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装饰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26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室内装饰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室内装饰织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手感柔软或有丝绒型手感的织物。
众所周知机织丝绒织物可用于室内装饰,特别可用于诸如汽车的车辆内部的装饰。这类丝绒织物具有吸引人的手感,被认为是汽车内装饰的高挡织物。丝绒织物的特征在于其有极短的绒毛,与常规的织物相比它有相当柔软的手感。当抚摸丝绒或手指在丝绒上前后划动时,柔软的感觉是与绒毛的摆动作用有关的。
丝绒织物的生产,最初是通过由横向纤维将两层经纱交织形成复合织物。切断横向纤维以分离两层经片,在经层上留下的交织纤维便成了赋予丝绒织物特殊手感的短绒毛。
近来,丝绒织物是通过使用双针座拉舍尔经编机生产的,以尼龙或聚酯为绒毛。在此场合,仍然是先形成两层之间相交联的双层织物,再将其剖开,以形成两片单独的丝绒织物。
使用机织或经编丝绒织物,通过所谓的裁剪和缝纫的传统工艺来装饰座椅。将布料剪裁成片,然后镶拼在一起以生产出装饰用外套。将它罩在垫芯上,典型的垫芯为泡沫塑料块或其它合适的芯材,座椅由是形成。
最近,已提出三维纺织结构的织物,从而使针织装饰织物成形,可直接用作芯子外饰,无需再进行昂贵的裁剪和缝纫加工。例如,这类三维针织织物结构在EP-A-0518582,GB-A-2223034,GB-A-2223035和GB-A-2223036等专利中已有描述,这里列出以供参考。基本上,所有这些技术必不可少地都用到具有一副双针床的V-型纬编机,其钩针由一组三角驱动,这些三角以特定的方式排列在电脑化的三角驱动和选针机制的控制下工作。
但是,目前所有这些以三维编织结构系统而生产的织物都具有硬的耐磨外表面。虽然表面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纱线构成以得到美丽的图案或其它漂亮的外观,但现有之三维针织产品表面手感总是相当硬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针织物,它具有丝绒般柔软手感的美学表面,这里的“美学表面”意味着使用中的一种表面,在装饰结构中可以看见的外部或是能使消费者或使用者可以看见或触及的表面。
单面平针织物,即可由单排针生产的织物,具有一个与针床相接触的技术正面,和一个远离针床的技术反面。当在V-型针织机上生产这种织物时,织物的技术反而就较接近于V-型床的中线,在传统的针织外衣生产中,织物的技术正面就是使用者看得见的织物面,通常便是服装的外表面。
相对而言,双面平针织物是由V-型针织机的两个针床产生的,它实际上具有一对表面,两个表面被内部啮合环圈交织在一起。因此,不难理解,双面平针结构要比单面平针结构重。
应用本发明可以生产出具有丝绒般手感的单面平针织物及双面平针织物。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以其较好的形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比较昂贵的“花色”纱,即相当昂贵的绳绒线纱(雪尼尔纱)。
这里所用的“绳绒线纱”是指那种具有轴向连续细芯和基本上与细芯呈直角分布的绒毛层的花式纱线,从而赋予该种绳绒纱以其特有的外观和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饰用单面纬编针织物,该针织物至少由两种纱构成,即绳绒线纱和地纱,其中绳绒线纱以满环针圈织入织物。合适的绳绒线纱细度为2000~5000分特,底纱细度为550~900分特,通常,其横密为每时(2.54cm)8~16个纵行,纵密为每英时8~30个横列,绳绒线纱以编织针圈编入织物,绳绒线纱显露的织物实际正面恰是其技术反面。较好的是,绳绒线纱沿纵向不多于六个相邻针圈。
地纱应为具有550~900或600~800分特或600~750或650~700分特细度的空气变形聚酯纱。绳绒纱为一对加捻绞合的尼龙和/或聚酯股线中间夹着绒毛所构成。绒毛可以用低熔点尼龙丝物质粘结在股线上,或者绒毛可相对于股线移动。
绳绒线纱的支数在2500~5000分特之间,较好者为3000~4000分特,最好为3250~3500或3350分特。绳绒线纱较好的应具有可移动的绒毛和/或可延伸的芯线。
较好的情况是,在满环绳绒线纱针圈两侧之任一侧有一个地纱针圈,且在其每个相邻的针圈横列中也有地纱针圈。在织物横向上相邻的满环绳绒线针圈数不多于六个。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单面平针纬编织物,它是由至少两种纱构成,一种绳绒线纱和一种地纱。绳绒线纱具有2000~5000分特的细度,地纱的细度为550~900分特。其横密为每英时8~16个纵行,其纵密为每英时8~30个横列,绳绒线纱以编织针圈的形式织进织物,显露绳绒线纱的织物实际正面(美学表面)恰恰便是织物的技术反面。
绳绒线纱的细度可为2000~5000分特,地纱应为具有550~900分特细度的空气变形聚酯纱。
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一种纬编双面平针装饰用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用至少两种纱编织而成,其中之一是绳绒线纱,绳绒线纱被以编织针圈的形式编入织物,使其仅在织物一面预定部位出现,绳绒线纱的支数应大于其它纱,以使其它纱在织物无绳绒线的一面能有更多的针数以便平衡织物,使之基本上不卷曲。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这样的双面平针织物,绳绒线纱支数应为1000~2500分特,其它纱的支数应为500~800分特,织物在针距10~16,更好为12的机器上制出,这样织物的横密为每英时10~16纵行,较好为14纵行,其纵密为每英时20~40针,较好为30针。绳绒线纱的绒毛长度为1.25~2.5mm之间,最好在1.4~1.75mm之间,单丝的细度为1~4旦。
也可有两种或多种其它的纱。这些纱应为空气变形聚酯纱,其中一股或多股可以是三叶形聚酯丝。空气变形纱对金属的摩擦系数(μ)应为0.1至0.45。
绳绒线纱的半强负载伸长率应为5~15%。绳绒线纱对金属的摩擦系数(μ)应小于3,要求在0.2至3之间。绳绒线纱的断裂负荷应在750至1250厘牛顿/特之间。
在织物的任何区域,相邻绳绒线纱的横列数应不多于六,最好是,这类有相邻绳绒线的区域仅限于织物的边缘,在每个绳绒线纱横列的任一例的绳绒纱横列最好不多于一个。
织物可以在具有一副双针床的平机上进行编织。该机针距应为10~16,在10~14之间则更好,最好应为12。机器可以是双重三角,三重三角或四重三角型。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编织装饰用织物的方法,其中,针织机具有一副可单独操作的双针床,每个针床中的针可单独移动,在针床中沿着工作三角箱的轨迹往复运动,这样,绳绒线纱和非绳绒线纱便形成一种织物,该织物的特征是绳绒线被编在织物内。
该方法可用来编织单面平针结构,其中绳绒线纱和非绳绒线纱交替地形成横列,其中在单个横列中绳绒线纱由两针交替地编织。较为理想的是,第一横列绳绒线由偶数针编织,相邻的横列以奇数针编织。
连续编织绳绒线纱最好不多于六列。
编织机的针距应为10~14,且该方法在有双重三角箱的机器上实施。
另外,编织装饰用织物的方法可用来生产双面平针结构,其中绳绒线纱针圈比非绳绒线纱的针圈大。双面平针结构中绳绒线纱的状态应是在针织结构的中心区相勾连的绳绒纱针圈不多于两个。
通过实施例,并结合下列附图来阐述本发明
图1为绳绒线纱的侧面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箭头Ⅱ方向对该纱的端视图。
图3是单面平针柔软织物的编织顺序的针迹图。
图4是双面平针柔软织物的编织顺序的针迹图。
图5是具有两种不同颜色方格图案的柔软织物的排列示意图。
图6是图5所述结构的编织工艺的针迹图。
图7是图6编织工艺的改进形式。
图8和9是交替结构的针迹图。
本发明要求在V-型床平针机上实施,有关该型针织机的详情,请参看瑞士Edward Dubied公司1967年出版的“DubiedKnitting Manual”一书。V-型床平针织机是极著名的,现在许多这类机器都用计算机控制。如上所述,已有种种提案,例如GB-A-2223034提出了适用于汽车内装饰的针织物。汽车内装饰用织物应该能耐受通常汽车内的环境条件。这意味着这类装饰用织物应能耐磨耐撕,外观优美,而且在长时期内能保持这种外观。如用普通的裁剪和缝纫工艺,采用机织织物,要完成车内装饰用新织物设计,必须预先化费相当多的时间。而且常规的裁剪和缝纫技术也会多费织物材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也很费时间。
使用针织技术生产汽车装饰织物的一个明显优点是几乎不浪费织物材料一因用于外罩的织物是按所需的形状进行一次性编织完成的,这样用于生产该织物的纱便可直接全部地使用于座位上。
本发明者现已开发出一种织物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在细针距针织机上生产出手感柔软或有丝绒感的织物,这种针织物产品可适用于汽车座外装饰及其它装饰用产品。
这种织物用至少一种绳绒线纱编织生产,绳绒线纱的细长芯纱可由任何适当的聚合物材料制成,如聚酯或尼龙,在此芯纱上结合着绒毛纤维。绒毛纤维也可由诸如聚酯或尼龙的任何相宜的材料制得。
参见图1和2,它们示意地表明绳绒线纱的相宜结构形态。图中绳绒线纱包括一对聚酯芯纱1,2,它们相互捻在一起。在纱1,2间固定着的是短纤维3,它在纱上形成绒毛。如图2所示,绒毛3遍及芯纱1,2绕在一起形成的长轴上。所示的纱可用许多方式生产,例如,在并捻纱1,2的同时,使绒毛纤维3夹于其中。在一种结构中,绒毛纤维只是通过磨擦作用固定在细长的芯纱1,2之间。在另一种结构中,绒毛纤维3则粘结在细长芯纱1,2上。粘附绒毛纤维较好的方法是以第三根纱平行于芯纱1或2的任何一根,这第三根组份纱在生产纱时就被掺入绳绒线纱中。作为这类第三种成份纱的较好材料是低熔点尼龙。一旦绳绒线纱形成就进行加热处理,例如通过用蒸汽或热空气加热使尼龙软化,从而将绒毛纤维3粘合至芯纱1,2上。
根据本发明,在制造织物时除了使用绳绒线纱外,也必须使用非绳绒线纱或地纱。用作底纱的较合适材料是具有550~900,或更好地具有650~750的分特细度的空气变到聚酯纱。绳绒线纱和空气变形地纱的颜色可以相同或不同,绳绒线纱上的绒毛纤维3的颜色沿绳绒纱的轴向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颜色交替分布,从而给最终成品织物以杂色效应。除了一种或多种绳绒线纱外还可有两种或多种地纱。这在双面平针结构中尤为如此。
按照本发明实施的一种编织方法的一个实例,如图3所示,生产适一种合装饰的单面平针织物。织物在针距12的编织机上用3350分特的绳绒线纱及700~800分特的空气变形聚酯纱作为地纱制成,绳绒纱含聚酯绒毛纤维和聚酯或尼纶芯纱。用来编织单的平针织物的机器较好的是双重三角针织机,从而使绳绒线纱和地纱一次就可编入织物。在双三角针织机中。且三角箱内含有两个分开的三角,当三角箱沿针床作横向运动时,这两个三角就可控制织针以两种相继连续发生的动作运转。这样,通过两种纱及两个三角的应用,三角箱移动一次就可织出两列横纹。
图3所示是一种一般的针迹图,其下针床和上针床分别由两排点子33和34代表,三角沿箭头30,31的方向第一次通过,在下针床33的每个针上就织了最初的一根地纱32。从图3中可见,上针床34是从不使用的。这就是单面平针织物的特征,以此全部结构可在单一针床的针上完成。在常规的单面平针结构中,织物的技术正面是侧面35形成,而织物的侧面36是其技术反面。在单面平针衣料织品中,技术正面35也正是织物的实际正面因为它正是服装朝外而被看见的一面。
在底纱32被织在下针床33所有织针上之后,绳绒线纱37被隔针编织,于下针床33的针上,此处所说的下针床即图中所示的下部床-通常被当作前床(接近操作者),上床34被当作后床。三角的设置应是这样,使绳绒线纱的成圈比地纱成圈稍长些。在绳绒线纱37被织过后,三角箱应如图3所示那样,处于针床的最左边。
三角以箭头38,39所示的反方向运动时,地纱32就被织在在下针床33上,又形成新的横列。接着便是绳绒纱37的又一横列的形成,不过这次是在下针床33的偶数针上进行间隔编织。
这4个横列的次第成形过程可无限地重复,以生产一种含有绳绒线纱和地纱的织物结构。已经发现绳绒线纱被完全地固定在结构中,以这样的编织工艺,可使绳绒线纱的绒毛仅在织物的面36上有效地出现。这意味着面36具有丝绒型手感,而面35则几乎无绒毛。
这样的效果是使织物的技术反面36成为织物实际的正面(即美学面)。重要的是,将更昂贵的绳绒线纱织进织物,使昂贵的绒毛的大部分出现在织物的实际表面上。单面平针结构可织成平面织物,或可编织成筒状结构。值得推荐的是,在前床和后床33,34上同时生产出两层平行的单面平针织物而无任何针圈在两层中间交织,只是两层织物的边缘相连,从而形成筒状织物。因此,可能的是,当三角箱沿箭头30,31的方向运动时,所有的编织都发生在针床33上。但是,当三角箱沿箭头38,39的方向运动时,所有的编织则发生在针床34上。若在每个冲程末端纱线从一个针床绕至另一个针床,就会形成筒状结构的织物。这种结构的织物可用作椅背之类的两面装饰用布。
用于生产单面平针织物的绳绒线纱37应有相当高的支数-3000~5000分特,从而使织物具有装饰织物应有的重量。绳绒线纱的类型可以是绒毛仅由形成细芯的一对线股1,2之间的摩擦作用固定着。在这种结构中,针距12的织针可与绳绒线纱的可延伸纵向纱芯接触并拉伸之,从而使构成针织结构的针圈仅由纱芯构成,而将绒毛3展现在织物的表面。这样只是纱芯被拉在织物的加工正面而将绒毛留在织物技术反而。部分的绳绒纱上,而这正是织物的实际正面,其结果进一步提高了绳绒纱的应用效果。这意味着可以用很重的绳绒线纱进行编织,从而使绳绒线纱牢固地织进织物,并使绒毛的很大比率出现在织物实际表面(美学表面),这样绳绒线纱的使用效率就非常之高。
虽然单面平针织物有许多用途,对于三维编织的装饰织物而言,在许多情况下都需要生产双面平针织物。双面平针织物重量更大,且能形成整体装配性装饰件。此外,双面平针结构比单面平针结构更易于编织图案及色彩。因此,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编织出一面(在任何特定部位)有丝绒外表及手感的双面平针结构。
图4显示由绳绒线纱和地纱形成的一种双面平针结构形式的编织顺序。该双面平针织物也是在12针距V-型横机上生产的,但所用的绳绒线纱为1440分特,其绒毛是通过某种方法粘结在纱上,例如将低熔点的线与一根细长芯纱合并使用形成绳绒线纱后,将其加热至低熔点线的软化温度之上从而使该线熔化或软化,冷却后就使绒毛固定在芯纱上。
这种粘合绒毛的纱线可以在粘合或未粘合状态下进行编织,即在编织前或编织之后进行绒毛的粘结固定处理(例如,在编织成形之后再进行汽蒸热处理)。
较低分特的绳绒线纱也可用于双面平针织物,因而双面平针结构可增加织物的重量。
正如图4所示,用双重三角系统,一次运行就可以将绳绒线纱42和地纱47依次织在下针床43和上针床44的织针上,从而生产出织物。
在三角箱以箭头40,41方向第一次从右至左运行时,绳绒线纱42在下针床43的针上编织。此时,绳绒线纱被织在下针床之所有织针上。同时三角箱以箭头41方向运行,细度约750分特的空气变形聚酯地纱47即被以图示的方式进行编织。在此情况下,聚酯地纱被织在上针床44的所有针上,而在下针床43上,则被间隔地织在偶数针上。
当三角箱以箭头45,46的方向从左向右反方向运行时,绳绒线纱42又被织在下针床43所有的织针上。但是,底纱47仅在下针床43的奇数针上被编织,同时又在上针床44所有针上被编织。
图4中所示四个横列结构亦可被重复至所需的尺寸,从而生产出有柔软手感的重型双面平针织物。织物的面48具有丝绒型手感,而面49具有较硬的聚酯型手感。不难理解,此时绳绒线纱的大部分绒毛便显露在面48上,而在双面平针织物的面49上几乎无绒毛出现。可以看出在后针床上,100%的线迹由聚酯地纱形成。而在前针床上,67%的线迹是绳绒线纱,33%的线迹为聚酯地纱。其次,绳绒线纱的针迹比聚酯纱的稍松-其针圈比聚酯纱的稍大。在Stoll针织机上,聚酯纱和绳绒线纱的针迹长度比一般为10.3~11.5。这便使出现在前部针圈上的绳绒线纱绒毛的百分比达80~90%。这也表明,用于丝绒型织物中昂贵的绳绒线纱的利用率极高。因此,只有极少的昂贵的绳绒线纱埋没在织物组织内部。上述编织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绳绒线纱被牢固地结合于织物组织中,因而使织物有很好的耐磨性。
在Taber试验中,采用CS10轮、载荷1000克,作用1000个循环,结果表明,根据本发明所生产的织物具有与机织丝绒大体相同的耐磨性。在1~5级中,1级表示严重破损,3级表示尚可,5级表示无断线或织物保持完整,根据图4所示的针迹结构生产的织物能稳定地达到4至5级。
图4所示的结构基本上是单一颜色的结构,不过若使用的绳绒线纱及地纱颜色不同,就会显现出两种颜色的花纹。
但是,特别有意义的是双色方格图案织物的生产,它可用第三种颜色的绳绒线纱赋于织物色彩。为了经济地生产这类织物,最好是采用有三个三角箱系统的针织机——这种机器生产双色方格图案的织物的生产率比双三角箱针织机高。在双重三角箱针织机的场合,三角箱不得不作多次轮空运行,以保证编结时纱线处于正确位置。
图5示意地表明织物53的一个局部,八针宽,有两种不同颜色区50,51。所示的四个区域是,总计八个横列高度构成一个方格面,另有十六个有空隙的绳绒线纱横列,如线52所示。一个完全的布面横列是在下一个方格横列完成之前,就织在所需编织的特定面上所有的织针上。
生产这类结构织物所需的编织顺序部分地如图6所示。图6显示在下针床64和上针床66的针上,由两个完整绳绒线纱(东针排61,70方向上形成)布面横列相隔开的一个方格图案完整布面横列(在针排方向62,63,71,72,4个部分排上形成)的形成情况。
图6所示的前三个完全及部分横列是通过由箭头61、62和63所示的三角箱从右至左运行面形成的。三角箱从右至左的运行,产生第一个完全横列,该横列由绳绒线纱65在下针床64的每个针上编织完成。接着,当三角箱以箭头62方向作同样运行时,由字母A标明的第一种颜色的空气变形聚酯纱69在上针床的所有针上及在下针床64上八针循环中的第1和第3针上进行编织。这样,可以看出,在图6所示的第二横列中纱69在两个针1,3上编织,以形成上针床的完整横列及下针床的部分横列。
又,在三角箱以箭头63的方向从右至左作相同运行时,与颜色A不同的第二种空气变形聚酯纱67颜色B在上针床66的所有针上及下针床64上八针循环的第5和第7针上进行编织。
用来编织图6所示结构的纱65,67,69的支数可以与图4所示结构的纱42,47的支数相同。
当三角箱如箭头70、71和72所示作反向运行时,绳绒线纱在下针床64的所有针上编织以产生一个完整的绳绒纱横列。接着,底纱69在上针床66的所有针上及下针床64八针循环的针第2和第4针上进行编织。
最后,当三角箱以箭头72的方向作同一运行时,聚酯地纱67在上针床的所有针及在下针床八针循环之第6和第8进行编织。
在按图6顺序编织的结构中,绳绒线纱在与非绳绒线聚酯纱形成交织结构前,仅需被拉线通过一个绳绒线纱针圈。由于绳绒线纱刷子般的特征,在一根绳绒线纱穿过另一根绳绒纱时会产生明显的摩擦力,这样使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优点在于,在绳绒线纱针圈之间不必有连续的交结。
从图6可见,绳绒线纱65最初在织物面73上出现。该面将是织物实际正面(美学正面)。也可看出,颜色A纱69仅出现于面73的1~4针区。而颜色B纱67仅出现在该面的5~8针区。这样,1~8的八个针中,左边四针区布面上将显现颜色A,右边四针区布面上将显现颜色B。因此,若颜色A比颜色B暗。则由针1~4所形成的织物部分相当于图5所示的部分50,由针5~8所产生的织物部分即为部分51。为了改变图5中所示的方格图案的颜色,可以改变三角的工作状态,从而使颜色A纱在针5~8上编织,颜色B纱在针1~4上编织。
不难理解,采用图6的编织工艺,要编织六个横列才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色面。应用图7所示的工艺,只需三个横列即可形成一个完整的彩色块。这一顺序也具有使绳绒线纱横列之间距离进一步加大的效果,这样就可在给定面积内需要更少的绳绒线横列。与按图6顺序所生产的织物相比,该织物的伸展性稍有增加,虽然使用较少的绳绒线纱,一些评估者认为织物的手感更软。这些变化是由于用了更多的前针来编织底纱的结果。在图7所示的顺序中,当以箭头61的方向移动三角箱进行编织时,绳绒线纱65在床64中的所有前或下针上进行编织。下一横列编织用颜色A纱进行,该纱亦在相同方向(见箭头62)东后针床所有针上和前针床的第4至第1针上进行编织。然后颜色B纱在同一方向(箭头63)在后针床之所有针上和前针床8~5针上以相同的方向进行编织。当三角箱转向并以箭头70,71和72的方向运动时,同样的编织顺序再次重复进行。
另外,按图7的工艺顺序产生的织物颜色也比图6所示的织物更鲜亮。
图8显示为一种改进的六横列针织顺序,它与图6相似,但此时绳绒线纱Ch所示的每第一和第四列编织时仅在前针床上隔针编织。
图9显示绳绒线纱编织的一个更为重要的途径。在图9中只标出绳绒线纱,颜色A和B的地纱针迹与图6所示相同。这样的编织途径可产生斜纹状的表面。
也值得重视的是,为了形成更富变化的图案,绳绒线纱Ch可在后排针上编织,这可以有效地织出由侧图案。这就意味着,在丝绒织物表面上,用绳绒线纱在后排针上编织,可以给出平面结构区,以达到花式图案的目的。
地纱的支数应为绳绒线纱的一半或更少。其重要意又在于,使织物在前针床和后针床形成的总量得以平衡,从而使织物十分平整。这就使得应用本发明中前述技术的三维形织物的制备更为容易。
根据本发明的织物可以十分有效地利用绳绒线纱,其横向及纵向伸长率均为10%上下。这可以与把绳绒线纱嵌入织物的方法作一比较。在这样的织物中,织物几乎无弹性。此外,用嵌入的方法,昂贵的绳绒线纱被大量地隐藏于织物内部,其绒毛不能释放至织物表面而给出如本发明结构所具有的丝绒手感。
此外,依据本发明所得较为理想的织物,由于面上有较多的针迹,故其表面相当平整。
虽然这样的织物可通过结合集圈组织来制备-特别是用绳绒线纱集圈组织来形成织物,但这些集圈组织在使用中易被磨损和脱毛,这样,为了获得高耐磨结构,应该尽量减少集圈组织的用量。大面积地使用绳绒纱集圈组织的织物并不具备如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在本发明的场合,绳绒线纱被织入织物组织形成织物结构的一部份,在织物中绳绒线纱圈相互约束。
在很局限的区域中可以允许多至六个或更多的横列,在其中绳绒线纱之间相互交结。但是,除此以外已经发现织物中的应力积累会使工业生产中针迹开口或断裂达到难以接受的程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迄今尚未有人提及的生产方法,以此可以顺利地以工业规模生产这种织物。
令人惊奇的是,已经发现,通过减少掺入织物的绳绒线纱的量,可以提高所形成织物的柔软手感。顺便举个例子,将原来含绳绒线纱量高的编织工艺(1)与绳绒线纱的量依次递减的二种其它的编织工艺(2~7)相比较。在下列工艺中,首先说明每横列的组成,然后是在三系统提花机上进行的程序,并进行多次重复直至所需的横列为止。接着给出绳绒线纱的使用量并与工艺1作了比较。原始工艺(1)横列1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不动前针床 所有的针进行编织横列2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所有的针进行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来选择用针横列3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所有的针进行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来选择用针程序的例子三系统提花针织机→ 3 2 1← 1 2 3工艺(2)横列1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不动前针床 仅用奇数针编织横列2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进行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来选择用针横列3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进行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来选择用针横列4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不动前针床 偶数针编织横列5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所有针进行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6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所有的针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程序例子三系统针织机
→ 3 2 1← 4 5 6绳绒线纱的近似重量筒子纱重量(g) 编织前 210编织后 200耗用的绳绒线纱 10与工艺1相比 71%工艺(3)横列1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不动前针床 所有针进行编织横列2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所有针进行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3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的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4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不动前针床 所有针进行编织横列5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6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7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8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9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10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程序的例子三系统针织机→ 3 2 1← 4 5 6→ ← 与工艺1相比 78%工艺(7)横列1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不动前针床 仅在奇数针上编织横列2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所有针进行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3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4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在针1,5,9等上编织前针床 不动横列5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6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7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不动前针床 仅在偶数针上编织横列8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9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10用纱 绳绒线纱后针床 在3,7,11等针上编织前针床 不动横列11用纱 颜色A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横列12用纱 颜色B地纱后针床 在所有针上编织前针床 由提花装置选择用针程序例三系统针织机→3 2 1
←4 5 6→9 8 7←10 11 12绳绒线纱的使用量筒子纱重量(g) 编织前 171编织后 161耗用的绳绒线纱10量与工艺1相比 65%与原来的工艺1相比,工艺2-7有下列好处。依次每个工艺耗用比地纱昂贵的绳绒线纱都递减。这就降低了织物的成本。绳绒线纱的用量降低也减少系统中打结并缩短编织时间。同时三系统针织机也能比二系统针织机的编织速度更快。工艺2~7具有正面更亮的提花效果及更大范围的织物手感性质,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具有更柔软的手感。也可以用700分特的空气变形纱作为色纱或地纱,因此,不必用更细支数的绳绒线纱。与原工艺1生产的织物相比具有更好的柔顺性。
所用绳绒线纱绒毛纤维应具有1~4丹尼尔/单纤维的细度。绳绒线纱本身的细度应在1400~1700分特之间,2000分特乃至更高一点的也可使用。一般地,带色底纱(即非绳绒线纱)的分特数可低至500,且可由200~300根2~3分特的单丝组成。另一种情况是,带色低纱可由细度小于丹尼尔的微细单丝构成。一般地,单丝细度为0.5丹尼尔。然后,适当数量的单纤维再以空气变形工艺处理,使结合在一起形成底纱。因为在编织过程中纱的运动速度相当大,应使纱的摩擦系数尽可能地小。对于空气变形聚酯底纱来说,摩擦系数(μ纱/金属)应在0.15~0.25的范围内。聚酯空气变形造底纱的最大为μ=045。正是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与空气变形聚酯底纱相比,绳绒线纱的摩擦系数更高,在此情况下,其摩擦系数(μ,纱/金属)应小于3,在0.25~3的范围较为合适。
和纱的摩擦系数同样重要的是,纱线还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其半强负载,弹性伸长应为5-15%,更好些应为5-8%。一般地说,绳绒线纱的断裂负载应为1,000厘牛顿左右,在500厘牛顿时的弹性伸长应为7%。
当将纱织成三维编织结构时,特别是具有缝合结构的地方,绳绒线纱最好不要暴露于缝合区域,以避免对暴露针迹过多的磨损。因此,应该将非绳绒线纱用于暴露的针迹。
权利要求
1.一种结合地纱(32,67,69,A,B)和绳绒线纱(37,65,Ch)纬编的装饰用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物为一种装饰用针织物,而所述绳绒线纱和地纱在所述针织物中以满环针圈编入所述针织物中,每一个针圈只包含所述绳绒线纱和所述地纱中的一个线纱。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物是单面平针织物,其中的绳绒线纱(37,65,Ch)的细度的分特值在2000~500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纱(32,67,69,A,B)为空气变形聚酯纱,其细度的分特值在550~900范围之内。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纵向上相邻的绳绒线纱针迹不多于六个。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物为双面平针织物,它是通过多个内部相互交联针织连在一起的双层织物。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其绳绒线纱(37,65,Ch)的细度的分特值在1000~2500的范围,地纱(32,67,69,A,B)的细度的分特值在500~800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在横向的针迹密度为每厘米4~7针,而纵向针迹密度为每厘米8~16针。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绒线纱(37,65,Ch)的纱与金属间的摩擦系数在0.2~3的范围,而地纱(32,67,69,A,B)是空气变形聚酯纱,所述地纱的纱与金属之间的摩擦系数在0.1~0.45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绒线纱(37,65,CH)的半强负荷伸长率在5~15%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绳绒线纱(37,65,CH)由细长聚酯或尼龙(1,2)及低熔点的尼龙线芯组成,芯线上带有聚酯绒毛(3)。
11.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聚酯绒毛(3)的纤维支数范围是1~4丹尼我洋/单纤维,长度范围为1.4mm~1.75mm。
12.根据权利要求
5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绒线纱仅出现在所述针织物的一个面(37,73)的预定区域,而所述绳绒线纱的支数大于非绳绒线纱的支数,而非绳绒线纱的一面有较大的非绳绒线纱针织数,从而平衡所述针织物,并产生基本上不卷曲的针织物。
1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绒线纱(37,65,CH)以所述针织物在横向方向上每厘米有3~7纵行和在纵向方向上每厘米有3~12横列的方式编织成针织物,而在所述针织物的美学表面(36,73)上,所述绳绒线纱明显地成为所述针织物的技术反面。
14.一个用以在一个针织机上纬编一种装饰用织物的方法,所述针织机具有一对相对的并能独立动作的针床(33,34),所述针织机的每个针床上的织针可以彼此独立地在所述针床内沿所述针床运动而进入具有双三角系统的操作三角箱之针径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绳绒线纱(37,65,Ch)和非绳绒线纱(32,67,69,A,B)编织成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绒线纱(37,67,69,CH)和地纱编织成只含所述绳绒线纱和所述地纱中的一个线纱的满环针圈。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纬编装饰针织物,它有一美学表面并由地纱(其支数应为550~900分特)及绳绒线纱(其支数应为2000~5000分特)构成,绳绒线纱被以满线圈结构织入织物以使绳绒线纱出现在织物的美学表面(实际正面)上。
文档编号D04B1/00GKCN1061398SQ94103897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8日
发明者吉拉德·弗朗西斯·戴, 托尼·米歇尔·雷格, 格瑞·约翰·里克 申请人:利尔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