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6617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该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底层;所述表层为棉纱或棉混纺纱;所述中间层为涤纶或尼龙;所述底层为涤纶或混纺纱;所述表层和底层通过所述中间层连接,所述底层经过起毛整理。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针织双层织布方法,形成表层和底层,然后利用中间层将所述表层和底层连接成整体,形成针织双层织物坯布;将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进行功能性后整理,得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
【专利说明】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针织面料领域,涉及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针织领域的起毛面料,在国内称为卫衣布,国外称为FLEECE,是一种单面结构,一 般为平纹加毛圈的织布工艺,毛圈面抓毛起绒,但现有卫衣布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型限制, 布面结构单一,正面只能做平纹组织,其产品弹性差、洗后易起球。由于上述缺陷的限制,在 制作成衣款式时只能选择宽松型卫衣款或宽松型外套,而且这些成衣经洗涤后里层会出现 起球,影响外观。

【发明内容】

[0003]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 料,该面料能够解决传统卫衣布正面组织结构单一、单面结构的产品弹性差、洗后抓毛面容 易起球的问题。
[0004] 为了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所述双层 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包括表层、中间层和底层;
[0005] 所述表层为棉纱或棉混纺纱;
[0006] 所述中间层为涤纶或尼龙;
[0007] 所述底层为涤纶或混纺纱;
[0008] 所述表层和底层通过所述中间层连接,所述底层经过起毛整理。
[0009]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优选地,所述表层为全棉纱或棉混纺纱;
[0010] 所述中间层为100%涤纶丝或100%尼龙丝;
[0011] 所述底层为100 %涤纶或混纺纱。
[0012]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优选地,所述表层为20-60英支、捻系数为 3.2- 4.0的环锭纺单纱棉纱,或者20-60英支、捻系数为3.2-4.0的紧密纺的单纱棉纱,
[0013]或者,所述表层为20-60英支、捻系数为3.2-4.0的棉毛、棉涤和棉丝混纺单纱,但 不限于此。
[0014]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优选地,所述中间层为20D-150D的涤纶或尼 龙,但不限于此。
[0015]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优选地,所述底层为20-60英支的涤棉混纺 纱,或者50D-150D的涤纶丝或尼龙丝,但不限于此。
[0016]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优选地,所述表层为20-60英支、捻系数为 3.2- 4.0的棉纱股线;
[0017]或者,所述表层为20-60英支、捻系数为3.2-4.0的棉毛、棉涤和棉丝混纺股线,但 不限于此。
[0018]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所述棉混纺纱与所述涤棉混纺纱可以为本领 域常规的混纺纱,所述涤棉混纺纱的涤棉混纺比可以为常规的涤棉混纺比。
[0019]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优选地,所述起毛面料的克重为250-400g/ m2〇
[0020]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中,优选地,所述起毛面料的抗起毛起球级数大 于 3.0〇
[0021]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22] 采用针织双层织布方法,形成表层和底层,然后利用中间层将所述表层和底层连 接成整体,形成针织双层织物坯布;
[0023]将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进行功能性后整理,得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
[0024]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 采用针织双面机进行编织;
[0025] 所述针织双层织布方法包括平纹组织六模织法、珠地组织八模织法和珠地组织十 模织法中的一种,但不限于此。
[0026]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平纹组织六模织法 的方法包括:上下盘织针错位排列,第一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 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 三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隔针集圈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第四模上 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五 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六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隔针 集圈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或者,所述第一模与第四模互换、所述第三模与第六模 互换,所述第二模与第五模保持不变,实现双层编织;其中,该平纹组织六模织法中的所述 第一模与第四模为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三模与第六模为互补模式编织。
[0027]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平纹组织六模织法中的第一 模、第二模和第三模的排列顺序可以改变,且不影响组织效果,所述第一模与第四模互换、 第三模与第六模互换之后编织的布面与互换前编织的布面完全相同。
[0028]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珠地组织八模织法 的方法包括:上下盘织针错位排列,第一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 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 表层的纱线,第三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四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 纱线,下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不编织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第五 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 第六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七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 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八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第一针不编织、第二针集圈 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或者,所述第一模与第五模互换、所述第三模 与第七模互换、所述第四模与第八模互换,所述第二模与第六模保持不变,实现双层编织; 其中,该珠地组织八模织法中的所述第一模与第五模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三模与第七模 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四模与第八模为互补模式编织。
[0029]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珠地组织八模织法中的第一 模、第二模、第三模和第四模的排列顺序可以改变,且不影响组织效果,第一模与第五模互 换、第三模与第七模互换、第四模与第八模互换之后编织的布面与互换前编织的布面完全 相同。
[0030]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珠地组织十模织法 的方法包括:第一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 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 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三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不 编织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第四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 式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五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六模上盘以第一 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七模上盘以 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八模上 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第一针不编织、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中 间层的纱线,第九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十模上盘不 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或者,所述第三模与第八模互换,所述第一模、第二模、第 四模、第五模、第六模、第七模、第九模和第十模保持不变,实现双层编织;其中,该珠地组织 十模织法中的所述第一模与第六模为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二模与第七模为互补模式编 织,所述第三模与第八模为互补模式编织,第五模与第十模为互补。
[0031]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珠地组织十模织法中的第一 模、第二模、第三模、第四模和第五模的排列顺序可以改变,且不影响组织效果,第三模与第 八模互换之后编织的布面与互换前编织的布面完全相同。
[0032]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双层针织组织可以改变卫衣布正 面结构单一的情况,表层面与底层面可以根据需要采用6模、8模、10模的平纹或珠地结构, 并通过中间层的涤纶丝或尼龙丝使所述表层与底层连接,从而增加该双层针织组织织物的 弹性,使其保暖效果更加显著。
[0033]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优选地,所述功能性后整理包括 染色处理、洗水处理、抓毛处理、树脂处理、软油处理、丝光处理和液氨丝光处理中的一种或 几种的组合。
[0034] 在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染色处理、洗水处理、抓毛处 理、树脂处理、软油处理、丝光处理和液氨丝光处理可以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003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36]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采用针织双层织布方法 形成了表层和底层,并通过中间层纱线涤纶丝或尼龙的特殊织法将该表层与底层连成整 体,改变了传统针织设计的单面织法,在对所述底层进行起毛整理后获得双层针织组织的 起毛面料,解决了传统卫衣布正面组织结构单一、单面结构的产品弹性差、洗后抓毛面容易 起球的问题,且本发明的起毛面料具有手感蓬松、柔软,弹性优异的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 保暖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实施例1-3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是实施例1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采用的平纹组织六模织法示意图;
[0039] 图3是实施例1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与普通卫衣布洗水后的毛效对比实物图;
[0040] 图4是实施例2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采用的珠地组织八模织法示意图;
[0041 ]图5是实施例3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采用的珠地组织十模织法示意图。
[0042]附图符号说明:
[0043] 1表层布,2中间层,3底层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0045] 实施例1
[0046] 本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该面料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表层 布(1)、中间层(2)和底层布(3),其中,表层布(1)采用30英支100%环锭纺棉纱,其捻系数为 3.7;底层布(3)采用20英支涤棉混纺纱(60%棉/40%涤),其捻系数为3.5;中间层(2)采用 7OT/72F涤纶长丝。
[0047] 本实施例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为:
[0048] 采用机型:18G大圆机,机台转速为20r/min,筒口距1.0〇11,进纱张力为8〇1该大圆 机配置有积极送纱装置的FEED机。
[0049] 采用平纹组织六模织法进行双面针织,如图2所示,18G大圆机的上下盘织针错位 排列,第一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20英支涤棉混 纺纱,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30英支100 %环锭纺棉纱;第三模上盘 编织所述75D/72F涤纶长丝,下盘以隔针集圈方式编织所述75D/72F涤纶长丝;第四模上盘 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20英支涤棉混纺纱,下盘不编织; 第五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30英支100 %环锭纺棉纱,第六模上盘编织所述75D/72F 涤纶长丝,下盘以隔针集圈方式编织所述75D/72F涤纶长丝;或者,所述第一模与第四模互 换、所述第三模与第六模互换,所述第二模与第五模保持不变,实现双层编织;其中,第一模 与第四模、第三模与第六模为互补模式编织,调整所述第一模、第二模与第三模的排序,调 整前后其所编织布面完全相同,不影响组织效果,最终得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同时,在该 大圆机织布时,需要注意露底是否均匀;
[0050] 将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进行染色处理、抓毛处理、树脂处理、软油定型等常规的 功能性后整理,得到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
[0051 ]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的克重为320g/m2。
[0052] 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进行弹性测试,并与普通 卫衣布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1所示。
[0053] 表 1
[0054]
[0055] 对本实施例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进行常规物理化学指标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0056] 表 2
[0057]
[0058] 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进行AATCC 135 IIIA三次 洗水测试,并与普通卫衣布进行比较,其结果分别如图3所示。图3中,普通卫衣布在经过 AATCC 135 IIIA三次洗水测试后,明显起球,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 暖面料在经过AATCC 135 IIIA三次洗水测试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平整性。
[0059]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其抗 起毛起球级数大于3.0,而且耐磨性良好,此外,本实施例面料还还具有弹性优异、轻柔、保 暖及手感柔软的优点,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秋冬保暖面料。
[0060] 实施例2
[0061 ]本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该面料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表层 布(1)、中间层(2)和底层布(3),其中,表层布(1)采用26英支100%环锭纺棉纱,其捻系数为 3.6;底层布(3)采用16英支涤棉混纺纱(60%棉/40%涤),其捻系数为3.5,中间层(2)采用 100D/144F涤纶长丝。
[0062]本实施例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为:
[0063] 采用机型:18G大圆机,机台转速为20r/min,筒口距1.0〇11,进纱张力为8〇1该大圆 机配置有积极送纱装置的FEED机。
[0064] 采用珠地组织八模织法进行双面针织,如图4所示,18G大圆机的上下盘织针错位 排列,第一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16英支,捻系数 3.5的涤棉混纺纱,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26英支, 捻系数为3.6的100%环锭纺棉纱,第三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 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26英支,捻系数为3.6的100%环锭纺棉纱,第四模上盘以全成圈 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不编织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 织所述100D/144F涤纶长丝,第五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 织所述16英支,捻系数3.5的涤棉混纺纱,下盘不编织,第六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 方式编织所述26英支,捻系数为3.6的100%环锭纺棉纱,第七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第一针 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26英支,捻系数为3.6的100%环锭纺棉纱, 第八模上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100D/144F涤纶长丝,下盘以第一针不成圈、第二针集 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100D/144F涤纶长丝,或者,所述第一模与第五模互换、所 述第三模与第七模互换、所述第四模与第八模互换,所述第二模与第六模保持不变,实现双 层编织;其中,该珠地组织八模织法中的所述第一模与第五模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三模与 第七模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四模与第八模为互补模式编织;同时,在该大圆机织布时,需 要注意露底是否均匀;
[0065] 将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进行染色处理、抓毛处理、树脂处理、软油定型等常规的 功能性后整理,得到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
[0066]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的克重为345g/m2。
[0067] 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进行弹性测试,其结果如 表3所示。
[0068] 表 3
[0069]
[0070] 对本实施例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进行常规物理化学指标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0071]表4
[0072]
[0074]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其抗 起毛起球级数大于3.0,而且耐磨性良好,此外,本实施例面料还还具有弹性优异、轻柔、保 暖及手感柔软的优点,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秋冬保暖面料。
[0075] 实施例3
[0076] 本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该面料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表层 布(1)、中间层(2)和底层布(3),其中,表层布(1)采用30英支100%环锭纺、捻系数为3.7的 棉纱;底层布(3)采用26英支捻系数为3.6的涤棉混纺纱(60%棉/40%涤),中间层(2)为 7OT/72F涤纶长丝。
[0077] 本实施例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为:
[0078] 采用机型:18G大圆机,机台转速为20r/min,筒口距1.0〇11,进纱张力为8〇1该大圆 机配置有积极送纱装置的FEED机。
[0079]采用珠地组织十模织法进行双面针织,如图5所示,18G大圆机的第一模上盘以第 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26英支捻系数3.6的涤棉混纺纱(60% 棉+40%涤),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 所述26英支捻系数3.6的涤棉混纺纱(60%棉+40%涤),下盘不编织,第三模上盘以全成圈 的方式编织所述75D/72F涤纶长丝,下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不编织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 编织所述75D/72F涤纶长丝,第四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30英支捻系 数3.7的100%环锭纺棉纱,第五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 替的方式编织所述30英支捻系数3.7的100%环锭纺棉纱,第六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 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26英支捻系数3.6的涤棉混纺纱(60%棉+40%涤),下 盘不编织,第七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26英支捻 系数3.6的涤棉混纺纱(60%棉+40%涤),下盘不编织,第八模上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 述75D/72F涤纶长丝,下盘以第一针不编织、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75D/ 72F涤纶长丝,第九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30英支捻系数3.7的100 % 环锭纺棉纱,第十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 所述30英支捻系数3.7的100%环锭纺棉纱,或者,所述第三模与第八模互换,所述第一模、 第二模、第四模、第五模、第六模、第七模、第九模和第十模保持不变,实现双层编织;其中, 该珠地组织十模织法中的所述第一模与第二模为互补模式编织,第一模与第六模为互补模 式编织;所述第五模与第十模为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三模与第八模为互补模式编织;同 时,在该大圆机织布时,需要注意露底是否均匀;
[0080] 将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进行染色处理、抓毛处理、树脂处理、软油定型等常规的 功能性后整理,得到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
[0081 ]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的克重为290g/m2。
[0082] 将本实施例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进行弹性测试,其结果如 表5所示。
[0083] 表 5
[0084]
[0085]对本实施例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进行常规物理化学指标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0086] 表 6
[0087]
[0088]
[0089]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的双层针织组织棉/涤纶起毛保暖面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其抗 起毛起球级数大于3.0,而且耐磨性良好,此外,本实施例面料还还具有弹性优异、轻柔、保 暖及手感柔软的优点,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秋冬保暖面料。
[0090]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创造性地采用了双面织法与中 间层结构相结合的特殊针织双层织布方法,解决了卫衣布布面结构单一、正面只能做平纹 组织,以及弹性差、洗后易起球的问题,使获得的双层针织组织起毛面料还具有弹性优异、 轻柔、保暖及手感蓬松的优点,为制作修身款外套提供了理想的面料。
【主权项】
1. 一种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包括表 层、中间层和底层; 所述表层为棉纱或棉混纺纱; 所述中间层为涤纶或尼龙; 所述底层为涤纶或混纺纱; 所述表层和底层通过所述中间层连接,所述底层经过起毛整理。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为全棉纱或 棉混纺纱; 所述中间层为100 %涤纶丝或100 %尼龙丝; 所述底层为100%涤纶或混纺纱。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为20-60英 支、捻系数为3.2-4.0的环锭纺单纱棉纱,或者20-60英支、捻系数为3.2-4.0的紧密纺的单 纱棉纱, 或者,所述表层为20-60英支、捻系数为3.2-4.0的棉毛、棉涤和棉丝混纺单纱; 优选地,所述中间层为20D-150D的涤纶或尼龙; 优选地,所述底层为20-60英支的涤棉混纺纱,或者50D-150D的涤纶丝或尼龙丝。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为20-60英 支、捻系数为3.2-4.0的棉纱股线; 或者,所述表层为20-60英支、捻系数为3.2-4.0的棉毛、棉涤和棉丝混纺股线。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毛面 料的克重为250-400g/m2。6.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毛面 料的抗起毛起球级数大于3.0。7.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针织双层织布方法,形成表层和底层,然后利用中间层将所述表层和底层连接成 整体,形成针织双层织物坯布; 将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进行功能性后整理,得到双层针织组织的起毛面料。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织双层织物坯布采用针织双面机进行编织; 所述针织双层织布方法包括平纹组织六模织法、珠地组织八模织法和珠地组织十模织 法中的一种。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纹组织六模织法的方法包括:上下盘织针错位排列,第一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 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不编织,下 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三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隔针集圈方式编织所 述中间层的纱线,第四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 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五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六模上盘编织所 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隔针集圈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或者,所述第一模与第四 模互换、所述第三模与第六模互换,所述第二模与第五模保持不变,实现双层编织;其中,该 平纹组织六模织法中的所述第一模与第四模为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三模与第六模为互补 模式编织; 优选地,所述珠地组织八模织法的方法包括:上下盘织针错位排列,第一模上盘以第一 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不 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三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 纱线,第四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不编织然后逐针交替 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第五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 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六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表 层的纱线,第七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八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 线,下盘以第一针不编织、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或者, 所述第一模与第五模互换、所述第三模与第七模互换、所述第四模与第八模互换,所述第二 模与第六模保持不变,实现双层编织;其中,该珠地组织八模织法中的所述第一模与第五模 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三模与第七模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四模与第八模为互补模式编织; 优选地,所述珠地组织十模织法的方法包括:第一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 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二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 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三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 纱线,下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不编织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第四 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五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 述表层的纱线,第六模上盘以第一针集圈、第二针成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底层 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七模上盘以第一针成圈、第二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所述 底层的纱线,下盘不编织,第八模上盘编织所述中间层的纱线,下盘以第一针不编织、第二 针集圈然后逐针交替的方式编织中间层的纱线,第九模上盘不编织,下盘以全成圈的方式 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第十模上盘不编织,下盘编织所述表层的纱线,或者,所述第三模与 第八模互换,所述第一模、第二模、第四模、第五模、第六模、第七模、第九模和第十模保持不 变,实现双层编织;其中,该珠地组织十模织法中的所述第一模与第六模为互补模式编织, 所述第二模与第七模为互补模式编织,所述第三模与第八模为互补模式编织,第五模与第 十模为互补。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性后整理包括染 色处理、洗水处理、抓毛处理、树脂处理、软油处理、丝光处理和液氨丝光处理中的一种或几 种的组合。
【文档编号】D04B1/04GK105862238SQ201610398098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发明人】卓汪明, 何明丽, 王琴, 陈子明, 刘呈刚
【申请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