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横档的检测方法_2

文档序号:94123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机拆出纱线若干,先放 入烘箱彻底烘干近20分钟后取出称重并记录,再将两处的纱线分别放入40 %的硫酸溶液 中进行95°C水浴溶解,20分钟后取出洗净再放入烘箱中彻底烘干30分钟,再次称重并记 录.测两次得混纺比,结果如表3所示。
[0035] 表3 21s涤棉混纺纱混纺比
[0036]
[0037] 由上表可知,在正常处与横档处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相差较小,所以可近似推测 21s涤棉混纺纱的混纺比不是导致布面产生横档的原因。
[0038] ⑤结论
[0039] 综上所述,混纺纱线的捻度、纱长和混纺比在正常处和横档处数值相近,所以均不 是引起布面横档的原因,但横档处纱线线密度比正常处大2. 3%,由此可推测纱支是引起布 面横档的原因。
[0040] (2) 32sT/R灰色机织布
[0041] ①横档特征
[0042] 运用顺光监测法观察涤粘黑色机织布样10的布面横档规律,观测结束后用大头 针标注横档的边界.如图2所示.
[0043] 如图2所示,布的双面(黑色白色相间)有一种规律性横档,每隔120mm左右出现 一次,横档宽度为5mm左右,横档沿经向横款布面,颜色均较布面正常处,采用拆布法对布 样10进行横档分析。
[0044] ②纱线线密度分析
[0045] 在布面正常处和横档处随机拆纱线若干根,拆出纱线为股线,股线包括两根细纱 和一根氨纶,测量其长度并在天平上称重,用特克斯公式计算得出纱的线密度得其平均值, 如表4所示:
[0046] 表4纱线线密度及捻度
[0047]
[0048] 由上表可知,正常处的线密度比横档处的线密度相差不大.所以可以推测纱线线 密度不是产生横档的原因。
[0049] ③布面纱线捻度分析
[0050] 在布面正常处和横档处随机拆纱若干根,在捻度仪上多次测量纱线捻度求其平均 值,转换成IOcm内捻度值,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正常处的捻度比横档处的捻度相差很 大.所以可以推测捻度是产生横档的原因。
[0051] ④纱线混纺比
[0052] 用溶解法测32ST/R混纺纱混纺比,在布面横档处与正常处分别随机拆出纱线若 干,将两处的纱线分别放入75%的硫酸溶液中溶解,测两次得混纺比,结果如表5所示:
[0053] 表5 32s涤粘混纺纱混纺比
[0054]
[0055] 由表5可知,纱线的混纺比非常接近,所以混纺比不匀不是产生纱线横档的原因。
[0056] ⑤结论
[0057] 综上所述,纱支、张力、混纺比均不是产生横档的因素,横档的产生是由于正常处 与横档处捻度差异过大造成的。
【主权项】
1. 一种织物横档的检测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用目光分析法观察织物表面的横档特征,目光分析法包括迎光检测法和逆 光检测法,通过观察确定布面横档的分布有无规律性、横档处与正常处的颜色深浅差异,并 对横档处与正常处的布面边界做好标记;若横档为规律性横档,运用直尺测量横档处与正 常处布面宽度与长度、横档处与正常处的间距;若为无规律性横档,则测量记录横档宽度与 长度变化范围; 第二步,使用密度镜和拆布分析法确定正常处与横档处织物的经纱密度和炜纱密值, 比较二者有无差异;同时在拆布过程中确定织物正常处与横档处的纱路数,即排纱循环,比 较正常处与横档处排纱循环是否有差异,验证排纱是否有误; 第三步,采用仪器分析法,对从布面上拆下来的正常处与横档处纱线的纱线纤维成份、 线密度和捻度进行测试,若为针织物时还应测试线圈弯纱深度,比较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差 异;首先,运用视频显微镜观察横档处与正常处纱线纤维的组成成分是否存在差异,通常对 于天然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是观察纤维横向截面和纵向截面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对于 化学纤维单独采用燃烧法和化学溶解法进行鉴别比较,或结合燃烧法、化学溶解法进行综 合测试分析;然后,将拆出的正常处与横档处纱线在相同拉伸力下剪取相同的长度,在电子 天平上分别称重,经换算后得出正常处与横档处纱线的线密度;而后,应用纱线捻度测试仪 测试纱线的捻度:对于单纱,采用退捻加捻法测量正常处与横档处纱线的捻度,对于股线织 物,首先在捻度仪上手动测量股线的捻度,其次,对纱线解捻后再测试单纱捻度;最后,在正 常处与横档处分别裁剪相同线圈纵列数长度为5-lOcm的布样,分别拆出若干根纱线,在相 同拉伸力下测量正常处与横档处线圈的伸长量,比较伸长量从而得出正常处和横档处纱线 线圈的弯纱深度是否有差异,即织造时的喂入张力是否有异常; 第四步,对于混纺纱机织物,采用化学溶解法测试纱线的混纺比,通常对纤维素纤维、 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混纺纱织物,先在烘箱将纱线烘干,温度设定KKTC,烘二十分钟左 右称重,再烘五分钟称重,前后重量差异在0.8%以内时进行溶解,采用质量分数为40%的 硫酸溶液进行溶解,在95°C水浴锅中加热20-30分钟左右,溶解掉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 留下化学纤维,经烘箱烘干后称重,对比溶解前后重量,进行换算,得到纱线混纺比;对于混 纺纱针织物以及布面含有氨纶丝的天然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纯纺针织物,采用化学溶解法进 行测试分析混纺比和张力问题,通常对纤维素纤维、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的混纺纱织物,先 在烘箱将纱线烘干,温度设定l〇〇°C,烘二十分钟左右称重,再烘五分钟称重,前后重量差异 在1 %以内时进行溶解,采用质量分数为40 %的硫酸溶液进行溶解,在95°C水浴锅中加热 20-30分钟左右,溶解掉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留下化学纤维,经烘箱烘干后称重,对比溶 解前后重量,进行换算则得纱线混纺比;对于布面含有氨纶丝的天然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纯 纺针织物,采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溶液进行溶解,在95°C水浴锅中加热25-35分钟左 右,溶解掉天然纤维、纤维素纤维,留下纯氨纶丝织物,观察纯氨纶织物是否还存在横档,若 仍有横档,则确定横档是由氨纶张力差异所致;对于腈纶与棉、羊毛、亚麻、黏胶等纱线交织 的织物,若织物有规律性横档,采用65%的硫氰酸钾溶液进行溶解,在70-75°C水浴锅中加 热10-20分钟左右,溶掉腈纶,观察溶解后的布面是否还有横档,判断腈纶的张力是否有差 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横档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运用目光分析法观察织物表面横档特征,确定织物正常处和横档处布面宽度、横档处与正常处色泽差异;其次,运用拆布分析法分别拆出布面正常处与横档处纱线若干,确定织物正常处与横档处织物排纱循环,分析比较正常处于横档处排纱循环是否有差异;第三,运用仪器分析法,分析织物正常处与横档处纱线线密度、捻度、弯纱深度、纱线成份是否存在差异;第四,结合化学分析法测量纱线混纺比、织造张力等,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本发明可有效实现对机织物和针织物表面横档的检测,从而为实际生产中减少甚至杜绝织物横档提供借鉴,或当织物横档产生时,可有效找出横档产生的原因。
【IPC分类】D06H3/00, D06H3/02
【公开号】CN105133279
【申请号】CN201510435774
【发明人】刘新金, 谢春萍, 徐伯俊, 苏旭中, 张洪, 朱预坤
【申请人】江南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