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8433发布日期:2020-04-03 13:48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



背景技术:

针织机是编织针织物的机器,1589年英国牧师威廉·李发明了第一台手摇针织机。19世纪70年代随着电动机的发明,手摇针织机进而被高速运转的电动针织机所取代,按工艺类别分为纬编机、经编机;按针床数分:单针床针织机、双针床针织机;按针床形式分:平型针织机、圆形针织机;按针类型分:钩针机、舌针机、复合针机。

现有技术中的针织机上的下针成圈三角在使用的时候,织针的导针在成圈三角内的走针槽内运动,与走针槽的内壁摩擦,容易出现磨损卡壳的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包括成圈三角主体,所述成圈三角主体由主面板与背面板组成,所述主面板与背面板通过固定装置相连接,所述主面板上设有走针槽,所述走针槽内设有导针装置,所述走针槽的上下内壁上均配套设有装置槽,两个所述装置槽的内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背面板上的多个固定螺钉,多个所述固定螺钉的尾端均与主面板的背部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针装置包括设在走针槽内的导针转轮,所述导针转轮上设有滑轮槽,所述导针转轮上固定连接有导针杆。

优选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装置槽内壁上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有轮面,所述滑轮部分侧壁贯穿延伸至走针槽内且位于导针转轮上的滑轮槽内。

优选地,所述主面板的背部可以看到两个装置槽且不能看到走针槽。

优选地,所述成圈三角主体上贯穿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的位置与多个固定螺钉的位置并不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导针装置与转动装置相互配合,将传统的导针更换为导针杆加导针转轮结构,让导针转轮在走针槽内运动,走针槽上下两端的滑轮均在导针转轮上的滑轮槽内转动,大大减少了走针槽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的主面板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的导针侧面示意图。

图中:1安装孔、2走针槽、3成圈三角主体、4固定螺钉、5主面板、6背面板、7轮面、8滑轮、9装置槽、10导针杆、11导针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用于针织机的下针成圈三角,包括成圈三角主体3,成圈三角主体3由主面板5与背面板6组成,主面板5与背面板6通过固定装置相连接,主面板5上设有走针槽2,走针槽2内设有导针装置,走针槽2的上下内壁上均配套设有装置槽9,两个装置槽9的内壁上均转动连接有多个转动装置。

其中,固定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背面板6上的多个固定螺钉4,多个固定螺钉4的尾端均与主面板5的背部螺纹连接。

其中,导针装置包括设在走针槽2内的导针转轮11,导针转轮11上设有滑轮槽,导针转轮11上固定连接有导针杆10。

其中,转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装置槽9内壁上的转轴,转轴上转动连接有滑轮8,滑轮8上设有轮面7,滑轮8部分侧壁贯穿延伸至走针槽2内且位于导针转轮11上的滑轮槽内,导针转轮11与滑轮8相对滑动代替了传统的导针与走针槽2直接滑动的结构,大大减少了走针槽2的磨损。

其中,主面板5的背部可以看到两个装置槽9且不能看到走针槽2,拧下固定螺钉4,拆卸背面板6可以直接看到装置槽9,方便更换滑轮8或者给滑轮8上润滑油。

其中,成圈三角主体3上贯穿设有多个安装孔1,多个安装孔1的位置与多个固定螺钉4的位置并不重合。

本实用新型中,正常运作时,导针转轮11在走针槽2内运动,多个滑轮8在导针转轮11上的滑轮槽内转动,大大减少了走针槽2的磨损,增加了装置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