内普通棉纱和改性棉交错设置,不但使面料既具有弹性,还能使面料给人更新颖的视角感受和具有美观的外表,特别适用于童装、外套、时尚装,更贴近市场需求,采用天然环保的改性棉面料,在染整后加工中减少了盐的使用,改性棉的应用能起到节省工艺工序的作用,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针织斜纹菱形单面面料,包括若干最小循环结构单元,所述最小循环结构单元由八路线圈横列和四路线圈纵列组成,其中:

所述八路线圈横列由第1、2、3、4、5、6、7、8路纬纱依次横向排列组成;所述第1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2路纬纱为改性棉,所述第3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4路纬纱为改性棉,所述第5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6路纬纱为改性棉,所述第7路纬纱为普通棉纱,所述第8路纬纱为改性棉;

第Ⅰ线圈纵列由第1、2、4、6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3、5、 7、8路纬纱为底面长浮线;

第Ⅱ线圈纵列由第2、4、7、8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1、3、 5、6路纬纱为底面长浮线;

第III线圈纵列由第1、3、4、7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2、5、 6、8路纬纱为底面浮线;

第IV线圈纵列由第1、2、5、7路纬纱在面料正面经过纬编依次串套而成,所述第2、4、 6、8路纬纱为底面长浮线。

优选地,所述底面长浮线不成圈的次数为3,长浮线是纬编花式组织的结构单元之一,长浮线不成圈的次数为3,可使针织物的横向延伸性增大,弹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面料的结构采用了单面小提花的结构,增加了面料的布面效果,既简单又大方,结合结构的独有特性,加上指定的编织材料,第1、3、5、7路纬纱为普通棉纱,第2、 4、6、8路纬纱为改性棉,最小循环结构单元内普通棉纱和改性棉交错设置,不但使面料既具有弹性,还能使面料给人更新颖的视角感受和具有美观的外表,特别适用于童装、外套、时尚装,更贴近市场需求,采用天然环保的改性棉面料,在染整后加工中减少了盐的使用,改性棉的应用能起到节省工艺工序的作用,更加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