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1308发布日期:2021-01-23 05:26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印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纺织印染业,各类平幅织物进行染色、印花、涂层、定型以及其它整理工艺时,均是在高温的工况条件下进行,为便于存放,通常会对加工后的纺织物进行降温后再进行存放,而当下纺织业使用的降温方法多为将冷却液注于中空的冷却辊中并利用冷却辊为纺织物降温,但是冷却辊的外表面持续接触纺织物会积蓄大量热能而无法释放,从而影响降温效果,并且降温方式单一,导致降温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解决了冷却辊持续受热而降温效果差和降温效率低的问题。
[0005]
(二)技术方案
[0006]
为实现上述提高降温效果与效率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底板相对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轮转装置,且轮转装置分别位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的左、右两部分,位于左侧的轮转装置固定连接有吸风装置,位于右侧的轮转装置固定连接有送风装置。
[0007]
优选的,所述轮转装置包括转轴、电机、气缸、滑槽、滑轮、导向弧和定向块,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固定连接,电机固定连接于顶板的上表面,且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顶板并与转轴固定连接,气缸通过连接座与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滑槽分别开设于顶板的底面与底板的上表面,滑轮与滑槽活动卡接,导向弧与底板固定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底板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定向块与导向弧活动卡接,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并分别通过气缸带动吸风装置与送风装置转动使其二者轮换降温,且吸风装置与送风装置在滑轮与定向块的作用下沿滑槽与导向弧移动,随二者移动至不同位置气缸的输出端伸长或缩短以持续带动二者旋转。
[0008]
优选的,所述吸风装置包括排风块、排风口、排风扇、一号压板、吸风孔和吸风腔,排风块的一侧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排风口开设于排风块靠近气缸的一侧,排风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排风口内,一号压板与排风块远离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吸风孔开设于一号压板远离排风块的一侧,吸风腔开设于一号压板靠近排风块的一侧,且吸风腔分别与排风口和吸风孔连通,一号压板与二号压板共同抵紧纺织物,排风扇工作进行吸风而将吸风腔中的空气通过排风口向外排,从而通过吸风孔将纺织物被送风装置吹过而形成的热风吸入吸风腔,并由排风口排出。
[0009]
优选的,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送风块、送风口、送风扇、二号压板、吹风孔、冷风腔和冷却管,送风块的一侧与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送风口开设于送风块靠近气缸的一侧,送
风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送风口内,二号压板与送风块远离气缸的一侧固定连接,吹风孔开设于二号压板远离送风块的一侧,冷风腔靠近送风块的一侧,且冷风腔分别与送风口和吹风孔连通,冷却管固定连接与冷风腔的内壁,一号压板与二号压板共同抵紧纺织物,送风扇通过送风口向冷风腔吹风,经过冷却管而形成冷风,冷风由吹风孔吹向纺织物,同时冷却管通过二号压板直接接触纺织物为纺织物降温。
[0010]
优选的,所述滑槽为纵向设置并贯穿顶板与底板的前后两侧,且左、右两侧的滑轮通过轴承与分别与一号压板和二号压板固定连接,滑轮的直径与一号压板和二号压板的厚度相等,左、右两侧的滑槽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厚度相等,一号压板与二号压板随滑轮沿滑槽移动以抵紧纺织物,且沿滑槽移动时相邻的一号压板与相邻的二号压板均紧密接触。
[0011]
优选的,所述定向块与导向弧均为弧形,且二者弧度相等,左、右两侧的定向块分别与排风块和送风块的底部固定连接,结束降温工作的吸风装置与送风装置通过定向块限位而沿导向弧转动,使一号压板与二号压板冷却并进行下一轮降温工作。
[0012]
优选的,所述吸风装置与送风装置的数量相等,一号压板和二号压板相适配,且一号压板和二号压板的位置相对应,对防止物进行降温使一号压板和二号压板可以在相对位置抵紧纺织物,便于共同进行降温工作。
[0013]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内注有冷却液,且冷却管位于冷风腔靠近吹风孔一侧的内壁,利用冷却液形成冷风,并利用二号压板的直接接触同时进行降温工作。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通过各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吸风装置与送风装置均进行轮换工作,避免了长时间接触纺织物而继续热量影响降温效果,通过配合工作提高了降温效果。
[0016]
2、该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通过各结构配合达到多种方式配合进行冷却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图1中b-b处剖视图;
[0020]
图4为图3中c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1、顶板;2、底板;3、轮转装置;301、转轴;302、电机;303、气缸;304、滑槽;305、滑轮;306、导向弧;307、定向块;4、吸风装置;401、排风块;402、排风口;403、排风扇;404、一号压板;405、吸风孔;406、吸风腔;5、送风装置;501、送风块;502、送风口;503、送风扇;504、二号压板;505、吹风孔;506、冷风腔;507、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纺织印染用布料降温装置,包括顶板1 和底板2,顶板1与底板2相对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轮转装置3,且轮转装置3分别位于顶板1与底板2之间的左、右两部分,位于左侧的轮转装置3固定连接有吸风装置4,位于右侧的轮转装置3固定连接有送风装置5。
[0025]
轮转装置3包括转轴301、电机302、气缸303、滑槽304、滑轮305、导向弧306和定向块307,转轴30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顶板1和底板2固定连接,电机302固定连接于顶板1的上表面,且电机302的输出端穿过顶板1并与转轴301固定连接,气缸303通过连接座与转轴3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滑槽304 分别开设于顶板1的底面与底板2的上表面,滑轮305与滑槽304活动卡接,导向弧306与底板2固定连接,且其两端分别与底板2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定向块307与导向弧306活动卡接,电机302带动转轴301转动,并分别通过气缸303带动吸风装置4与送风装置5转动使其二者轮换进行降温,且吸风装置4与送风装置5在滑轮305与定向块307的作用下沿滑槽304与导向弧306 移动,随二者移动至不同位置气缸303的输出端伸长或缩短以持续带动二者旋转。
[0026]
吸风装置4包括排风块401、排风口402、排风扇403、一号压板404、吸风孔405和吸风腔406,排风块401的一侧与气缸3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排风口402开设于排风块401靠近气缸303的一侧,排风扇403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排风口402内,一号压板404与排风块401远离气缸303的一侧固定连接,吸风孔405开设于一号压板404远离排风块401的一侧,吸风腔406开设于一号压板404靠近排风块401的一侧,且吸风腔406分别与排风口402和吸风孔 405连通,一号压板404与二号压板504共同抵紧纺织物,排风扇403工作进行吸风而将吸风腔406中的空气通过排风口402向外排,从而通过吸风孔405将纺织物被送风装置5吹过而形成的热风吸入吸风腔406,并由排风口402排出。
[0027]
送风装置5包括送风块501、送风口502、送风扇503、二号压板504、吹风孔505、冷风腔506和冷却管507,送风块501的一侧与气缸3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送风口502开设于送风块501靠近气缸303的一侧,送风扇503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送风口502内,二号压板504与送风块501远离气缸303的一侧固定连接,吹风孔505开设于二号压板504远离送风块501的一侧,冷风腔 506开设于二号压板504靠近送风块501的一侧,且冷风腔506分别与送风口 502和吹风孔505连通,冷却管507固定连接与冷风腔506的内壁,滑槽304为纵向设置并贯穿顶板1与底板2的前后两侧,且左、右两侧的滑轮305通过轴承与分别与一号压板404和二号压板504固定连接,滑轮305的直径与一号压板404和二号压板504的厚度相等,左、右两侧的滑槽304之间的距离与布料的厚度相等,定向块307与导向弧306均为弧形,且二者弧度相等,左、右两侧的定向块307分别与排风块401和送风块501的底部固定连接,吸风装置4 与送风装置5的数量相等,一号压板404和二号压板504相适配,且一号压板 404和二号压板504的位置相对应,冷却管507内注有冷却液,且冷却管507位于冷风腔506靠近吹风孔505一侧的内壁,一号压板404与二号压板504共同抵紧纺织物,送风扇503通过送风口502向冷风腔506吹风,经过冷却管507 而形成冷风,冷风由吹风孔505吹向纺织物,同时冷却管507通过二号压板504 直接接触纺织物为纺织物降温,沿滑槽304移动时相邻的一号压板404与相邻的二号压板504均紧密接触,通过各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吸风装置4与送风装置5均进行轮换工
作,避免了长时间接触纺织物而继续热量影响降温效果,通过配合工作提高了降温效果,通过各结构配合达到多种方式配合进行冷却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0028]
在使用时,电机302带动转轴301转动,并分别通过气缸303带动吸风装置4与送风装置5转动,当滑轮305进入滑槽304中,吸风装置4与送风装置5 在滑轮305的作用下沿滑槽304移动,纺织物由一号压板404与二号压板504 插入,且一号压板404与二号压板504共同抵紧纺织物并带动纺织物移动,同时送风扇503通过送风口502向冷风腔506吹风,经过冷却管507而形成冷风,冷风由吹风孔505吹向纺织物,同时冷却管507通过二号压板504直接接触纺织物为纺织物降温,排风扇403工作进行吸风而将吸风腔406中的空气通过排风口402向外排,从而通过吸风孔405将纺织物被送风装置5吹过而形成的热风吸入吸风腔406,并由排风口402排出,结束降温工作的吸风装置4与送风装置5通过定向块307限位而沿导向弧306转动,使一号压板404与二号压板504 冷却再进行下一轮降温工作。
[002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