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麻交织绸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64631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丝麻交织绸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丝绸纺织品领域,是关于丝麻交织绸的改进技术。
用桑蚕丝作经,麻纱作纬交织的绸类丝织物,既有桑蚕丝的光泽柔和、手感糯软,又有麻纱的手感爽滑、挺括等特点,为丝绸产品中的一颗“明珠”。我国从明清时代就有采用桑蚕长丝与黄麻纱交织的丝麻交织物。由于桑蚕丝与麻纱在缩水率、染色性能、弹性、手感及耐磨性等方面的差异,生产设备与技术比较复杂,所以这类制品的生产与发展一直受到限制。现有丝麻交织绸主要还是以苎麻纱与蚕丝的交织物,目前尚未见有用大麻纤维织成这种高档的丝麻交织绸。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大麻纤维与桑蚕丝交织的生产技术,生产这种高档的丝麻交织绸。
本发明所说的丝麻交织绸是以1.5-5D的桑蚕丝与650-1700Nm的大麻纤维交织成40-180克/米2的丝麻交织物。用10-90%(重量%)的大麻纤维和90-10%(重量%)的桑蚕丝交织,可以交织出一系列不同规格的丝麻交织物产品。最佳的丝麻交织绸中的丝麻比为含(重量%)大麻纤维40-60%和含桑蚕丝60-40%的丝麻交织物。这里所说的丝麻交织物可以用纯大麻纤维纺制的大麻纱,也可以用混纺大麻纱,如棉麻混纺的交织物,这样制成的绸类丝织品,就含有丝、麻、棉三种组分的交织物。
这种丝麻交织绸的交织方法也可以有多种形式。一般是采用桑蚕丝作经线,以大麻纱作纬线织成交织绸。也可以用丝麻在纬线上交错排列交织或者以丝、麻合股混纺后交织,这种丝麻交织物融合了丝麻的双重特性,既具有丝的手感,又具有麻的坚挺性,特别是丝麻混纺交织,这种丝麻混纺纱,丝包在麻外边,手感上更接近于丝,而坚挺性方面更象麻,使两者的性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以桑蚕丝与大麻纤维交织成丝麻交织绸的生产工艺,包括生丝的予处理、大麻纺纱、织造、后整理等过程。由于桑蚕丝与大麻纱在缩水率、柔软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而且大麻纱中含有适量的胶质,所以本发明的丝麻交织工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较大湿度下进行织造,选择湿度为85-90。在这样大的湿度下织造可以提高大麻纱的强度,降低次品率。
另外,大麻纱刚性较大,比较粗硬,织造捻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手感粗硬,所以本发明选用丝麻交织的捻度系数为40-120,其最佳捻度系数为80-100,并选用35-60的经纬紧度进行织造,这样既提高了丝的身滑感,也提高了麻的悬垂性。如此交织成的丝麻交织绸外观效果好,服用舒适。并有挺爽的手感。
本发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交织成的丝麻交织绸,要经过膨化、凉爽化和酶处理等功能化后整理过程,以提高织物的使用性能。
1、用液氨对交织绸做膨化处理。由于NH3分子较小,能够浸透到大麻纤维内部形成氢键,使纤维膨化,从而松弛了麻纱纤维在交织过程中所受到的内应力及变形,使得产品稳定,刚性增大,弹性提高。通过氨处理,也使大麻纤维聚集态结构更有利于吸湿性能。因为经氨处理后纤维的非结晶区熵变增大,纤维无定形区向量降低,分子键产生的取向度及长分子自身的刚度变大,以及纤维分子中存在较强的极性基团等,均导致大麻纤维有较强的吸湿性,并改善了纤维的导热性能,提高了大麻纱的透气性,更有利于织物的热量散发。
2、丝脱胶整理。未经处理的丝麻交织绸中含有大量杂质,如丝胶、油脂、蜡质、色素、无机物及织造时添加的泡丝浆料和其它油污等。这些杂质既影响交织绸的后道工序处理,也影响最终产品的服用性能。通过脱胶整理,主要是脱除丝中杂质,提高织物的高档感。
3、复合酶处理。这里所说的复合酶,一般是指木质素复合酶,主要是针对交织绸中的大麻纤维进行柔软性处理。由于大麻纤维中含有部分木质素,使得大麻纤维显得硬挺,皱折回复性差,悬垂性差。用木质素复合酶处理之后,木质素复合酶可与大麻纤维中的木质素反应而被除去,使大麻纤维变得较为柔软,不易起皱,更接近于真丝的某些性能,使丝与麻从一般交织变为性能的融合。
本发明的丝麻交织绸,经山东省纺织纤维检验所测定,其强力比纯麻织物提高46%以上,折皱比纯麻织物提高约2.7倍,起球由2级上升到4级接近于丝织物的性能,结果见表1表1 织物部分性能比较
下面再结合附图用一个实例对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丝麻交织绸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生丝浸泡。类似通常丝织物的处理方法,所用的浸泡剂是由溶解油、乳化蜡、柔软剂、中性皂、吸湿剂及防腐剂组成的混合物。交织绸以1∶7的浴比,在30-47度浸泡20-60分钟后,真空脱水15-20分钟,含水率为70±5%,通过浸泡液的作用,使生丝胶软化,将硬箴角消除,并使浸泡液中的油脂和蜡质物在丝身外形成薄膜,以增加丝的柔性、润滑性、耐磨性,并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作用。
2、生丝定型。采用蒸筒加热定型的方法使分子沿纤维扭曲方向迅速重新排列,从而达到稳定捻度之目的。把蒸筒放在筒板上,再将筒板车推进蒸箱,通入蒸汽,控制蒸气压力9.80665×103pa左右在90度下定型处理30-70分钟。
3、大麻适度脱胶。按照CN93112116.7和CN93115151.1公布的方法,将大麻的原麻扎捆放入装有清水的容器中,加入麻重1-5%的酵母菌,调水温至20-35度,pH=5-7,保温24小时,这时已造成厌氧菌生长条件。加入培养好的果胶分解酶菌液,活力为200μ/ml,加入量为麻重的5-20%,调温至30-65℃度,pH为7-9,反应6-12小时,然后将脱胶麻取出,先用0.5-2%的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清水清洗到中性后烘干,胶质去除率为70-80%。
4、大麻纱的纺制。按CN93112116.7公布的方法,脱胶后的大麻,经制条、粗纺纱,再用煮漂液作予处理,尔后湿纺成80-100公支的细大麻纱。
5、织造。以3/28/30D的桑蚕丝作经纱,股纱捻度80,捻向S;用72公支的大麻纱作纬纱,单纱捻度60,捻向Z。在室温25-28℃,湿度85%以上用K251丝织机进行织造。上机经纱密度为38根/厘米,下机经纱密度34根/厘米;上机纬纱密度为34根/厘米,下机纬纱密度34根/厘米,织成的丝麻交织坯绸,每平方米98、3克。
6、后整理。包括纤维膨化处理、丝脱胶整理、复合酶处理等过程,其处理工艺是(1)纤维膨化处理。在液氨膨化处理机上,在负压266.644pa,车速10-15米/mim下,浸氨2-4秒钟。液氨耗量为0.5公斤/米。然后在蒸汽压力为1.96×105/pa,100℃下烘干。
(2)丝脱胶整理。用含2克/升纯碱的溶液,在50℃下处理40分钟后,再在40-50℃下用2709碱性蛋白酶处理40分钟,接着用泡花碱、磷酸三钠及保险粉配成的脱胶液,在100℃下处理50分钟,最后进行水洗。
(3)复合酶处理。一种酸性复合酶主要由木质素酶及醋酸配制而成。在织物柔软处理机上,用上述的酸性复合酶处理,车速为20米/分,浴比为1∶20,在40-50℃下,处理120分钟,最后以10米/分的速度水洗后烘干。
如此生产的丝麻交织绸类织物,缩水率小织物织路清晰粗广,采用织物本色时,有回归大自然之感。与纯大麻织物相比,不易折破,悬垂好,并有飘逸感。本发明的织物,有真丝的柔软,直接接触皮肤有舒适感,又有大麻的吸湿透气性、予热性好的优点,并克服了纯丝绸汗渍易贴身的问题。另外本发明的织物还兼有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绿浓杆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五种真菌的作用,故具有保健功能;还兼有大麻的防紫外线功能,所以最适于夏天穿着。
本发明的丝麻交织绸,可作为内衣、睡衣、裙装及床上用品等高档制品的面料。
权利要求
1.一种丝麻交织绸,是以桑蚕丝与麻纱交织成的绸类丝织物,所说丝麻交织绸的特征在于是以1.5-5D的桑蚕丝与650-1700Nm的大麻纤维交织成40-180克/米2的交织物,其组成含量(重量%)为10-90的大麻纤维和90-10的桑蚕丝。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麻交织绸,其特征在于丝麻交织绸中桑蚕丝与大麻纤维的组成含量(重量%)分别为40-60的大麻纤维和60-40的蚕丝。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麻交织绸,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丝麻交织方式包括经丝纬麻交织,丝麻交错排列交织,或丝麻混纺交织。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丝麻交织绸的生产方法,包括生丝预处理,大麻适度脱胶纺纱、织造和后整理等过程,其特征在于4-1 丝和大麻纱在湿度为85-90%下交织;4-1-1 丝与大麻交织时的经纬捻度系数为40-120;4-1-2 丝与大麻交织时的经纬紧度为35-60;4-2 丝麻交织物,按以下步骤作后整理4-2-1 用液氨对交织绸做膨化处理;4-2-2 用碱性蛋白酶对交织绸作丝脱胶处理;4-2-3 用复合酶处理交织绸。
全文摘要
一种丝麻交织绸,是以桑蚕丝与麻纱交织成的绸类丝织物。由1.5—5D的桑蚕丝与650—1700Nm的大麻纤维交织成40—180克/米
文档编号D03D15/00GK1104269SQ9411079
公开日1995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0日
发明者王康, 赵青, 金宗武, 王凌强, 汪玉华 申请人:泰安大麻纺织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