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服装加工用印染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5220发布日期:2020-03-24 15:2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服装加工用印染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活服装加工用印染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印染又称之为染整,是一种加工方式,也是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洗水等的总称,是纺织工艺的重要步骤,本科的染整专业现在已经并入轻化工程专业,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印染被广泛应用与服装,其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印染结束时需要对印染布料进行干燥处理,但是,目前,现有的生活服装加工用印染干燥设备在进行干燥过程中,通常采用热风对布料直吹,很有可能会使得布料上的染料干燥的不均匀,可能使得布料的成色受到影响,使得服饰的美观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活服装加工用印染干燥设备,它可以实现使得布料的在进行干燥时受热更加均匀,减少布料的成色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提高服饰的美观的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服装加工用印染干燥设备,包括干燥箱,所述干燥箱左端固定连接有制热箱,所述制热箱左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与制热箱相连通,所述抽风管内壁电性连接有引风机,所述制热箱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发热电阻丝,所述干燥箱左端安装有引风管,所述引风管位于干燥箱内且与制热箱相连通,所述引风管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开孔,所述外开孔内塞设有棉花塞,所述引风管远离干燥箱的一端塞设有橡胶塞,所述干燥箱内壁固定连接有匀热板,所述匀热板位于引风管上侧,所述干燥箱右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置布棒,所述干燥箱上端转动连接有封闭门,可以实现使得布料的在进行干燥时受热更加均匀,减少布料的成色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提高服饰的美观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干燥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位于干燥箱和封闭门之间,通过在干燥箱和封闭门之间设置密封垫,能够在整个设备进行工作时,减少干燥箱内的热量散出的可能性,实现了保温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制热箱的上端和干燥箱的左端均安装有观察窗,通过设置观察窗,可以方便操作者在进行干燥时,能够通过观察窗及时的观察布料的干燥的状况,方便操作者进行及时的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引风管设置成平面螺旋形,所述引风管由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通过使用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作引风管,能够使得引风管内部流动有热空气时,能够快速的与干燥箱外部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干燥箱内制热,将引风管设置成螺旋形,能够使得制热效果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布料的干燥也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远离置布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外端套设有散热套,设置旋转把手可以方便操作者在对布料进行干燥时,可以转动旋转把手,从而带动缠绕在置布棒上的布料反复转动,使得布料干燥的更加均。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门外端固定连接有拉把,所述拉把表面刻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拉把能够方便操作者将干燥箱封闭,在拉把表面设置防滑纹,能够使得操作者在对干燥箱进行封闭时,手与拉把之间不易打滑。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使得布料的在进行干燥时受热更加均匀,减少布料的成色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提高服饰的美观的效果。

(2)干燥箱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密封垫位于干燥箱和封闭门之间,通过在干燥箱和封闭门之间设置密封垫,能够在整个设备进行工作时,减少干燥箱内的热量散出的可能性,实现了保温的效果。

(3)制热箱的上端和干燥箱的左端均安装有观察窗,通过设置观察窗,可以方便操作者在进行干燥时,能够通过观察窗及时的观察布料的干燥的状况,方便操作者进行及时的调整。

(4)引风管设置成平面螺旋形,引风管由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通过使用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作引风管,能够使得引风管内部流动有热空气时,能够快速的与干燥箱外部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干燥箱内制热,将引风管设置成螺旋形,能够使得制热效果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布料的干燥也更加均匀。

(5)转轴远离置布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旋转把手外端套设有散热套,设置旋转把手可以方便操作者在对布料进行干燥时,可以转动旋转把手,从而带动缠绕在置布棒上的布料反复转动,使得布料干燥的更加均。

(6)封闭门外端固定连接有拉把,拉把表面刻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拉把能够方便操作者将干燥箱封闭,在拉把表面设置防滑纹,能够使得操作者在对干燥箱进行封闭时,手与拉把之间不易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引风管部分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干燥箱、2制热箱、3抽风管、4引风机、5发热电阻丝、6引风管、7外开孔、8棉花塞、9橡胶塞、10匀热板、11转轴、12置布棒、13旋转把手、14密封垫、15封闭门、16拉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一种生活服装加工用印染干燥设备,包括干燥箱1,干燥箱1上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14,密封垫14位于干燥箱1和封闭门15之间,通过在干燥箱1和封闭门15之间设置密封垫14,能够在整个设备进行工作时,减少干燥箱1内的热量散出的可能性,实现了保温的效果。

请参阅图1-2,干燥箱1左端固定连接有制热箱2,制热箱2的上端和干燥箱1的左端均安装有观察窗,通过设置观察窗,可以方便操作者在进行干燥时,能够通过观察窗及时的观察布料的干燥的状况,方便操作者进行及时的调整。

请参阅图3-4,制热箱2左端固定连接有抽风管3,抽风管3与制热箱2相连通,抽风管3内壁电性连接有引风机4,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型号的引风机4,例如:71d,制热箱2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发热电阻丝5,发热电阻丝5与本装置的电源电性连接,干燥箱1左端安装有引风管6,引风管6设置成平面螺旋形,引风管6由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成,通过使用导热性较好的金属材质制作引风管6,能够使得引风管6内部流动有热空气时,能够快速的与干燥箱1外部的冷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干燥箱1内制热,将引风管6设置成螺旋形,能够使得制热效果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布料的干燥也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3-5,引风管6位于干燥箱1内且与制热箱2相连通,引风管6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外开孔7,外开孔7内塞设有棉花塞8,引风管6远离干燥箱1的一端塞设有橡胶塞9,干燥箱1内壁固定连接有匀热板10,匀热板10位于引风管6上侧,干燥箱1右端转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远离置布棒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13,旋转把手13外端套设有散热套,设置旋转把手13可以方便操作者在对布料进行干燥时,可以转动旋转把手13,从而带动缠绕在置布棒12上的布料反复转动,使得布料干燥的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1-5,转轴11左端固定连接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置布棒12,干燥箱1上端转动连接有封闭门15,封闭门15外端固定连接有拉把16,拉把16表面刻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拉把16能够方便操作者将干燥箱1封闭,在拉把16表面设置防滑纹,能够使得操作者在对干燥箱1进行封闭时,手与拉把16之间不易打滑。

操作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第一步,启动引风机4和发热电阻丝5,并先将封闭门15关上,使得干燥箱1内部先行预热,第二步,打开封闭门15后,先旋转旋转把手13,使得置布棒12旋转过程中将布料缠绕上,第三步,关闭封闭门15后,发热电阻丝5将引风机4吸入的空气制热后,热空气进入到引风管6中,借助引风管6的平面螺旋形的特性,以及其较好的导热性,从而使得引风管6内一部分的热量能够均匀散至干燥箱1内,另一部分,通过外开孔7散至干燥箱1内,并通过棉花塞8使得热量分散的更加均匀,第四步,热量通过匀热板10进一步的均匀分散至干燥箱1内各处,从而对置布棒12上的布料进行干燥,并且在干燥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旋转旋转把手13,从而带动置布棒12在干燥箱1内旋转,使得布料干燥的更加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使得布料的在进行干燥时受热更加均匀,减少布料的成色受到影响的可能性,提高服饰的美观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