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机反向分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5621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缝合机反向分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合机的分布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缝合机反向分布器。
【背景技术】
[0002]缝合机,可以用于将两片分离的布料通过纱线缝合在一起,由于布料尤其是毛织布料的边缘处很容易卷边,因此,需要使用分布器来将卷边处翻转、理平,以顺利进行缝合加工;现有技术中,有提供对外卷面料进行翻转理平处理的分布器,然而,有些服饰,尤其是婴儿服饰中,很多时候是采取缝合边反向外露加工方式,以使得衣服内侧更为平顺,婴儿穿着接触更为舒适,其上、下布料的卷边是彼此相对内卷,在处理卷边时较为麻烦,影响了加工效率,缝合质量也难以保证。
[0003]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缝合机反向分布器,其有效将面料的内卷边顺利快速地翻转、理平,提高缝合效果,尤其适用于针织面料等服装缝合边反向外露的加工。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种缝合机反向分布器,包括有上下依次叠置的上分布片、中分布片及下分布片;其中,该中分布片的中段部位上、下侧分别连接有前后延伸的枢接轴,该上分布片、下分布片的中段部位分别枢接于相应的枢接轴上;该上分布片、中分布片、下分布片对应枢接轴的左侧部分均定义为夹持部,该上分布片、中分布片、下分布片对应枢接轴的右侧部分均定义为控制部;该中分布片的控制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竖向弹簧,该竖向弹簧上端连接于上分布片的控制部,该竖向弹簧下端连接于下分布片的控制部;
[0007]前述上、中、下分布片的夹持部左段均定义为分布刃口部,该中分布片的分布刃口部自后往前呈V形渐小结构,其上表面自后往前斜向下延伸设置,其上表面的后端入口处向下凹设有容设布料翻边的第一让位凹缺,其下表面自后往前斜向上延伸设置,其下表面的后端入口处向上凹设有容设布料翻边的第二让位凹缺;该上分布片的分布刃口部平行于中分布片的分布刃口部上表面,该下分布片的分布刃口部平行于中分布片的分布刃口部下表面。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中、下分布片的夹持部右端均定义为夹持开口调节部;该上分布片的夹持开口调节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螺孔,该第一螺孔内适配有上调节螺钉,该上调节螺钉的上端露于第一螺孔上方并其下端抵于中分布片的夹持开口调节部上;
[0009]该中分布片的夹持开口调节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螺孔,该第二螺孔内适配有下调节螺钉,前述上分布片的夹持开口调节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大于下调节螺钉的直径,该下调节螺钉上端穿过第二通孔并露于第二通孔上方,该下调节螺钉下端抵于下分布片的夹持开口调节部上。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下调节螺钉上均套设有缓冲定位弹簧,各缓冲定位弹簧的上端抵于或连接于相应上、下调节螺钉上;而上调节螺钉的缓冲定位弹簧下端抵于上分布片上,下调节螺钉的缓冲定位弹簧下端穿过第二通孔并抵于下分布片上。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分布片的夹持部上安装有连接限位杆,该连接限位杆上端延伸凸露于中分布片上方,并其下端延伸凸露于中分布片下方;前述上分布片的夹持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三通孔,前述下分布片的夹持部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四通孔,前述连接限位杆上、下端分别伸入第三、四通孔内。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限位杆的上端为圆柱形结构,所述连接限位杆的下端为扁状结构,该扁状结构的宽度大于圆柱形的直径。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中分布片的分布刃口部独特结构设计,当内卷的布料经过分布器时,能够有效将面料的内卷边顺利快速地翻转、理平,提高缝合效果,尤其适用于针织面料等服装缝合边反向外露的加工。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K向的大致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再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用于显示上、中、下分布片的分布刃口部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J向视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附图标识说明:
[0022]10、上分布片11、夹持部
[0023]12、控制部13、分布刃口部
[0024]20、中分布片201、枢接轴
[0025]21、夹持部22、控制部
[0026]23、分布刃口部24、第一让位凹缺
[0027]25、第二让位凹缺30、下分布片
[0028]31、夹持部32、控制部
[0029]33、分布刃口部40、竖向弹簧
[0030]50、上调节螺钉60、下调节螺钉
[0031]70、缓冲定位弹簧80、连接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上下依次叠置的上分布片10、中分布片20及下分布片30。
[0033]其中,该中分布片20的中段部位上、下侧分别连接有前后延伸的枢接轴201,该上分布片10、下分布片30的中段部位分别枢接于相应的枢接轴201上;该上分布片10、中分布片20、下分布片30对应枢接轴201的左侧部分均定义为夹持部(11、21、31),该上分布片10、中分布片20、下分布片30对应枢接轴201的右侧部分均定义为控制部(12、22、32)。
[0034]如图2至图5所示,该中分布片20的控制部22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竖向弹簧40,该竖向弹簧40上端连接于上分布片10的控制部12,该竖向弹簧40下端连接于下分布片30的控制部32 ;通过按压上分布片10的控制部12,各夹持部之间的夹持口张开,释放则在竖向弹簧40的作用下复位至正常夹持间距。
[0035]如图1和图5所示,前述上、中、下分布片的夹持部左段均定义为分布刃口部(13、23、33),该中分布片20的分布刃口部23自后往前呈V形渐小结构,其上表面自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