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7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应用于环锭纺纱机或拈线机的一种平面钢领,主要是对钢领上供钢丝圈运行的轨道作了改进。
通过手工检索WPI和参阅“环锭细纱机断头分析与控制”一书(唐文辉、刘荣清编著,纺织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的第5章第3节“钢领”;“细纱与拈线工程中的钢领和钢丝圈”一文(刊载在1974年第2期《国外纺织技术》P29,50);1980年第20期的参考科技汇报之(三),“平面钢领的主要技术特征”一节;和“平面钢领、钢丝圈抗楔性能分析与探讨”一文(1986年9月纺纱机械专题论文第13号,作者是上海纺织机件制造一厂秦国祥)等,均未发现与本发明技术特征相同的内容。复委托中国专利局审查部门检索,检索领域D01H 7/52,7/54,7/60,检索出与技术背景相关的文件两篇GB2036097和DE2750190,这两篇专利文献描述同一技术内容,其特征在钢领的内凸缘下的延长线有一个支持钢丝圈内脚的支撑面,也与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同。
现有技术的平面钢领设计变化很多,总的说来不外乎在几个方面交替变化(1)从增加纱线通道方面考虑;(2)凸缘的内外深度变化;和(3)凸缘下部的斜角,即凸缘下部曲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的变化等等,使能满足钢丝圈在运行变换位置时不致受到楔住,为钢丝圈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压强,再则必须考虑纱线通道宽畅。钢丝圈在平面钢领上作高速旋转运行时,通常认为只允许钢丝圈在钢领内跑道的凸缘(俗称掣口)处有一个凸肚接触点。但由于钢领与钢丝圈的多R曲线段的配合不当,和钢丝圈高速运行时的侧倾,造成(1)在运行时钢丝圈为保持平衡时,它的内外脚相应与钢领的内外颈壁还存在瞬间相碰或撞击,使钢丝圈在钢领上强化摩擦或发生楔住现象,从而促成纱线断头,(2)钢丝圈向外倾侧时,在钢领掣口处的点接触,由高速摩擦使掣口磨损,引起钢领高速性能衰退,使气圈段的气圈凸形大而不易控制,引起断头增加,(3)通道交叉,纱条嵌入钢丝圈磨损缺口,造成割断头,和(4)钢丝圈内脚受力集中,热磨损造成飞圈断头……等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外凸缘斜面下有一托力轨道面并对外凸缘下部斜角和钢领颈壁作了改进的平面钢领。
当钢丝圈在钢领上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原理,静止状态时钢丝圈重心两侧的力P1和P2各与其力矩l1与l2的乘积必须相等,即P1·l1=P2·l2(1)但在动态时它的内侧受到一个附加力P3,于是造成钢丝圈失去平衡而倾侧,即(P1+P3)·l1>P2·l2(2)要使钢丝圈再回到平衡,使它的外脚在钢领外侧的托力轨道面ef上得到一个与P3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即托力P4,于是(P1+P3)·l1=(P2+P4)·l2(3)式(3)-式(1)P3=P4(4)当附加力P3等于托力轨道面所提供的托力P4时,钢丝圈达到新的动平衡(见图2)。这就是托力轨道面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本发明的具有托力轨道面的平面钢领,它的钢领边宽、内外凸缘的尺寸和多R曲线的配合段与现有技术相同,它的钢领内凸缘掣口(A)6,是钢丝圈在内跑道的支承点。本发明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的技术特征是在外凸缘一侧的颈壁的延长部分有一个托力轨道面(ef)2,ef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斜角(β)9,为5°~15°,托力轨道面的内深1,为1.2~1.9毫米,外凸缘5下部的曲线段(cd)4,与水平面之间的斜角(α)10为19°~25°,α角的底线与β角的底线之间的距离3为1~2毫米,颈壁厚8为0.5~1毫米,内凸缘(A)6到内凸缘一侧颈壁的内深7为1.3~2毫米。


图1是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的示意图。
1 托力轨道面的内深 6 内凸缘掣口A2 托力轨道的面ef 7 内凸缘一侧的内深3 α角与β角两条底线间的距离 8 颈壁厚4 外凸缘下部的曲线cd 9 斜角β5 外凸缘 10 斜角α图2是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运行时的钢丝圈位置和受力平衡示意图。
实施例1.使用本发明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配用G,G0,6802,6903,GS型钢丝圈试纺的纺纱张力与PG平面钢领配用G,G0,6802,6903,GS型钢丝圈,锭速17500转/分时纺纱的纺纱张力的对比如下(纺21支纯棉纱纱线张力测试结果,单位克)纺纱部分 PG平面钢领 托力轨道平面钢领小直径时 大直径时 小直径时 大直径时始纺 72.1 76.4 69.2 72.3起成形 63.8 52.1 58.3 56.4大纱 70.5 50.2 60.4 50.3满纱 71.8 48.3 60.9 47.2
两者纺纱张力无明显差异,但起成形时的张力,托力轨道平面钢领比PG平面钢领要大,此时张力大可以适当地控制气圈形态,故对纺纱有利。
2.纺32支涤棉纱,锭速16500转/分时的纺纱张力比较纺纱部分 PG平面钢领 托力轨道平面钢领配GS2/0钢丝圈 配GS2/0钢丝圈小纱 58.6 59.6中纱 40.8 43.6大纱 41.7 39.6从上表可以看出(1)小纱时两者的纺纱张力,后者稍大一点,可以稳定气圈,对避免气圈过于膨大有利,(2)中纱时后者比前者大,但仍在正常纺纱张力范围内,不仅不会增加断头,反而可以增加卷装密度,(3)大纱时后者比前者小,可以避免大纱时气圈过直的现象,增加气圈弹性,减少断头。
3.纺21支纯棉纱时,锭速17500转/分,瞬时纺纱功率对比测定,单位m/m·瓦。
由此可见,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配用G,GO,6802,6903和GS等钢丝圈其外脚与托力轨道面接触,可减轻钢丝圈内脚受力,具有较强的控制气圈的能力,延长使用寿命。用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以替代常用的平面钢领,经纺21支纯棉纱和32支涤棉纱生产试验,证明断头、锭速和成纱质量等情况均优于常用的平面钢领的数据。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的锭速指标达到
1.纺16支、20支、21支纯棉纱锭速16000~18500转/分;
2.纺32支纯棉或涤棉混纺纱,绽速17000~19000转/分;
3.纺32支~45支涤棉混纺纱,锭速18500~20000转/分。
以上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一次性使用寿命在12~18个月,细纱断头可降低15~20根/千锭时、成纱质量高于PG平面钢领的水平。并且具有可纺性好、可纺纱支范围广的特点。它适用于纺棉、绢、麻、毛、化纤或棉化纤混纺等,同时能适应高速大卷装。现有技术PG平面钢领上钢丝圈的线速度是每秒36至38公尺,在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上,可提高到每秒42到50公尺。这样,每一台细纱机400锭采用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后,估算全年可增产节约价值人民币1万元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应用于环锭细纱机或拈线机的、内外凸缘以及多R曲线配合段与现有平面钢邻相同的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其特征在于外凸缘一侧的颈壁的延长部分有一个托力轨道面(ef)2,ef与水平面之间的斜角β为5°~15°,托力轨道面内深1为1.2~1.9毫米,外凸缘下部的曲线段(cd)4,与水平面之间的斜角α=19°~25°,α角的底线与β角的底线之间的距离3为1~2毫米,颈壁厚8为0.5~1毫米,内凸缘A点到内凸缘一侧颈壁的内深7为1.3~2毫米。
全文摘要
一种应用于环锭纺纱机或拈线机的新的托力轨道平面钢领,主要是钢领外凸缘一侧颈壁的延长部分有一个托力轨道面,钢丝圈的外脚与托力轨道面接触,使钢丝圈的外倾力因托力轨道面所提供的方向相反的托力达到平衡,从而有利于减轻内跑道受力、气圈的控制和钢丝圈的平衡,稳定钢丝圈的倾斜运动,降低压强,延长钢领使用寿命,减少断头,提高纺纱产质量。
文档编号D01H7/52GK1051210SQ9010293
公开日1991年5月8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17日
发明者徐世英 申请人:徐世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