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棉色织经起花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1509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棉色织经起花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织物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棉色织经起花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织造工艺中,全棉色织经起花织物的经纱,实际上有三个系统的经纱。地区的地经纱,即穿在5-8片综上的纱;花区的地经纱,即穿在1-4片综上的经纱;花区的花经,即穿在9-14片综上的经纱。花区每筘6入,4根地经,2根花经,地区每筘4入。用喷气织机织制时玮向停台非常高,用高速剑杆织机织制时经纱断头多,三跳疵点多,究其原因是织物经密高,开口不清晰所致。

【发明内容】

[0003]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棉色织经起花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
[0004]技术方案:一种全棉色织经起花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倒筒工序一整浆联合工序一穿综工序一玮纱定捻一织造工序一后整理;
[0005]所述织造工序中具体步骤如下:
[0006]双轴织造:采用GA747织机进行织造,地经使用织机本身的送经系统,花经采用改造的一套消极式送经系统,花经织轴安装在地经轴的上面,花轴边盘的下边沿,高于后梁6-8cm,在花经轴的两侧各装有一个摩擦盘,摩擦盘上环绕有摩擦片,调节装在摩擦片上面的弹簧的弹力,可控制花经轴退绕时的摩擦力,从而控制花经轴的退绕张力;花轴到后梁距离为6cm-8cm,这个距离不能太小,否则地经纱断头后,挡车工接断头不方便,这个距离大了,花轴位置高,处理花经断头不方便;
[0007]晚进剑:三跳疵点容易出现在送玮侧,因此工艺设定时,送玮剑进剑时间比其他常规品种要晚一点,GA747织机80 °以后进剑,称为晚进剑,本织物的晚进剑时间为75° -85°,保证剑头进梭口时有足够的高度,减少边三跳;当然,进剑也不能过晚,进剑晚了,会增加剑头、剑带的运动速度,导致传剑机构机物料损耗大;
[0008]早开口:GA747织机,常规品种的开口时间为285° -295°,开口时间早于285°,称为早开口,本织物的早开口时间为275° -285°,开口时间早,有利于梭口清晰,但也不能太早,太早,玮纱缺少足够的引玮时间,需增加剑带运动速度;选用早开口,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织物经密非常大,采用早开口,有利于梭口清晰;二是因为由于采用了晚进剑工艺,85°进剑,从进剑到180°交接剑,织机转过了 95°,如果交接剑在全幅织物的中间交接,接玮剑从180°退剑到退出梭口,大约也转过了 95°,即在275°出梭口;GA747织机没有独立的锁边机构,纱罗锁边由1-2片综控制,因此当接玮剑退出梭口时,锁边机构必须夹持住玮纱,否则当接玮剑释放玮纱时,玮纱会收缩,形成玮缩疵点,因此常规品种开口时间必须与退剑时间一致;如果是玮弹织物,由于玮纱弹性大,收缩厉害,开口时间必须早于退剑时间5° -10°,才能防止玮缩;
[0009]低后梁:后梁高度为墙板-后梁托架的距离,平纹织物常用70mm,属于高后梁,双层织物表、里层也是平纹织物,织制时,却不宜使用高后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采用高后梁时,上层经纱容易松弛,在布面形成三跳疵点;本织物的低后梁高度为85mm-100mm ;高后梁有利于消除筘痕和打紧玮纱,低后梁有利于消除经纱下沉;后梁不能太低,否则易产生筘痕和打不紧玮纱,且停经片晃动大,易引起经停误关车;
[0010]短梭口:织机的前部梭口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改变梭口的长度都是改变梭口后部长度,即通过调整停经架的前后位置来改变梭口长度,停经架的前后位置指的是停经架中导棒到最后一片综框的距离,GA747织机,常用的是的380mm,缩短梭口的距离,本织物织制时,可在380-300mm之间调节;当有纱线下沉或者开口不清晰时,采用短梭口较好,后部梭口也不能太短,否则经纱容易绷断;当纱线条干不好、弹性差时,纱线易脆断,选用停经架后移,有利于减少纱线脆断;
[0011]综框高度与综框动程:一般综框高度是当织机在180°时,底层经纱与筘座相距2-3_,保证经纱不和筘座摩擦,导致起毛,甚至是断头。本织物织制时,地经综框高度与动程不变,将花经综框动程调节块下移两格,增大了花经综框的动程;花经综框高度:双层起花织物织制时控制花经纱与筘座的距离为0-1_,本织物控制在0.5mm ;综框动程增大,有利于梭口清晰,但对于地经纱来说,梭口满开时,经纱张力会很大,容易脆断,但对于花经,不存在此问题,因为花经依靠摩擦力送经,经纱张力大了,送经机构会自动多送出经纱。综框的高度低了,对于地经纱,下层经纱在梭口满开时,会和筘座摩擦,纱线起毛、断头,但对于花经,则影响有限,因为花经交织少,张力小与筘座摩擦引起起毛、断头就少;一般织物织制时,都是使用半清晰梭口,起花织物织制时,地经仍然使用半清晰梭口,而花经由于综框高度低,动程大,事实上形成了小双层梭口。这种小双层梭口,非但对引玮没有影响,反而有好处,分析其原因,由于花经和地经不处在同一层次,经纱上下运动时,减少了纱线间的缠绕,更有利于梭口清晰。同时GFA747织机剑带依靠轨道运行,并不与下层经纱摩擦,因此对引玮没有影响;
[0012]上机张力:上机张力是指综平时经纱的静态张力,GA747织机没有张力传感器,上机张力靠手感,双层织物织制时,上机张力比常规品种大10-30%,通过增加张力弹簧的弹力实现,本织物织制时控制在15% ;上机张力大,当然能减少里经的下层,但同时表经纱线弹性损失会大,易造成表经断头,上机张力小,里经易下沉,容易引起经停误关车;在两侧的张力重锤杆上,各配置了一个2.5kg或者5kg的重锤,工艺人员必须经常检查织物的幅宽,根据幅宽来确定重锤的前后位置;
[0013]车间温湿度:夏天控制在24 °C -30 °C,冬天控制在22°C ~26°C,湿度控制在65% -75%。
[0014]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倒筒工序中,络筒机选用1332M型,倒筒速度为400m/min-600m/min,张力垫圈的重量405为7_9克,215为9_11克,采用手持式空气捻接器捻接。
[0015]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倒筒工序中,倒筒速度为500m/min,张力垫圈的重量405为9克,215为11克。
[0016]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整浆联合工序中,花经为215纱,总共936根,由于交织次数比较少,经织缩率比较小,单独成轴;经纱一花循环为1520根,其中有144根为花经,已单独成轴,余地经纱1376根,纱线为40s,整浆联合机筒子架容量为800,一花要加工成两个条带,每个条带为688根,总共14个条带,边纱96根,第一条带的经纱根数为736根,第二至第十三条带为688根,第十四条带为288根;
[0017]本织物起花处经密为244根/英寸,地经处经密为167根/英寸,平均经密达到184根/英寸,经密非常高,对经纱上浆要求也非常高,为此浆料配方选用完全醇解的PVA205浆料与变性淀粉混合;或者丙稀酸类浆料与变性淀粉混合;
[0018]采用低温上浆,浆槽浆液的温度分成:高温上楽,98°C以上,中温上浆,温度通常在80-85°C,低温上浆,又称冷上浆,通常温度在50°C以下;本织物浆槽的温度控制在35°C?40°C,浆液的含固率控制在9%,浆液的黏度为8s?9s ;压浆辊的压力,第一压浆辊压力为0.44MPa,第二压浆辊压力为0.28MPa,上浆率控制在7.0% ;
[0019]整浆联合机的上浆工艺,一般多选用低温上浆工艺。低温上浆,浆槽浆液温度在50°度以下,浆槽中不再加热,浆液温度由调浆桶控制。由于整浆联合机的浆槽容量有限,生产的产量少,一般也就几千米,如采用高温上浆,一方面蒸汽消耗大,另一方面,过多蒸汽进入浆槽中,会稀释浆液的含固率,浆液粘度变化也大,造成上浆率不稳定,从而影响浆纱质量。而采用低温上浆,纱线被覆好,浆纱耐磨性好,浸透性稍差,纱线的增强会比高温上浆差一点,一般色织物的生产,中低温上浆比高温上浆更有利,当然,对于以增强为主的色纱,还是运用高温上浆比较好。由于浆槽不再加热,浆液含固率、粘度稳定,有利于上浆率稳定,本织物浆液温度为35-40 °C ;
[0020]浆料配方:采用低温上浆,一定要注意浆料的选用,浆液要选用中低聚合度、低粘度的浆料,如PVA浆料必须选用完全醇解的,变性淀粉也要优先选用溶解性好的低温浆料,丙烯酸类浆料易溶于水,最适宜低温上浆;
[0021]上浆率:使用混合浆料,上浆率控制在6-8%,纯淀粉浆,上浆率控制在10-13%。上浆率低了,织造时纱线不耐磨,断头会增加,影响生产。上浆率高了,分绞困难,浆膜被撕裂,纱线断头也会增加。本织物用混合浆料,上浆率控制在7% ;
[0022]压浆辊的压力:该型整浆联合机采用气动加压,压力通常控制在0.1-0.7Mpa,双层起花织物织制时,压浆辊的压力前高后低,第一压浆辊压力为0.4-0.5MPa,采用较大的压力,以使经纱的浸透好一点,第二压浆辊压力为0.25-0.3MPa,以使纱线被覆好一点,压浆辊压力采用前高后低的模式,能兼顾纱线的增强和耐磨;
[0023]使用混合浆料,上浆率控制在6% -8%,纯淀粉浆,上浆率控制在10-13%。上浆率低了,织造时纱线不耐磨,断头会增加,影响生产。上浆率高了,分绞困难,浆膜被撕裂,纱线断头也会增加。本织物用混合浆料,上浆率控制在7% ;
[0024]纯棉纱线浆纱回潮率控制在6.5% -7.5%,回潮率高,在生产过程中,纱线会粘连,停经片处会积聚飞花,回潮率低了,织造过程中,脆断头会增加;
[0025]蒸汽压力:烘房蒸汽压力要根据纱的线密度和纱线的根数,来确定蒸汽的压力,蒸汽压力< 0.3MPa.开机时,利用蒸汽压力先放掉烘筒中的冷凝水,否则可能导致烘筒温度达不到预设的要求,造成纱线回潮率偏大;
[0026]织轴退绕速度,每分钟70米,整经速度为55m/min-60m/min,整经速度是由烘干机构的烘燥速度决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