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2774发布日期:2021-09-25 12:0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轧车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车。


背景技术:

2.轧车是印染机械中的通用单元机之一,按在印染工艺中的用途可分为轧水轧车与轧染轧车。
3.在相关技术中,轧车包括机架,机架上水平间隔并水平转动设置有多组相互平行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设置有供布料穿过的间隙,主动辊位于从动辊的下方,机架上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位于染液下方的浸染辊,机架上设置有驱动主动辊转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展平的布料穿过间隙并在主动辊的带动下移动,使主动辊和从动辊能够挤压布料并将布料上多余的水分挤出,然后再穿过浸染辊并进行浸染,从而使布料完成轧染。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当布料的厚度小于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间隙时,从动辊将布料压在主动辊上的力度较小,布料穿过主动辊和从动辊时,布料上多余的水分不容易完全挤出,使布料再浸染时的染色效果下降,从而降低了轧车的轧染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轧车的轧染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轧车。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轧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轧车,包括轧染箱,所述轧染箱内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主动辊和多个与主动辊一一对应并相互平行的从动辊,所述轧染箱上设置有驱动主动辊转动的转动电机,所述轧染箱内设置有缩布机构,所述缩布机构包括缩布辊和调节组件,所述缩布辊水平转动安装在轧染箱上,所述缩布辊的辊面上开设有缩布槽,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轧染箱内并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布料的宽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进入轧染箱后,调节组件调节布料的宽度,使布料的宽度变窄并进行堆叠,堆叠的布料厚度变厚,厚度变厚的布料穿过缩布辊后进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缩布辊上的缩布槽能够减少布料在移动过程进行开幅的程度;转动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主动辊带动布料前进,布料带动从动辊转动,使主动辊与从动辊同时转动并对布料进行挤压,厚度变厚的布料在挤压过程中受到的力更大,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进出,使布料的浸染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轧车的轧染效果。
9.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调节辊和驱动件,两个所述调节辊分别水平滑移安装在轧染箱内的两侧,所述驱动件安装在轧染箱上并与两个调节辊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辊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布料的宽度。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布料进料时,从两个调节辊之间穿过,然后再穿过缩布辊,驱动件驱动两个驱动辊进行相对滑动,从而调节两个调节辊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对
布料进行宽度调节。
11.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双向丝杆,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轧染箱上,所述双向丝杆转动安装在轧染箱内并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调节辊分别与双向丝杆的两端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双向丝杆转动,双向丝杆转动时,两个调节辊产生相对的移动,使两个调节辊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从而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对两个调节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13.可选的,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均转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竖向滑移安装在轧染箱的侧壁上,所述轧染箱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滑动块高度的调节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穿过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时,调节件调节滑动块的高度,滑动块带动从动辊竖向移动并改变从动辊与主动辊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调节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适用于多种厚度的布料,使主动辊和从动辊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挤出。
15.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驱动气缸和连接杆,所述驱动气缸竖向安装在轧染箱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杆竖向滑移安装在轧染箱的侧壁上并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轧染箱同一侧壁上的多个滑动块均与连接杆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驱动气缸分别带动两个连接杆竖向移动,连接杆带动轧染箱同一侧壁上所有的滑动块同时移动,从而能够同时驱动所有的从动辊进行竖向调节,减少了驱动的使用,降低了能耗。
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水平间隔设置有多个与轧染箱同一侧壁上的多个滑动块一一对应的抵紧杆,多个所述抵紧杆的长度均不相同且沿布料的进料方向逐渐加长,所述抵紧杆与对应的滑动块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竖向移动时,带动抵紧杆竖向移动,抵紧杆带动滑动块竖向移动,由于抵紧杆的长度不同,抵紧杆上滑动块的高度位置也不相同,滑动块上从动辊的高度位置也不相同,使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间距沿布料的前进方向不断减小,使主动辊与从动辊对布料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布料上的轧染效果。
19.可选的,所述主动辊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环。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穿过主动辊时,由于从动辊的挤压作用,布料的宽度会逐渐变大,布料的两端接触到限位环时,两端的限位环能够限制布料的宽度继续变大,从而能够降低主动辊和从动辊对布料挤压力下降的概率。
21.可选的,两个所述限位环相对一侧的侧边上均开设有导向角。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的宽度逐渐变宽使,会有部分布料落到限位环的侧壁上,使从动辊无法对布料进行挤压轧水;限位环上的导向角在布料落到限位环上时,能够使布料滑落回主动辊上,从而减少了布料卡在限位环上的概率。
23.可选的,所述轧染箱内转动设置有展幅辊,所述展幅辊位于轧染箱出料的一端,所述轧染箱上设置有驱动展幅辊转动的旋转电机,所述展幅辊用于将轧染好的布料进行开幅。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轧染好的布料在出料时,布料穿过展幅辊,旋转电机驱动展幅辊转动,在展幅辊的展幅作用下,布料的宽度逐渐变宽并逐渐恢复到布料进料时的宽
度。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通过缩布机构的设置,使布料的宽度变窄并进行堆叠,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进出,使布料的浸染效果更好,从而提高了轧车的轧染效果。
27.2.通过调节件和滑动块的设置,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调节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使主动辊和从动辊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布料中多余的水分挤出。
28.3.通过不同长度的抵紧杆的设置,使主动辊与从动辊对布料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布料上的轧染效果。
29.4.通过限位环和导向角的设置,能够降低主动辊和从动辊对布料挤压力下降的概率,同时能够减少布料卡在限位环上的概率。
30.5.通过展幅辊的设置,使轧染好的布料能够恢复到布料进料时的宽度。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的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轧染箱局部剖视,以展示内部结构;
33.图3是本技术的缩布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标记:100、轧染箱;101、浸染辊;102、开口;110、第一支撑架;111、调节孔;112、滑动块;113、支撑板;114、滑动孔;120、从动辊;130、主动辊;131、第一斜齿轮;140、限位环;141、导向角;150、转动电机;160、连动杆;161、第二斜齿轮;200、调节件;201、驱动气缸;202、连接杆;203、抵紧杆;210、第二支撑架;300、缩布机构;310、缩布辊;311、缩布槽;320、抵紧辊;400、调节组件;410、调节辊;420、驱动件;421、驱动电机;422、双向丝杆;430、滑动杆;500、第三支撑架;510、展幅辊;520、压紧辊;530、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参照图1,一种轧车,包括长方体状的轧染箱100,轧染箱100内水平间隔并转动设置有两个浸染辊101,浸染辊101呈水平状并位于染液液面的下方;轧染箱100的上端面开设有开口102。
37.参照图1,轧染箱100的上端面且沿轧染箱100的长度方向水平间隔设置有三组支撑架组,每组支撑架组均包括两个呈矩形的第一支撑架110,同组的两个第一支撑架110分别竖向固定安装在轧染箱100上端面的两侧。
38.参照图1,第一支撑架110的侧壁上开设有水平贯通第一支撑架110的调节孔111,调节孔111呈竖向,调节孔111内竖向滑移设置有呈矩形的滑动块112,轧染箱100上设置有三个从动辊120,三个从动辊120与三组支撑架组一一对应,从动辊120安装在对应的支撑架组上,从动辊120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滑动块112上。
39.参照图1,轧染箱100上设置有三个与三组支撑架组一一对应的主动辊130,主动辊130安装在对应的支撑架组上,主动辊130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撑架110上。
40.参照图1和图2,主动辊130的两端均同轴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40;两个限位环140相对一侧的侧边上均开设有圆弧形的导向角141;主动辊130、从动辊120和浸染辊101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布料的前进方向。
41.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架110的侧壁上水平固定设置有转动电机150,转动电机150的输出轴与主动辊130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42.参照图2,三个主动辊130的同一端均同轴固定设置有第一斜齿轮131,第一斜齿轮131位于主动辊130远离转动电机150的一端,轧染箱100背离转动电机150的侧壁上水平转动设置有连动杆160,连动杆160上同轴固定设置有三个第二斜齿轮161,三个第二斜齿轮161与三个第一斜齿轮131一一对应,第一斜齿轮131与对应的第二斜齿轮161啮合。
43.参照图1,位于中间一组的两个第一支撑架110上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13,支撑板113呈矩形,两个支撑板113分别位于两个第一支撑架110相互背离的侧壁上。
44.参照图1,两个支撑板113上均设置有调节件200,调节件200包括驱动气缸201和连接杆202,两个驱动气缸201分别竖向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板113相对的侧壁上,连接杆202水平固定安装在驱动气缸201的活塞杆上。
45.参照图1,第一支撑架110的上端面开设有呈竖向的滑动孔114,滑动孔114与调节孔111连通,第一支撑架110上设置有抵紧杆203,连接杆202竖向滑移安装在滑动孔114内,抵紧杆203的下端穿入调节孔111内并与滑动块1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抵紧杆203的上端向上穿出滑动孔114并与连接杆202固定连接;连接杆202上的三个抵紧杆203的长度不同,抵紧杆203的长度沿布料的进料方向逐渐加长。
46.参照图1和图3,轧染箱100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10,第二支撑架210位于轧染箱100进布的一端,轧染箱100上设置有缩布机构300,缩布机构300包括缩布辊310和调节组件400。
47.参照图3,缩布辊310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架210上,缩布辊310与主动辊130平行,缩布辊310的辊面上开设有缩布槽311,缩布槽311的槽底呈圆弧形,第二支撑架210上设置有抵紧辊320,抵紧辊320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架210上,抵紧辊320位于缩布辊310的上方,抵紧辊320的辊面设置为向外凸出的圆弧形,抵紧辊320辊面的弧度与缩布槽311槽底的弧度相同。
48.参照图3,调节组件400包括两个调节辊410和驱动件420,驱动件420包括驱动电机421和双向丝杆422,驱动电机421水平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架210背离另一个第二支撑架210的侧壁上,双向丝杆422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二支撑架210相对的侧壁上,驱动电机421的输出轴穿过第二支撑架210并与双向丝杆422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49.参照图3,第二支撑架210上设置有滑动杆430,滑动杆4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架210相对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调节辊410的一端分别水平滑移安装在滑动杆430的两端,两个调节辊410远离滑动杆430的一端分别与双向丝杆422的两端螺纹连接,两个调节辊410均呈竖向,两个调节辊410用于调节进入主动辊130和从动辊120之间的布料的宽度。
50.参照图1和图2,轧染箱100上端面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撑架500,第三支撑架500位于轧染箱100出布的一端,第三支撑架500上设置有展幅辊510和压紧辊520,展幅辊510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三支撑架500上,压紧辊520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三支撑架500上,压紧辊520位于展幅辊510的上方,压紧辊520与展幅辊510之间
存在供布料穿出的间隙。
51.参照图1和图2,其中一个第三支撑架500上固定设置有呈水平的旋转电机530,旋转电机530的输出轴穿过第三支撑架500并与展幅辊510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5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轧车的工作原理为:
53.布料从两个调节辊410之间穿入轧染箱100内时,启动驱动电机421,驱动电机421带动双向丝杆422转动,双向丝杆422带动两个调节辊410相向移动,从而能够调节两个调节辊410之间的间距,使布料宽度变窄并产生堆叠。
54.堆叠的布料从缩布辊310上穿过时,抵紧辊320将布料压紧在缩布槽311内,缩布槽311弧形的槽底使布料能够产生向中间移动的趋势。
55.启动转动电机150,转动电机150带动一个主动辊130转动,转动的主动辊130带动第一斜齿轮131转动,第一斜齿轮131带动啮合的第二斜齿轮161转动,第二斜齿轮161带动连动杆160转动,连动杆160带动另外两个第二斜齿轮161转动,两个第二斜齿轮161分别带动相对应的第一斜齿轮131转动,从而使三个主动辊130同时转动,主动辊130带动布料从主动辊130和从动辊120之间穿过。
56.布料从主动辊130和从动辊120之间穿过时,启动驱动气缸201,驱动气缸201带动连接杆202竖向向下移动,连接杆202带动三个抵紧杆203向下移动,抵紧杆203带动滑动块112向下移动,滑动块112带动从动辊120向下移动,三个抵紧杆203不同的长度使不同组的从动辊120与主动辊130之间的间距不同。
57.沿着布料的前进方向,主动辊130和从动辊12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使布料经过主动辊130和从动辊120的轧水后在浸染辊101上的染色效果更好。
58.启动旋转电机530,旋转电机530带动展幅辊510转动,布料染色完成后,从压紧辊520和展幅辊510之间穿出,展幅辊510转动时将堆叠的布料展平,布料经过展幅辊510的展平作用后恢复入料时的宽度。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