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0749发布日期:2021-03-23 11:1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曲腕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曲腕机缝纫过程为布料通过卷边器进行折边,通过机针、压脚、弯针等装置的动作后形成链式线迹的过程,在缝纫结束后上拖轮组件101配合下拖轮组件102将布料向后拉动,有效的避免了布料堆积,提高缝纫品质,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现有曲腕机下拖轮组件102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下拖轮组件102由支架103、轴承104、滚轮105、轴位螺钉106组成,其中两个轴承104装入滚轮105两侧孔内,轴位螺钉106穿过轴承104通过螺纹固连在支架103上。

支架103右侧存在缺口,布料会因为重力掉落从缺口处卡入支架103与滚轮105之间的间隙,造成送布卡死,影响缝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其可有效避免布料裹入,有效解决现有拖轮存在的卡布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包括支架、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滚轮,所述支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下方四周分别设有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销轴依次穿过左侧板、滚轮和右侧板,所述销轴和左侧板、销轴和右侧板之间分别套设有轴承,所述顶板上设有通孔,部分滚轮穿过通孔伸出顶板。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通孔为方形孔。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顶板、前侧板和后侧板为一体式结构。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通过焊接固定在顶板上。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销轴和滚轮为过盈配合,所述销轴与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左侧板或右侧板过盈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后侧板外侧设有切线刀。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切线刀与后侧板之间设置有梳离板,所述梳离板超出切线刀的刀尖或梳离板与切线刀的刀尖齐平,所述梳离板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卡入缝线的凹槽,所述切线刀的刀尖超出凹槽的内端面。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切线刀和梳离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后侧板外侧。

在上述的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中,所述前侧板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壳下节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顶板下方四周分别设有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支架上没有缺口,有效避免了布料从缺口处卡入支架与滚轮之间的间隙,有效避免布料裹入,有效解决现有拖轮存在的卡布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中曲腕机整机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中下拖轮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中下拖轮组件的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在机壳下节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梳离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图1-3中:101、上拖轮组件;102、下拖轮组件;103、支架;104、轴承;105、滚轮;106、轴位螺钉;

图4-8中:1、支架;11、顶板;111、通孔;12、前侧板;13、后侧板;14、左侧板;15、右侧板;2、滚轮;3、轴承;4、销轴;5、切线刀;6、梳离板;61、凹槽;611、内端面;7、机壳下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4—8:

一种下拖轮的机械结构,包括支架1、以及转动设置在支架1上的滚轮2,所述支架1包括顶板11,所述顶板11下方四周分别设有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销轴4依次穿过左侧板14、滚轮2和右侧板15,所述销轴4和左侧板14、销轴4和右侧板15之间分别套设有轴承3,所述顶板11上设有通孔111,部分滚轮2穿过通孔111伸出顶板11。

本实用新型以销轴的轴向为横向,以送布方向为纵向。

如图4、5、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11下方四周分别设有前侧板12、后侧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支架1上没有缺口,有效避免了布料从缺口处卡入支架1与滚轮2之间的间隙,有效避免布料裹入,有效解决现有拖轮存在的卡布问题。

优选的,所述轴承3为深沟球轴承。

更进一步的,如图4、5、7所示,所述通孔111为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长与滚轮2的长度相适配。部分滚轮2穿过通孔111伸出顶板11与上拖轮组件101配合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将布料向后拉动。

优选的,所述顶板11、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为一体式结构。

更进一步,所述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通过焊接固定在顶板11上。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也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顶板11上。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还可以与顶板11一体成型。

为了保证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上轴承安装孔的同轴度,减少装配误差,先将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焊接在顶板11上,再在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上钻轴承安装孔。

装配时,先把滚轮2放在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之间,再安装销轴4,最后安装轴承3。

更进一步的,所述销轴4和滚轮2为过盈配合,所述销轴4与轴承3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轴承3的外圈与左侧板14或右侧板15过盈配合。滚轮2转动带动销轴4转动,进而带动轴承3的内圈转动,轴承3的外圈固定在支架1上,即滚轮2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

为了割断缝线,如图5、6所示,所述后侧板13外侧设有切线刀5。

为了防止使用者的手被切线刀5割伤,如图6、8所示,所述切线刀5与后侧板13之间设置有梳离板6,所述梳离板6超出切线刀5的刀尖或梳离板6与切线刀5的刀尖齐平,所述梳离板6上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卡入缝线的凹槽61,所述切线刀5的刀尖超出凹槽61的内端面611。所述梳离板6超出切线刀5的刀尖或梳离板6与切线刀5的刀尖齐平,防止切线刀5割手;切线刀5的刀尖超出凹槽61的内端面611,缝线卡入凹槽61,不影响切线刀5割线。

更进一步的,切线刀5的刀尖可以朝上,所述梳离板6的上端面高出切线刀5的刀尖或梳离板6的上端面与切线刀5的刀尖齐平,所述切线刀5的刀尖高出凹槽61的内端面611。

切线刀5的刀尖还可以朝左,所述梳离板6的左端面超出切线刀5的刀尖或梳离板6与切线刀5的刀尖齐平,所述切线刀5的刀尖超出凹槽61的内端面611,缝线卡入凹槽61,不影响切线刀5割线。

如图4、6所示,切线刀5和梳离板6的固定方式:所述切线刀5和梳离板6通过螺钉固定在后侧板13外侧。

如图4、6所示,本实用新型下拖轮组件固定在机壳下节7的固定方式:所述前侧板12通过螺钉固定在机壳下节7上。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