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熨斗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92801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68]在安装着配件51的情况下,从第I蒸气喷出孔2b喷出的蒸气从形成于配件51的第2蒸气喷出孔56朝向外部喷出。
[0069]详细来说,由于第I蒸气喷出孔2b被紧密抵接于熨斗基座2的底面壁2a的衬垫55的上端周缘55a包围,所以从第I蒸气喷出孔2b喷出的蒸气被确实地导入到第2蒸气喷出孔56。而且,第2蒸气喷出孔56在熨斗基座2的宽度方向上的形成范围比第I蒸气喷出孔2b的形成范围大,通过安装配件51,而使蒸气的喷射范围比未安装配件51时大。
[0070]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蒸气熨斗包括:熨斗基座2,具备数个用来使蒸气喷出的第I蒸气喷出孔2b ;以及配件51,能够装卸地设置在所述熨斗基座2的底面壁2a,并且具备数个第2蒸气喷出孔56 ;且将所述第2蒸气喷出孔56的一部分设置在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I蒸气喷出孔2b正下方的位置更靠外侧的位置。通过将所述第2蒸气喷出孔56的一部分设置在宽度方向上比所述第I蒸气喷出孔2b正下方的位置更靠外侧的位置,能够通过安装配件51而使蒸气在宽度方向上大范围地喷出。而且,由于蒸气在宽度方向上大范围地喷出,所以在将衣服等挂在衣架等上的状态下喷出蒸气而将褶皱烫平的情况下,通过以蒸气熨斗的熨斗主体I姿势为纵向的状态握持蒸气熨斗而使用,能够良好地将褶皱烫平,进而,与以蒸气熨斗的熨斗主体I姿势为横向的状态使用蒸气熨斗的情况相比,以蒸气熨斗的熨斗主体I姿势为纵向的状态使用蒸气熨斗时的姿势自然,所以手不易疲劳,因此能够容易地将褶皱烫平。
[0071]而且,通过在所述第I蒸气喷出孔2b与所述第2蒸气喷出孔56之间设置衬垫55,能够使从第I蒸气喷出孔2b喷出的蒸气确实地从第2蒸气喷出孔56喷出。
[0072]而且,关于所述配件5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上端部的长度比下端部的长度长,且在所述配件51的上端部设置着刷体57,由此,能够在配件51的上端部沿宽度方向大范围地设置刷体57,其结果能够在将褶皱烫平时良好地刷拭衣料。
[0073][实施例2]
[0074]以下,对实施例2的蒸气熨斗进行说明。此外,存在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的情况。
[0075]在表示本实施例的蒸气熨斗的图12?14中,I为熨斗主体,在熨斗主体I的底部设置着熨斗基座2,该熨斗基座2具有作为熨斗熨烫面的底面壁2a。
[0076]在熨斗基座2的上侧,连接构成熨斗主体I的下侧外轮廓的下侧盖体3,在该下侧盖体3的前部与后部的上端,分别连接着构成熨斗主体I的上侧外轮廓的上侧盖体4的前部与后部。而且,在下侧盖体3的中央部的上端与上侧盖体4的中央部的下端,以被下侧盖体3与上侧盖体4包围的方式连接着中央盖体5。在该中央盖体5的大致中央设置着空间部5a,该空间部5a用来供使用者在握持蒸气熨斗时将手插入。并且,由熨斗基座2、下侧盖体3、上侧盖体4、中央盖体5构成熨斗主体I的外轮廓。
[0077]在下侧盖体3的后部突出设置着脚部3a,在上侧盖体4的后部突出设置着脚部4a。并且,通过将脚部3a、4a以与载置面(未图示)接触的方式载置于载置面,而将熨斗主体I以前方朝向上方的方式载置于载置面。
[0078]在上侧盖体4的上部前方设置着供水盖6,且该供水盖6开闭自如,打开供水盖6能够向设置在熨斗主体I内部的储水部7装入蒸气产生用水。而且,中央盖体5由透明材料形成,能从外部视认收容在储水部7的水的量。而且,在上侧盖体4上部的供水盖6的后方设置着操作部8。并且,通过对操作部8进行操作,能够切换熨斗熨烫的设定温度。而且,在中央盖体5的上部,朝向空间部5a向下侧突出地设置着蒸气按钮9。进而,在上侧盖体4的上部后方连接着电源线10。
[0079]在熨斗基座2的靠前方位置,喷出蒸气的数个第I蒸气喷出孔2b在宽度方向上形成四个且前后排成两列,并且贯通熨斗基座2而形成。而且,在熨斗基座2的上部形成着用来使水蒸发而产生蒸气的气化室2c。气化室2c作为形成在熨斗基座2的上表面的凹部而形成。而且,气化室2c的上表面被板状的熨斗基座盖2d覆盖。
[0080]而且,在熨斗基座2内置着用来对熨斗基座2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1。加热器11虽未图示,但当俯视时呈后方开放的大致U字状配置在熨斗基座2的周边部。而且,在熨斗基座2的后部上方配置着作为供水机构的栗(未图示)。栗将水从储水部7供给到熨斗基座2的气化室2c。并且,当操作蒸气按钮9时,栗进行运作而将水送到熨斗基座2,水因经加热器11加热的熨斗基座2的热而气化,由此产生蒸气。这样一来,熨斗基座2构成为气化单
J L ο
[0081]在熨斗基座2的上方配置着具备紫外线光源13的照射单元14。照射单元14的内部从照射单元14的后部经由大致圆筒状的蒸气路径15而与气化室2c连通。而且,照射单元14的内部从照射单元14的前部依序经由大致圆筒状的连接路径16、及作为凹部形成在熨斗基座2的上表面的再加热室2e而与熨斗基座2的第I蒸气喷出孔2b连通。并且,熨斗基座2中所产生的蒸气经由蒸气路径15而流向照射单元14,在照射单元14内被紫外线光源13照射紫外线,之后经由连接路径16而返回到熨斗基座2,在再加热室2e中被熨斗基座2的热再加热,然后从第I蒸气喷出孔2b被喷出到外部。而且,加热器11构成为配置在作为喷出路径的再加热室2e与第I蒸气喷出孔2b附近,而高效率地被再加热。
[0082]而且,如图15?17所示,本实施例的蒸气熨斗能够在下侧盖体3的下端装卸自如地安装由耐热性树脂构成的配件51。
[0083]配件51从下侧及侧方包围熨斗基座2,且嵌合在下侧盖体3的下端。由此,熨斗基座2被下侧盖体3与配件51完全包围。而且,配件51具备包围熨斗基座2的上盖52、及嵌合在上盖52下部的下盖53。
[0084]在配件51的与第I蒸气喷出孔2b对向的位置形成着开口部76。在开口部76,由耐热性的可挠性树脂构成的衬垫55的下部被上盖52与下盖53夹持。并且,在下盖53形成着第2蒸气喷出孔56,该第2蒸气喷出孔56用来将从第I蒸气喷出孔2b喷出的蒸气释放到配件51的外部,且衬垫55的下端周缘55b包围第2蒸气喷出孔56的周围。而且,衬垫55的上端周缘55a紧密地抵接于熨斗基座2的底面壁2a,且包围第I蒸气喷出孔2b。由此,将从第I蒸气喷出孔2b喷出的蒸气确实地从第2蒸气喷出孔56释放到外部。进而,第2蒸气喷出孔56的形成范围比第I蒸气喷出孔2b的形成范围大,通过安装配件51,能够大范围地喷射蒸气。
[0085]配件51形成为从大致中央部朝向前方宽度逐渐变宽的形状,配件51的前端形成为朝前方突出的大致圆弧形状。并且,在配件51的前端附近设置着呈大致圆弧状排列的刷体57。
[0086]在表示配件51的图18?20中,在上盖52的上表面形成着收容熨斗基座2的凹部61。凹部61从上表面观察到的形状成为与熨斗基座2的底面壁2a的形状几乎相同的大致蛋形的形状。而且,凹部61形成为稍大于熨斗基座2,以使熨斗基座2不会接触到配件51的上盖52。在凹部61的周缘,朝向上方形成着与熨斗主体I的下侧盖体3的下端嵌合的周缘壁62。
[0087]配件51的上盖52的后方形状是对照熨斗基座2的底面壁2a的形状而形成,相对于此,在上盖52的大致中央部到前方,形成着朝向前方宽度逐渐变宽的宽幅部63。宽幅部63的左右外缘64在俯视时呈朝向外侧翘曲的凹形状,前方外缘65呈圆弧状的凸形状。而且,宽幅部63的前方端位于比周缘壁62的前方端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宽幅部63的左右外缘64与前方外缘65由曲线部66平滑地连接。
[0088]配件51的下盖53形成为与上盖52的周缘形状相吻合的形状。并且,该下盖53以覆盖上盖52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