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摆布机构的染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9074发布日期:2019-05-17 20:5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改良摆布机构的染布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良摆布机构的染布机。



背景技术:

染布机用于布料或纱线的染色,现有的染布机如图1所示,以喷嘴2喷出的循环气流或水流牵引织物在染布机内部做周期性循环运动,经过一定循环周期的喷染和浸润染色对织物进行上色。如图1、图2、图3所示,现有的摆布斗4为弧形弯管结构,摆布斗4的水平段与布管3连接,摆布斗4的竖直段开口朝下,在竖直段下方设置网箱7,如图2、图3所示,马达座5的传动轴12一端与连接杆10连接,连接杆10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摆布斗4的壳体上,通过摆布马达6驱动连接杆10带动摆布斗4左右摆动,此时,位于摆布斗4内的织物在竖直段受重力和摆动力双重作用,进行向下左右摆动运动,织物从竖直段出口离开摆布斗4,因此网箱7需要设置在摆布斗4的下方;由于染布机较宽,所以摆布斗4需要将织物摆的足够开,因而网箱7与摆布斗4出口之间需要设置足够的空间距离,否则从摆布斗4出来的织物容易因堆积过高而产生导布轮1缠车故障,因此网箱7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使得储布槽8较小,织物容缸量较小,织物折叠空间较少,染色效果差。由于摆布斗4形状和摆动方式的限制,致使驱动机构仅能设置摆动幅度为60度,摆动幅度小也间接导致织物容缸量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染布机网箱占用空间大、摆布斗摆动幅度小、织物容缸量小和染色效果差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改良摆布机构的染布机,通过改良摆布机构从而提高相同体积染布机的织物容缸量和布面染色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良摆布机构的染布机,在染布机壳体内部设置布管,在布管的端部以转销铰接摆布斗,摆布斗以转销为圆心在驱动机构驱动下摆动,摆布斗接近水平设置,摆布斗的另一开口端位于网箱内部或上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摆布斗为圆筒形或截面为方形、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长筒形。

摆布斗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度。

在摆布斗开口端下方设置固定架,摆布斗开口端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托轮。

所述驱动机构的传动轴一端套设有马达摇臂,连接杆一端与马达摇臂铰接,另一端与摆布斗摇臂铰接,摆布斗摇臂与转动套连接,转动套套设在转销上。

连接杆一端通过第一关节轴承与马达摇臂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关节轴承与摆布斗摇臂铰接。

网箱在摆布斗开口端附近的靠近壳体的一侧设置倾斜的后弧板,后弧板上开设若干网孔。

在染布机壳体内设置导布轮,导布轮与布管连接;在布管与导布轮之间设置喷嘴。

摆布斗的摆动角度为60度到90度。

在染布机壳体内部下方设置半圆弧形的储布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布管的端部以转销铰接摆布斗,摆布斗以转销为圆心在驱动机构驱动下摆动,摆布斗接近水平设置,摆布斗的另一开口端位于网箱内部或上部,摆布斗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度,几乎与水平面平行,织物在染布机内较高的位置就开始边摆动边离开摆布斗,完成摆布作业,相比现有的弧形弯管结构的摆布斗,摆布机构不会占用染布机较多的空间,因此可以提高织物的容缸量。

本实用新型利用马达带动传动轴旋转,传动轴带动马达摇臂转动,马达摇臂带动连接杆来回移动,连接杆带动摆布斗摇臂、转动套左右摆动从而带动摆布斗以转销为圆心摆动,摆动幅度可以达到90度,摆动幅度大,间接提高织物容布量。

本实用新型的摆布斗的另一开口端直接伸入网箱内,织物一边摆动一边从摆布斗出口抛出,抛出后与网箱的后弧板撞击,改变堆叠形状,在重力的作用下边折叠边下降。网箱和摆布斗设置在同一位置,节约了染布机壳体内部的布置空间,节省的空间直接设置储布槽,大大提高了织物容缸量,提高同体积染布机的染色效率;由于摆布斗出口几乎水平设置,因此摆布斗出来的织物直接进入网箱,摆布斗也不会撞击网箱。

本实用新型的摆布斗为圆柱形、长方体形或不规则截面的长条形,摆布斗的结构更简易,织物可以摆的足够开,实现理想的摆布效果,布面染色效果好;简易的结构同时可以节约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摆布斗的开口朝向网箱的后弧板,后弧板上开设若干网孔,织物撞击后弧板时,织物上的部分水从网孔流出,织物分离掉一部分水后在后续折叠过程中不容易乱。

本实用新型在摆布斗开口端下方设置固定架,摆布斗开口端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托轮,托轮可以在固定架上滚动,在摆布斗摆动时,托轮跟随摆布斗在固定架上滚动,托轮承受摆布斗与织物的部分重量,防止转销承受较大力量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染布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摆布机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图4中摆布机构和网箱的俯视图。

图6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摆布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1、导布轮;2、喷嘴;3、布管;4、摆布斗;5、马达座;6、马达;7、网箱;8、储布槽;9、壳体;10、连接杆;11、操作孔;12、传动轴;13、转销;14、托轮;15、固定架;16、后弧板;17、马达摇臂;18、摆布斗摇臂;19、转动套;20、第一关节轴承;21、第二关节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染布机壳体9为圆形筒状,在壳体9内部上方设置导布轮1,导布轮1用于提升织物,导布轮1一侧设置布管3,在布管3与导布轮1之间设置喷嘴2,喷嘴2用于向织物喷吹加热的循环空气或喷水,推动织物向前运动。如图3、图4所示,圆筒形的摆布斗4水平设置,摆布斗4的内径大于布管3的外径,摆布斗4通过转销13设置在布管3的端部,摆布斗4可以以转销13为圆心进行一定角度的摆动。摆布斗4开口一侧位于网箱7内部,网箱7靠近壳体9的一侧设置倾斜一定角度的后弧板16,后弧板16位于摆布斗4开口端附近,后弧板16上开设若干网孔,网孔用于织物上部分水的流出,织物分离掉一部分水后在折叠过程中不容易乱。如图5~7所示,驱动机构的马达6设置在马达座5上,马达6的传动轴12一端套设有马达摇臂17,连接杆10与马达摇臂17正交,一端通过第一关节轴承20与马达摇臂17铰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关节轴承21与摆布斗摇臂18铰接,摆布斗摇臂18与转动套19连接,转动套19套设在转销13上。利用马达6带动传动轴12旋转,传动轴12带动马达摇臂17转动,马达摇臂17带动连接杆10来回移动,连接杆10带动摆布斗摇臂18、转动套19左右摆动从而带动摆布斗4以转销13为圆心摆动,摆动幅度为60度到90度。在摆布斗4开口端下方设置固定架15,摆布斗4开口端与固定架15之间设置托轮14,托轮14可以在固定架15上滚动,在摆布斗4摆动时,托轮14跟随摆布斗4在固定架15上滚动,托轮14承受摆布斗4和织物的部分重量,防止转销13承受较大力量而损坏。摆布斗4结构更简易,以转销13为圆心进行摆动,摆动幅度可以达到90度,摆动幅度大,间接提高织物容布量,提高织物染色效率,简易的结构也同时节约了制造成本。在导布轮1一侧的壳体9上设置操作孔11,操作孔11用于操作人员手动进出布。网箱7和导布轮1下方设置半圆弧形的储布槽8,储布槽8内放置一定深度的染液。

摆布斗4也可以是截面为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长筒形,只要保证摆布斗4的开口朝向后弧板16即可。摆布斗4也不一定要完全水平设置,也可以是摆布斗4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5度,同样可以保证织物从摆布斗4出口端出来后直接进入网箱7并撞击在后弧板16上,织物在染布机内较高的位置就开始边摆动边离开摆布斗4,完成摆布作业,相比现有的弧形弯管结构的摆布斗4,摆布机构不会占用染布机较多的空间,因此可以提高织物的容缸量。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操作人员首先将织物从操作孔11放入染布机内部,绕在导布轮1上,随后延伸依次经过喷嘴2、布管3、摆布斗4和网箱7,之后进入储布槽8,织物以绳状头尾相接形成一圈闭合的布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织物经导布轮1提升进入喷嘴2,受到喷嘴2的水压或风压影响,织物继续向布管3方向运动,织物经过布管3后进入摆布斗4。启动马达6,马达6带动传动轴12旋转,传动轴12带动连接杆10来回移动,连接杆10推动摆布斗4做摇摆运动,由于摆布斗4为几乎水平设置的圆筒形,织物一边摆动一边从摆布斗4出口端水平抛出,抛出后与网箱7的后弧板16撞击,织物上的部分水从后弧板16的网孔处流出,同时织物改变堆叠形状,在重力的作用下边折叠边下降,随后进入储布槽8。由于摆布斗4出口几乎水平设置,因此摆布斗4出来的织物直接进入网箱7,摆布斗4不会撞击网箱7,此时摆布斗4的摆动幅度可以达到90度,织物可以摆的足够开,实现理想的摆布效果,布面染色效果好;网箱7和摆布斗4设置在同一位置,节约了染布机壳体9内部的布置空间,节省的空间直接设置储布槽8,大大提高了织物容缸量。位于储布槽8内的织物堆积有序,堆叠状态放慢了织物的移动速度,使这部分织物可以充分与储布槽8内的染液接触,提高织物的染色均匀度和牢固度。之后织物再次经导布轮1提起进行循环运动,织物不停地在气流或水流以及导布轮1的牵引下进行循环染色,循环多次后织物即可完成染色,最终达到所需的颜色深度和牢度要求。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例如网箱7略微下沉位于摆布斗4下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