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针织机针筒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83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针织机针筒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针织机针筒构造,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矩形针槽的改良的针筒构造。
针织品质的好坏与针织的纱圈(1oop)大小是否均匀的关系最为密切,而纱圈是否均匀是视织针在运作过程中是否稳固而定。如所周知,一般针织机的针槽如


图1所示,因为针槽L的两侧壁11A和11B是平形于圆心等圆周角分布在针筒外周表面上所铣制的凹形内针槽L,该针槽L是用以插置插片P,使每两插片间形成的倒梯形外针槽T用以插置织针40,织针40便是在两插片P-P之间受山角(cam)的作用进行上下运动,以进行钩织纱圈。然而,由
图1可知,该内针槽L的断面是呈矩形,使插片P插设于其内时,插片受等圆周角分布的关系而呈放射状分布在针筒的外周面上,则该两插片P-P间所形成的外针槽T便呈倒梯形,造成其外口12A尺寸略大于内底12B,其结果使织针40插置于外针槽T后,在两插片P-P与织针40的两侧壁间形成倒三角形缝隙S1-S1,导致当织针40在进行上、下交织纱圈时,令织针40发生如图箭号A所示的方向,左右晃动,由于织针40是在快速运动下其左右摆动的幅度将更大,且织针上升高度不同时,其摆幅也不同;又因为织针上升的速度不同,其摆幅也相异;因此织针偏斜角度不一,所钩织的纱圈自然各不相同,针织品质自然难均一。
再者,如将上述的两插片P-P的两内侧与织针40的两外侧间所形成的缝隙S1-S1尽量予以缩小至织针40的内端部与外针槽T的底部间的公差减至最小尺寸,例如公差值减至0.005~0.01mm之间时,或许可改善上述的缺点,但外针槽T的底部便与织针40的内端部发生紧密磨擦作用,对织针损耗相当大,且容易发生撞针,徒增停车机率,对生产效率影响巨大,实非上策。
此外,该外针槽T与织针40间的缝隙S1-S1常因快速钩织作业发生磨擦而使缝隙S1-S1愈来愈大,不仅织针的摆幅不定不易控制且积存的棉絮也愈多,对于织针上、下运动的顺畅性影响相当大,织针运作不顺畅,钩织的纱圈自然是大小不一,又加速缩短针织机的使用寿命,停机率也相对提高,对生产成本影响甚大,实为针织业界所有目共睹的缺陷,然却令人一筹莫展。
本实用新型创作人乃是长期从事针织机针筒的制造,对习用针筒的缺点无不了若指掌,经过长期以来的不断地探讨与思索及试验,终于创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改良的针筒构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习用针织机针筒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针筒的改良构造,使习用针筒的缺点予以减除,使织针的运作顺畅,磨耗减至最低,停车机率降低,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改良的针筒构造,其织针的上、下运动不偏不移,不发生撞针,因而提高针筒、织针和插片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和功效,其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包括插片露出于内针槽外部份的一面的纵长方向部份予以形成一非同于插片本体一面表面的倾斜面,以使该斜面与相邻的另一插片非具倾斜面的另一面之间形成断面一具有矩形的外针槽,该外针槽的形状与织针的断面形状相当,以使织针的交织运作稳固不摇晃,且织针的运作更顺畅,使织针所钩织的纱线长度一定,纱圈大小均一,以提升织品品质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功效及特点将参见如下附图的具体实施例说明而更加明晰。
图式的简单说明
图1为习用针筒构造的说明平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针筒截断部份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筒截面顶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筒置入织针的顶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针筒所使用的插片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针筒所使用的插片平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针筒所使用的插片放大断面图。
本实用新型下述说明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部件或部位,以使前后说明内容可供相互对照参考。
本实用新型以下说明的目的仅在于举例说明,以使了解本创作的真意所在,现将本件较佳具体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之。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针筒构造改良部份,如图2至图7所示,针筒的外周铣制多个等角分布的内针槽10,每一针槽10也是用以插置插片20,每两插片20所形成的外针槽30也是供作插置针筒40。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将内针槽10与插片40间的间隙予以减至最小尺寸,使插片紧配合插设于内针槽10之内,使插片不会发生晃动,并进一步将插片20的第一面21露出内针槽10外的部份的整个纵长方向一面予以研磨或铣制或冲制成一倾斜面211,使之与处于内针槽部份的平面212形成一平面的高度差213,该高度差213所形成的倾斜面211与相邻的另一片插片的第二平面22之间形成一矩形断面形状的外针槽30,由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针筒的外针槽30的形状是方方正正的矩形凹槽,其尺寸的在小相当于织针的厚度,可将织针40紧密扣持又不发生有害性的摩擦,使织针40的上、下钩织运动顺畅无阻,由于两插片20几乎在没有隙缝之下支持织针运动,使织针没有机会发生偏斜,而进行垂直上、下运动,则其每一织针所钩织的纱线长度必定相同,所形成的线圈相同,则所织造的针织品品质均一而无瑕疵。
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1、织针与插片间密切夹持运作,其间无端推力现象发生,使织针不会发生局部磨损或发生撞针摩损的情况。
2、织针与插片间的缝隙几乎没有,使绵絮无积存空间可言,可经常保持织针的运动顺畅,减少停机率,提高生产量,降低成本。
3、织针垂直上、下运动钩织纱线长度均一,纱圈大小均一,针织品质优异。
4、由于上述原因,使得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减少针筒磨损、提高针筒与插片和织针的使用寿命。
在此应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仅在举例说明,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创意精神范围内所为的改变、修饰、等效性的替代,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保护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针织机针筒构造,包括一其圆周表面具有多个等圆周角度分布的内针槽及插设于这些内针槽上的多个针槽插片,以及在每两插片间形成多数个外针槽,其特征在于这些插片露出于内针槽外部份的一面的纵长方向部份予以形成一非同于插片本体一面表面的倾斜面,以使该斜面与相邻的另一插片非具倾斜面的另一面之间形成断面一具有矩形的外针槽,该外针槽的形状与织针的断面形状相当。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的针织机针筒构造,是将插片露出针筒外的一面形成倾斜面,以使每两插片间所形成的针槽为矩形断面形状,可与织针的断面外形相吻合,使织针在进行交织作业时稳固不摇晃,令织针所钩织的纱线长度一定,纱圈大小均一,以获致均一织品品质,并可减少针筒磨损,提高针筒和插片以及织针的使用寿命,减少停机次数,以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D04B15/00GK2286762SQ96249420
公开日1998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0日
发明者林嘉凤 申请人:林嘉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