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松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9258497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膨松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作为利用横机编织的针织物的、能够将针织物以在厚度方向上膨松的方式编织的膨松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作为在厚度方向上膨松的针织物,已知有在基底针织物的表面上形成沿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管状的筒状编织组织,并利用夹纱编织将伸缩纱线向内部插入而形成有罗纹编织部的袜子(例如专利文献I)。另外,还已知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进行线圈的形成及移圈的横机,在基底针织物的表面编织筒状部,向筒状部内使橡胶棒等构件后进入的运动护身带等的编织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实开昭56-126409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887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在专利文献I那样的夹纱编织中,插入的针织纱沿基底针织物的表面在线圈横列方向上平行地延伸,因此难以在从表面突出的厚度方向上膨松。如专利文献2那样使构件后进入的情况需要以不同于编织工序的其他工序进行,若后进入的部位较多则耗费工时。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在厚度方向上膨松的方式编织的膨松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0009]本发明为一种膨松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进行线圈的形成及移圈的横机上,将附加针织物从自基底针织物分支的始端编织直至终端,使终端与基底针织物连接,在基底针织物上附加成为在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管状而局部地鼓起的突起列,而一体地编织膨松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0010]从基底针织物使附加针织物的始端分支,
[0011]进而,从基底针织物或附加针织物中的一方的针织物使加强针织物分支而编织,
[0012]使加强针织物的终端与一方的针织物接合,
[0013]使附加针织物的终端与基底针织物接合,
[0014]在基底针织物与从附加针织物的始端至终端之间形成突起列,利用加强针织物对突起列从内侧进行加强。
[0015]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0016]在使所述附加针织物的始端从所述基底针织物分支后,且在使所述加强针织物分支前,追加编织基底针织物及附加针织物,设置间隙。
[0017]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0018]所述基底针织物作为使用前后的针床分别编织针织物并同时在编织宽度的两端开口的筒状针织物编织,
[0019]在前后的针床分别编织的针织物上,在前后的针床沿纵行方向使位置错开,同时分别形成基于所述膨松针织物的突起列。
[0020]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0021]所述加强针织物使用热熔接纱线编织。
[0022]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0023]所述加强针织物以编织线圈横列数比所述附加针织物的编织线圈横列数多的方式编织。
[0024]本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0025]所述加强针织物以比所述附加针织物的针织纱粗的针织纱编织。
[0026]而且,本发明为一种膨松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用于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进行线圈的形成及移圈的横机上,在基底针织物上附加成为在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管状而局部地鼓起的突起列,而一体地编织膨松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
[0027]从基底针织物使附加针织物的始端分支,
[0028]使附加针织物的终端与基底针织物接合,
[0029]作为编织附加针织物的始端和终端的针织纱,使用热熔接纱线编织,
[0030]在基底针织物与从附加针织物的始端至终端之间形成突起列,利用热熔接纱线从根部对突起列进行加强。
[0031]而且,本发明为一种膨松针织物,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且能够进行线圈的形成及移圈的横机上,在基底针织物上附加附加针织物,形成成为在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管状而局部地鼓起的突起列而编织,其特征在于,
[0032]包括以从内侧加强附加针织物或基底针织物的鼓起的方式编织的加强针织物。
[0033]【发明效果】
[0034]根据本发明,在基底针织物上,附加附加针织物而形成成为在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管状而局部地鼓起的突起列,能够在从附加针织物的始端至终端之间与基底针织物之间编织加强针织物。在附加针织物与基底针织物之间,收容加强针织物,因此能够从内侧加强成为管状而鼓起的突起列,赋予缓冲性而以突起列在厚度方向膨松的方式编织。
[0035]根据本发明,使附加针织物的始端从基底针织物分支,在使加强针织物分支前,编织基底针织物及附加针织物。通过编织,基底针织物或附加针织物的一方作为突起列鼓起。若设想附加针织物作为突起列鼓起的情况,则在从基底针织物使附加针织物分支后,若继续编织附加针织物,则在齿口同时排列基底针织物、附加针织物的始端部分、及附加针织物上编织中的前端部分这3张针织物。若在该状态下开始加强针织物的编织,则成为也加上加强针织物的始端部分和加强针织物的前端部分,在齿口排列5张针织物的状态。直至使加强针织物分支为止,在基底针织物进行追加编织,设置间隙,由此能够形成在齿口仅基底针织物和附加针织物的前端部分排列的状态。即使接着编织加强针织物,也能够只限于在齿口最多排列4张针织物的情况。
[0036]根据本发明,在前后的针床编织在编织宽度的两端开口的筒状的针织物,同时在各针床编织的针织物上使突起列在前后错开位置并进行附加,因此即使在针床间多个针织物同时排列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中,也能够减少同时在齿口排列的针织物的最大张数而容易地编织。
[0037]根据本发明,使用热熔接纱线编织加强针织物,因此若在编织后加热而使其熔接,则能够增加对附加针织物与基底针织物之间从内侧进行加强的强度。
[0038]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编织线圈横列数比附加针织物多的加强针织物从内侧对附加针织物与基底针织物之间进行加强。
[0039]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比附加针织物的针织纱粗的针织纱编织加强针织物,对附加针织物从内侧进行加强。
[0040]而且根据本发明,在基底针织物上,将成为在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管状而局部地鼓起的突起列作为附加针织物编织,在附加针织物的始端和终端的编织中使用热熔接纱线。关于突起列,利用热熔接纱线对根部进行加强,因此能够以在厚度方向上膨松的方式编织。
[0041]而且根据本发明,利用横机,在基底针织物上,利用附加针织物的附加形成成为在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管状而局部地鼓起的突起列,利用加强针织物从内侧对鼓起进行加强,因此能够以在厚度方向上膨松的方式赋予缓冲性等而编织。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膨松针织物10及其编织方法简化表示的侧面剖视图。
[0043]图2是将图1的膨松针织物10的主要部分的编织方法以从初期到中途的步骤表示的编织图。
[0044]图3是将图1的膨松针织物10的主要部分的编织方法以接续图2的步骤表示的编织图。
[0045]图4是将图1的膨松针织物10的主要部分的编织方法以接续图3的步骤表示的编织图。
[0046]图5是将图1的膨松针织物10与其他的膨松针织物11、12、13的构成简化表示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47]图6是表示应用图1所示的编织方法而形成的作为膨松针织物的运动护身带15的构成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0048]图7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膨松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作为主要部分的步骤示出的编织图。
[0049]图8是表示接续图7的步骤的编织图。
[0050]图9是表示接续图8的步骤的编织图。
[0051]图10是表示以包括从图7至图9的步骤的编织方法编织的膨松针织物20的构成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52]图11是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膨松针织物30的构成简化表示的剖视图。
[0053]【标号说明】
[0054]I 横机
[0055]2前针床
[0056]3后针床
[0057]4 齿口
[0058]5基底针织物
[0059]6,31附加针织物
[0060]7加强针织物
[0061]8,9,18,19,28、32 突起列
[0062]10,11,12,13,20,30 膨松针织物
[0063]10a, 10b, 20a 分支部分
[0064]10c,1d 接合部分
[0065]15运动护身带
[0066]21内侧加强针织物
[0067]31b根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以下,利用图1至图6,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膨松针织物10、11、12、13、15及其编织方法进行说明。利用图7至图10,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膨松针织物20及其编织方法进行说明。图11中,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膨松针织物30进行说明。
[0069]在同一实施例内及不同的实施例间,与先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有时标注同一参照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于在作为说明对象的图中未记载的部分,有时标注其他图中记载的参照标号而提及。
[0070]【实施例1】
[0071]图1将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膨松针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