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4885发布日期:2021-11-22 15:3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缝纫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


背景技术:

2.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和皮革、塑料、纸张等制品,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并以之衍生出手推绣电脑刺绣等艺术形式。
3.目前的缝纫机包括机壳,机壳的一端呈敞口设置,机壳靠近敞口端的底部设置有底盖,机壳内升降有针杆,针杆呈竖直设置,针杆的底端贯穿底盖,并延伸至底盖的底部外,机壳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针杆往复升降的升降机构。当缝纫机工作时,工作人员先将纺织线穿过针杆,然后把待加工布料放置在底盖的下方,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此时针杆往复升降,并对待加工布料进行缝纫。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缝纫的过程中,由于缝制时的线迹方向往往多变,往复升降的针杆如果不随着线迹方向的改变而转动,加工后布料上的缝纫线往往容易断线、跳针、收线不紧以及线迹不平顺等,导致布料缝纫的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布料缝纫的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端呈敞口设置,所述机壳底部设置有底盖,所述底盖贯穿设置有穿孔,所述底盖基于所述穿孔设置有轴套,所述机壳内升降有针杆,所述针杆的底端贯穿所述轴套,并与所述轴套滑动连接,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针杆往复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机壳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针杆旋转的转动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缝纫机启动时,升降机构带动针杆往复升降,且当缝制的线迹方向改变时,在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在不影响针杆往复升降的同时带动针杆转动,以保持针杆穿线方向与缝制的线迹方向一致,进而有利于提高布料缝纫的质量。
8.可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同步轮,所述轴套的侧壁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同步轮套设于所述轴套,且所述同步轮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轴套转动连接,所述同步轮的顶部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顶部贯穿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顶部贯穿设置有夹持空间,所述针杆贯穿所述夹持空间,并与所述夹持空间滑动连接,所述轴承座设置有用于夹持所述针杆的夹持组件,所述机壳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同步轮转动的旋转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带动针杆随线迹方向旋转时,先将针杆置于夹持空间内,然后再通过夹持组件对针杆进行夹持,然后再通过旋转组件带动同步轮转动,同步轮带动轴承座转动,轴承座进而通过夹持组件带动针杆旋转,进而有利于提高针杆旋转的
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夹持轮,所述轴承座的顶部对应开设有至少两个转动槽,至少两个所述转动槽分别与所述夹持空间相连通,至少两个所述夹持轮分别转动于至少两个所述转动槽内,所述针杆的侧壁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抵接面,至少两个所述夹持轮分别抵接于至少两个所述抵接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轮抵接于针杆的抵接面,当同步轮带动轴承座转动时,轴承座带动夹持轮转动,夹持轮通过抵接面带动针杆转动,同时当针杆往复升降时,针杆带动夹持轮在转动槽内转动,进而有利于提高针杆升降以及转动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轴承座包括第一子座以及第二子座,所述第一子座以及所述第二子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同步轮的顶部,所述第一子座与所述第二子座围合形成所述夹持空间,至少两个所述夹持轮分别转动于所述第一子座以及所述第二子座内,所述第一子座的一侧设置有插块,所述第二子座的一侧对应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与所述插槽插接,所述第一子座以及所述第二子座分别通过螺栓与所述同步轮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轴承座时,先将第一子座以及第二子座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子座带动以及第二子座同时带动至少两个夹持轮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最后再分别拧紧螺栓,此时至少两个夹持轮同时通过抵接面对针杆进行夹持,有利于提高轴承座安装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轴承座夹持不同直径的针杆的适用性。
14.可选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步进电机、传动轮以及同步带,所述底盖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步进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传动轮套设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所述传动轮通过所述同步带与所述同步轮传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动步进电机时,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通过同步带带动同步轮转动,同步轮带动轴承座转动,轴承座通过至少两个夹持轮带动针杆转动,进而有利于提高针杆转动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偏心轮以及用于带动偏心轮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偏心轮转动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偏心轮的一侧分别偏心转动设置有挑线部件以及连接杆,所述偏心轮的一侧偏心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针杆的顶端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针杆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块将所述针杆限位于所述挑线部件的下方,所述机壳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连接块升降的导向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带动针杆往复升降时,先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偏心轮转动,第一方面,在导向件的作用下,偏心轮通过偏心设置的连接杆最终带动连接块往复升降,连接块再通过第二轴承带动针杆往复升降,且当针杆转动时,针杆同时又通过第二轴承与连接块转动连接,进而有利于提高针杆往复升降以及转动的稳定性,第二方面,根据传统平缝机,相对于针杆底部的机针,挑线部件不需要升高,在针杆转动的同时,不需调整挑线部件与针杆升降的同步,第三方面,在连接块的作用下,使针杆置于挑线部件的下方,此时挑线部件过线孔到针杆底部的机针过线孔的线量接近平缝机的标准线量,使得缝纫时不起皱、不抛线、线迹标准以及美观。
18.可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置有油毡盒,所述油毡盒的顶部呈敞口设置,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一侧开设有进油孔,所述油毡盒设置有用于将油渗滤到进油孔内的渗虑件,所
述连接杆的侧壁设置有油线压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时间较长后,连接杆与连接座的连接位置处容易因为摩擦产生异响或磨损,当需要消除异响时,先将适量的油加入油毡盒内,此时油毡盒内的油通过渗虑件渗入到进油孔内,在油的润滑作用下,有利于提高连接杆与连接座相互转动的顺畅性。
20.可选的,所述底盖的顶部一侧设置有支撑座,所述轴承座的顶部设置有吸油毛毡,所述针杆贯穿所述吸油毛毡,并与所述吸油毛毡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盖设于所述吸油毛毡的盖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油渗滤到吸油毛毡上时,吸油毛毡上的油沿着针杆渗滤到轴承座以及轴套上,在油的润滑作用下,夹持轮与针杆相对滑动,针杆与轴套相对滑动,进而有利于提高针杆在夹持空间内升降的顺畅性。
22.可选的,所述底盖的顶部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盖设于所述轴承座以及所述同步轮,所述吸油毛毡设置于所述保护盖的顶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油毛毡上的油通过保护盖渗滤到轴承座上,从而达到润滑的目的,同时在针杆缝制的过程中,缝纫线由于高速运转导致部分线屑掉落在机壳内,在保护盖作用下,有利于减少线屑堆积于轴承座上,从而提高轴承座带动针杆旋转以及配合带动针杆往复升降的稳定性。
24.可选的,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吹气管,所述吹气管的侧壁开设有吹气孔,所述吹气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吹气件。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机壳内的线屑时,可通过吹气件对吹气管进行吹气,气体再从吹气孔中吹出,此时气体将线屑吹出到机壳外,进而有利于防止线屑影响针杆运动。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有益技术效果:当缝纫机启动时,升降机构带动针杆往复升降,且当缝制的线迹方向改变时,通过转动机构的作用,在不影响针杆往复升降的同时又带动针杆转动,以保持针杆穿线方向与缝制的线迹方向一致,进而有利于提高布料缝纫的质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的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的升降机构以及转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的针杆、轴承座、同步轮以及轴套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缝纫机体;2、机壳;21、固定盖;22、底盖;221、穿孔;23、轴套;231、第一轴承;24、支撑座;25、盖板;26、翻盖;261、排屑孔;3、针杆;31、抵接面;32、第二轴承;4、同步轮;41、轴承座;411、第一子座;411a、插块;412、第二子座;412b、插槽;42、夹持空间;43、夹持轮;44、转动槽;45、螺栓;5、固定座;51、步进电机;52、传动轮;53、同步带;6、偏心轮;61、连接杆;611、进油孔;612、油线压板;62、连接座;63、连接块;64、挑线部件;7、驱动电机;71、主动轮;72、从动轮;73、传动皮带;74、传动轴;75、导向滑块;76、导向轨;77、油毡盒;8、保护盖;81、吸油毛毡;9、吹气管;91、吹气孔;92、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包括机壳2,机壳2固定于缝纫机体1的一端。机壳2的一侧为敞口端,且机壳2的敞口端固定有固定盖21。机壳2的底部固定有底盖22,且底盖22与机壳2焊接成整体。底盖22的顶部贯穿有穿孔221,穿孔221沿底盖22的竖直方向开设。底盖22设置有轴套23,且轴套23固定于穿孔221内。机壳2内设置有针杆3,针杆3呈竖直设置,针杆3用于对待加工布料进行缝纫,针杆3的底端贯穿轴套23,并延伸至机壳2的底部外,且针杆3与轴套23相对滑动连接。机壳2内设置有用于带动针杆3往复升降的升降机构,机壳2设置有用于同时带动针杆3旋转的转动机构。
34.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转动机构包括同步轮4以及用于带动同步轮4转动的旋转组件。轴套23的顶部固定套设有第一轴承231,同步轮4呈水平设置,同步轮4套设于轴套23的侧壁外,且同步轮4通过第一轴承231与轴套23转动连接。同步轮4的顶部可拆卸有轴承座41,轴承座41呈圆柱状,轴承座41的顶部贯穿有夹持空间42,夹持空间42沿轴承座41的竖直方形开设,且针杆3往复升降于夹持空间42内。轴承座41设置有用于夹持针杆3的夹持组件。
35.当需要带动针杆3旋转时,先通过夹持组件将针杆3夹持于夹持空间42内,然后再通过旋转组件带动同步轮4转动,同步轮4带动轴承座41转动,轴承座41再通过夹持组件带动针杆3旋转。
36.具体的,参见图3,夹持组件包括夹持轮43。轴承座41的顶部开设有转动槽44,且转动槽44沿轴承座41的竖直方向开设。转动槽44的数量设有两条,且两条转动槽44分别与夹持空间42相连通。夹持轮43的数量对应设有两个,两个夹持轮43分别转动于两条转动槽44内,且夹持空间42由两个夹持轮43围合形成。针杆3相对的两侧壁设置有抵接面31,两个夹持轮43分别抵紧于针杆3上的两个抵接面31。
37.当同步轮4转动时,同步轮4带动轴承座41转动,轴承座41同时带动两个夹持轮43转动。又因为两个夹持轮43同时夹紧于针杆3上的两个抵接面31,此时两个夹持轮43带动带动针杆3转动。
38.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3,为提高轴承座41安装的便利性以及便于轴承座41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针杆3。轴承座41包括第一子座411以及第二子座412,第一子座411以及第二子座412分别呈半圆块状,第一子座411以及第二子座412分别置于同步轮4的顶部,且第一子座411以及第二子座412分别通过螺栓45与同步轮4固定连接。第一子座411以及第二子座412相对设置,其中一条转动槽44开设于第一子座411朝向第二子座412的一侧,另外一条转动槽44开设于第二子座412朝向第一子座411的一侧。
39.第一子座411朝向第二子座412的一侧固定有插块411a,插块411a的数量设有两个,两个插块411a分别沿第一子座411的轴心呈对称设置。第二子座412朝向第一子座411的一侧对应开设有两条插槽412b,两条插槽412b分别沿第二子座412的宽度方向开设,且两个插块411a分别与两条插槽412b插接。
40.当需要安装轴承座41,并同时适应不同直径的针杆3时,先将插块411a对准插槽412b,然后再将插块411a插入插槽412b内,此时两个夹持轮43抵紧于针杆3上的抵接面31。最后再拧紧螺栓45,此时针杆3夹持于夹持空间42内。
41.具体的,参见图2,旋转组件包括步进电机51、传动轮52以及同步带53。底盖22的一侧固定有固定座5,步进电机51固定于固定座5的顶部。传动轮52呈水平设置,且传动轮52固定套设于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同步带53设置于机壳2内,且传动轮52通过同步带53与同步轮4传动连接。当步进电机51启动时,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驱动传动轮52转动,传动轮52通过同步带53带动同步轮4转动。
42.具体的,参见图2,升降机构包括偏心轮6以及用于带动偏心轮6转动的驱动组件。偏心轮6转动于机壳2内,偏心轮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61以及挑线部件64,挑线部件64以及连接杆61的一端依次偏心置于偏心轮6的一侧,且连接杆61的一端与偏心轮6转动连接。连接杆61另一端背离偏心轮6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座62,连接座62与连接杆61转动连接,且机壳2内设置有用于配合带动连接座62升降的导向件。连接座62的一侧固定有连接块63,针杆3的顶端固定套设有第二轴承32,针杆3的顶端贯穿连接块63,并延伸至连接块63的顶部外,且连接块63通过第二轴承32与连接块63转动连接。挑线部件64用于缝纫时,在形成线迹的过程中,起着输送、回收针线并收紧线迹的作用,且连接块63将针杆3限位于挑线部件64的下方。
43.当驱动组件带动偏心轮6转动时,在导向件的配合作用下,偏心轮6通过连接杆61带动连接座62往复升降,连接座62通过连接块63带动针杆3往复升降。且当针杆3转动时,针杆3通过第二轴承32与连接块63相对转动。
44.具体的,参加图2,驱动组件包括传动轴74、从动轮72、主动轮71、传动皮带73以及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固定于机壳2的顶部内侧,主动轮71设置于机壳2内,且主动轮71固定套设于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从轮轮转动于机壳2的内侧,且主动轮71通过传动皮带73与从动轮72传动连接。传动轴74呈水平设置,传动轴74的一端与从动轮72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传动轴74的另一端与偏心轮6同轴固定连接。
45.当驱动电机7启动时,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驱动主动轮71转动,主动轮71通过传动皮带73带动从动轮72转动,从动轮72通过连接轴带动偏心轮6转动。
46.具体的,参见图2,导向件为导向滑块75。机壳2内固定有导向轨76,导向轨76呈竖直设置,导向滑块75滑移于导向轨76上,且连接座62与导向滑块75背离导向轨76的一侧固定连接。当偏心轮6转动时,偏心轮6通过连接杆61带动连接座62往复升降,连接座62带动导向滑块75沿导向轨76的竖直方向往复升降。
47.值得注意的是,参见图2和图4,为提高连接杆61带动连接座62升降的顺畅度,连接杆61的背离偏心轮6的一侧固定有油毡盒77,油毡盒77呈长方体状,油毡盒77的顶部呈敞口设置,且油毡盒77用于存储润滑油。连接杆61的侧壁开设有进油孔611,进油孔611连通于连接杆61与连接座62的连接位置处,且油毡盒77设置有用于将润滑油渗滤到进油孔611内的渗虑件。本实施例中,渗虑件为导油线(图中未示出),导油线设置于油毡盒77的底部,且导油线的一端与油毡盒77的底部固定并相连通,导油线的另一端插入于进油孔611内。连接杆61的侧壁固定有油线压板612,且油线压板612压紧导油线。
48.当工作人员通过油毡盒77的敞口端,往油毡盒77内注入润滑油时,润滑油通过导油线渗入到进油孔611内,最后润滑油再流入到连接杆61与连接座62的连接位置处。
49.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2,由于纺织线在高速运转时容易产生线屑,为防止线屑掉落到轴承座41上,底盖22的顶部固定有保护盖8,保护盖8盖合于轴承座41以及同步轮4,且
针杆3贯穿保护盖8,并与保护盖8插接。
50.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2,为提高两个抵接轮与针杆3相对滑动的顺畅度,保护盖8的顶部设置有吸油毛毡81,且针杆3贯穿吸油毛毡81,并与吸油毛毡81插接。底盖22的顶部一侧固定有支撑座24,吸油毛毡81固定于支撑座24的一侧,且支撑座24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压紧吸油毛毡81的盖板25。
51.当工作人员将润滑油粘附于吸油毛毡81上时,吸油毛毡81上的润滑油沿着针杆3渗滤到抵接轮上,从而提高抵接轮与针杆3相对滑动的顺畅度。
52.参见图2,为减少机壳2内的线屑,机壳2内设置有吹气组件,吹气组件包括吹气管9。吹气管9呈水平设置,且吹气管9通过支撑座24固定于机壳2内。吹气管9的侧壁开设有吹气孔91,吹气孔91的数量设有多个,多个吹气孔91分别沿吹气管9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分布,吹气管9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喷嘴92,吹气管9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吹气件,本实施例中,吹气件为吹气泵(图中未示出)。当吹气泵启动时,吹气泵将气体吹入吹气管9,然后气体再分别从吹气孔91以及喷嘴92中喷出,此时气体将线屑吹出到机壳2外。
53.参见图1,为便于线屑吹出到机壳2外,机壳2的一侧铰接有翻盖26,翻盖26上开设有多个排屑孔261,且多个排屑孔261分别沿翻盖26的长度方向呈矩形阵列分布。当气体分别从吹气孔91以及喷嘴92中喷出时,线屑分别通过多个排屑孔261吹出到机壳2外。
54.一种具备针杆旋转的缝纫机机头的工作原理:当缝纫机启动时,此时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带动主动轮71转动,主动轮71通过传动皮带73带动从动轮72转动,从动轮72通过传动轴74带动偏心轮6转动,在导向滑块75的作用下,偏心轮6通过连接杆61带动连接座62往复升降,连接座62通过连接块63带动针杆3往复升降,此时针杆3在夹持空间42内升降。
55.在针杆3上升的同时,为满足针杆3随线迹方向的改变而改变,此时步进电机51启动,步进电机51的输出轴驱动传动轮52转动,传动轮52通过同步带53带动同步轮4转动,同步轮4带动轴承座41转动,轴承座41再通过两个夹持轮43带动针杆3转动,此时针杆3在轴套23内旋转,并与线迹方向一致。
56.综上所述,针杆3随线迹方向的改变而改变,进而有利于提高布料缝纫的质量。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