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1475发布日期:2019-11-01 20:4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纺布的生产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多采用聚酯切片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网、针刺、浸渍、热压、收卷等工艺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其中,浸渍流程是:铺置成形的纤网(即制为无纺布成品前的中间制品)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浸胶槽中,浸胶槽装有温度较高的黏合剂液。纤网在胶液中穿过后,通过一对轧辊除去多余的黏合剂,再通过输送装置的输送到烘燥流程、焙烘流程,使浸在纤网上的黏合剂受热固化,从而提高纤网的强度。

在浸渍过程中,如图1所示,纤网由第一滚轮101,进入浸胶槽中,再经过浸胶槽中的轧辊201,向第二滚轮301移动,当纤网经过第二滚轮301处时,过多的黏合剂被轧辊挤压出来,而第二滚轮301处于空气中,其温度较低,被挤出的黏合剂液逐步固化,固化后变成胶块落入浸胶槽中。而后面的纤网通过浸胶槽的黏合剂液时,胶块易粘连在纤网的表面。粘连的胶块进入烘燥流程、焙烘流程后,黏合剂受热固化,使得胶块与纤网黏合在一起,带有胶块的纤网进入下道收卷工序,而带有胶块的无纺布为不合格产品,但是该过程中胶块的产生量较少,不易被发现,极易流通到后续工序中。

制备得到无纺布后,对无纺布还需进行浸油工序,浸油工序是将无纺布浸渍在装有沥青的油池中浸渍,浸渍完成后通过油池末端的两轧辊,将无纺布上多余的沥青挤压出,两轧辊之间的间隙为设定值,目的是控制卷材的厚度。而黏结有胶块的无纺布浸油后通过轧辊时,由于胶块高度均大于该卷材的厚度,胶块卡在轧辊上,两轧辊转动的同时,易导致布面扯裂或扯断。

针对该问题,以往的解决方法是焙烘流程的末端有人员查看无纺布的布面,发现布面上有胶块时,人工用手把胶块剥下。但是因为无纺布在设备上,按照一定的线速度移动,胶块的剥离往往会有遗漏,且剥胶块的过程费时费力,人工消耗较大且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工剥胶块费时费力,且有遗漏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可有效去除布面胶块,提高无纺布表面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位于焙烘装置的无纺布输出端,包括:

刮刀,所述刮刀的刀刃位于无纺布的布面处;

调节部,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刮刀连接,适于调节所述刮刀的角度与位置;

支架,所述支架适于安装所述调节部;

输气部,所述输气部包括喷嘴,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刮刀的刀面处,适于向刀面吹气。

优选地,所述刮刀包括刀体与安装座,所述刀体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刀体的刀刃边沿呈V型。

优选地,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均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支架上,另一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面上。

优选地,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调节杆、所述连接杆的与所述支架的连接位点自上而下依次设置。

优选地,所述输气部还包括储气罐与气管;所述气管一端与所述储气罐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座的顶面上,且所述气管与所述喷嘴气路连通。

优选地,所述喷嘴为多个,沿所述刀体的刀面延伸方向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气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为间歇性电磁阀,适于控制气路的开启与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位于焙烘装置的无纺布输出端,包括:刮刀、调节部、支架、输气部。通过所述刮刀刮去所述无纺布表面的胶块,不用人工去剥下胶块,减少了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可有效地避免下道工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浸渍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的调节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的刮刀的胶块流动示意图。

其中,1-刮刀;11-刀体;12-安装座;21-第一调节杆;22-第二调节杆;23-连接杆;3-支架;41-喷嘴;42-储气罐;43-气管;44-电磁阀;5-无纺布;6-焙烘装置;101-第一滚轮;201-轧辊;301-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的所述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如图2所示,位于焙烘装置6的无纺布输出端,其包括:刮刀1、调节部、支架3、输气部。

如图4所示,所述刮刀1的刀刃位于无纺布5的布面处。本实施例中,所述刮刀1包括刀体11与安装座12,所述刀体11与所述安装座12连接。为便于所述刮刀1刮掉的胶块的清理,所述刀体11的刀刃边沿呈V型。胶块随着所述无纺布5的输送被带到所述无纺布5的两端,便于人工清理。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2为方管。

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刮刀1连接,适于调节所述刮刀1的角度与位置。所述支架3适于安装所述调节部2。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调节杆21、第二调节杆22;所述第一调节杆21、所述第二调节杆22均与所述支架3可转动连接。

对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言,所述第一调节杆21、所述第二调节杆22的设计方式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的一端与所述支架3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座12的侧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2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3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3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21的一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支架3上,另一端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座12的顶面上。在所述支架3上,所述第一调节杆21、所述第二调节杆22、所述连接杆23的与所述支架3的连接位点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调节杆21以所述支架3的连接位点为转动轴,可上下转动,进而调节所述刮刀1与所述无纺布的布面距离,所述第二调节杆22与所述连接杆23的联动可调节所述刮刀1与所述无纺布的布面所呈的角度。

所述输气部包括喷嘴41,所述喷嘴41位于所述刮刀1的刀面处,适于向刀面吹气。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剥下的胶块粘在刀刃上时,通过所述喷嘴41的气流吹动,使胶块重新返回无纺布5的布面,并随着所述无纺布5的输送被带到所述无纺布的两端,进而被清理。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现方式,所述输气部还包括储气罐42与气管43;所述气管43一端与所述储气罐42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2的顶面上,且所述气管43与所述喷嘴41气路连通。为保障所述刮刀1边沿上的胶块均能被吹掉,所述喷嘴为多个,沿所述刀体11的刀面延伸方向依次安装于所述安装座1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嘴为21个(图中仅示出其中的两个)。

为实现所述输气部的自动吹气,所述气管43上设置有电磁阀44,适于控制气路的开启与关闭。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实现方式,所述储气罐42的气压为0.6MPa,通往所述喷嘴41的压缩空气由所述电磁阀44控制。尤其是,所述电磁阀44为间歇性电磁阀时,可控制每次通气时间为3秒,一分钟为一个周期。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管43是两根规格为DN20的气管,可在保证气压不变的情况下,满足单位时间内的用气量,实现较好的胶块清理效果。

本实施例所述的无纺布表面清理装置,其工作过程如下:将所述无纺布清理装置设置在所述焙烘装置的无纺布输出端,经过焙烘的无纺布5通过传动轮不断移动,通过所述调节部,将所述刮刀1的位置和角度调节为刀刃处贴合或靠近所述无纺布5的布面,利用所述无纺布5的移动,将所述无纺布5的布面上的胶块刮掉,由于所述刮刀1的刀刃边沿呈V字型,刮下的胶块随着所述无纺布5的输送被带到所述无纺布5的两端,再由人工进行清理。当刮下的胶块粘在所述刮刀1的刀面上时,所述电磁阀44控制所述输气部的开启,所述储气罐42中的压缩空气经过所述气管43,由所述喷嘴41喷出,喷出的气流将所述刮刀1刀面上的胶块吹掉,并由所述无纺布5的输送被带到所述无纺布5的两端,便于人工清理,由此实现了无纺布表面的清理。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